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該中藥由羚羊角粉、澤蘭、敗醬草、土茯苓、仙人對坐草、平地木、紫丹參、酒白芍、炒白術、炒枳殼、郁金、青皮、柴胡、炒麥芽、炒山楂、雞內金、炙甘草十七味藥組成。制備方法: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加冷水高于藥面浸泡1~1.5小時,大火燒開,小火煮30~45分鐘,過濾去渣,得藥液;煎兩次,將兩次的藥液混合后再煮沸,小火煮4~5分鐘,共煎出500ml,平均分為兩份。綜合全方,本發明中藥不僅具有清熱解毒、疏肝活血、化淤、理氣、抗病毒、調節免疫、改善肝臟炎癥及抗纖維化的功效,還能降低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療程短,效果好,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
[0003]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區HBV感染的流行強度差異很大,據世界性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HBV,其中3.5億人為慢性感染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HCC)。我國于2006年進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調查結果表明,我國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5歲以下兒童的HBsAg攜帶率僅為0.96%,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有癥狀需要治療的活動性乙型肝炎患者約為2000多萬。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干擾素針劑和核苷(酸)類藥物,而這類藥物副作用大,容易引起其他并發癥,長期使用容易耐藥,給患者帶來精神和經濟雙重壓力。雖然現有的中藥及中藥制劑,對于改善乙肝患者臨床癥狀和肝功能指標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理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治療乙肝的藥物副作用大、療程長、療效差的缺陷。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是:`[0006]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I~4克,澤蘭13~17克,敗醬草13~16克,土茯苓28~32克,仙人對坐草28~33克,平地木29~32克,紫丹參13~17克,酒白芍12~16克,炒白術8~12克,炒枳殼4~8克,郁金4~7克,青皮4~8克,柴胡8~12克,炒麥芽8~12克,炒山楂8~12克,雞內金4~8克,炙甘草2~4克。
[0007]—種優化方案,所述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5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0克,仙人對坐草30克,平地木30克,紫丹參14克,酒白芍16克,炒白術11克,炒枳殼6克,郁金7克,青皮6克,柴胡11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3克。
[0008]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3克,敗醬草16克,土茯苓29克,仙人對坐草31克,平地木29克,紫丹參16克,酒白芍14克,炒白術12克,炒枳殼8克,郁金7克,青皮7克,柴胡9克,炒麥芽11克,炒山楂9克,雞內金7克,炙甘草4克。
[0009]再一種優化方案,所述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4克,敗醬草14克,土茯苓31克,仙人對坐草32克,平地木32克,紫丹參15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9克,炒枳殼7克,郁金6克,青皮8克,柴胡12克,炒麥芽12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8克,炙甘草3克。
[0010]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6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2克,仙人對坐草29克,平地木31克,紫丹參17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10克,炒枳殼6克,郁金6克,青皮5克,柴胡10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1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2克。
[0011]制備方法: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加冷水高于藥面浸泡I~1.5小時,大火燒開,小火煮30~45分鐘,過濾去渣,得藥液;煎兩次,將兩次的藥液混合后再煮沸,小火煮4~5分鐘,共煎出500ml,平均分為兩份。
[0012]治療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飯后服用,每次服用一份,即一天一劑,一至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0013]下面對本發明采用的各原料藥的藥性進行簡要說明:
[0014]羚羊角粉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澤蘭活血化瘀、行水消腫;敗醬草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排膿、祛瘀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濕;仙人對坐草散毒、消腫、止痛;平地木利濕、活血;紫丹參活血、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酒白芍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炒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炒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柴胡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炒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炒山楂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炙甘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0015]中醫認為慢性乙肝的病位主要在肝及血脈,與脾腎密切相關,病理因素為熱毒、淤血、氣滯和痰濕。初期肝膽濕熱、疫毒蘊積;中期肝郁脾虛、濕阻陽遏;晚期肝腎陰虛、痰瘀阻絡;至肝硬化期則痰瘀水互阻、氣血陰陽失調;發展至肝癌則氣聚痰瘀、淤血阻絡。
[0016]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按照中醫乙型肝炎發病機理、利用不同組分藥物的相互作用關系,遵古炮制,君臣佐使科學組方,君藥為羚羊角粉、澤蘭,針對主證,清熱解毒、直擊病毒;臣藥為敗醬草、郁金、紫丹參、青皮、柴胡、酒白芍、炒枳殼、炒山楂、雞內金,輔助君藥涼血解毒除疫毒、活血化瘀、柔肝護肝、理氣、調節肝臟微循環;土茯苓、仙人對坐草、平地木、炒白術佐君臣藥祛濕開郁、保肝、散毒;炒麥芽、炙甘草調和諸藥,健脾胃、理氣血,為使藥。綜合全方,本發明中藥不僅具有清熱解毒、疏肝活血、化淤、理氣、抗病毒、調節免疫、改善肝臟炎癥及抗纖維化的功效,還能降低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療程短,效果好,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5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0克,仙人對坐草30克,平地木30克,紫丹參14克,酒白芍16克,炒白術11克,炒枳殼6克,郁金7克,青皮6克,柴胡11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3克。
[0018]實施例2:—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3克,敗醬草16克,土茯苓29克,仙人對坐草31克,平地木29克,紫丹參16克,酒白芍14克,炒白術12克,炒枳殼8克,郁金7克,青皮7克,柴胡9克,炒麥芽11克,炒山楂9克,雞內金7克,炙甘草4克。
[0019] 實施例3:—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4克,敗醬草14克,土茯苓31克,仙人對坐草32克,平地木32克,紫丹參15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9克,炒枳殼7克,郁金6克,青皮8克,柴胡12克,炒麥芽12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8克,炙甘草3克。
[0020]實施例4: 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6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2克,仙人對坐草29克,平地木31克,紫丹參17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10克,炒枳殼6克,郁金6克,青皮5克,柴胡10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1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2克。
[0021 ] 上述4個實施例中的中藥制備方法均相同。
[0022]制備方法:按重量份稱取各原料,加冷水高于藥面浸泡I~1.5小時,大火燒開,小火煮30~45分鐘,過濾去渣,得藥液;煎兩次,將兩次的藥液混合后再煮沸,小火煮4~5分鐘,共煎出500ml,平均分為兩份。
[0023]治療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飯后服用,每次服用一份,即一天一劑,一至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0024]對比試驗:取125例慢性乙肝患者,隨機選取100例作為治療組,另外2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10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和實驗組4,每個實驗組治療隨機抽取的25例患者,試驗組I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試驗組2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中藥;試驗組3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中藥;試驗組4使用本發明實施例4制備的中藥。將按上述制備方法熬制好的中藥分別給上述實驗組患者按上述服用方法服用,兩個月一個療程。對照組按照常規的治療方法,口服恩替卡韋。
[0025]輔以相關指標定期檢測:①生物化學指標:主要有ALT、AST、膽紅素和白蛋白等;②病毒學標志物:主要有HBV DNA和HBeAg、抗-HBe !③根據病情需要,檢測血常規、血清肌酐和CK等。
[0026]一個療程后的治療結果對比情況如下表:
[0027]
m\I顯效(例)I有效(例)I無效(例)I總有效率(%)~
試驗組I 205OToo
實驗組2 186I96
實驗組3 176292
試驗組4~Τθ7292
[0028]
對照組 [?5[?[3[88
[0029]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使用本發明五個實施例制備的藥物治療慢性乙肝,本發明四個實施例制備的藥物的有效率均比對照組常規治療的有效率高,平均有效率達到95%,其中實施例1的效果最好。
[0030]典型病例:
[0031]病例1:李某,女,19歲,學生,查體時檢查出大三陽,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按實施例1中藥組份制得)兩個月后,查肝功能正常,乙肝兩對半都轉陰。一年后隨訪,未轉陽。
[0032]病例2:張某,女,45歲,患慢性肝炎5年,一直服用抗病毒類西藥,效果不理想。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按實施例2中藥組份制得)兩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服用五個月后,乙肝兩對半全部轉陰。一年后隨訪,未轉陽。
[0033]病例3:王某,男,25歲,單位體檢查出大三陽,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按實施例4中藥組份制得)三個月后,查肝功能正常,乙肝兩對半都轉陰。一年后隨訪,未轉陽。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I~4克,澤蘭13~17克,敗醬草13~16克,土茯苓28~32克,仙人對坐草28~33克,平地木29~32克,紫丹參13~17克,酒白芍12~16克,炒白術8~12克,炒枳殼4~8克,郁金4~7克,青皮4~8克,柴胡8~12克,炒麥芽8~12克,炒山楂8~12克,雞內金4~8克,炙甘草2~4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5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0克,仙人對坐草30克,平地木30克,紫丹參14克,酒白芍16克,炒白術11克,炒枳殼6克,郁金7克,青皮6克,柴胡11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3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3克,敗醬草16克,土茯苓29克,仙人對坐草31克,平地木29克,紫丹參16克,酒白芍14克,炒白術12克,炒枳殼8克,郁金7克,青皮7克,柴胡9克,炒麥芽11克,炒山楂9克,雞內金7克,炙甘草4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3克,澤蘭14克,敗醬草14克,土茯苓31克,仙人對坐草32克,平地木32克,紫丹參15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9克,炒枳殼7克,郁金6克,青皮8克,柴胡12克,炒麥芽12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8克,炙甘草3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羚羊角粉4克,澤蘭16克,敗醬草15克,土茯苓32克,仙人對坐草29克,平地木31克,紫丹參17克,酒白芍15克,炒白術10克,炒枳殼6克,郁金6克,青皮5克,柴胡10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1克,雞內金6克,炙甘草2克。
【文檔編號】A61P31/20GK103550700SQ20131054170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董承遠, 陳秀敏 申請人:董承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