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轉送病人平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轉送病人平車。
背景技術:
病人住院期間,從門急診到病房、從病房到檢查室、從病房到手術室之間的轉運常常需要平車來實現。尤其是針對重危病人、昏迷病人、多發傷病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病人、體重較大病人等在搬運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往往需要多人協作完成,而且稍有不當有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可能。醫用轉送病人平車相當于是一種可移動的病床,病人可以躺在床面上,保持穩定的臥姿,減少二次損傷的風險。平車的下端設有腳輪,可以使平車沿地面滑行或制動,實現病人的轉運。但是,現有技術常常是通過多人平抬將病人在病床、手術床、檢查床與普通的搬運平車之間轉移。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第一,需要足夠的輔助人員,且較為費力;第二,在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因搬運不慎導致病人受傷部位的再次損傷;其三,當平車與病床或其他載體并排擺放平移病人時,總會有一側需要隔床抬人不便用力,同時會增加搬動造成病人損傷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單人操作、防止病人再次受傷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包括上連接架、上支架、下連接架、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和下連接架上的萬向輪,其中,所述上連接架包括上連接架橫桿和與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上連接架立桿;所述上支架為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桿,所述上支架的開口可旋轉的連接在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兩端,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上連接架橫桿上設置有若干個固定扣;所述下連接架包括下連接架橫桿和與所述下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下連接架立桿,所述下連接架立桿的另一端可上下伸縮的配合套接在所述上連接架立桿不與上連接架橫桿連接的一端;所述下支架包括分別套接在所述下連接架橫桿兩端的兩個彎桿,,且所述兩個彎桿可沿著下連接架橫桿的方向 水平移動。進一步地,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上連接架橫桿的連接處設置有插銷。進一步地,所述上連接架立桿和下連接架立桿分別為兩個。進一步地,所述上連接架立桿與所述下連接架立桿為螺紋連接,所述上連接架立桿的頂部設有旋柄。[0017]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扣的數目為8個。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輪的數目為5個,其中一個所述萬向輪安裝在所述下連接架橫桿上。進一步地,還包括承重床單,所述承重床單上設置有連接扣,所述連接口與固定扣配合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承重床單為帆布床單。進一步地,所述彎桿為直角彎桿,且彎折處進行圓角處理。進一步地,所述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框架采用圓管彎折而成。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實用新型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具有向一側翻起的功能,同時具有控制自身床體平面升降的功能,且該平車可以推入病床(手術床、檢查床)下面,使病人從病床(手術床、檢查床)的正上方通過拆裝平車的承重床單(厚帆布)而將病人在平車與床之間進行交換,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對病人進行搬抬,移動過程中病人身體保持平穩為病人的平穩轉移提供了保障,減少了因搬運病人增加意外損傷的風險。第二,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平車轉送病人,僅需要對平車進行操作,需要的人力小,可實現單人操作,減輕醫院的人力負擔,降低醫療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醫用 轉送病人平車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公開的目的,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醫用轉送病人平車的實施方式如圖1-圖4所示,該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包括上連接架2、上支架1、下連接架3、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和下連接架上的萬向輪
5。上連接架2包括上連接架橫桿21和兩個與上連接架橫桿21垂直連接的上連接架立桿22 ;上支架I為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框架,所述框架優選采用圓管彎折而成,上支架I的開口套接在上連接架橫桿21內,且上支架I可以通過旋轉機構(圖中未示出)繞上連接架橫桿旋轉,上支架I上安裝有多個固定扣11 (優選為8個);下連接架3包括下連接架橫桿31和兩個與下連接架橫桿31垂直連接的下連接架立桿32,兩個下連接架立桿32分別與兩個上連接架立桿22套接,且上連接架立桿和下連接架立桿之間可(通過圖中未示出的伸縮機構)上下伸縮滑動,從而實現對上支架高度的調節;下支架包括兩個彎桿4 (優選為圖1中所示實質為直角的彎桿),每個彎桿4的一端分別套接在下連接架橫桿31上,且彎桿可以通過移動機構(圖中未示出)在下連接架橫31的方向上水平移動,實現兩個彎桿的位置調節;即下支架是套在下連接架橫桿31內,可伸縮調節,當床底下有障礙物干涉時,可通過伸縮調節下支架的固定位置來躲避障礙物;萬向輪5的數目優選為5個,具體為在下連接架橫桿31的下部安裝有一個萬向輪5,每個直角彎桿4上各安裝2個萬向輪5,這樣可實現平車朝任一方向移動,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安裝方式時,兩個直角彎桿上的萬向輪需要與下連接架橫桿31有一定距離,便于彎桿的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萬向輪5的數目為7個,其中,下連接架橫桿31的下部安裝3個(兩端兩個,中間一個),兩個彎桿4下部各安裝兩個(均遠離下連接架橫桿設置)。這種設置方式,方便彎桿4移動,且穩定。需要指出的是,只要能夠實現醫用轉送病人平車穩定可靠,且彎桿可水平移動的萬向輪設計方式,均可適用于本實用新型。上支架I與上連接架橫桿21的連接處設置有插銷6。當插銷6拔出時,上支架I可繞著上連接架橫桿21翻轉,插銷6插入時,上支架I呈水平狀態。上連接架立桿22與下連接架立桿32為可伸縮連接,一種連接方式如圖1和圖3所示,上連接架立桿22與所述下連接架立桿32為螺紋連接,上連接架立桿22的頂部設有旋柄7,該旋柄7通過聯動機構帶動兩個上連接立桿22上下移動。下連接架立桿32套在上連接架立桿22內(或者上連接架立桿套在下連接架立桿內),通過旋柄7可實現伸縮調節,從而實現上支架平面高度的調節。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上連接架立桿和下連接架立桿之間采用自動伸縮椅的自動伸縮連接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能夠實現自動伸縮功能的機構均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當需要把病人從病床(手術床、檢查床)上轉移到該醫用轉送病人平車上時,先把平車上支架的平面調節到與病床(手術床、檢查床)面一樣的高度,然后拔出插銷6,向上翻轉上支架1,把平車推進病床(手術床、檢查床),調節好位置,使放下上支架I的時候病人正好在上支架I包圍的范圍內,再放下上支架1,使其落在病床(手術床、檢查床)上,插好插銷
6,再把已放在病床(手術床、檢查床)軟墊下的厚帆布固定在上支架I的固定扣11上,此時病人已經完成了從病床(手術床、檢查床)向平車的轉移,最后拉出小車即可。當需要把病人從平車上轉移到病床(手術床、檢查床)時,先把平車上支架I平面調節到比病床(手術床、檢查床)面略高的高度,把平車推進病床(手術床、檢查床),使病人正好在病床(手術床、檢查床)正上方,慢慢調節上支架I的高度,使病人落在病床(手術床、檢查床)上,再把厚帆布從上支架I的固定扣11上拆除,此時病人已完成從平車到病床(手術床、檢查床)的轉移,最后拔出插銷6,把上支架I翻起,拉出平車即可。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架、上支架、下連接架、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和下連接架上的萬向輪,其中, 所述上連接架包括上連接架橫桿和與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上連接架立桿; 所述上支架為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框架,所述上支架的開口可旋轉的連接在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兩端,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上連接架橫桿上設置有若干個固定扣; 所述下連接架包括下連接架橫桿和與所述下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下連接架立桿,所述下連接架立桿的另一端可上下伸縮的配合套接在所述上連接架立桿不與上連接架橫桿連接的一端; 所述下支架包括分別套接在所述下連接架橫桿兩端的兩個彎桿,且所述兩個彎桿可沿著下連接架橫桿的方向水平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上連接架橫桿的連接處設置有插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架立桿和下連接架立桿分別為兩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架立桿與所述下連接架立桿為螺紋連接,所述上連接架立桿的頂部設有旋柄。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的數目為8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輪的數目為5個,其中一個所述萬向輪安裝在所述下連接架橫桿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承重床單,所述承重床單上設置有連接扣,所述連接口與固定扣配合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床單為帆布床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桿為直角彎桿,且彎折處進行圓角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框架采用圓管彎折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轉送病人平車,包括上連接架、上支架、下連接架、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和下連接架上的萬向輪,所述上連接架包括上連接架橫桿和兩個與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上連接架立桿;所述上支架為一邊開口的長方形桿,上支架的開口套接在所述上連接架橫桿內,上支架上安裝有若干個固定扣;所述下連接架包括下連接架橫桿和兩個與所述下連接架橫桿垂直連接的下連接架立桿,兩個下連接架立桿分別與兩個上連接架立桿連接;所述下支架包括兩個直角彎桿,每個所述直角彎桿的一端分別套接在所述下連接架橫桿上。本實用新型的醫用轉送病人平車方便單人操作,也為病人的平穩轉移提供了保障,減少了因搬運病人增加意外損傷的風險。
文檔編號A61G1/02GK203154109SQ20132009966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王小軍, 佘軍軍, 羅玄 申請人:江蘇藍域創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