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 保健科主要針對退休干部、職工等群體,老年人居多,其涵蓋了呼吸、心腦血管、消化、內分泌等多個科目,隨著社會的發展,保健科已經從單純的保健工作逐漸擴展到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但鑒于其病患群體的特殊性,很多器械和裝置需要符合老年人的要求。例如,針對中風(腦卒中)的老年人,其中風后的恢復,需要經日常生活的訓練,使患者盡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中風患者的日常鍛煉,一般按下述步驟逐步擴大;1、墊操: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臥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練習: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3、自我護理訓練: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澡等;個人體表修飾、梳頭、修面;上廁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處理;就餐,穿、脫衣服;帶手表、開燈、打電話、戴眼鏡等;4、旅行活動:上下汽車及其它交通工具。恢復期訓練對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來講非常重要。目的就是改肢體麻木障礙、語言不利等癥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并降低腦中風的高復發率。尤其是在恢復肢體運動障礙方面更為顯得突出。上述恢復訓練的步驟中,拐杖平衡聯系最重要,目前的給予中風患者用的拐杖,要么是普通的棍狀,要么是支撐腋下的殘疾人用拐杖,這種根本不適用于中風患者,為解決中風患者疲累后需就坐的問題,市面出現了在拐杖上加椅座的改進型拐杖,但是其結構很好的支撐中風患者。為解決這種技術問題,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撐開后固定穩固,利于中風老人的恢復訓練,且具備座椅功能的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撐開后固定穩固,利于中風老人的恢復訓練,且具備座椅功能的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
訓練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包括座椅和兩組座椅架,其中,座椅架呈倒置的‘U’字形或‘V’字形,兩組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座椅,座椅的一側設置有椅背,座椅與座椅架、椅背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座椅架的一側設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呈‘7’字形或‘L’字形,所述扶手架與所述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所述扶手架與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加強筋,加強筋與扶手架,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座椅的下方設置有橫梁,所述橫梁與所述座椅架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扶手架的上部與座椅、橫梁之間彼此平行(具體為其所處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扶手架、所述座椅架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上設置有鎖定扣。所述萬向輪用于推動本實用新型行走,所述鎖定扣用于固定萬向輪,將本實用新型鎖緊固定在某處。[0007]所述加強筋與扶手架的壁,座椅架的壁之間構成三角狀結構,以增加穩固性。扶手架的高度高于座椅的高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撐開后固定穩固,利于中風老人的恢復訓練,且具備座椅功能,具體為:本實用新型在的扶手架位于座椅架的一側,其上部彼此平行,呈雙杠狀,在本實用新型的萬向輪被鎖定扣固定后,本實用新型即固定在地面上,可以通過扶手架的上部進行支撐,做恢復訓練動作,在移動式,扳開鎖定扣即可。而且本實用新型的座椅能夠為中風老人提供舒適的休息座椅。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識:1、萬向輪2、扶手架3、緊固螺栓4、加強筋5、座椅架6、座椅7、椅背8、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包括座椅6和兩組座椅架5,其中,座椅架5呈倒置的‘U’字形或‘V’字形,兩組座椅架5之間設置有座椅6,座椅6的一側設置有椅背7,座椅6與座椅架5、椅背7之間固定連接,座椅架5的一側設置有扶手架2,扶手架2呈‘7’字形或‘L’字形,扶手架2與座椅架5之間通過緊固螺栓3固定連接。扶手架2與座椅架5之間設置有加強筋4,加強筋4與扶手架2,座椅架5之間通過緊固螺栓3固定連接,座椅6的下方設置有橫梁8,橫梁8與座椅架5之間固定連接,扶手架2的上部與座椅6、橫梁8之間彼此平行(具體為其所處的平面彼此平行)。扶手架2、座椅架5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1,萬向輪I上設置有鎖定扣。萬向輪用于推動本實用新型行走,鎖定扣用于固定萬向輪,將本實用新型鎖緊固定在某處。加強筋4與扶手架2的壁,座椅架5的壁之間構成三角狀結構,以增加穩固性。扶手架2的高度高于座椅6的高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撐開后固定穩固,利于中風老人的恢復訓練,且具備座椅功能,本實用新型在的扶手架位于座椅架的一側,其上部彼此平行,呈雙杠狀,在本實用新型的萬向輪被鎖定扣固定后,本實用新型即固定在地面上,可以通過扶手架的上部進行支撐,做恢復訓練動作,在移動式,扳開鎖定扣即可。而且本實用新型的座椅能夠為中風老人提供舒適的休息座椅。
權利要求1.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包括座椅和兩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座椅架呈倒置的‘U’字形或‘V’字形,兩組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座椅,座椅的一側設置有椅背,座椅與座椅架、椅背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座椅架的一側設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呈‘7’字形或‘L’字形,所述扶手架與所述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與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加強筋,加強筋與扶手架,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座椅的下方設置有橫梁,所述橫梁與所述座椅架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扶手架的上部與座椅、橫梁之間彼此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所述座椅架的底部設置有萬 向輪,所述萬向輪上設置有鎖定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健科用中風恢復訓練裝置,包括座椅和兩組座椅架,其中,座椅架呈倒置的‘U’字形或‘V’字形,兩組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座椅,座椅的一側設置有椅背,座椅與座椅架、椅背之間固定連接,座椅架的一側設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呈‘7’字形或‘L’字形,扶手架與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扶手架與座椅架之間設置有加強筋,加強筋與扶手架,座椅架之間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座椅的下方設置有橫梁,橫梁與座椅架之間固定連接,扶手架的上部與座椅、橫梁之間彼此平行。扶手架、座椅架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萬向輪上設置有鎖定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撐開后固定穩固,利于中風老人的恢復訓練,且具備座椅功能。
文檔編號A61G5/02GK203139047SQ20132018170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王小艷, 李海鷹, 崔育慧 申請人:王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