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椎弓根螺釘技術自上世紀80年代問世以來發展迅速,已經廣泛應用于脊柱退行性變、椎體滑脫、椎管狹窄、椎體骨折、畸形、骨轉移瘤及脊柱失穩等疾患的手術治療。目前,椎弓根螺釘是脊柱外科手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內固定器械之一。椎弓根螺釘植入方法主要有:1、經后路正中切開置釘術,其為傳統手術方式,目前臨床應用廣泛,為大多數臨床醫師廣泛接受;其主要缺點是手術創傷較大,椎弓根進針點暴露困難,出血較多,術后病人恢復時間較長,多合并最長肌和多裂肌的萎縮,常合并韌帶破壞致不穩定,遠期部分患者留有腰痛。2、脊柱微創技術,即后路通道輔助下微創置釘技術,其借助醫學影像、輔助通道擴張及顯微內窺鏡等特殊手術器械和儀器進行脊柱椎弓根螺釘置入的操作,以最小的損傷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較傳統方法手術切口短、創傷小、出血少、術后功能恢復快,降低術后腰背部疼痛的發生率。但目前從其實用新型,臨床應用至今快30年,因為其配套器械的價格昂貴及學習曲線相對平緩,其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特別是國內目前僅限于三級醫院脊柱外科開展。目前臨床需要一種和微創技術一樣手術切口短、創傷小、出血少、術后功能恢復快但價格便宜,簡單有效,容易掌握的新的微創技術。實用新型人對傳統的脊柱后路微創技術進行了改良,重新設計了一套簡單方便,更容易掌握,創傷較傳統微創更小的手術方式和手術器械,而椎弓根定位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件。傳統脊柱后路微創置釘技術前椎弓根的定位是比較復雜和費時的,其一般采用術前克氏針穿刺定位椎弓根后通道擴張入路,特別是需要反復的射線透視使得病人和醫護人員額外的暴露在更多的射線中;其穿刺后擴張的入路可能偏離多裂肌和最長肌的間隙而造成多裂肌和最長肌肉的損傷。目前臨床需要一種簡單有效,容易掌握的椎弓根術前定位技術及創傷更小的手術入路。
實用新型內容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輔助準確、快速、方便的進行椎弓根體表投影的定位裝置,為后路置釘時小切口的選擇提供準確的定位。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對相同的透視射線無法穿透的金屬環體,所述金屬環體之間通過連接部固定連接,所述金屬環體位于同一平面內,將該定位器橫向置于患者背部后進行透視時,通過定位器的微調將雙側椎弓根的投影同時定位在金屬環體內。無需像經皮穿刺椎弓根定位那樣需要精確定位,因為根據透視的圖像,術者已經了解椎弓根和金屬圈的相對位置,所以在選擇小切口時,僅僅需要粗略調整切口位置就可以準確定位,同時無需反復透視一次性將椎弓根定位在環的中央,定位簡單快速,且可以明顯減少X線曝光的次數。進一步完善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金屬環體的內徑為26mm,外徑為34mm,厚度為4mm ;所述連接部的長為4mm,寬為6mm,厚度為4mm。金屬環體兩圓心之間的距離是建立在大量椎弓根間距離測量的基礎上的,同時兩個圓心的距離較椎弓根人體測量的平均距離大8mm,這樣定位椎弓根后沿金屬環體圓心縱向切開可以使手術切口在椎弓根的外側,為椎弓根置釘需要10°到15°的外傾角提供了空間,使得手術操作更加方便。進一步地,所述連接部的上表面設有半圓形突起,所述突起上沿與兩個金屬環體的圓心連線相垂直的方向開有通孔。所述半圓形突起的直徑為6mm,所述通孔的直徑為4mm。利用可彎曲金屬桿穿過通孔將多個定位器連接起來,實現多個節段的定位,對于脊柱側彎的病人,可以根據棘突的形態塑形金屬桿使其與棘突重合后再進行透視。所述金屬桿為可塑形鋁制合金棒,直徑為4_,,根據長度不同有三種規格:100mm、200mm 和 300mm。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可以準確輕易的在體表定位椎弓根的位置,準確選擇手術小切口,同時可以在采用和現有脊柱微創技術同樣手術切口長度的情況下,通過直視分離多裂肌和最長肌的間隙到達手術部位;(2)避免了經皮直接穿刺造成手術入路在肌肉以內損傷肌肉的情況,可以輕易到達椎弓根置釘部位和椎板進行手術操作;(3)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省時,而且避免過多的射線暴露。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金屬環體;2、連接部;3、半圓形突起;4、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對相同的透視射線無法穿透的金屬環體1,所述金屬環體I之間通過連接部2固定連接,所述金屬環體I位于同一平面內,所述金屬環體I的內徑為26mm,外徑為34mm,厚度為4mm ;所述連接部2的長為4mm,寬為6mm,厚度為4_。所述連接部2的上表面設有半圓形突起3,所述突起3上沿與兩個金屬環體I的圓心連線相垂直的方向開有通孔4,所述半圓形突起3的直徑為6_,所述通孔4的直徑為4_,將該定位器橫向置于患者背部后進行前后位透視時,通過定位器的微調將雙側椎弓根的投影同時定位在金屬環體內。同時,利用可彎曲金屬桿穿過通孔將多個定位器連接起來,實現多個節段的定位,對于脊柱側彎的病人,可以根據棘突的形態塑形金屬桿使其與棘突重合后再進行透視,所述金屬桿為可塑形招制合金棒,直徑為4mm,,根據長度不同有三種規格:100mm、200mm和300mmo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例已經表示和表述了本實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上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相同的透視射線無法穿透的金屬環體,所述金屬環體之間通過連接部固定連接,所述金屬環體位于同一平面內,將該定位器橫向置于患者背部后進行透視時,通過定位器的微調將雙側椎弓根的投影同時定位在金屬環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環體的內徑為26mm,外徑為34mm,厚度為4mm ;所述連接部的長為4mm,寬為6mm,厚度為 4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上表面設有半圓形突起,所述突起上沿與兩個金屬環體的圓心連線相垂直的方向開有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形突起的直徑為6mm,所述通孔的直徑為4_。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脊柱后路微創置釘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對相同的透視射線無法穿透的金屬環體,所述金屬環體之間通過連接部固定連接,所述金屬環體位于同一平面內,將該定位器橫向置于患者背部后進行透視時,通過定位器的微調將雙側椎弓根的投影同時定位在金屬環體內;本實用新型(1)可以準確輕易的在體表定位椎弓根的位置,準確選擇手術小切口,從而可以在采用和現有脊柱微創技術同樣手術切口長度的情況下,通過直視分離多裂肌和最長肌的間隙達到手術操作部位;(2)避免了經皮直接穿刺造成手術入路在肌肉以內損傷肌肉的情況,可以輕易到達椎弓根置釘部位和椎板進行置釘和減壓操作;(3)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省時,而且避免過多的射線暴露。
文檔編號A61B6/00GK203059916SQ20132005143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曹曉建, 李海俊, 謝浩 申請人: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