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按如下重量稱取各味原料藥:龜板膠60g、鹿角膠50g、當歸50g、川芎50g、熟地60g、大云40g、補骨脂45g、骨碎補50g、透骨草40g、伸筋草45g、土鱉蟲40g、生川烏40g、桂枝35g、生草烏35g、生乳香50g、生沒藥50g、紅花60g。制備成藥膏,貼敷與患者疼痛部位,一周換藥一次。本發明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實用性好等特點,服用劑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之功效。
【專利說明】—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以及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中藥膏,能夠改善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背景技術】
[0002]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鈣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認的因素。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骨質疏松癥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的正常環境是弱堿性,即體液的PH值維持在7.35 - 7.45之間時,就是健康的。可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周圍環境、情緒等的影響,人的體液很多時候都會趨于酸性,尤其是在人體攝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時,出于本能,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身體就會動用體內的堿性物質來中和這些酸性物質。而體內含量最多的堿性物質就是鈣質,它們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進食酸性食物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鈣質來中和血液的酸堿性,以維持酸堿平衡。因此說,酸性體質是鈣質流失、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
[0003]骨質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發病多緩慢個別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生化檢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見骨皮質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縮類骨質層不厚。
[0004]臨床表現:1)疼痛: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2)身長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
[0008]龜板膠59-6 Ig 鹿角膠49-5 Ig 當歸 49-5 Ig
[0009]川彎49-51g 熟地 59_61g 大云 39_41g
[0010]補骨脂44-46g 骨碎補49-51g 透骨草39_41g[0011]伸筋草44_46g 土鳘蟲 39_41g 生乳香 49_51g
[0012]生沒藥49-5 Ig 紅花 59-6 lg。
[0013]各原料藥的優選重量為:
[0014]龜板膠60g 鹿角膠50g 當歸 50g
[0015]川彎 50g 熟地 60g 大云 40g
[0016]補骨脂45g 骨碎補50g 透骨草40g
[0017]伸筋草45g 土鱉蟲40g 生乳香50g
[0018]生沒藥50g 紅花 60g。
[0019]本發明所用到的原料藥可從普通中藥店購買得到,其規格符合國家中藥材標準即可。
[0020]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本發明組合物的方法,膏藥制作工藝是將油、丹按一定比例制成基質,再將粗藥料用煮法提取、濃縮為稠膏或用油炸提取制作成藥油,細料及需保持生藥藥性的藥物壓成細粉,攤膏時將稠膏和細粉以法兌入加熱熔化(去盡水氣)的基質中,攪勻去盡水氣后攤膏。“煮法提取制作工藝”保持了藥物的全成份,減少了藥材有效成份在高溫熬 煉時的分解損失,降低成本,制作方便;耐高溫的藥物可以使用油炸法提取,以下的所有方劑均已注明了提取方法;
[0021]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0022]一.基質的制備
[0023]I)工具:煤氣爐一個、鐵鍋4個(一個煉油,一個下丹,一個過濾用,一個炒丹)、60目鐵篩一個(過濾用)、防火蓋一個(宜鐵質)、攪拌棍一條(宜用鮮的的桑木、槐木、竹子,長約1.2 — 1.5米)、水池或大水盆一個、小水盆一個;
[0024]2)材料:(1)油:香油或棉子油等,按地區習慣而定,但以香油為佳,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藥色澤烏黑有光澤、性粘;熬制過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在應用上具有柔軟、清潤、無扳硬黏著、無不舒適的優點,由于保持潤滑的時間長,而易被皮膚吸收,可充分發揮藥物作用;(2)鉛粉(官粉):以含鉛量多、質重者為佳,應用時炒去水分過篩,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鉛,以紅色者為最好;夏天250g/市斤香油,冬天230g/市斤香油,(根據經驗I市斤香油加鉛粉200250克,主要根據所加藥粉的多少,若細料藥多則鉛粉下的少些,若細料藥少則鉛粉下的多些),注意:以上所指的香油為熬練好的油,可以把熬練好的油放入桶內稱一下,然后根據比例算出鉛粉的多少;
[0025]二.煉油
[0026]煉油是制作膏藥基質的關鍵,煉油程度必須掌握適宜,這直接影響到膏藥的“老”、“嫩”,常以下列為標準判斷:
[0027]I)油煙:開始為青色(淺),逐漸轉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撩時更明顯),以看到白色濃煙為準;
[0028]2)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附近,散后又聚集為準,煉油時應不斷撩油,油將煉成時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時均應避免觸及鍋底,以防火著火,煉油時火不宜過猛,如已著火,用防火蓋將火壓滅;
[0029]3)等到油快要熬好時,應該隨時做滴水成珠試驗,實驗成功后即可離火下丹;
[0030]4)這個過程一定要用中火,溫度慢慢升高,直接熬煉生油大約需要3.5個小時,若是熬煉藥油需要3個小時,溫度升至320度時熬煉生油的話需要再堅持熬30分鐘,熬煉藥油的話需要堅持熬20分鐘,然后離火溫度稍降后下丹即可;
[0031]三、下丹成膏
[0032]將煉好的油離火等油溫達到310-320度時下丹(注:不能低于310度),丹下完后,必須掌握仍能加熱熬煉的程度,并隨時檢驗,才能使基質的老、嫩合適,下丹散布要勻,并不停的順一個方向攪拌,以防沉聚鍋底,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鍋,且基質的質地不勻;太慢時,又不易掌握基質老嫩;
[0033]下完丹后要及時觀察其顏色,當視其變成深灰色或黑色時應立即做老、嫩檢驗,如偏嫩再繼續加熱;偏老兌入適量較嫩的煉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藥時仍需加熱;
[0034]四、去火毒
[0035]下丹成膏后離火,用冷水噴灑鍋中,即有黑煙冒出,反復多次,待稍冷時以細流傾入盛有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時以木棍順時針方向攪動,使其隨水旋成帶狀,待冷卻后,將其擰成適當小坨,浸于冷水內7 —10天,每天換水I一2次;
[0036]五、攤膏及質量要求
[0037]I)攤膏:取一定數量的基質置鍋內文火加熱徐徐熔化(一定要文火,避免產生新的火毒)去盡水氣(注意觀察),然后離火,待其涼到70攝氏度左右時兌入稠膏攪勻,文火加熱并不斷攪拌再一次去盡水氣,文火微加熱攪拌,待其涼到70°C左右時加入已準備好的細料藥,攪拌均勻,最后攤膏;或用鍋中鍋加熱熔化(操作方法:用一個鍋加水至沸,然后把裝膏藥基質的鍋放到沸水鍋中,直至基質全部熔化后再放到文火上去盡水氣后兌入稠膏攪勻,再一次去盡水氣后等到基質溫度到70°C左右時加入細粉攪勻攤膏即可,這樣操作安全可靠,;所用的裱褙材料以布 質為佳,其規格視需要而定;
[0038]2)質量要求:
[0039]( I)選用藥材必須符合藥典規定和設計要求;
[0040](2)藥材應以法加工、粉碎,按設計要求制備藥物,攤膏前兌入藥物時,溫度不能超過 70。。;
[0041](3)去火毒要徹底;
[0042](4)膏藥應黑而光亮、油潤細膩,無花斑,老嫩適度,攤涂均勻,無飛邊缺口,加溫后能黏著皮膚上,且不移動;
[0043](5)塑料袋包裝,放干燥、陰涼處貯存或冷凍保存。
[0044]用法及用量:
[0045]本發明藥物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以及病人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數。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將藥膏貼敷與腰背等疼痛部位,可用彈性腰圍固定,每周更換一次。
[0046]藥理分析:
[0047]龜板膠:
[0048]【藥性】甘咸,平。入肺、肝、腎三經。
[0049]【功效】滋陰,補血,止血。
[0050]【藥理作用】治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衄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崩漏,帶下。[0051]鹿角膠:
[0052]【藥性】味甘咸,性溫。歸肝、腎經。
[0053]【功效】補血,益精。
[0054]【藥理作用】促進鈣的吸收和體內的潴留,使血中鈣略有增高,這種鈣質載運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甘氨酸有關,鈣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滲出減少,有消炎、消腫和抗過敏作用。
[0055]當歸:
[0056]【藥性】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
[0057]【功效】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0058]【藥理作用】主治血虛諸證;血虛血瘀,月經不調;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風寒痹痛;血虛腸燥便秘。
[0059]川芎:
[0060]【藥性】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0061]【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0062]【藥理作用】血瘀氣滯痛證;頭痛,風濕痹痛。
[0063]熟地:
[0064]【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
[0065]【功效】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0066]【藥理作用】1、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I次,連續10日,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干細胞(CFU-S )、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 )的增殖、分化作用。2、對血液凝固的影響:熟地黃能顯著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癥,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癥,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熟地黃醇提取物給小鼠灌服,對受角叉菜膠抑制的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抗體形成細胞有抑制作用。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下降。5、抗氧化作用。6、其他作用: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并給予熟地黃水煎劑3ml (70%濃度)灌胃,共6日,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甲狀腺素(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即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并趨于正常,說明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癥狀,并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
[0067]大云:
[0068]【藥性】甘酸咸,溫。入腎、大腸、脾、肝、膀胱經。 [0069]【功效】補腎助陽,潤腸通便,軟堅散結。
[0070]【藥理作用】主治腎虛陽痿,早泄,女子不孕,肝腎不足之筋骨痿弱,腰膝冷痛老年病后,產后,津液不足,腸燥便秘。
[0071]補骨脂:
[0072]【藥性】苦、辛,溫。歸腎、脾經。
[0073]【功效】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灣,納氣平喘。
[0074]【藥理作用】腎虛陽痿,腰膝冷痛;腎虛遺精,遺尿,尿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腎不納氣,虛寒P而咳。
[0075]骨碎補:
[0076]【藥性】苦,溫。歸肝、腎經。
[0077]【功效】活血續傷,補腎強骨。
[0078]【藥理作用】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改善軟骨細胞,推遲骨細胞的退行性病變。
[0079]透骨草:
[0080]【藥性】苦、辛,溫。入肺、肝二經。
[0081]【功效】祛風濕,活血,舒筋,止痛。
[0082]【藥理作用】用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閉止、癰腫疔毒、頸淋巴結核等病癥。
[0083]伸筋草:
[0084]【藥性】苦辛溫,入肝經。
[0085]【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絡。
[0086]【藥理作用】用于風寒 濕痹,筋脈拘攣疼癰。外用治跌打扭傷腫痛。
[0087]土鱉蟲:
[0088]【藥性】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0089]【功效】破瘀血,續筋骨。
[0090]【藥理作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
[0091]生川烏:
[0092]【藥性】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0093]【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0094]【藥理作用】1、抗炎作用:川烏總堿可顯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膠、鮮蛋湯、組織胺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足腫脹。2、擴血管、降壓作用:川烏和烏頭堿均可擴張血管,起一過性降壓作用。3、川烏有鎮痛、局麻作用:烏頭堿系生物堿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樞性的。4、強心作用與毒性:川烏水煎劑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但川烏具有很強的毒性,烏頭堿過量造成中毒時,首先使心搏增強,繼而引起傳導阻滯而心率不齊,最后心臟停止于舒張期。烏頭堿類引起恒溫動物急性中毒的表現位呼吸興奮、流涎、運動麻痹、末期痙攣、嘔吐樣開口運動,稱為烏頭堿癥狀。
[0095]桂枝:
[0096]【藥性】辛;甘;性溫。
[0097]【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
[0098]【藥理作用】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
[0099]生草烏:
[0100]【藥性】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0101]【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0102]【藥理作用】1.草烏生藥制劑、烏頭堿、次烏頭堿對用電刺激鼠尾法或熱板法引起的疼痛反應,均有鎮痛作用,烏頭總生物堿對因熱引起的兔耳腫脹,小鼠實驗性腹膜炎均具有抗炎作用。臨床上將草烏制成每2ml含總生物堿2mg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用制草烏與其它藥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神經疼痛等。2.烏頭堿對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有癢、熱感,然后抑制而呈局部麻醉作用。臨床上用生草烏與他藥制成酊劑用于表面麻醉;或將生藥配在膏藥中外用,有麻醉止痛作用。
[0103]生乳香:
[0104]【藥性】辛苦,溫。入心、肝、脾經。 [0105]【功效】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
[0106]【藥理作用】本品有較顯著的鎮痛作用.以乳香為首味藥的子宮丸比多種抗菌素有更強烈的抑菌作用,且能有效地殺滅滴蟲。
[0107]生沒藥:
[0108]【藥性】辛、苦,平。歸心、肝、脾經。
[0109]【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0110]【藥理作用】善治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疼。
[0111]紅花:
[0112]【藥性】辛,溫。歸心、肝經。
[0113]【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0114]【藥理作用】主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脅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01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取材容易、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實用性好等特點,月艮用劑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之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0116]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117]實施例1
[0118]—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按如下重量稱取各味原料藥:龜板膠60g、鹿角膠50g、當歸50g、川芎50g、熟地60g、大云40g、補骨脂45g、骨碎補50g、透骨草40g、伸筋草45g、土鳘蟲40g、生川烏40g、桂枝35g、生草烏35g、生乳香50g、生沒藥50g、紅花60g。制備成藥膏,貼敷與患者疼痛部位,一周換藥一次。
[0119]實施例2
[0120]—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按如下重量稱取各味原料藥:龜板膠61g、鹿角膠51g、當歸51g、川芎51g、熟地61g、大云41g、補骨脂46g、骨碎補51g、透骨草41g、伸筋草46g、土鳘蟲41g、生川烏41g、桂枝36g、生草烏36g、生乳香51g、生沒藥51g、紅花61g。制備成藥膏,貼敷與患者疼痛部位,一周換藥一次。
[0121]實施例3
[0122]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按如下重量稱取各味原料藥:龜板膠59g、鹿角膠49g、當歸49g、川芎49g、熟地59g、大云39g、補骨脂44g、骨碎補49g、透骨草39g、伸筋草44g、土鳘蟲39g、生川烏39g、桂枝34g、生草烏34g、生乳香49g、生沒藥49g、紅花59g。制備成藥膏,貼敷與患者疼痛部位,一周換藥一次。
[0123]本發明骨質疏松膏外用典型病歷介紹(病例來源于界首市疼痛疾病研究所):
[0124]病例1,董某某,男,67歲,農民。2008年4月份因“反復腰背痛6年,加重I個月”入院。患者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腰背部酸痛不適,當時以為勞累所致,遂未予重視,期間患者經常自覺腰背部疼痛不適,腰部活動部分受限且加重。入院前2個月不慎從床上掉下來,蹲坐在地上,當時腰背部疼痛較劇,自行口服止痛藥物(具體不詳)后,癥狀緩解。I個月前因勞累過度再次出現腰背部疼痛不適,夜間疼痛加重,便自行口服止痛藥物I個月,療效欠佳,隨即去界首市人民醫院查腰椎MRI示:T12、L3椎體陳舊性壓縮性骨折。
[0125]后經人介紹,遂來我院進一步診治,門診擬以“1、骨質疏松癥;2、T12、L3椎體陳舊
性壓縮性骨折”收住入院。
[0126]查體:神清,精神可,腰背部壓痛(++),腰部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_),“4”字試驗(_),余檢(_)。住院期間予以患者腰背部局部行針刀松解術治療,并予以推拿、中藥熏洗及中西藥活血化瘀、補肝腎、強筋骨、通絡止痛等綜合治療,患者上述癥狀改善。出院時予以患者骨質疏松膏外敷一帖,并予以彈性腰圍外固定,囑患者每周來我院門診更換膏藥一次。3個月后隨訪,患者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
[0127]病例2
[0128]張某某,女,58歲,工人。2010年8月份因“腰背部疼痛3年,加重伴身高縮短I年。近7年,患者由于腰背疼痛明顯,難以勝任日常家務,常伴有下肢抽搐,體力下降,偶有跌倒。初潮年齡為16歲,月經周期正常,51歲絕經,生育I次。自述既往體健,無難產、大出血史,無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代謝病史,無使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史,無煙酒等不良嗜好。
[0129]相關檢查及診斷:患者,身高158cm(原身高163cm),體重45kg,四肢關節無紅腫變形,脊柱略后突畸形伴壓痛,輕叩擊痛,實驗室檢查無異常。骨密度檢測:L1~L4骨密度值低于正常值3.8個標準差,股骨頸骨密度值低于正常值1.5個標準差。胸腰椎X攝片顯示:胸椎(T12)壓縮性骨折。
[0130]該患者門診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癥”。予以患者腰背痛部位骨質疏松膏藥外敷,并予以彈性腰圍外固定,同時囑患者多攝入含鈣飲食、加強戶外運動,特別是延長光照時間,鍛煉全身肌肉協調性、預防跌倒,并給予鮭魚降鈣素50U,肌肉注射,每周兩次;碳酸鈣與維生素D復合制劑1.5g (元素鈣600mg及維生素D125IU),口服,每天I次;活性維生素D0.25 u g 口服,每天I次。
[0131]經上述治療3個月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顯緩解,遂予以停用鮭魚降鈣素,同時予以骨質疏松膏外敷每月一次,予以阿侖膦酸鈉70mg 口服,每周I次,繼續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治療。治療I年后,腰背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復查骨密度顯示LI~L4和股骨頸骨密度值較首診時增加6.1%和3.5%。
[0132]病例3
[0133]陳某,女,58歲,農民。2009年4月份因“停經12年,腰背酸痛4年”來院就診。患者于46歲停經, 4年來始出現腰背酸痛,伴有潮紅、潮熱癥狀。
[0134]患者2年前曾因為腰背酸痛在外院行雙能X線的骨密度檢查,顯示:腰椎L1-4的T值為-2.2,股骨頸的T值為-1.6,門診診斷為“骨質疏松癥”。予以患者每周一次骨質疏松膏外敷每周一帖,同時予以鈣爾奇600mg 口服,每天一次,維生素D37.5mgX3支,肌肉注射,每周一次。3個月后,患者腰背痛基本消失,復查骨密度提示較首診時明顯好轉。
[0135]病例4
[0136]李某某,女性,74歲,教師。2011年2月份因“腰部疼痛加重2月”入院。患者腰部疼痛多年,近2月來腰痛加重,行走及穿衣等活動比較困難,自行服用英太青癥狀不見好轉,患者發現身高比年輕時降低了約5cm,查體:中度駝背,脊柱局部無壓痛,輔助檢查:腰椎正側位X片示:L2椎體壓縮性骨折。門診診斷為“1、L2椎體壓縮性骨折2、骨質疏松癥”。住院期間予以患者針刀松解術治療,同時予以復方骨肽、紅花以促進鈣吸收、活血化瘀治療,并予以患者局部中藥熏洗治療,上述癥狀改善自行要求出院。出院時予以患者帶我院自制骨質疏松膏6帖,并予以彈性腰圍外固定。3個月后隨訪,患者自覺腰部疼痛消失。
[013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 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 龜板膠59-6 Ig鹿角膠49-5 Ig 當歸 49-5 Ig 川彎 49-51g熟地 59_61g 大云 39_41g 補骨脂44_46g骨碎補49_51g 透骨草39_41g 伸筋草44_46g土鳘蟲39_41g 生乳香49_51g 生沒藥49-5 Ig紅花 59-6 l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 龜板膠60g鹿角膠50g 當歸 50g 川彎 50g熟地 60g 大云 40g 補骨脂45g骨碎補50g 透骨草40g 伸筋草45g土鱉蟲40g 生乳香50g 生沒藥50g紅花 60g。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3599239SQ20131053898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發明者】于明儒 申請人:于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