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產后尿潴留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產后尿潴留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產后尿潴留是指產后6 8 h膀胱潴留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尿意急迫,下腹部脹痛難忍,是產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順產者尿潴留發生率約I 4 %,手術助產者發生率高達2 6% 3 8 %,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產后生殖器官的復舊,還可導致泌尿系感染,增加產褥感染機會,甚至發展為慢性尿潴留、尿失禁及腎積水和腎功能不全等。產后尿潴留屬于中醫學“癃閉”范疇。病位在腎與膀胱,與肺、脾、肝、胃有關,氣虛為本,水液停聚為標。其發生原因是產前氣血不足或素體虛弱,更因產時失血耗氣,沖任不足,以至水液聚于膀胱而發病。西醫除導尿(留置導 尿管易合并泌尿系感染)尚無特效療法。中醫對產后尿潴留治療效果明顯,使用安全,無副作用,產婦無痛苦,易被產婦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對于產后尿潴留具有療效顯著,起效快,無副作用的特點。本發明選擇黃芪、當歸、黨參、茯苓、炒白術、澤瀉、桂枝、補骨脂、升麻、柴胡、杏仁、川芎、紅花、炙甘草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使之具有補中益氣,滲濕利水,清熱化瘀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用于產后尿潴留。本發明中藥物的作用:
其中:
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功效: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黃芪有中等利尿作用。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味甘、辛、苦,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T.Shen 或川黨參 Codonopsis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性味平,甘、微酸。歸脾、肺經。功效:補中益氣,健脾益肺。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茯苓有利尿作用,在利水作用方面,復方比單味藥能產生持續作用。炒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唐本草》:利小便。澤灣:為澤灣科植物澤灣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塊莖。性味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泄熱通淋。澤瀉有利尿作用。《藥品化義》:凡屬瀉病,小水必短數,以此(澤瀉)清潤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主治水瀉濕瀉,使大便得實,則脾氣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則真水得養,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濕熱,通淋浙,分消痞滿,透三焦蓄熱停水,此為利水第一良品。《本草正義》:澤瀉,最善滲泄水道,專能通行小便。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溫。入膀胱、心、肺經。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桂枝有利尿作用。補骨脂: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辛、苦,溫。歸腎、心包、脾、胃、肺經。功效:補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升麻: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呋喃色酮衍生物開林(Khellin)對平滑肌(膀胱、子宮等)具有明顯的解痙作用,而呋喃色酮類是升麻屬根莖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性味微寒,苦,辛。歸肝、肺、脾經。功效: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杏仁:為.var.ansu (Maxim.)Yu et Lu.、西伯利亞杏 Armeniaca sibirica (L.)Lam.、東北杏 Armeniaca mandshurica (Maxim.)Skv.或杏 Armeniaca vulgaris Lam.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苦,微溫;有小毒。歸肺經。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川彎:為傘形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川芎嗪能利尿。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狀花冠。性味辛、溫。歸心、肝經。功效: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炙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莖。炙甘草為甘草的蜜烘制加工品。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效:補脾和胃,益氣復脈。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黃芪45-55份、當歸15-25份、黨參15-25份、茯苓15-25份、炒白術25-35份、澤瀉13-23份、桂枝15-25份、補骨脂15-25份、升麻15-25份、柴胡6-12份、杏仁5-15份、川芎10-20份、紅花6-12份、炙甘草5_15份。其中優選為:黃芪50份、當歸20份、黨參20份、茯苓20份、炒白術30份、澤瀉18份、桂枝20份、補骨脂20份、升麻20份、柴胡9份、杏仁10份、川芎15份、紅花9份、炙甘草10份。本發明藥物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制備成散劑,加適量醋共炒,布包,熱敷小腹部30分鐘。
本發明藥物具有補中益氣,滲濕利水,清熱化瘀等功效,且療效顯著,起效快,無副作用,據對臨床100例患者觀察統計,使用本發明藥物一個療程總有效率85%,兩個療程總有效率98%。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黃芪45份、當歸15份、黨參15份、茯苓15份、炒白術25份、澤瀉13份、桂枝15份、補骨脂15份、升麻15份、柴胡6份、杏仁5份、川芎10份、紅花6份、炙甘草5份。實施例二、黃芪50份、當歸20份、黨參20份、茯苓20份、炒白術30份、澤瀉18份、桂枝20份、補骨脂20份、升麻20份、柴胡9份、杏仁10份、川彎15份、紅花9份、炙甘草10份。實施例三、黃芪55份、當歸25份、黨參25份、茯苓25份、炒白術35份、澤瀉23份、桂枝25份、補骨脂25份、升麻25份、柴胡12份、杏仁15份、川芎20份、紅花12份、炙甘草15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統計資料:
一、一般資料
收治患者共100例,平均年齡30歲。二、診斷標準:
1、產褥期間,小便點滴而下或閉塞不通,小腹脹急疼痛,常有滯產及手術產史。2、下腹部膨隆,膀胱充盈,有觸痛。3、尿常規無異常。 三、使用方法
按照本發明藥物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藥(一次劑量),每日兩次,早晚各一次,10日為一個療程。四、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小便通暢,癥狀、體征消失。2、有效:小便基本通暢,癥狀、體征明顯好轉。3、無效:治療結束后,癥狀、體征無改善。五、治療結果統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產后尿潴留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黃芪45-55份、當歸15-25份、黨參15-25份、茯苓15-25份、炒白術25-35份、澤瀉13-23份、桂枝15-25份、補骨脂15-25份、升麻15-25份、柴胡6-12份、杏仁5-15份、川芎10-20份、紅花6-12份、炙甘草5-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書 I所述的用于產后尿潴留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黃芪50份、當歸20份、黨參20份、茯苓20份、炒白術30份、澤瀉18份、桂枝20份、補骨脂20份、升麻20份、柴胡9份、杏仁10份、川彎15份、紅花9份、炙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產后尿潴留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黃芪、當歸、黨參、茯苓、炒白術、澤瀉、桂枝、補骨脂、升麻、柴胡、杏仁、川芎、紅花、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滲濕利水,清熱化瘀的功效,能夠有效用于產后尿潴留。
文檔編號A61P7/10GK103110766SQ201310094419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3日
發明者徐姝一, 劉敏, 湯瑋 申請人:徐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