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穿山甲、漏蘆、烏蛇、槐耳、瓜蔞仁、王不留行等優質中藥原料按一定重量比例,經采用配制、熬制、微粉加工等現代加工技術加工后,制成膠囊、顆粒、片劑服用,能有效地治療急性乳腺炎。具有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痛苦、無復發、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廉、能減少并發癥、毒副作用小等特點。經臨床試驗,有效率達95.6%,治愈率達72.2%。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急性乳腺炎的藥物組合物,特別是一種以植物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
【背景技術】
[0002]急性乳腺炎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癥,常在短期內形成膿腫,由金葡球菌或鏈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多見于產后2~6周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主要癥狀:一是有乳頭創傷或乳頭發育不良史,開始有發冷,而后高熱、寒戰、頭痛、乳房脹痛或搏動性疼痛;二是早期乳房腫脹,局部硬結,進而紅、腫、熱、壓痛,形成膿腫則有波動感,感染表淺者可自行破潰,患側腋窩淋巴腫大、壓痛。臨床分期:一是早期,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者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更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腫塊或有或無,皮膚微紅或不紅,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欲欠佳,胸悶煩躁等;二是化膿期,局部乳房變硬,腫塊逐漸增大,此時可伴高燒、寒戰、全身無力、大便干燥、脈搏加快、同側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膿腫,可出現乳房跳痛,局部皮膚紅腫透亮,腫塊中央變軟,按之有波動感,若為乳房深部膿腫,可出現全乳房腫脹,疼痛,高熱,但局部皮膚紅腫及波動不明顯,有時一個乳房內可同時或先后存在數個膿腔;三是潰后期,淺表的膿腫常可穿破皮膚,形成潰爛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較深部的膿腫,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間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膿腫,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敗血癥。主要并發癥:一是膿毒血癥和菌血癥,病程進入急性化膿性乳腺炎階段,病人可并發膿毒血癥和菌血癥,此時病人持續高熱,面色潮紅,譫妄。可出現轉移性膿腫;二是乳房瘺管,膿腫可向內或向外破潰,形成皮膚破口和乳腺瘺管,如處理不當可形成長期不愈的膿瘺或乳瘺,臨床可見從瘺管排出乳汁及膿液。急性乳腺炎發病率高,可以給女性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不及時治療,甚至遺留乳房不對稱,影響美觀,可以給女性患者帶來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目前,急性乳腺炎的常用治療方法:一是物理療法,主要是熱敷、冷敷、紅外線理療,成本低,療效慢,病人痛苦時間長,治愈率低,易延誤病情;二是推拿療法,以辨病與辯證相結合采用行氣通絡,`活血化瘀,清熱散結手法,配合點揉俞穴,由點到面的施治,推拿手法采用推法、拿法、揉法、點法、按法、梳法等,治愈率低,易復發,痛苦大,易造成皮膚挫傷、包塊擴大、炎征加重,不適于膿腫患者;三是抗生素治療,服用抗生素藥物,療效快,成本高,毒副作用大,特別不適于孕婦和哺乳期患者;四是中藥治療,祖國醫學稱急性乳腺炎為“乳癰”,認為本病是“肝氣郁結,內熱壅滯”所致,應以“疏肝利氣,清熱解毒”治療為原則,通過服用消炎止痛、清熱解毒類中藥湯劑,療效慢,治療不徹底,易復發;五是手術治療,通過手術開刀,進行淸瘡引流,見效較快,痛苦大,花費高,易形成疤痕,影響美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痛苦、無復發、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廉、能減少并發癥、毒副作用小的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
[0004]本發明解決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的原料配方及重量配比如下:穿山甲、3-12份;漏蘆、4-16份;烏蛇、7-20份;槐耳、9_15份;瓜萎仁、
10-14份;王不留行、10-15份。將上述中草藥按重量比例形成的中草藥組合物,經采用配制、熬制、微粉加工等現代加工技術加工后,灌制成膠囊服用。應用本發明中成藥治療急性乳腺炎,療效顯著,清除癥狀迅速,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無痛苦、無復發,治療成本低廉。經臨床對比試驗,有效率95.6%,治愈率72.2%。
[0005] 本發明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的原料配方優選重量配比范圍是:穿山甲、4-10份;漏蘆、5-12份;烏蛇、7-15份;槐耳、10-13份;瓜萎仁、10-12份;王不留行、13-15份。
[0006]本發明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的各中草藥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穿山甲、10份;漏蘆、15份;烏蛇、12份;槐耳、12份;瓜萎仁、12份;王不留行、12份。
[0007]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急性乳腺炎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學研究,按照中醫藥治療急性乳腺炎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原則,篩選出清熱解毒、疏肝清胃、通乳散結、活血化瘀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備成中成藥,實現標本兼治、虛實并治、補虛瀉實,以達到治愈急性乳腺炎的作用。本發明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由純中藥配制而成,所以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
[0008]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本發明中成藥中,各種成份藥物的性味歸經及有效藥物如下: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歸經肝、胃經,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主血瘀經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的鱗片,善于走竄、行散;有活血通絡、消腫排膿、祛風止痛、通乳等功能。
[0009]漏蘆:性味苦、寒,歸胃、大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下乳,舒筋通脈;用于乳癰腫痛,癰疽發背,瘰疬瘡毒,乳汁不通,濕痹拘攣,骨節疼痛,熱毒血痢,痔瘡出血。
[0010]烏蛇:味甘,平,有小毒,歸肺、脾二經,祛風濕,通經絡。治風濕頑痹,肌膚不仁,骨、關節結核,風疹疥癬,麻風,破傷風,小兒麻痹癥。
[0011]槐耳:性味苦,辛,性平,歸肝,脾,大腸經,止血,止痢,抗癌。主治痔瘡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脫肛,崩漏,能治風,破血,益力,主五痔,心痛,女人陰中瘡痛。
[0012]瓜萎仁: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止消渴、利大便、消癰腫瘡毒,補虛勞口干、潤心肺、治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手面皺;功效:應用: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癰、腸癰、乳癰,腸燥便秘。
[0013]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歸肝、胃經;入血分,直而不守;具有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主治血瘀痛經,經閉,乳汁不通,乳癰瘡腫,淋癥,小便不利。也可以用來作耳針的材料,點壓耳穴。
[0014]本發明中成藥,篩選出清熱解毒、疏肝清胃、通乳散結、活血化瘀的天然植物藥,實現標本兼治、虛實并治、補虛瀉實,以達到治愈急性乳腺炎的作用。配方中,穿山甲穿山甲善于走竄,性專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經絡,可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結塊,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諸種癥候。穿山甲有消腫排膿的功效,能使癰腫未成膿者消,已化膿者速潰,用于癰腫初起或膿成不潰等癥。穿山甲有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于產后乳汁不通,可單味為末,黃酒送服,為增強下乳功效,多與王不留行配伍。漏蘆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可治療各種不全麻痹癥及由于末梢或中樞性運動神經原傳導障礙之癱瘓,對全身性衰弱基礎上的血管性營養不良的病人有強壯作用,對實驗性創傷性麻痹也有治療作用,對心血管系統可使心收縮張力上升,收縮幅度減弱,血管擴張,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烏蛇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顯著的鎮痛作用、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對人體具有增強體質、扶正祛邪的作用。槐耳有抗腫瘤、延長生命的作用,還有增強免疫功能、抗病毒作用。瓜萎仁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擴張心臟冠脈,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對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離體絨癌細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王不留行有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腫斂瘡,利水通淋的功效。因其善通利血脈,行而不住,上可通利血脈而通乳汁、消癰,下能通利血脈而通經,以善于行血而知名,通經下乳,活血消腫,與穿山甲伍,可更有效地治療肝氣郁滯而致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 [0015]諸藥合成,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祛濕滌痰,起到溫散寒邪,改善患者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達到治愈急性乳腺炎的目的。為表明本發明中成藥的療效,對本發明中成藥進行了臨床治療對比試驗,根據統計試驗組共158例患者,其中單側138例,雙側20例;年齡最大者45歲,年齡最小者22歲,平均年齡37.1歲,病史I 一 6年,平均3.4年,治療方法為服用本發明中成藥,每天服3次,每次服4粒,每粒含藥量lg,溫水送服。7天為一療程,平均治療時間為2個療程。對照組共129例,均為女性,年齡在20 - 52歲之間,平均年齡34.5歲,病史I 一 7年,平均3.2年,治療方法為服用西藥,如布洛芬、氯唑沙宗、萘普生等,每天3次,7天為一療程,平均治療時間2個療程。并制定療效標準如下:
痊愈:病體癥狀徹底消失,膿腫、壓痛、紅腫熱痛癥狀徹底消失。顯效:病體癥狀有顯著改善,紅腫熱痛癥狀消失。
[0016]有效:病體癥狀有所改善,紅腫熱痛癥狀明顯減輕。
[0017]無效:病體癥狀無改善,紅腫熱痛癥狀無減輕。
[0018]經立檔留查和追蹤調查,并進行統計分析對比,試驗結果如下:
表1:試驗組療效情況
療效》況
總人數無效mm...[...人數 η 人數I H丨人數 H I人數 ^
1587 4.4 12 | 7' O I 25 15.8 | Π4 72.2
表2:對照組療效情況
鋪〒況
總.人數,?: [ 有效 I SIMM
_一η—I—Tirn^
129 41 31-6 I 29 [ 22.5 [ 27 20-9 32 24-6【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中成藥做進一步的說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例證的目的,決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20]實施例1,膠囊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穿山甲10克、漏蘆15克、烏蛇12克、槐耳12克、瓜萎仁12克、王不留行12克,將上述重量的各組分混合后碾成細粉過1500目篩后裝入膠囊。
[0021]實施例2,顆粒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穿山甲9克、漏蘆12克、烏蛇18克、槐耳10克、瓜萎仁13克、王不留行14克,將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過1500目篩后,加入乙醇作黏合劑,加入淀粉作填充劑,壓制成顆粒劑。
[0022]實施例3,片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芽山甲8克、漏戶14克、烏蛇16克、槐耳11克、瓜萎仁12克、王不留行12克,將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過1500目篩后,制成顆粒,并干燥壓制成片劑。
[0023]實施例4,丸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稱取各原料,芽山甲10克、漏戶12克、烏蛇14克、槐耳10克、瓜萎仁15克、王不留行12克。將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過80~200目篩后,制成丸劑。
[0024]用法與用量: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所制備的藥劑,其用法與用量如下:1)膠囊劑:每天服三次,每次服2~4粒,每粒含藥量lg,溫水送服。2)片劑:每天服三次,每次服2~4片,每片含藥量lg,溫水送服。3)丸劑:每天服三次,每次服5g,溫水送服。一周為一療程,共治療二個療程。
[0025]從前述臨床治療對比試驗中,隨機選取3例, 以進一步表明本發明中成藥的治療效果。
[0026]1、劉XX,女,24歲,陽谷縣城郊王樓村人。2002年2月,產后I月,發燒39度、右側乳房紅腫3天,在家服用抗生素不見好轉,紅腫加重。來就診后,服用按實施例1所述配方制備的本發明藥物,每天服三次,每次服2~4粒,每粒含藥量lg,溫水送服,服用I天后疼痛及紅腫明顯減輕,體溫下降,服用3天后疼痛及紅腫明顯消失,體溫正常,精神恢復正常,給予繼續治療I天,停藥。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0027]2、趙X,女,33歲,陽谷縣城角徐人。2002年7月,發燒38度,左側乳房紅腫疼痛2天。來就診后,服用按實施例3所述配方制備的本發明藥物,每天服三次,每次服2~4片,每片含藥量lg,溫水送服,2天后體溫正常,乳房疼痛消失,給予繼續用藥2個療程,痊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0028]3、王X X,女,38歲,陽谷縣劉坑村人。2006年7月份在產后2周,發燒38度,左側乳房紅腫疼痛I天。來就診后,服用按實施例2所述配方制備的本發明藥物,每天服三次,每次服2~4 g,溫水送服,3天后體溫正常,乳房疼痛消失,給予繼續用藥2個療程后,諸癥消失,痊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藥為原料制備而成,穿山甲、3-12份;漏蘆、4-16份;烏蛇、7-20份;槐耳、9_15份;瓜萎仁、10-14份;王不留行、10-1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中草藥原料配方的重量配比是:穿山甲、4-10份;漏蘆、5-12份;烏蛇、7-15份;槐耳、10-13份;瓜萎仁、10-12份;王不留行、13-15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中草藥原料配方的重量配比是:穿山甲、10份;漏蘆、15份;烏蛇、12份;槐耳、12份;瓜萎仁、12份;王不留行、12份。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520258SQ201310333800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4日
【發明者】楊萬存, 孫莉 申請人:楊萬存, 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