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消皰止癢露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消皰止癢露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按下述用料重量配比計的驅蚊草50-85、金銀花10-15和原料重量份五倍量的55度以上白酒經浸泡、去渣、過濾、裝瓶而成。本發明各原料均為常用藥物,能消皰、止癢、無毒,對蚊蟲叮咬后的療效顯著,對驅蚊有很好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消皰止癢露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酒,具體是一種外用的消皰止癢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被蚊蟲叮咬后出現紅腫可能是蟲咬皮炎,如丘疹性蕁麻疹,是由于昆蟲的毒汁或蟲體的代謝物接觸皮膚引起的過敏反應,瘙癢劇烈,有時會起丘疹、丘皰疹甚至大皰。被蚊蟲叮咬后,盡量不要撓抓,治療主要以抗過敏止癢為主,可以使用地塞米松乳膏,一到兩周就可以恢復。如果情況較嚴重,在醫生指導下,可以用強效激素類藥物治療,直接涂抹在皮損處即可。抹上藥后,一定不要撓,否則會加重皮膚損傷,甚至感染,還可能導致久治不愈的結節性癢疹。皮膚過敏者應慎用。
[0003]對蚊子過敏的寶寶,在被咬之后一般涂外用藥如無極膏、尤卓爾,其有消炎、止癢、鎮痛的作用,對治療蚊蟲叮咬效果很好,而它本身所含的成分,對寶寶的副作用很小。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它副作用小,也畢竟是藥,在被咬的第二天,最好不再使用,改用花露水或風油精。以防寶寶產生抗藥性。要注意的是,蚊蟲叮咬后,出現由于抓撓引起的紅腫過敏癥狀。諸如皮炎平、艾洛松一類的激素性藥物都不適合使用,一旦使用將會給創面帶來色素沉淀,并可能導致創面出現皮膚萎縮、繼發感染等癥狀。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外用的消皰止癢露及其制備方法,這種藥酒能消皰、止癢、無毒,對蚊蟲叮咬后的療效顯著,驅蚊效果也好。
[0005]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外用的消皰止癢露,它是由按下述按用料重量份配比計的原料與原料藥重量五倍量的55度以上白酒炮制而成:
驅蚊草50-85 ;金銀花10-15。
[0006]上述消皰止癢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精選原料,清除雜質;
(2)將各原料藥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與原料藥重量五倍量的55°的白酒密封浸泡21天后;
(3)取酒去渣,靜置二天后,藥液再經過濾,靜置一天裝瓶即成。
[0007]本發明外用藥酒的使用方法是主要是外擦患部,其中:
(1)蚊蟲叮咬后產生皮膚騷癢,只要擦上此藥,一般3-5秒內即可止癢;
(2)蚊蟲叮咬后產生瘡塊,用此藥涂擦患部,每隔2-3分鐘一次,連續擦6-7次疼痛逐漸消除,并可避免腫脹;
(3)蜜蜂叮咬后,立即拔出蜜蜂尾針,外擦患部,每隔2-3分鐘一次,連續擦6-7次疼痛逐漸消除,即時擦藥還可防止腫脹。
[0008]上述藥物中的金銀花在《中藥大辭典》中有記載: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其藥用功效是:
一是抗菌及抗病毒: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傷寒、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顯抑制作用;
二是有增強免疫的功能:金銀花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三是抗炎、解熱:金銀花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對炎癥有明顯抑制作用。
[0009]蚊蟲草是廣西壯族的土名,又名驅蚊香草,在百度百科中有記載:又名驅蚊草、香葉天竺葵,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原產南非好望角一帶。幼株呈草本,肉質多汁,老株半木質化,髓心中空。全株具一種特有的氣味。總梗較長,上有細毛。莖梢多汁,單葉互生,圓形、腎形或扇形,具掌狀淺裂,邊緣有波形的鈍鋸齒,葉面光滑。全年適合于家庭或賓館內栽培。也可盆栽。驅蚊香草在南、北方家庭的庭院和室內均可栽培,北方在冬季可在保護地或室內栽培,具有驅蚊作用。
[0010]本發明的優點是:各原料均為常用藥物,效果好;消皰、止癢、無毒,對蚊蟲叮咬后的療效顯著,且驅蚊作用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一種外用的消皰止癢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精選原料,清除雜質;選取蚊蟲草50g,金銀花10 g ;
(2)將各原料藥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與300g 55°的白酒混合,密封浸泡21天后;
(3)取酒去渣,靜置二天后,藥液再經過濾,靜置一天裝瓶即成。
[0012]實施例2: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步驟進行,不同的是:蚊蟲草65 g,金銀花12g,,白酒385 g。
【權利要求】
1.一種消皰止癢露,它是由按下述按用料重量份配比計的原料和原料重量份五倍量的55度以上白酒炮制而成: 驅蚊草50-85 ;金銀花10-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皰止癢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方法步驟制得:(I)精選原料,清除雜質; (2)按重量份比配比稱藥,將各原料藥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與55°的白酒混合,密封浸泡21天后; (3)取酒去渣,靜置二天后,藥液再經過濾,靜置一天裝瓶即成。
【文檔編號】A61P17/04GK103479710SQ201310448905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明者】申云生, 申岱峰 申請人:申云生, 申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