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剖宮產胎頭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剖宮產胎頭取出器。
背景技術:
在剖宮產手術時,通常是由術者用手伸入子宮內,手托胎頭,將胎頭上托娩出至子宮切口及腹壁切口外。但是如果胎頭較低或胎頭高浮時,胎頭則不易娩出。尤其是胎頭較低時,術者自胎頭與恥骨聯合之間很難伸入手,因人手有一定厚度,會對子宮切口造成裂傷,而且粗糙,不順滑,不容易操作,胎頭不易娩出。從而增加了新生兒窒息和死亡率。目前,還未有好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剖宮產胎頭取出器,該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具有操作容易,對母嬰無損傷,可明顯降低手術出頭困難的難度,防止子宮切口裂傷,縮短手術時間的特點。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取出器本體、手柄和橡膠套,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為“L”型,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前端設置有橡膠套,尾端設置有手柄,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中部設置有透液孔。所述的透液孔為3個,沿取出器本體縱向均勻設置。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豎直方向長度為17cm,水平方向長度為8cm,取出器本體的寬度為6cm,厚度為1.5cm。所述的取出器本 體為耐高溫高壓的鐵板制成。本實用新型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操作容易,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實用性強,對母嬰無損傷,可明顯降低手術出頭困難的難度,防止子宮切口裂傷,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新生兒窒息和死亡率等特點。
附圖1是剖宮產胎頭取出器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手柄,2、取出器本體,3、透液孔,4、橡膠套。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說明書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作以下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其結構包括取出器本體2、手柄I和橡膠套4,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為“L”型,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的前端設置有橡膠套4,用于保護胎頭,尾端設置有手柄I,便于手握,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的中部設置有透液孔3,便于少量的羊水穿過。所述的透液孔3為3個,沿取出器本體2縱向均勻設置。[0014]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的豎直方向長度為17cm,水平方向長度為8cm,取出器本體2的寬度為6cm,厚度為1.5cm。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為耐高溫高壓的鐵板制成。橡膠套4為耐高溫高壓的橡膠制成。所述的取出器本體2的周邊均為圓滑過渡,無棱角,防止刮傷胎兒。使用前,將取出器本體2和橡膠套4進行消毒,然后手握手柄1,將取出器本體2帶橡膠套4的前部置于胎兒頭部下方,將胎頭撬起來至子宮切口及腹部切口后,取出本實用新型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胎兒在手術者的幫助下就順利出來。除說 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其特征是:包括取出器本體、手柄和橡膠套,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為“L”型,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前端設置有橡膠套,尾端設置有手柄,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中部設置有透液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透液孔為3個,沿取出器本體縱向均勻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豎直方向長度為17cm,水平方向長度為8cm,取出器本體的寬度為6cm,厚度為1.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為耐高溫聞壓的鐵板制成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屬于醫療器械,其結構包括取出器本體、手柄和橡膠套,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為“L”型,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前端設置有橡膠套,尾端設置有手柄,所述的取出器本體的中部設置有透液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剖宮產胎頭取出器具有操作容易,對母嬰無損傷,可明顯降低手術出頭困難的難度,防止子宮切口裂傷,縮短手術時間等特點,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A61B17/42GK203074833SQ2013201205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明者董輝 申請人: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