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附子8-19份、石斛12-16份、赤芍12-18份、甘草10-16份、蛇蛻8-17份、木賊草6-11份、洪連6-15份、爵床9-17份和馬纓花6-11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兼具活血化瘀、清熱排毒作用,多種中藥成分相輔相成,涼血消斑、清利三焦、疏風散熱;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促進皮脂代謝、抑制細菌生長;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屬于中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暗瘡俗稱“青春痘”,又叫“面皰”、“粉刺”、“酒刺”、“痤瘡”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
阻塞,發炎所引發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痤瘡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來,越積越多就形成一個個小痘痘。西醫認為,痤瘡產生的內因是內分泌功能失調,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對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直接誘發的外因包括神經精神因素、飲食因素、藥物因素、化妝品及皮膚護理因素等。中醫認為面鼻及胸背部屬肺,本病常由肺經風熱阻于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體,血氣方剛,陽熱上升,與風寒相搏,郁阻肌膚所致。西醫常采用抗生素、性激素、維甲酸類等來治療痤瘡,雖有一定效果,但治表不治里,誘發痤瘡的內在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用這些化學藥物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消除暗瘡效果好,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促進皮脂代謝、抑制細菌生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19份、石斛12-16份、赤芍12-18份、甘草10-16份、蛇蛻8_17份、木賊草6_11份、洪連6-15份、爵床9-17份和馬纓花6-11份。
[0005]優化的,上述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1-13份、石斛14-15份、赤芍13-15份、甘草11-14份、蛇蛻10-11份、木賊草8-9份、洪連12-13份、爵床10-15份和馬纓花8_9份。
[0006]優化的,上述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份、石斛12份、赤芍12份、甘草10份、蛇蛻8份、木賊草6份、洪連6份、爵床9份和馬纓花6份。
[0007]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兼具活血化瘀、清熱排毒作用,多種中藥成分相輔相成,涼血消斑、清利三焦、疏風散熱;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促進皮脂代謝、抑制細菌生長;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本發明為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附子8份、石斛12份、赤芍12份、甘草10份、蛇蛻8份、木賊草6份、洪連6份、爵床9份和馬纓花6份。
[0009]實施例2
本發明為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9份、石斛16份、赤芍18份、甘草16份、蛇蛻17份、木賊草11份、洪連15份、爵床17份和馬纓花11份。
[0010]實施例3
本發明為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2份、石斛14份、赤芍15份、甘草13份、蛇蛻12份、木賊草9份、洪連12份、爵床13份和馬纓花8份。
[0011]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兼具活血化瘀、清熱排毒作用,多種中藥成分相輔相成,涼血消斑、清利三焦、疏風散熱;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體內激素平衡、促進皮脂代謝、抑制細菌生長;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無毒副作用。
[0012]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 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19份、石斛12-16份、赤芍12-18份、甘草10-16份、蛇蛻8_17份、木賊草6_11份、洪連6-15份、爵床9-17份和馬纓花6-11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附子11-13份、石斛14-15份、赤芍13-15份、甘草11-14份、蛇蛻10-11份、木賊草8-9份、洪連12-13份、爵床10-15份和馬纓花8-9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暗瘡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白附子8份、石斛12份、赤芍12份、甘草10份、蛇蛻8份、木賊草6份、洪連6份、爵床 9份和馬纓花6份。
【文檔編號】A61P17/10GK103463455SQ20131042091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劉芳 申請人: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