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一般采用:1、奧美拉唑:①禁忌證:對本藥過敏者、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嬰幼兒患者禁用。②慎用:肝、腎功能不全者、哺乳期婦女、老年患者應慎用。③常見不良反應是腹瀉、頭痛、惡心、腹痛、胃腸脹氣及便秘,偶見血清氨基轉移酶增高、皮疹、眩暈、嗜睡、失眠等;可見胸痛、心悸、心動過速或過緩、血壓升高、外周水腫。可見鏡下膿尿、蛋白尿、血尿、尿頻、泌尿系統感染、間質性腎炎、尿糖、睪丸痛??梢娙苎载氀???梢娖つw潮紅、干燥。罕見光敏性、多形性紅斑、史-約綜合征、毒性上皮壞死溶解、脫發。罕見視物模糊。罕見出汗增多、低鈉血癥、男子乳腺發育。罕見關節痛、肌痛、肌力減弱。宇見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粒細胞缺乏癥和各類血細胞減少。2、枸橡酸秘鐘:
①禁忌證:對本藥過敏者、嚴重腎功能不全、孕婦患者禁用。②慎用:肝功能不良者、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③少數患者可有輕微頭痛、頭暈、失眠等;個別患者可出現皮疹;口中可能帶有氨味,且舌、糞便可被染成黑色,易與黑糞癥相混淆;個別患者服用時可出現惡心、腹瀉、便秘、食欲減退、腹瀉等消化道癥狀。④長期大劑量服用可能引起腎臟毒性,導致可逆性腎衰,并與10日內發作,應定期檢查腎功能。⑤骨骼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是鉍性腦病相關的骨關節病,常以單側或雙肩疼痛為先兆癥狀。3、氫氧化鋁:①禁忌證:有膽汁、胰液等強堿性消化液分泌不足或排泄障礙者、骨折患者、低磷血癥患者及對氫氧化鋁過敏者禁用。
②慎用:腎功能不全者、長期便秘者、老年人、闌尾炎等急腹癥患者慎用。③可引起惡心、嘔吐、便秘等癥狀。長期大量服用,可致嚴重便秘,甚至糞結塊引起腸梗阻。④腎衰竭患者長期服用可引起腦病、癡呆及小細胞性貧血等。4、西咪替丁:①禁忌證: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②慎用:嚴重心臟及呼吸系統疾病、慢性炎癥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器質性腦病、腎功能損害、肝功能不全、幼兒慎用`。③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瀉、頭暈、乏力、頭痛和皮疹等;有用藥劑量較大時可引起男性乳房發育、女性溢乳、性欲減退、陽痿、精子計數減少等,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偶見精神紊亂,本品罕見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發熱、關節痛、肌痛、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間質性腎炎、肝臟毒性、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等。5、雷尼替丁:①禁忌證:對本藥及其他H2受體拮抗藥過敏者、孕婦、哺乳期婦女、8歲以下兒童禁用。②慎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急性血卟啉癥者、老年人慎用。③可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神志不清、精神行為異常、失眠等;肝、腎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偶見服藥后出現定向力障礙、嗜睡、焦慮等精神癥狀;有少量發生視力模糊;出現便秘、腹瀉、惡心、嘔吐、腹痛;可出現皮疹,有極少數發生多形性紅斑;罕見關節痛、肌痛;罕見過敏性反應,表現為風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熱、支氣管痙攣、低血壓、過敏性休克、胸痛等;長期使用可致維生素B12缺乏、男性乳房女性化少見;引起腎功能損傷等、靜注后部分患者可出現面熱感、頭暈、惡心、出汗及胃刺激。④本藥對肝臟有一定的毒性,故給藥過程中,應監測患者肝功能變化。⑤靜脈給予本藥時,可出現心動過緩。故靜注時應緩慢,且用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心電圖。⑥本藥對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少數患者可發生可逆性中等程度的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也有出現血小板減少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6、雷貝拉唑:①禁忌證: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②慎用:既往使用蘭索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時曾發生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者、肝功能損傷的患者、老年患者應慎用本藥。③可見光敏性反應、皮疫、瘙癢、水腫、視力障礙、肌痛、鼻炎??梢娍诟伞⒏姑?、腹痛,偶見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罕見心悸、心動過緩、胸痛。可見眩暈、四肢乏力、感覺遲鈍,偶見頭痛,罕見失眠、困倦、握力低下、口齒不清、步態蹣跚。偶見血尿素氮升高、蛋白尿。④使用本藥可引起紅細胞、淋巴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或增多,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增多等癥狀。⑤使用本藥可引起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總膽固醇升高等現象。⑥使用本藥有可能掩蓋胃癌癥狀,故應在排除惡性腫瘤的基礎上使用本藥。7、甘珀酸:具有醛固酮效應,故可引起高血壓、水鈉潴留、低鉀性堿中毒和肌病等。老年人、高血壓者慎用,肝腎功能不全、隱性心衰者忌用。8、甲氧氯普胺:可引起嗜睡、乏力、錐體外系綜合征及精神不安等。對胎兒影響尚未明確,故不宜用于妊娠嘔吐,孕婦慎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制備方法。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指由于胃或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弓I起食管下段粘膜的炎癥而言?!督饏T要略》名為胃反。在《嘔吐噦下利病》指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其證是食入之后,停留胃中不化,朝食者則暮吐,暮食者則朝吐,《景岳全書 噎膈》說:“反胃者,食猶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病因病機:食管下端橫過膈肌部分為一長2 5厘米的高壓區,該處壓力較胃底高,它在解剖學上雖無括約肌的 結構,但在食管和胃之間起括約肌樣的屏障作用,故稱為食管下端括約肌。胃內壓力增高時,LES的壓力也隨著增高,以避免胃、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LES受迷走神經和激素的調節。飲酒、吸煙,都可使LES的功能減弱,引起胃腸內容物反流到食管。于是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膽、胰液中的膽鹽和溶血卵磷脂等可損傷食管粘膜,導致食管炎。食管粘膜受反流物損害后,粘膜表層的鱗狀上皮細胞脫落,基底層細胞增生、增厚,產生較多的新細胞以代償脫落的表層細胞,因此在粘膜中不成熟的上皮細胞的比例增多。此外,血管乳突增生,血管簇和伴隨的神經末梢延伸,甚至可達上皮的表面。由于這些改變,內窺鏡可見食管粘膜呈充血、水腫、脆而易出血、糜爛、淺表潰瘍,或伴有滲出物,有時粘膜呈顆粒狀,或有白斑。由于平素情志不暢,氣滯血瘀,血瘀日久而成本病。臨床表現:吞咽時刺痛明顯,固定不移。正常情況下,食管鱗狀上皮細胞有角化表層,角化表層的上皮細胞變薄或完全脫落,劍突后燒灼感。燒灼感可牽涉至頸、肩胛間區、耳、甚至兩上臂,常于餐后不久發生,或在軀干前屈、劇烈運動、仰臥或側臥位時出現。反流較重者,當軀干前屈或臥床時,常有酸性或苦味的胃或腸內容物溢入口腔。隨著病程的進展,燒灼感發作次數減少,逐漸出現咽下困難。于吞咽食物時有間歇性梗阻感,重者可伴有吞咽疼痛。舌質暗,苔薄白,脈澀。它的技術方案:取五靈脂9重量份、三七6重量份、大薊9重量份、山茶花6重量份、小薊6重量份、天香爐3重量份、艾葉6重量份、仙人掌9重量份、仙鶴草9重量份、白及6重量份、伏龍肝9重量份、血余3重量份、羊蹄3重量份、花蕊石6重量份、苧麻根9重量份、茜草根9重量份、荔枝草9重量份、蜀葵花6重量份、墨旱蓮6重量份、丁香6重量份、八月札6重量份、八角茴香9重量份、九里香9重量份、九香蟲3重量份、刀豆6重量份、土木香3重量份、川楝子I重量份、云實3重量份、烏藥6重量份、甘松3重量份、龍涎香3重量份、郁金9重量份、桃仁9重量份、紅花3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35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該發明的優點:本方35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抗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五靈脂、三七、大薊、山茶花、小薊、天香爐、艾葉、仙人掌、仙鶴草、白及、伏龍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蓮,以上19味藥具有活血止血、健脾消積、活血消腫、和胃止嘔之功效,在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以上13味藥具有疏肝破氣、散積化滯、舒肝和胃、解煩止渴、下氣、行氣止痛功效。在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桃仁:苦、甘,平。入肺、心、肝、大腸四經?;钛铕觯瑵櫾锘c,行血祛風。紅花:辛,溫。入心、肝二經?;钛铕?,通經止痛,調血和血。以上2味藥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五靈脂、三七、大薊、山茶花、小薊、天香爐、艾葉、仙人掌、仙鶴草、白及、伏龍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蓮、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桃仁、紅花、甘草,以上35味藥具有活血止血、健脾消積、活血消腫、散瘀止痛、散寒止痛、和胃止嘔、疏肝破氣、散積化滯、舒肝和胃、解煩止渴、行氣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配方。五靈脂:苦、甘,溫。入肝、脾經。散瘀止痛、活血止血、解毒、健脾消積。三七:甘、微苦,溫,無毒。入肝、胃、大腸經。止血散瘀、活血消腫、散瘀止痛。大薊:甘、苦,涼。入心、肝經。涼血止血、祛瘀消腫。山茶花:甘、苦、辛,涼。入肝、肺、大腸經。涼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療瘡。小薊:甘、微苦,涼。入肝、脾、膀胱經。涼血止血、活血解毒、利尿通淋。天香爐:辛,平。入肺、大腸、肝經。止血消瘀、清熱化濕、止咳平喘、祛風通痹。艾葉:辛、苦,溫。入肝、脾、腎經。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除濕止癢、通經活絡。仙人掌:苦,寒。入心、肺、胃經。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排膿生肌、涼血止血、清肺止咳。仙鶴草:苦、澀、微甘,平。入肺、肝、脾、大腸經。收斂止血、補虛止痢、殺蟲解毒、截瘧、活血消腫。白及:苦、甘、澀,微寒。入肺、肝、胃經。收斂止血、清腫生肌、殺蟲斂瘡。伏龍肝:辛,微溫。入脾、胃、肝經。溫中止血、和胃止嘔、溫脾澀腸。血余:苦,平。入肝、胃經。止血散瘀、補陰利尿、生肌斂瘡。羊蹄:苦,寒,小毒。入脾、肝、大腸、膀胱經。涼血止血、殺蟲療癬、泄熱通便?;ㄈ锸?酸、澀,平。入肝經。收斂止血、祛瘀止血。苧麻根:甘,寒。入心、肝經。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清熱安胎、清熱利尿。茜草根:苦、咸、酸,寒。入肝、心、脾、胃、肺經。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風通絡、清熱退黃、止咳祛痰。荔枝草:辛、苦,涼。入心、肝、腎經。涼血止血、利水消腫、解毒殺蟲。蜀葵花:甘、咸,寒,無毒。入脾、胃、腎經?;钛寡?、清熱利濕、潤燥通便、解毒散結。墨旱蓮:甘、酸,涼。入肝、腎、胃、大、小腸經。涼血止血、養陰烏發、祛濕止癢。丁香:辛,溫。入脾,胃、腎經。溫中降逆,暖腎壯陽,行氣止痛,醒神開竅,辟穢殺蟲。八月札:甘,寒。入肝、胃經。舒肝和胃,活血止痛,利尿通淋,解煩止渴。八角茴香:辛、甘,溫。入肝、腎、脾、胃經。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補腎陽,辟惡除穢。九里香:辛、苦,溫。入心、肝、肺經。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軟堅散結。九香蟲:咸,甘,溫,無毒。入肝、脾、腎經。行氣止痛,溫腎壯陽,溫中止瀉。刀豆:甘,平,無毒。入脾、胃、大腸、腎經。溫中下氣,益腎補元,祛痰平喘,行氣止痛。土木香:辛、苦,溫。入肺、肝、脾經。健脾和胃,行氣止痛,驅邪治寒瘧,安驅蛔蟲。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腸、膀胱經。燥濕殺蟲,行氣止痛,清熱泄火。云實:辛,溫。入肺、大腸經。行氣止痛,截瘧,止消渴。烏藥:辛,溫。入肺、脾、腎、膀胱經。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甘松:辛、甘,溫。入脾、胃經。行氣止痛,醒脾健胃,收濕拔毒。龍涎香:甘、酸,氣腥,微溫。入心、肺、肝、腎經。行氣活血,利水通淋,止咳平喘,生津盈頰,辟穢解毒。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膽經。行氣祛瘀,清心解郁,涼血止血。桃仁:苦、甘,平。入肺、心、肝、大腸四經?;钛铕?,潤燥滑腸,行血祛風。紅花:辛,溫。入心、肝二經?;钛铕?,通經止痛,調血和血。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取五靈脂9g、三七6g、大薊9g、山茶花6g、小薊6g、天香爐3g、艾葉6g、仙人掌9g、仙鶴草9g、白及6g、伏龍肝9g、血余3g、羊蹄3g、花蕊石6g、芋麻根9g、菌草根9g、蒸枝草9g、蜀葵花6g、墨旱蓮6g、丁香6g、八月札6g、八角茴香9g、九里香9g、九香蟲3g、刀豆6g、土木香3g、川楝子lg、云實3g、烏藥6g、甘松3g、龍涎香3g、郁金9g、桃仁9g、紅花3g和甘草9g,以上35味藥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共煎藥液390毫升,當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6°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癥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愈。376例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197例,占52.39% ;女性179例,占47.61%。男性多于女性。表一、376例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年齡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五靈脂9克、三七6克、大薊9克、山茶花6克、小薊6克、天香爐3克、艾葉6克、仙人掌9克、仙鶴草9克、白及6克、伏龍肝9克、血余3克、羊蹄3克、花蕊石6克、苧麻根9克、茜草根9克、荔枝草9克、蜀葵花6克、墨旱蓮6克、丁香6克、八月札6克、八角茴香9克、九里香9克、九香蟲3克、刀豆6克、土木香3 克、川楝子I克、云實3克、烏藥6克、甘松3克、龍涎香3克、郁金9克、桃仁9克、紅花3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35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一般采用奧美拉唑,對本藥過敏者、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嬰幼兒患者禁用。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取五靈脂、三七、大薊、山茶花、小薊、天香爐、艾葉、仙人掌、仙鶴草、白及、伏龍肝、血余、羊蹄、花蕊石、苧麻根、茜草根、荔枝草、蜀葵花、墨旱蓮、丁香、八月札、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桃仁、紅花和甘草,將以上35味中藥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它的優點是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K35/24GK103110896SQ201310050489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5日
發明者吉中華 申請人:吉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