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單腔雙頭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改良單腔雙頭引流管
所屬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顱內出血鉆孔引流手術中引流管的應用,可以減少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
技術背景:目前,神經外科高血壓性腦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腫已經多數采用鉆孔血腫引流術式,術后陳舊凝血塊需要通過硅膠引流管注射“尿激酶”進入到血腫腔融化成血水后引出,我們現在常用為單腔單頭硅膠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時需要反復穿刺引流管或者拔除引流袋后從引流管口注藥,引流管壁較薄,經常發生引流液泄露導致逆行感染,反復拔除引流袋注藥也增加了顱內感染的幾率。
發明內容:我們為了降低顱內感染的發生幾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良單腔雙頭引流管。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引流管從引流管頭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長度為40CM,在距離引流管頭部IOCM處分叉出引流管注藥端,分叉處距離引流管引流端末端距離為30CM,分叉處距離注藥端末端長度為3CM,注藥端末端用硅膠塞封閉,硅膠塞厚度為1CM,硅膠塞可反復穿刺不會泄露引流液,硅膠塞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其特征一是:引流管引流端連接引流袋引流積血,注藥端通過硅膠塞可反復注入藥物,并不會發生引流液泄露,保持了引流管的密閉性,同時硅膠塞可耐高溫消毒。其特征二是:引流管注藥端硅膠塞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避免了硅膠塞暴露在外面被污染,進而降低了顱內感染的幾率。其特征三是:引流管注藥端長度3CM,分叉處距離引流管頭部的距離為10CM,使藥物能充分的進入到血腫腔,減少了注射藥物在引流管內的浪費,增加了藥物溶解血腫塊的效果。其特征四是:引流管頭部設有刻度線,可以指導穿刺腦內的深度,增加了穿刺的準確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硅膠塞相對較厚不會發生引流液泄露,并可進行高溫消毒,同時外面套有塑料螺旋帽,提高了整個注射藥物過程的無菌性,降低了顱內感染的發生幾率;引流管注藥端長度相對較短(3CM),引流管注藥端與引流端分叉處距離引流管頭部相對距離較短(10CM),注藥時能把藥物充分的注入到血腫腔。
: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中1:引流管頭部2:刻度線3:引流管引流端4:引流管注藥端5:硅膠塞6:塑料螺旋帽7:夾子。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中,引流袋連接圖中引流管引流端引流積血,在注射藥物時,閉死引流管引流端,擰下引流管注藥端末端的塑料螺旋帽,消毒末端的硅膠塞,然后將注射器針頭刺穿硅膠塞進入到引流管腔,把藥物推入到血腫腔內,拔出針頭,再次消毒硅膠塞,將塑料螺旋帽旋抒固定在娃膠塞上。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單腔雙頭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從引流管頭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長度為40CM,在距離引流管頭部IOCM處分叉出引流管注藥端,引流管分引流端和注藥端兩個頭,分叉處距離引流管引流端末端距離為30CM,分叉處距離引流管注藥端末端的長度為3CM,分叉處距離引流管頭部的距離為10CM,注藥端末端用硅膠塞封閉,硅膠塞厚度為1CM,硅膠塞外套有螺旋塑料帽。
專利摘要一種應用到顱內出血鉆孔引流手術中的改良單腔雙頭引流管。引流管分引流端和注藥端兩個頭,從引流管頭部到引流管引流端末端的長度為40CM,在距離引流管頭部10CM處分叉出引流管注藥端,引流端和注藥端分叉處距離引流端末端的距離為30CM,分叉處距離注藥端末端的距離為3CM,分叉處距離引流管頭部的距離為10CM,引流管注藥端長度3CM,且注藥端與引流端分叉處距離引流管頭部距離長度為10CM,使藥物能充分的進入到血腫腔,減少了注射藥物在引流管內的浪費,增加了藥物溶解血腫塊的效果引流管,注藥端末端用硅膠塞封閉,硅膠塞外套有螺旋塑料帽,通過硅膠塞可注入藥物,并不會發生引流液泄露,降低了顱內感染率,塑料螺旋帽避免了硅膠塞暴露在外面被污染。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3043266SQ20132007660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檀巨寧, 閆利紅, 劉華, 李濱, 畢艷華, 雷學, 苑玉存, 苗軍, 田強, 劉秋成 申請人:檀巨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