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各級醫(yī)院兒科對嬰幼兒行靜脈穿刺及搶救時,常因各種搶救器械、藥物。如:氧氣筒、吸痰器、心電監(jiān)護儀等物品放置分散,離病麻較遠,備物時間長而延誤了搶救時機,也增加了醫(y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如遇重癥嬰兒在轉送途中出現(xiàn)病情變化需搶救時則更為不便。發(fā)明內容[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包括車體底部設有萬向輪,其特征在于,嬰兒搶救臺,車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裝有防護欄,搶救車操作臺由防護欄分隔為嬰兒搶救臺、器具操作臺和物品操作臺三部分;搶救車右側設有活動輸液架,上套筒和下套筒用于固定活動輸液架,在上套筒上設有定位螺栓;車面右后方設有小型氧氣瓶套筒,在小型氧氣瓶套筒內設有軟墊;嬰兒搶救臺兩側及后側的防護欄設有用于躁動患兒固定約束帶。[0004]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功能更加完全和完備,為醫(yī)護人員提供較為安全的搶救設施,即可節(jié)省病室空間,也可以在護送嬰兒過程中對病人施行連續(xù)性救治,為危重患兒轉送提供了較好的救治設備,降低了護送風險,適用于各級醫(yī)院尤其是基層醫(yī)院兒科、新生兒科、產科等病房搶救和護送嬰兒時使用。
[000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06]圖中:1搶救臺,2防護欄,3萬向輪,4器具操作臺,5物品操作臺,6輸液架,7小型氧氣瓶套筒,8上套筒,9下套筒,10定位螺栓,11推車拉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如圖所示,包括嬰兒搶救臺1,在搶救車面左、右、后、三面向上安裝有防護欄2,車體底部設有四個萬向輪3。搶救車操作臺由防護欄2分隔為嬰兒搶救臺1、器具操作臺4和物品操作臺5三部分。搶救車右側設有活動輸液架6,輸液架6上套筒8和下套筒9用于固定活動輸液架6,在上套筒8上設有定位螺栓10,可根據(jù)需要將活動輸液架6固定到合適的位置,并調節(jié)到所需高度。車面右后方設有小型氧氣瓶套筒7,小型氧氣瓶套筒7內設有軟墊,推動搶救車時可以減震以消除噪音。搶救車萬向輪3為可制動式萬向輪3 ;嬰兒搶救臺I兩側及后側的防護欄還可以用于躁動患兒固定約束帶。搶救車左側設有推車拉手11,搶救車操作臺下方設有抽屜和儲物柜,用于存放常用搶救藥品和物品等。[0008]在進行靜脈穿刺及搶救時,車面左側物品操作臺5可以放置臺燈、吸痰器、生理鹽水等,中間嬰兒搶救臺I為嬰兒臥位,車面右側器具操作臺4放治療盤、消毒用物等,右后方放置配有氧氣壓力表和流量表的小型氧氣瓶。
權利要求1.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包括車體底部設有萬向輪(3),其特征在于,嬰兒搶救臺(1),車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裝有防護欄(2),搶救車操作臺由防護欄(2)分隔為嬰兒搶救臺(I)、器具操作臺(4)和物品操作臺(5)三部分;搶救車右側設有活動輸液架¢),上套筒(8)和下套筒(9)用于固定活動輸液架¢),在上套筒(8)上設有定位螺栓(10);車面右后方設有小型氧氣瓶套筒(7),在小型氧氣瓶套筒(7)內設有軟墊;嬰兒搶救臺(I)兩側及后側的防護 欄設有用于躁動患兒固定約束帶。
專利摘要醫(yī)用兒科護理搶救車,包括車體底部設有萬向輪,嬰兒搶救臺,車面左、后、右三面向上安裝有防護欄,搶救車操作臺由防護欄分隔為嬰兒搶救臺、器具操作臺和物品操作臺三部分;搶救車右側設有活動輸液架,上套筒和下套筒用于固定活動輸液架,在上套筒上設有定位螺栓;車面右后方設有小型氧氣瓶套筒,在小型氧氣瓶套筒內設有軟墊;嬰兒搶救臺兩側及后側的防護欄設有用于躁動患兒固定約束帶。本實用新型功能更加完全和完備,為醫(yī)護人員提供較為安全的搶救設施,即可節(jié)省病室空間,也可以在護送嬰兒過程中對病人施行連續(xù)性救治,為危重患兒轉送提供了較好的救治設備,降低了護送風險,適用于搶救和護送嬰兒時使用。
文檔編號A61G12/00GK203042818SQ20132009383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fā)明者王長華 申請人: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