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包括護理床、上臂固定機構、束縛帶。目前我國醫(yī)院現(xiàn)有技術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無固定裝置,致使病人上臂肩關節(jié)活動,導致電極移位造成二次手術的危害,所述護理床上設置枕頭、防壓瘡墊,所述上臂固定機構的右、左上臂固定夾具上的絲杠母座對應設置,分別與護理床上的床框螺紋聯(lián)接固定,絲杠上的外螺紋與絲杠母座上的內螺紋聯(lián)接,絲杠通過水平定位套,實現(xiàn)上臂固定夾具的水平調距,上臂固定夾具的螺桿與螺板螺紋聯(lián)接,通過垂直定位套實現(xiàn)垂直調距,夾具固定面采用海綿包層,實施病人上臂固定夾具、束縛帶組成的固定方式。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醫(yī)院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期的臨床應用。
【專利說明】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
[0002]【背景技術】
[0003]我國目前心血管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臨床上心動過緩或短暫停搏動的病人,因嚴重的血流異常而威脅生命,對嚴重的心律失常,通過藥物治病往往不能奏效,而植入心臟起搏器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實施起搏器植入手術的病人,一周內是手術創(chuàng)面愈合期,當前并沒有約束病人的固定裝置,可能造成患者的電極移位,需要二次手術重新固定電極,增加了病人的再次手術,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了醫(yī)療費用,因此為防止電極移位造成的危害,研制一種起搏器植入術后固定裝置應用于臨床至關重要。
[0004]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成的。
[0006]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包括護理床1、上臂固定機構2、束縛帶(3)。所述護理床I上的高、低床頭4、5采用不銹鋼管材組焊而成,并與使用方鋼管組焊成的床框6插裝,床框6內放置床板7、防壓瘡墊25。所述上臂固定機構2上的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結構相同對應裝置,其上的絲杠13的T端軸與手輪11鍵裝配,絲杠13上的外螺紋與絲杠母座12上的內螺紋聯(lián)接,絲杠13M端軸與水平定位套14滑動裝配,水平定位套14上的對應雙螺孔e與M端軸上的H槽對應設置,螺釘15旋入M端軸H槽內轉動裝配,通過定位螺釘15、鎖母16鎖定。水平定位套14與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上的側板23焊接固定,螺桿21與螺板18螺紋聯(lián)接,螺桿下端軸與垂直定位套20轉動裝配,垂直定位套20與活動夾板19焊接固定,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活動夾板19、底板24上分別設置帶桿26,束縛帶3繞活動夾板19、底板24上的帶桿26,經(jīng)患者后腰至腹部束縛帶3兩端的尼龍搭扣27貼合搭接固定,實施右固定時,將左上臂夾具10外移,實施左固定時外移右上臂夾具9,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活動夾板19、側板23、底板24內圍均粘結海綿包層。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1、結構合理、使用便捷、安全、經(jīng)濟、舒適。
[0009]2、設置上臂固定機構,控制患者度過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期,防止電級移位造成二次手術的危害。
[0010]3、設置水平和垂直調節(jié)機構,能夠滿足不同體形大小患者的固定需求。
[0011 ] 4、上臂固定夾具內設有海綿包層可實現(xiàn)柔性固定。
[0012]5、減輕了護理工作強度,縮短了治療時間。
[0013]6、采用人性化設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主視圖[0016]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0017]圖4是絲杠3的另件圖
[0018]圖5是圖1的A局部剖面圖
[0019]圖6是水平定位套14的另件圖
[0020]圖7是圖1束縛帶3的主視圖
[0021]圖8是圖7的俯視圖
[0022]圖中:護理床1、上臂固定機構2、束縛帶3、高床頭4、低床頭5、床框6、床板7、枕頭8、右上臂固定夾具9、左上臂固定夾具10、手輪11、絲杠母座12、絲杠13、水平定位套14、定位螺釘15、鎖母16、手輪17、螺板18、活動夾板19、垂直定位套20、螺桿21、海綿包層22、側板23、底板24、防壓瘡墊25、帶桿26、尼龍搭扣27。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實施例參見圖1-圖8。
[0024]操作:首先患者上臂與上身相并姿式,在護士的協(xié)助下,依床中心頭枕枕頭8,平躺在放置防壓瘡墊25上的護理床I上,實施由上臂固定夾具、束縛帶組成的固定方式,護士順時針方向操縱手輪11,推移上臂固定夾具套入病人上臂,順時針方向操縱手輪17,活動夾板19垂直下移靠至病人肩部止推,實施上臂的柔性夾持,逆時針方向操縱手輪卸之,所述的上臂固定機構2上的絲杠13與水平定位套14和螺桿21與垂直定位套20裝配組成的槽式定位轉動結構,能夠滿足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水平和垂直調距及患者上臂固定的臨床角度需求。一周后手術創(chuàng)面愈合,護士撤掉束縛帶3,并分別逆時針方向旋轉手輪
11、17,上臂固定夾具向外、活動夾板19向上移動脫開,患者座起放松30分鐘后即可出院。
[0025]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期的臨床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起搏器植入病人術后固定裝置,包括護理床(I)、上臂固定機構(2)、束縛帶(3),所述護理床(I)上的高、低床頭(4、5)采用不銹鋼管材組焊而成,并與使用方鋼管組焊成的床框(6)插裝,床框(6)內放置床板(7)、防壓瘡墊(25),所述上臂固定機構(2)上的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結構相同對應裝置,其上的絲杠(13)的T端軸與手輪(11)鍵裝配,絲杠(13)上的外螺紋與絲杠母座(12)上的內螺紋聯(lián)接,絲杠(13)M端軸與水平定位套(14)滑動裝配,水平定位套(14)上的雙螺孔e與M端軸上的H槽對應設置,螺釘(15)旋入M端軸H槽內轉動裝配,并通過定位螺釘(15)、鎖母(16)鎖定,水平定位套(14)與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上的側板(23)焊接固定,螺桿(21)與螺板(18)螺紋聯(lián)接,螺桿下端軸與垂直定位套(20)轉動裝配,垂直定位套(20)與活動夾板(19)焊接固定,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活動夾板(19)、底板(24)上分別設置帶桿(26),束縛帶(3)繞活動夾板(19)、底板(24)上的帶桿(26),經(jīng)患者后腰至腹部束縛帶(3)兩端的尼龍搭扣(27)貼合搭接固定,實施右固定時,將左上臂夾具(10)外移,實施左固定時外移右上臂夾具(9),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活動夾板(19)、側板(23)、底板(24)內圍均粘結海綿包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植入病人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臂固定機構(2)上的絲杠(13)與水平定位套(14)和螺桿(21)與垂直定位套(20)裝配組成的槽式定位轉動結構,能夠滿足右、左上臂固定夾具(9、10)的水平和垂直調距及患者上臂固定的臨床角度需求而設置的。`
【文檔編號】A61G7/05GK203436484SQ20132038433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fā)明者】阮慧琴 申請人:阮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