專利名稱: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生蛇。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后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病機是濕熱內蘊、肝經瘀熱、毒邪客于皮膚,臨床上主要分為濕熱型和瘀滯型。目前,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見效慢,療效不顯著。中醫通過辨證施治,以扶正益氣養血、清熱利濕、解毒等方式治療,取得了明顯療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使用方便,療效好,無
毒副作用。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由下列原料藥物配比組成:薄荷20-40克、金銀花20-40克、馬齒莧15-30克、側柏葉15-30克、白蘚皮9-15克、牡丹皮9-15克、牛蒡子20-40克、蟾酥0.1-0.2克、麝香0.05-0.1克。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 在于:所述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為:薄荷30克、金銀花30克、馬齒莧30克、側柏葉20克、白蘚皮12克、牡丹皮12克、牛蒡子30克、蟾酥0.2克、麝香0.1克。使用方法為:取上述原料粉碎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日3-4次。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為:薄荷,味辛性涼,具有散風熱,止瘙癢、透皮疹等功效,多用于外感風熱、風熱上攻、風疹瘙癢、疹出不暢之癥。故用本品辛以散風止癢,涼以清熱解毒,辛散以利疹毒外透。現代藥理研究,薄荷油具鎮痛、止癢、局部麻醉及抗刺激作用。金銀花,味甘苦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功效,多用于外感風熱,瘡癰腫毒之癥。故用本品辛以散風,苦寒以清熱解毒、祛除毒邪。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廣譜抗菌及消炎、解熱作用。馬齒莧,味酸微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多用于瘡瘍、火丹、腫毒等熱毒之癥。故用本品清解涼血以治皮膚火丹之毒。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消炎、促進潰瘍愈合等作用。側柏葉,味苦,性微寒,具有涼血止血等功效,多用于血分熱盛之癥。故用本品苦寒清熱以涼血、去皮膚之毒邪。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消炎作用。白蘚皮,味苦微辛,性寒,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祛風等功效,多用于濕疹、瘡毒、瘙癢之癥。故用本品味辛以散風止癢、苦寒以清熱解毒、燥濕。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效,多用于血熱妄行、出血斑疹及血分熱盛、瘡瘍腫毒之癥。故用本品清血分之熱,散皮膚瘡毒。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消炎,抗菌、抗變態反應等作用。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具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消腫之功效,多用于風熱毒盛、斑疹不透、瘡瘍腫毒之癥。故用本品辛以疏風透疹,寒以清熱解毒消腫。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蟾酥,味辛,性溫,具開竅醒神、解毒止痛之功效,多用于癰疽疔瘡等癥。故用本品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局部麻醉、消炎、鎮痛、抑菌作用。麝香,味辛,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散結消腫之功效,多用于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癥。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效成分具有消炎、鎮痛,促進潰瘍愈合作用。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外用中藥制劑成本低,配制簡單,使用方便,無任何副作用,見效快。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由下列原料藥物配比組成:薄荷20-40克、金銀花20-40克、馬齒莧15-30克、側柏葉15-30克、白蘚皮9_15克、牡丹皮9_15克、牛蒡子20-40克、蟾酥0.1-0.2克、麝香0.05-0.1克。取上述原料藥物粉碎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日3-4次。實施例2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其優選方案是:所述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為:薄荷30克、金銀花30克、馬齒莧30克、側柏葉20克、白蘚皮12克、牡丹皮12克、牛蒡子30克、蟾酥0.2克、麝香0.1克。取上述原料藥物粉碎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日3-4 次。典型病例:例一:陳某某,女,70歲,兩天前出現發熱,乏力,左腰部皮膚持續灼痛,痛不可觸,不能入眠,持續疼痛三天后出現皮疹,疼痛加劇,難以忍受。用本發明中藥制劑進行外敷,第二天痛感緩解,5天痊愈。例二:張某,男,56歲,一周前發病,就診時右上肢手背皮膚有疼痛、灼熱感,有多量細小皰疹,呈帶狀群集分布,泡液清,部分水泡破潰糜爛,同時有群集性點狀色素沉著,也呈帶狀分布。用本發明中藥 制劑進行外敷后,疼痛得到緩解,5天后水泡結痂脫落,一周后痊愈。
權利要求
1.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物配比組成:薄荷20-40克、金銀花20-40克、馬齒莧15-30克、側柏葉15-30克、白蘚皮9_15克、牡丹皮9_15克、牛蒡子20-40克、蟾酥0.1-0.2克、麝香0.05-0.1克。
2.根據 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為:薄荷30克、金銀花30克、馬齒莧30克、側柏葉20克、白蘚皮12克、牡丹皮12克、牛蒡子30克、蟾酥0.2克、麝香0.1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中藥制劑,由下列原料藥物配比組成薄荷20-40克、金銀花20-40克、馬齒莧15-30克、側柏葉15-30克、白蘚皮9-15克、牡丹皮9-15克、牛蒡子20-40克、蟾酥0.1-0.2克、麝香0.05-0.1克。本發明外用中藥制劑成本低,配制簡單,使用方便,無任何副作用,見效快。
文檔編號A61K9/06GK103070950SQ2013100396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李秀美, 趙興宗, 賀夢雅 申請人:李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