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流吸引管,包括:一個雙腔道的吸引管,兩腔道之間相互隔絕,其中位于上部的腔道末端裝有一凸透鏡,位于凸透鏡后端一定距離處平行裝有一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貼于一PCB上,所述PCB通過一導線引出接于外部設備;位于下部的吸引管包括一吸引腔道和吸入口,吸引管外接于一負壓吸引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夠大大減小可視化內窺鏡吸引管的體積,致使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能夠真正產業化;通過引入嵌件注塑工藝,解決微型的光學器件在人流吸引管中不方便固定的缺點;且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現有器件腔與吸入口之間的死角殘留影響拍攝視野的問題,使得拍攝角度完全覆蓋吸引口工作區域。
【專利說明】人流吸引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器材,具體涉及一種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術】
[0002]人流手術,是指用手術的方法終止妊娠,就是“人工”終止妊娠。藥物,手術,引產等方式進行,早起終止妊娠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藥物流產,這種方式進行不徹底,還有大出血的危險,另外對婦女身體的影響較大,容易留下后遺癥;二是進行人流手術,此方式也較普遍,現有的人流技術一般采取人流手術方式包括負壓吸引術和鉗刮術等。負壓吸引術就是用一根中空的吸管進到宮腔,通過負壓將子宮內的胚胎組織吸出來。一般是由吸引管和擴宮器以及刮宮器組成,這些人流器由于沒有窺鏡部分,婦產科人工手術是憑借醫生經驗和手感來完成,往往因醫生業務能力,責任心等產生不同后果。目前雖有一些對于可視化人流方面的嘗試,采用雙腔道可視化宮腔吸引管,但仍具有以下缺點:1、負壓吸引腔的開口為直角,與拍攝器件所在的器件腔道存有死角,吸引過程容易殘留血塊,嚴重影響拍攝視野;2、拍攝組件的安裝與吸引管垂直,拍攝視野與吸引口的工作區域不能完全重疊;3、由于微型攝像頭的體積仍然較大,無法安裝在吸引管前部,同時對于可視化內窺鏡同吸引管如何安裝固定,尚無好的辦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未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流吸引管,解決現有器件腔與吸入口之間的死角殘留影響拍攝視野的問題,使得拍攝角度完全覆蓋吸引口工作區域,且克服現有技術體積較大無法安裝在吸引管前部,對于可視化內窺鏡同吸引管如何安裝固定提出解決方案。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包括:一個雙腔道的吸引管,兩腔道之間相互隔絕,其中位于上部的腔道末端裝有一凸透鏡,位于凸透鏡后端一定距離處平行裝有一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貼于一 PCB上,所述PCB通過一導線引出接于外部設備;位于下部的吸引管包括一吸引腔道和吸入口,吸引管外接于一負壓吸引裝置,所述的吸入口與所述上部的腔道末端相交面為一平滑曲面。
[0005]進一步,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成一角度。
[0006]進一步,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所成角度范圍在20度-70度。
[0007]進一步,所述的吸引管為嵌件注塑一次成型,所述的上部腔道內的部件包括所述凸透鏡及所述感光芯片及所述導線均通過嵌件方式固定于吸引管上部腔道內。
[0008]進一步,所述的感光芯片位于所述凸透鏡的軸向焦距處。
[0009]進一步,所述感光芯片通過貼片技術固定于所述PCB上。
[0010]進一步,所述的吸引管為透明塑料材質。
[0011]進一步,所述上部腔道內還帶有一探頭線,探頭線末端帶有一 LED。[0012]進一步,所述LED為高亮度LED。
[0013]進一步,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組件為2組或多組。
[0014]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解決現有器件腔與吸入口之間的死角殘留影響拍攝視野的問題;
[0016]2.使得拍攝角度完全覆蓋吸引口工作區域。
[0017]3.能夠大大減小可視化內窺鏡吸引管的體積,致使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能夠真正產業化,通過引入嵌件注塑工藝,解決微型的光學器件在人流吸引管中不方便固定的缺點;
[0018]4.通過大功率LED,給與周圍空間足夠的照明強度,更清楚識別子宮內物質;
[0019]5.一次成型,大大簡化了生產工藝及縮短工序,可以作為一次性吸引管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1]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雙腔道吸引管示意圖;
[0023]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凸透鏡及其感光芯片和PCB的示意圖;
[0024]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凸透鏡及其感光芯片和PCB成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的附圖標記為:1.雙腔道吸引管;2.上部腔道;3.下部吸引腔道;4.吸入口 ;
5.感光芯片;6.凸透鏡;7.導線;8.中間隔壁;9.PCB。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包括:一個雙腔道的吸引管1,兩腔道之間相互隔絕,其中位于上部的腔道2末端裝有一凸透鏡6,位于凸透鏡6后端一定距離處平行裝有一感光芯片5,感光芯片貼于一 PCB9上,PCB9通過一導線7引出接于外部設備;位于下部的吸引管包括一吸引腔道3和吸入口 4,吸引管外接于一負壓吸引裝置以及真空發生器。吸入口 4與所述上部的腔道2末端相交面為一平滑曲面,這樣在吸引過程中平滑曲面上受吸力的作用不易留有殘留而影響拍攝視野。
[0027]本實用新型的凸透鏡6及感光芯片5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成一角度,該成角度范圍在20度-70度。這樣拍攝到的視野角度范圍剛好與吸入口 4的工作區域范圍重合,便于觀察診療過程。
[0028]使用時感光芯片5通過凸透鏡6接受圖像,經過PCB9處理后通過導線7將電信號傳遞至外部系統。由于只單獨將相機鏡頭中的透鏡,感光芯片和PCB結合到本人流吸引管中并將原體積較大的殼體和間隔結構直接通過嵌件注塑的方式做成同吸引管一體,并通過導線傳遞信號的方式,因而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可以大大減小整個吸引管的直徑。可以做到同現有吸引管同樣直徑大小。
[0029]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雙腔道吸引管,及其中間隔壁8,且吸引管I為透明塑料材質,優選PC材料。所述上部的腔道2可以是中空密閉結構,光學元器件僅在其邊緣嵌入吸引管壁,亦可以是實心結構,塑料填充整個空間同時封閉固定各元器件。
[0030]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為嵌件注塑一次成型,所述的上部腔道內的部件包括凸透鏡6,PCB板9,感光芯片5及導線7均通過嵌件方式固定于吸引管上部腔道2內。制造時,在注塑模具上分別制作凸透鏡、感光芯片以及導線的固定結構,從而注塑時將上述幾個部件一次注塑成型取出,省去二次裝配的麻煩,同時由于該幾個部件尺寸很小,二次裝配往往十分困難。同時現今的自動化及模具技術已能做到將該成卷的導線自動送料自動切斷注塑并自動貼片,自動焊接導線的功能,進一步省去人工放料不便的困難。
[0031]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凸透鏡6及其感光芯片5和PCB9的示意圖。所述的感光芯片5位于所述凸透鏡6的軸向焦距處,從而使感光芯片得到清晰圖像。感光芯片貼片于PCB上,導線同所述感光芯片5的PCB9焊錫連接。圖4表示實用新型人流吸引管的凸透鏡及其感光芯片和PCB成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在上部腔道2內還帶有一探頭線,探頭線末端帶有一 LED (圖中未示出),從而提供照明。同樣的,探頭線以及LED也通過嵌件注塑方式固定于吸引管上部腔道內一次成型。LED優選為高亮度大功率LED,給與周圍空間足夠的照明強度,從而使感光芯片能夠更清楚識的識別周圍物質。
[0033]由于將上部腔道同下部腔道之間完全封閉,因而排除了吸出污染物會污染鏡頭已經LED等器件的風險,因而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內的電子器件可以反復使用。同時各光學元器件及LED及感光芯片等成本均十分低廉,因而該吸引管可以作為一次性吸引管使用。
[0034]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靈活性,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的軸線可以同人流吸引管的軸向成任意角度,圖1和圖4中顯示了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的軸線同吸引管的軸向呈90度和呈45度的2個實例,但并不限于該特定角度的應用。因而,不光只能感測到吸引管口部的圖像,也可以成一角度的觀測到四周的圖像。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應用于人流吸引管領域,也可以應用于任何內窺鏡體內檢查及婦科體內檢查等的應用,根據需要可以將所述凸透鏡及感光芯片擺放成任意角度。本實用新型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的軸線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所成角度范圍優選在20度-60度。在上述角度范圍內,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的拍攝視野角度與吸入口的工作區域一致,便于觀測和操作。
[0035]同時,本實用新型的透鏡和感光芯片組件不限于一組,也可以為2組或多組,只要在吸引管頭部空間允許的范圍內均可。
[0036]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1.解決現有器件腔與吸入口之間的死角殘留影響拍攝視野的問題;
[0038]2.使得拍攝角度完全覆蓋吸引口工作區域。
[0039]3.能夠大大減小可視化內窺鏡吸引管的體積,致使本實用新型的人流吸引管能夠真正產業化,通過引入嵌件注塑工藝,解決微型的光學器件在人流吸引管中不方便固定的缺點;
[0040]4.通過大功率LED,給與周圍空間足夠的照明強度,更清楚識別子宮內物質;
[0041]5.一次成型,大大簡化了生產工藝及縮短工序,可以作為一次性吸引管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權利要求】
1.一種人流吸引管,包括:一個雙腔道的吸引管,兩腔道之間相互隔絕,其中位于上部的腔道末端裝有一凸透鏡,位于凸透鏡后端一定距離處平行裝有一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貼于一 PCB上,所述PCB通過一導線引出接于外部設備;位于下部的吸引管包括一吸引腔道和吸入口,吸引管外接于一負壓吸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口與所述上部的腔道末端相交面為一平滑曲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成一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同人流吸引管的軸線所成角度范圍在20度-70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為嵌件注塑一次成型,所述的上部腔道內的部件包括所述凸透鏡及所述感光芯片及所述導線均通過嵌件方式固定于吸引管上部腔道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光芯片位于所述凸透鏡的軸向焦距處。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通過貼片技術固定于所述PCB上。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為透明塑料材質。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腔道內還帶有一探頭線,探頭線末端帶有一 LED。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為高亮度LED。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透鏡及感光芯片組件為2組或多組。
【文檔編號】A61B17/42GK203417245SQ201320402081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8日
【發明者】錢大宏 申請人:蘇州聯科盛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