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金錢草30-60份、茵陳蒿10-30份、柴胡3-10份、梔子3-10份、大黃5-10份、滑石10-15份、郁金5-12份、雞內金3-10份、海金沙6-12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川楝子3-10份。本發明組合物具有:清熱解郁、利膽通腑、溶石排石、行氣止痛之功;能溶化或排出直徑小于10mm的結石,有效解除膽結石引起的劇烈疼痛。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膽總管結石屬祖國醫學“脅痛”范疇。有關脅痛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如《素問?刺熱論》中有:“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其病機為:肝經郁熱,膽腑不暢,熱郁互結,煎熬膽汁,結為砂石,砂石壅阻膽道。臨床以右脅絞痛,疼痛放射至右肩岬部,腕腹疼痛、惡心、嘔吐、口苦、小便黃、白晴黃染、舌質紅、苔黃、脈弦滑等為主癥。
[0003]膽總管結石,疼痛劇烈難忍,又不能用碎石機擊碎結石。單純用西藥解痙攣鎮痛療效欠佳。多數采取手術取石、并切除膽囊。術后不但長期影響消化吸收,且易引起膽酸性腸炎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終生危害。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組合物具有:清熱解郁、利膽通腑、溶石排石、行氣止痛之功;能溶化或排出直徑小于10_的結石,有效解除膽結石引起的劇烈疼痛。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金錢草30-60份、茵陳蒿10-30份、柴胡 3-10份、桅子3-10份、大黃5-10份、滑石10-15份、郁金5_12份、雞內金3-10份、海金沙6-12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川楝子3_10份。
[0006]進一步,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優選為:金錢草50份、茵陳蒿20份、柴胡10份、桅子10份、大黃7份、滑石15份、郁金12份、雞內金10份、海金沙12份、延胡索10份、香附12份、川楝子10份。
[0007]所述中藥組合物按常規方法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可接受的制劑,比如煎劑、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可根據不同制劑的需要,選取添加相應的常規輔料。
[0008]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疼痛期用煎劑:以重量/體積比計,稱取金錢草30-60g、茵陳蒿10-30g、柴胡3-10g、桅子3-10g、大黃5-10g、滑石10-15g、郁金5-12g、雞內金3-10g、海金沙6_12g、延胡索3_10g、香附6-12g、川楝子3-10g,然后將這12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
[0009]疼痛穩定期用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按重量配比稱取金錢草30-60份、茵陳蒿10-30份、柴胡3-10份、桅子3-10份、大黃5-10份、滑石10-15份、郁金5_12份、雞內金3-10份、海金沙6-12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川楝子3_10份,然后將這12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兩次;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10]本發明藥理如下:
金錢草:味甘、淡。性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具有除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功。本品能清肝膽之火,又能除下焦濕熱,利尿通淋,排出結石。《四川中藥志》:“治腎結石、膽結石。”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品煎劑有顯著利尿作用,并能促進膽汁從膽管排出,還有排石作用等。
[0011]茵陳蒿:味苦。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之功。本品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而出,故為治黃疸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有顯著利膽作用,在增加膽汁分泌同時,也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酸和膽紅素的排泄量,故可用于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等的治療。
[0012]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之功。本品善于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為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等少陽癥之要藥,又能條達肝氣、疏肝解郁,對于胸脅疼痛,不論內傷肝郁、外傷跌撲均可應用,配伍香附療效更佳。
[0013]桅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本品能清瀉三焦火邪、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疸,用于治療肝膽濕熱郁結所致的黃疸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煎劑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促進血液中膽紅素排泄、鎮痛等作用。
[0014]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具有瀉下功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本品有較強的瀉下通便、蕩滌胃腸積滯作用,又能清瀉濕熱黃疸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能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及利膽作用等。
[0015]滑石:味甘、淡。性寒。歸胃、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解暑熱、收濕斂瘡之功。本品能清利濕熱,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石淋等癥。
[0016]郁金:味辛、苦。性寒。歸肝、膽、心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之功。本品能清熱利膽退黃,可用于治因濕熱煎熬成石之膽石癥等。
[0017]雞內金: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具有消食健胃、澀精止遺之功。本品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癥及膽結石等。
[0018]海金沙:味甘。性寒。歸膀胱、小腸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腸,膀胱濕熱,功專通淋止痛,為治石淋等諸淋之要藥。
[0019]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心腸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本品辛散溫通,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本品其止痛作用尤良,無論何種疼痛,均可應用,配合柴胡、郁金等治肝郁氣滯、脅肋脹痛更佳。近代臨床用于治療多種內臟痙攣性或非痙攣性疼痛,均有較好療效。
[0020]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之功。本品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緩急,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要藥,治肝氣郁結之脅肋脹痛
坐寸ο
[0021]川楝子:味苦。性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具有行氣止痛等功效。本品能清肝火,泄郁熱,行氣止痛,與延胡索同用增強止痛作用。
[0022]以上諸藥配伍,共奏清解郁熱、利膽通腑、溶石排石、行氣止痛之功。用于治療肝經郁熱,膽腑不暢,熱郁互結,煎熬膽汁,結為砂石,砂石壅阻膽道;臨床以右脅絞痛,疼痛放射至右肩岬部、脘腹疼痛、惡心、嘔吐、口苦、小便黃、白晴黃染、舌質紅、苔黃、脈弦滑等癥。
[0023]本發明組合物,既能溶石排石、行氣止痛,有效緩解疼痛,又能清解郁熱、利膽通腑,以除結石再生之源;有效彌補了西藥對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差、結石小者、多不予治療、重者采取破壞性手術治療、個別患者術后仍患結石病的弊端。多年臨床實踐證明,本發明組合物,具有效果好,對機體無傷害,療效確切。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金錢草30g、茵陳蒿10g、柴胡7g、桅子7g、大黃10g、滑石12g、郁金5g、雞內金7g、海金沙6g、延胡索3g、香附6g、川楝子Ig0
[0025]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疼痛期用煎劑:將上述12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
[0026]疼痛穩定期用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將上述12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兩次;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27]實施例2
金錢草50g、茵陳蒿20g、柴胡10g、桅子10g、大黃7g、滑石15g、郁金12g、雞內金10g、海金沙12g、延胡索10g、香附12g、川楝子IOgo
[0028]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0029]實施例3
金錢草60g、茵陳蒿30g、柴胡3g、桅子3g、大黃5g、滑石10g、郁金7g、雞內金5g、海金沙10g、延胡索7g、香附10g、川楝子3g。
[0030]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0031]臨床試驗:
1.1 一般資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3年8月,收治膽總管結石患者72例。全部病例均經體檢及B超等多項檢查確診,且無嚴重肝、腎、心功能不良。隨機分為治療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25-76歲,平均 年齡49歲;對照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7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0032]表1兩組病例一般情況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金錢草30-60份、茵陳蒿10-30份、柴胡3-10份、桅子3_10份、大黃5_10份、滑石10-15份、郁金5-12份、雞內金3-10份、海金沙6-12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川楝子3-1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金錢草50份、茵陳蒿20份、柴胡10份、桅子10份、大黃7份、滑石15份、郁金12份、雞內金10份、海金沙12份、延胡索10份、香附12份、川楝子10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常規方法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可接受的制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為煎劑、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
5.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體積比計,稱取金錢草30-60g、茵陳蒿10-30g、柴胡3-10g、桅子3_10g、大黃5_10g、滑石10_15g、郁金5-12g、雞內金3-10g、海金沙6-12g、延胡索3_10g、香附6_12g、川楝子3_10g,然后將這12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即制成煎劑。
6.一種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稱取金錢草30-60份、茵陳蒿10-30份、柴胡3-10份、桅子3_10份、大黃5_10份、滑石10-15份、郁金5-12份、雞內金3-10份、海金沙6-12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川楝子3-10份,然后將這12味中藥粉 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 ;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制成膠囊劑,每粒0.3g ;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
【文檔編號】A61K35/37GK103585585SQ201310584524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潘根起, 潘恒曄 申請人:潘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