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
背景技術:
肛腸科患者前去醫療機構接受診療時,其患處常有血膿、糞便等污物附著,不但令接診醫師感覺不雅,更令患者自身感覺難堪。目前醫院一般是安排護士對患者肛周先進行人工清洗消毒處理,這種又臟又累的工作,很多護士都不愿意做,而且對患者而言也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處理效果。如果有一種自動設備能夠完成這項工作,必將很受院方歡迎。臭氧由于具有良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容易自行分解不會在人體內殘留,對人體副作用小,故近年來在醫學上得到了多種應用。目前將臭氧運用于醫療應用的主要是婦科用途,例如用于婦科炎癥處理等。然而,若將婦科臭氧治療儀或其他類似的臭氧處理設備直接用于肛腸科患者則存在較多問題:一是無法實現對患者肛周的清潔工作,尤其是無法針對治療處理的各個環節執行自動控制過程;二是其工作時臭氧濃度不可控,治療后臭氧不做回收,治療時逃逸臭氧會產生污染危害醫師和患者身體健康;三是其工作方式是要將臭氧氣或臭氧水通過治療頭插入患者肛門,不僅操作復雜,還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相應地,在相關領域中存在對臭氧治療設備作出改進或重新設計的需要,以適應肛腸科患者的清潔及治療處理用途。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其中通過對其關鍵功能組件的設計,能夠以結構緊湊、便于操控的方式實現對肛腸科患者患處的清洗、熏蒸、理療及烘干等多功能操作,且具備自動化程度高、患者感覺舒適等特點。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該臭氧治療儀與座便器配套安裝,并包括清洗液供應系統、臭氧供應系統和霧化液供應系統,其中:所述清洗液供應系統和臭氧供應系統分別用于通過管路輸送清洗液和臭氧,所輸送的清洗液和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清洗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內側的噴液口噴出以實現清洗操作;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用于通過管路輸送霧化處理后的液體,該霧化處理后的液體和臭氧供應系統所輸送的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熏蒸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內側的噴氣口噴出以實現熏蒸消毒操作。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清洗液供應系統包括第一輸入泵和儲液箱,其中第一輸入泵用于將源自清洗液供應源的清洗液輸送至儲液箱,然后通過管路輸送至處于下游側的射流器;所述臭氧供應系統包括臭氧管和臭氧開關閥,其中臭氧管用于產生臭氧并通過管路將其繼續輸送至所述射流器處以執行與清洗液的混合,臭氧開關閥設置在所述臭氧管和射流器之間;混合后的清洗液和臭氧作為清洗介質在輸出泵的作用下經由所述噴液口噴出。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包括第二輸入泵、霧化罐和熏蒸開關閥,其中源自液體供應源的液體通過第二輸入泵輸送至霧化罐以執行霧化處理,熏蒸開關閥設置在所述霧化罐與射流器之間并位于臭氧開關閥的上游側;霧化處理后的液體和臭氧相混合作為熏蒸介質在氣泵的作用下經由所述噴氣口噴出。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儲液箱的內部還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遠紅外陶瓷加熱器,其中液位傳感器用于檢測儲液箱內的剩余液體量,溫度傳感器用于對儲液箱內清洗液的溫度予以檢測,遠紅外陶瓷加熱器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來調節清洗液的工作溫度。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還包括臭氧濃度檢測器,該臭氧濃度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氣泵的上游側,并用于對熏蒸介質的臭氧濃度予以檢測。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臭氧回收系統,該臭氧回收系統包括真空泵、臭氧分解元件、溫度傳感器、加熱器和排氣口,其中真空泵用于對執行所述清洗和/或熏蒸消毒操作后殘余的臭氧予以收集;所述臭氧分解元件用于對真空泵所收集的臭氧執行分解處理;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臭氧分解材料的溫度;所述加熱器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對臭氧分解元件的工作溫度進行相應調節;所述排氣口用于排放分解處理后的氣體。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臭氧回收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真空泵附近的散熱片。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臭氧分解元件由臭氧分解催化劑材料構成,且其工作溫度被設定為150°C 200°C。作為進一步優 選地,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紅外發生系統,該紅外發生系統設置在座便器底部,用于產生紅外線以實現紅外照射理療。作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中央處理單元、顯示及操作面板和語音提示單元,其中中央處理單元用于按照預設的程序,對所述清洗、熏蒸消毒和理療烘干操作的過程執行自動化控制;顯示及操作面板用于供使用者輸入操作指令和相關參數并予以顯示;語音提示單元用于對各個處理過程中的操作予以語音提示??傮w而言,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具備以下的技術優點:1、通過對其關鍵功能組件的設計,能夠針對肛腸科患者診治過程的特點,實現對患處的清洗、熏蒸、理療及烘干等多功能操作,不僅方便醫護人員的工作,而且能夠對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處理效果;2、通過為按照本實用新型的臭氧治療儀設置臭氧回收系統,能夠在治療處理后自動回收臭氧,避免臭氧逸出帶來副作用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3、通過采用自動化技術來實現集成控制,各個操作過程均可根據需求來執行參數設置,并便于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
圖1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與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配套安裝的座便器的主體結構示意圖;圖3按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臭氧回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來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結構,其中:1-清洗液供應系統2-臭氧供應系統3-霧化液供應系統4-座便器11-第一輸入泵12-儲液箱13-射流器21-臭氧管22-臭氧開關閥23-輸出泵31-第二輸入泵32-霧化罐33-熏蒸開關閥34-臭氧濃度檢測器35-氣泵41-缸體42-坐墊43-排污口 44-45-—次性坐墊膜46-坐墊溫度傳感器47-坐墊壓力傳感器48-暖風組件51-真空泵52-臭氧分解單元53-溫度傳感器54-加熱器55-排氣口 56-散熱片121-液位傳感器122-溫度傳感器123-遠紅外陶瓷加熱器321-液位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圖1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中所示,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可與座便器配套安裝,并主要包括清洗液供應系統1、臭氧供應系統2和霧化液供應系 統3,其中清洗液供應系統I用于通過管路輸送譬如水的清洗液,臭氧供應系統2用于通過管路輸送臭氧,兩者的管路相交匯并配備有相應的控制閥門元件,以便對所輸送的清洗液和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操作,然后作為清洗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4內側的噴液口 41噴出以實現清洗操作;霧化液供應系統3用于通過管路輸送霧化處理后的液體(霧化液),該霧化液供應系統3的管路同樣與臭氧供應系統2的輸送管路相交匯并配備有相應的控制閥門元件,以便對霧化液和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操作,然后作為熏蒸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4內側的噴氣口 42噴出以實現熏蒸消毒操作。對于與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配套安裝的座便器而言,其可以選用目前常規的規格型號,例如各類自動馬桶或全自動馬桶等。如圖2中所示,顯示了自動馬桶4的主體結構??紤]到具體的醫用用途及使用時的便利性,該自動馬桶可除了包括缸體41、坐墊42、排污口 43和噴水口 44 (其可獨立設置,也可與坐式臭氧治療儀的噴液孔相重合)這些常規結構之外,還可配備有一次性坐墊膜45、坐墊溫度傳感器46、坐墊壓力傳感器47、暖風組件48、自動換膜組件等,由此可在執行清洗或熏蒸消毒操作之后,通過暖風烘干提供舒適感受,并保證使用對象的衛生安全性,提高操作的自動化程度。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清洗液供應系統I和臭氧供應系統2的組成可分別構造如下:清洗液供應系統I包括第一輸入泵11和儲液箱12,其中第一輸入泵11用于將源自清洗液供應源(圖1中未顯示出)的清洗液輸送至儲液箱12,然后通過管路輸送至處于下游側的射流器13 ;臭氧供應系統2包括臭氧管21和臭氧開關閥22,其中臭氧管21用于產生臭氧并通過管路將其繼續輸送至所述射流器13處以執行與清洗液的混合,臭氧開關閥22設置在所述臭氧管21和射流器13之間,由此實現對臭氧管21所輸送臭氧的開/閉操作;混合后的清洗液和臭氧作為清洗介質在輸出泵23的作用下經由座便器3的噴液口噴出,從而實現對肛腸科患者患處或其他適用對象的清洗操作。為了提高清洗對象的感覺舒適性,儲液箱12內部還可以優選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21、溫度傳感器122和遠紅外陶瓷加熱器123,其中液位傳感器121用于檢測儲液箱內的剩余液體量,以便在液體量不足時提示對清洗液進行補充;溫度傳感器122用于對儲液箱內清洗液的溫度予以檢測,遠紅外陶瓷加熱器123則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來調節清洗液的工作溫度,以便根據不同需求來使清洗對象獲得更舒適的清洗感受,而且遠紅外加熱技術還能增強清洗介質的的活性,有利于患者的傷口愈合。在另外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3的組成可構造如下:其包括第二輸入泵31、霧化罐32和熏蒸開關閥33,其中源自液體供應源(圖1中未顯示出)的液體通過第二輸入泵輸31送至霧化罐32以執行霧化處理,熏蒸開關閥33設置在該霧化罐32與射流器13之間并可設置位于臭氧開關閥22的上游側;由此可通過對臭氧開關閥和熏蒸開關閥的相應操作,使得霧化處理后的液體和臭氧相混合作為熏蒸介質在氣泵35的作用下經由座便器4的噴氣口噴出,從而實現對肛腸科患者患處或其他適用對象的熏蒸消毒操作。霧化罐32的內部優選配備有液位傳感器321,用于檢測霧化罐內的未執行霧化處理的剩余液體量,以便在液體量不足時提示進行補充。此外,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3還優選包括臭氧濃度檢測器34,該臭氧濃度檢測器34設置在氣泵35的上游側,并用于對熏蒸介質的臭氧濃度予以檢測,由此可根據濃度檢測結果來適當調整臭氧管21的電壓調整器的輸出電壓,以實現臭氧濃度的增加或降低。除了上述的清洗和熏蒸消毒功能之外,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還可以包括作為選擇的紅外發生系統(圖1中未顯示),該紅外發生系統譬如設置在座便器底部,用于產生紅外線以實現紅外照射理療。這樣,當對患處臭氧殺菌后增加醫用紅外光照射,能使患病部位的創傷加快愈合??紤]到執行上述清洗和/或熏蒸消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殘余臭氧逸出的情況,并導致對治療儀的安裝場所及外部環境帶來副作用和不利影響,在本實用新型的臭氧治療儀還優選包括有臭氧回收系統5。如圖3中所示,該臭氧回收系統5包括真空泵51、臭氧分解單元52、溫度傳感器53、加熱器54和排氣口 55,其中真空泵51作為臭氧收集單元用于對執行清洗和/或熏 蒸消毒操作后殘余的臭氧予以收集;臭氧分解單元52譬如由臭氧分解催化劑等高分子材料或活性炭構成,用于對真空泵51所收集的臭氧執行分解處理,并經由設置在座便器上的排氣口排放至大氣。由于臭氧分解催化劑這些高分子材料多需要在一定溫度下才能保證回收質量,因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為臭氧回收系統配備有溫度傳感器53和加熱器54,溫度傳感器53用于檢測臭氧分解單元52的溫度;加熱器54根據溫度傳感器53的檢測結果,對臭氧分解單元的工作溫度進行相應調節,從而保證較好的臭氧回收質量。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所述臭氧分解單元由臭氧分解催化劑材料所構成,其工作溫度被設定為150°C 200°C。此外,還可以為真空泵51配備有散熱片56,以免上述工作溫度對真空泵造成損壞。上述清洗、熏蒸消毒和理療烘干操作的過程均可通過目前通用的計算機自動化技術來實現集成控制,以便根據需求來執行參數設置,并便于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作出響應的調整。例如,按照本實用新型的臭氧治療儀還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和顯示及操作面板,其中中央處理單元用于按照預設的程序,對所述清洗、熏蒸消毒和理療烘干操作的過程執行自動化控制;顯示及操作面板用于供使用者輸入操作指令和相關參數并予以顯示。此外,還可以配備有語音提示單元,由此對各個處理過程中的操作予以語音提示。下面將具體解釋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坐式臭氧治療儀的使用過程。首先,是必要的開機準備步驟。開機后,語音提示單元譬如可播放語音提示:“歡迎使用XXX坐式臭氧治療儀,系統正在啟動,請稍后! ”在此等候期間,整體設備可進行以下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儲液箱和霧化罐的液體補充、儲液箱的加熱、座便器的坐墊加熱、臭氧回收介質加熱等。當對以上組件進行必要的檢測掃描以保證它們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之后,語音提示單元將提示:“系統準備完畢,歡迎使用! ”接著,在設備完成開機準備工作之后,語音提示單元譬如可播放語音提示醫護人員:“請選擇工作模式! ”此時,醫護人員可在顯示及操作面板上根據具體要求選擇清洗模式或熏蒸消毒模式,完成后再提示輸入運行參數,相應設置清洗水溫、臭氧濃度、運行時間等參數。當參數設置完成后,如果醫護人員更改了清洗水溫參數,設備將通過溫度傳感器來檢查儲液箱內的清洗液是否處于設定的溫度范圍,若否,中央處理單元將通過控制遠紅外陶瓷加熱器之類的元件,使得儲液箱內的清洗液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同時語音提示單元將會提示:“系統正在準備中,請稍后! ”當溫度處于設定范圍之內后,語音提示單元將會提示:“系統準備完畢,歡迎使用! ”接著,醫護人員可將患者帶到設備前,并通過顯示及操作面板選擇更換一次性坐墊膜等指令,由此完成一次性坐墊膜的更換工作。此時,可請患者坐下,自動馬桶的坐墊壓力傳感器將自動檢測該動作并將信號傳遞給中央處理單元。如果此前選擇的是清洗模式,中央處理單元將同時開啟第一輸入泵11、臭氧管21和臭氧開關閥22,由此通過兩組管路系統向射流器輸送已加熱的清洗液和臭氧并予以混合,然后將混合后的清洗介質按照預設的噴射角度和壓力等參數從噴液口 41噴出,從而實現對患處的清洗操作。如果此前選擇的是熏蒸消毒模式,中央處理單元將開啟第二輸入泵31、臭氧管21和熏蒸開關閥33,同時關閉臭氧開關閥22,由此通過兩組管路系統使得霧化液和臭氧予以混合,然后將混合后的霧化物作為熏蒸介質從噴氣口 42噴出,從而實現對患處的熏蒸消毒操作。上述兩種工作模式可依次進行,或是單獨選 擇其中的一種來執行,這取決于具體的需求和場合。此外,還可以選擇額外的紅外理療工作模式。中央處理單元將開啟紅外開關使得紅外發光元件開始工作,產生醫用紅外線并經聚光片聚合后向患者患處照射。在上述工作過程中,設備同時還執行了臭氧的濃度檢測和回收操作。當開啟臭氧管21之后,臭氧濃度檢測器將會將檢測到的臭氧濃度實時傳遞給中央處理單元并予以顯示,然后根據治療需要對其數值進行適當調整。此外,臭氧回收系統也開始工作,此時中央處理單元將開啟真空泵51并將收集到的殘余臭氧吸入到臭氧回收元件中進行分解,最后通過排氣口排出,從而防止臭氧逸出造成污染。最后,當清洗、熏蒸消毒及紅外理療結束之后,還可使用自動馬桶的暖風烘干功能。此時,中央處理單元會關閉第一、第二輸入泵、臭氧管以及臭氧開關閥和熏蒸開關閥,然后使暖風組件進行工作,將熱風從馬桶暖封口送出,至此完成一次治療的全部過程。當所有操作結束之后,語音提示單元將自動播放語音提示:“治療結束!祝您早日康復! ”然后預備開始下一次的治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 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該臭氧治療儀與座便器配套安裝,并包括清洗液供應系統、臭氧供應系統和霧化液供應系統,其中: 所述清洗液供應系統和臭氧供應系統分別用于通過管路輸送清洗液和臭氧,所輸送的清洗液和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清洗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內側的噴液口噴出以實現清洗操作; 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用于通過管路輸送霧化處理后的液體,該霧化處理后的液體和臭氧供應系統所輸送的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熏蒸介質經由位于座便器內側的噴氣口噴出以實現熏蒸消毒操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液供應系統包括第一輸入泵和儲液箱,其中第一輸入泵用于將源自清洗液供應源的清洗液輸送至儲液箱,然后通過管路輸送至處于下游側的射流器;所述臭氧供應系統包括臭氧管和臭氧開關閥,其中臭氧管用于產生臭氧并通過管路將其繼續輸送至所述射流器處以執行與清洗液的混合,臭氧開關閥設置在所述臭氧管和射流器之間;混合后的清洗液和臭氧作為清洗介質在輸出泵的作用下經由所述噴液口噴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包括第二輸入泵、霧化罐和熏蒸開關閥,其中源自液體供應源的液體通過第二輸入泵輸送至霧化罐以執行霧化處理,熏蒸開關閥設置在所述霧化罐與射流器之間并位于臭氧開關閥的上游側;霧化處理后的液體和臭氧相混合作為熏蒸介質在氣泵的作用下經由所述噴氣口噴出。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箱的內部還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 遠紅外陶瓷加熱器,其中液位傳感器用于檢測儲液箱內的剩余液體量,溫度傳感器用于對儲液箱內清洗液的溫度予以檢測,遠紅外陶瓷加熱器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來調節清洗液的工作溫度。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液供應系統還包括臭氧濃度檢測器,該臭氧濃度檢測器設置在所述氣泵的上游側,并用于對熏蒸介質的臭氧濃度予以檢測。
6.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臭氧回收系統,該臭氧回收系統包括真空泵、臭氧分解元件、溫度傳感器、加熱器和排氣口,其中真空泵用于對執行所述清洗和/或熏蒸消毒操作后殘余的臭氧予以收集;所述臭氧分解元件用于對真空泵所收集的臭氧執行分解處理;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臭氧分解材料的溫度;所述加熱器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對臭氧分解元件的工作溫度進行相應調節;所述排氣口用于排放分解處理后的氣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回收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真空泵附近的散熱片。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分解元件由臭氧分解催化劑材料構成,且其工作溫度被設定為150°C 200°C。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紅外發生系統,該紅外發生系統設置在座便器底部,用于產生紅外線以實現紅外照射理療。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坐式臭氧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治療儀還包括中央處理單元、顯示及操作面板和語音提示單元,其中中央處理單元用于按照預設的程序,對所述清洗、熏蒸消毒和理療烘干操作的過程執行自動化控制;顯示及操作面板用于供使用者輸入操作指令和相關參數并予以顯示;語音提示單元用于對各個處理過程中的操作予以語音提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坐式臭氧治療儀,該臭氧治療儀與座便器配套安裝,并包括清洗液供應系統、臭氧供應系統和霧化液供應系統,其中清洗液和臭氧供應系統分別通過管路輸送清洗液和臭氧,所輸送的清洗液和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清洗介質經由噴液口噴出以實現清洗操作;霧化液供應系統用于通過管路輸送霧化處理后的液體,該霧化液和臭氧供應系統所輸送的臭氧可控地執行混合,然后作為熏蒸介質經由噴氣口噴出以實現熏蒸消毒操作。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坐式臭氧治療儀的其他一些構造形式。本實用新型能夠以結構緊湊、便于操控的方式實現對肛腸科患者患處的清洗、熏蒸、理療及烘干等多功能操作,且具備自動化程度高、患者感覺舒適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H33/14GK203089846SQ20132009529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嚴春勝 申請人:嚴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