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射時的輔助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
背景技術:
已知的,護士從事的護理工作主要是注射(靜脈、肌肉、皮內、皮下的注射),靜脈輸液注射技術的好孬直接影響臨床治療、護士的水平和病人的舒適度。眾所周知靜脈輸液是臨床上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在各種給藥途徑中因療效迅速、所以在治療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要想準確掌握經脈血管的位置,現有的方法是:大多病人都有恐針現象,因此靜脈輸液注射前應該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消除病人的緊張心理,讓病人配合和理解患病的痛苦以及與靜脈輸液注射針刺痛苦之間主次關系,使病人較快接受治療;在輸液注射時,一種是注射血管暴露法:首先拍擊注射部位使血管充盈,對在皮膚表面直接顯露出影子的血管,可在選擇穿刺注射處輕輕拍打,使血管內血流充盈飽滿。其次用手摸、揉、按壓血管,主要適應肥胖或水腫等原因,體表看不清血管走向,憑掌握的解剖位置用食指觸摸靜脈,體會血管走向、深淺度、粗細及滑動度,然后再確定靜脈穿刺的具體位置,在此段血管可用手指輕輕按壓,使皮下組織或水腫凹陷,血管充盈,利于靜脈穿刺。另一種是血管固定法:用拇指、食指繃緊皮膚,對于欲靜脈輸液穿刺注射部位血管粗直、易固定、暴露明顯,而且皮膚彈性好的,也可以用左手拇指 直接固定在注射穿刺血管的遠端,作牽拉狀,其余四指握住靜脈輸液注射穿刺的肢體,分別盡力牽拉血管兩側皮膚,使血管充分固定。第三種是進針法:將輸液器調整好,排凈空氣,選準靜脈輸液注射點,在距靜脈輸液注射穿刺點大約3-7cm處扎緊止血帶(小兒皮靜脈輸液除外),病人的手自然放平,護士握緊病人的手,反復多次顯露靜脈。常規消毒后,護士用左手握住病人的手。大拇指用力繃緊皮膚,固定要靜脈輸液注射穿刺位的下端,右手持穿刺針柄,針頭斜坡口向上與皮膚成約30度角(在技術較為熟練的護士也有垂直進針的,垂直進針時皮膚到血管的距離比斜刺進針短,從而最少刺激皮膚及肌肉的神經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迅速刺入皮下,見回血后,針尖再緩慢平行沿血管走向方向繼續進入少許,避免針頭滑出,但也要注意,勿穿透血管壁,一般使針頭留置在血管內0.8-1.2cm為易,放松止血帶(一根橡皮筋),調整適宜滴速,固定針頭,完成一次靜脈輸液注射;然而上述方法僅限于熟練地護士能夠掌握,很多醫院的實習護士在給病人注射時,往往找不到血管,有的甚至經過多次也很難找準血管,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利用兩套結構相同的血管壓迫機構分別壓迫病人的注射段血管,使注射段血管形成十至十五公分內充血暴露,方便了護士使用注射針頭準確對血管刺入,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為了實現所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5]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包括兩套結構相同的血管壓迫機構、距離調節桿,所述血管壓迫機構包括壓塊、橡膠條、橡皮筋、掛鉤和掛環,多個壓塊為一排排列,多個壓塊的下部面由一根橡膠條連接,在多個壓塊的一側面至另一側面設有兩個穿孔,兩根橡皮筋的中部穿在多個壓塊的所述兩個穿孔內,在兩根橡皮筋的兩端分別設有掛鉤和掛環形成一套血管壓迫機構;兩套血管壓迫機構間隔設置,兩根距離調節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兩排壓塊兩端部壓塊的相對面上。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所述壓塊的一側面和另一側面分別設置有斜面,由所述斜面形成壓塊與壓塊的V形連接面。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所述距離調節桿為內芯具有鋼絲的橡膠桿。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所述壓塊為塑料材質或竹木材質。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使用兩套血管壓迫機構分別間隔壓迫病人的注射段血管,距離調節桿方便護士掌控血管壓迫機構的間距和防止丟失,通過血管壓迫機構的橡膠條并借助質地較為堅硬的壓塊壓迫病人的注射段血管,使注射段血管充血形成十至十五公分內血管充血凸起暴露,護士便可使用注射針頭準確對血管刺入,然后取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實現了一次準確扎針的目的,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壓塊結構示意圖。圖中:1、穿孔;2、·壓塊;3、橡膠條;4、距離調節桿;5、橡皮筋;6、掛鉤;7、掛環;8、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一切技術改進,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結合附圖1或2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包括兩套結構相同的血管壓迫機構、距離調節桿4,所述血管壓迫機構包括壓塊2、橡膠條3、橡皮筋5、掛鉤6和掛環7,所述壓塊2為塑料材質或竹木材質,壓塊2的一側面和另一側面分別設置有斜面8,由所述斜面8形成壓塊2與壓塊2的V形連接面,多個壓塊2為一排排列,多個壓塊2的下部面由一根橡膠條3連接,在多個壓塊2的一側面至另一側面設有兩個穿孔1,兩根橡皮筋5的中部穿在多個壓塊2的所述兩個穿孔I內,在兩根橡皮筋5的兩端分別設有掛鉤6和掛環7形成一套血管壓迫機構;兩套血管壓迫機構間隔設置,兩根距離調節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兩排壓塊2兩端部壓塊2的相對面上,所述距離調節桿4為內芯具有鋼絲的橡膠桿。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使用時,將兩套血管壓迫機構分別間隔壓迫病人的注射段血管的兩邊,并由橡皮筋5兩端的掛鉤6連接掛環7,兩套血管壓迫機構之間形成注射段血管,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間距為十至十五公分較為適宜,為了準確控制十至十五公分間距,使用內芯具有鋼絲的距離調節桿4掌控血管壓迫機構的間距,所述距離調節桿4還可防止其中任意一套血管壓迫機構丟失,當需要使注射段血管充血形成十至十五公分內血管充血凸起暴露時,護士可利用大拇指按壓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壓塊2,由壓塊2使橡膠條3形成注射段血管的充血,若血管充血不理想時,可使用兩根手指拍打注射段血管,使血管充分充血,所述兩套血管壓迫機構使血管固定,護士便可使用注射針頭準確對血管刺入,然后取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實現了一次準確扎針的目的,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包括兩套結構相同的血管壓迫機構、距離調節桿(4),其特征是:所述血管壓迫機構包括壓塊(2)、橡膠條(3)、橡皮筋(5)、掛鉤(6)和掛環(7),多個壓塊(2)為一排排列,多個壓塊⑵的下部面由一根橡膠條⑶連接,在多個壓塊(2)的一側面至另一側面設有兩個穿孔(I),兩根橡皮筋(5)的中部穿在多個壓塊(2)的所述兩個穿孔(I)內,在兩根橡皮筋(5)的兩端分別設有掛鉤(6)和掛環(7)形成一套血管壓迫機構;兩套血管壓迫機構間隔設置,兩根距離調節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兩排壓塊(2)兩端部壓塊(2)的相對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其特征是:所述壓塊(2)的一側面和另一側面分別設置有斜面(8),由所述斜面(8)形成壓塊(2)與壓塊(2)的V形連接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其特征是:所述距離調節桿(4)為內芯具有鋼絲的橡膠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其特征是:所述壓塊(2)為塑料材質或竹木 材質。
專利摘要一種手腕注射時的血管暴露器,涉及一種注射時的輔助工具,所述血管壓迫機構包括壓塊(2)、橡膠條(3)、橡皮筋(5)、掛鉤(6)和掛環(7),多個壓塊為一排排列,多個壓塊的下部面由一根橡膠條連接,在多個壓塊的一側面至另一側面設有兩個穿孔(1),兩根橡皮筋的中部穿在多個壓塊的所述兩個穿孔內,在兩根橡皮筋的兩端分別設有掛鉤和掛環形成一套血管壓迫機構;兩根距離調節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套血管壓迫機構的兩排壓塊兩端部壓塊的相對面上;本實用新型利用兩套結構相同的血管壓迫機構分別壓迫病人的注射段血管,使注射段血管形成十至十五公分內充血暴露,方便了護士使用注射針頭準確對血管刺入,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3089260SQ20132007453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李香秀 申請人:李香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