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公開了一種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包括疊放的聚乳酸膜和包裹在聚乳酸膜外的聚乳酸框,疊放的聚乳酸膜中每層聚乳酸膜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的手術中易發生吻合口瘺,吻合口的生長狀況難以控制,吻合口瘺發生前無法治療導致吻合口瘺發生率高的缺點,提供一種促進吻合口的生長愈合,降低吻合口瘺發生率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
【專利說明】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背景技術】
[0002]吻合口瘺是食管癌手術后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食管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和圍手術期處理的經驗積累,特別是吻合器械的臨床應用,吻合口瘺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降低,但其發生因素很復雜,各種手術方法都不能保證不出現瘺口,如何降低吻合口瘺發生率,是食管癌手術及圍手術期處理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0003]發生吻合口瘺的原因很復雜,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與吻合技術和手術操作密切相關,以及吻合口局部感染和吻合后張力過大等。目前,改良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術在國內外都有開展,主要著重于加強吻合口的保護,包括應用胃網膜,肋間肌或胸大肌帶蒂肌皮瓣加強吻合口,降低吻合口張力,改善血供,對降低吻合口瘺發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手術完成后,吻合口的生長狀況難以控制,在吻合口瘺發生前,無法進一步處理治療,不像體表傷口或創面一樣,可以應用一系列的措施,促進其愈合,從而導致吻合口瘺的發生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的手術中易發生吻合口瘺,吻合口的生長狀況難以控制,吻合口瘺發生前無法治療導致吻合口瘺發生率高的缺點,提供一種促進吻合口的生長愈合,降低吻合口瘺發生率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包括疊放的聚乳酸膜和包裹在聚乳酸膜外的聚乳酸框,疊放的聚乳酸膜中每層聚乳酸膜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
[0006]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包括疊放的聚乳酸膜和包裹在聚乳酸膜外的聚乳酸框,疊放的聚乳酸膜中每層聚乳酸膜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聚乳酸也稱為聚丙交酯,屬于聚酯家族。聚乳酸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來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另外,聚乳酸對人體有高度安全性并可被組織吸收,力口之其優良的物理機械性能,應用于吻合口瘺的貼片框架既安全又方便。表皮生長因子縮寫為EGF,是最早發現的生長因子,對調節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起著重要作用,通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而起作用,激發受體內在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從而啟動了信號傳導級聯而導致多種生物化學變化,細胞內鈣水平上升,增加糖酵解與蛋白質合成,增加某些基因(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表達,最終導致DNA合成和細胞增殖。已有研究證實,表皮生長因子(EGF)對粘膜上皮及肌細胞均有極強的促增值作用,并且會明顯減少疤痕組織的形成。聚乳酸制成的框架將疊放的聚乳酸膜支撐固定,疊放的聚乳酸膜中每層聚乳酸膜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在食道癌手術時將其貼在吻合口部位,表皮生長因子層則局部不間斷釋放表皮生長因子(EGF),釋放周期維持7-10天,促進吻合口的生長愈合,一定程度上避免吻合口瘺的發生,從而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
[0007]進一步,所述的聚乳酸膜寬度20-50mm,長度80_10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長度、寬度均為3-8mm,厚度為1_。適合的面積大小適于貼在吻合口上,將吻合口全面覆蓋,使其釋放的表皮生長因子(EGF)能全面修復吻合口。
[0008]進一步,所述的聚乳酸膜寬度30mm,長度9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長度、寬度均為5mm。符合人體的食管面積大小,全面覆蓋吻合口,既節約材料又能達到預期效果。
[0009]再進一步,所述的疊放的聚乳酸膜有五片。五片聚乳酸膜之間夾著四層表皮生長因子層,使得表皮生長因子(EGF)緩慢釋放,隨著聚乳酸膜的消耗釋放,達到持續治療放藥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中A-A的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包括疊放的聚乳酸膜2和包裹在聚乳酸膜2外的聚乳酸框1,疊放的聚乳酸膜2中每層聚乳酸膜2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3 ;所述的聚乳酸膜2寬度30mm,長度9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I長度、寬度均為5mm,厚度為Imm ;所述的疊放的聚乳酸膜2有五片。
[0014]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五片聚乳酸膜2之間設有四層凝膠狀的表皮生長因子層3,操作時,在手術過程中,將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貼在食道的吻合口上,使其全部覆蓋吻合口,首先,第一層聚乳酸膜2和聚乳酸框I的部分被組織吸收,釋放第一層表皮生長因子層3,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組織逐漸吸收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聚乳酸膜2和部分聚乳酸框1,同時逐漸釋放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凝膠狀的表皮生長因子層3,最后組織吸收第五層聚乳酸膜2,經過7-10天釋放,表皮生長因子層3對細胞增值作用,促進吻合口愈合。
[0015]當然,若聚乳酸膜2 寬度為 20mm、22mm、24mm、25mm、26mm、28mm、32mm、34mm、35mm、38mm、40mm、42mm、44mm、45mm、48mm 或 50mm,長度 80mm、82mm、84mm、85mm、88mm、92mm、94mm、95mm、98 mm或10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I長度、寬度均為3 mm、4 mm、6mm、7mm或8mm,均在
保護范圍之內。
[0016]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疊放的聚乳酸膜和包裹在聚乳酸膜外的聚乳酸框,疊放的聚乳酸膜中每層聚乳酸膜之間設有表皮生長因子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膜寬度20-50mm,長度80-10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長度、寬度均為3_8mm,厚度為1m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膜寬度30mm,長度90mm ;所述的聚乳酸框長度、寬度均為5m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于食管癌手術的聚乳酸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疊放的聚乳酸膜有五片。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3400400SQ201320406721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蔣力, 閔家新, 任世杰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