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在原有氣管插管的內側壁加裝了一個“Y”形雙頭側管,側管遠端開口于氣管插管內側壁中下1/4處,近端“Y”形雙頭穿過管壁開口于管壁外上方。本實用新型也可連接輸液管道、微量泵等,實現輸入濕化液的連續操作。
【專利說明】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臨床科室常用間斷氣管內滴入濕化,或輸液器持續氣管內滴注濕化,黃德斌等回顧并納入7個國內有關持續氣道濕化對人工濕化效果的RCT試驗,通過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持續氣道濕化對人工氣道濕化的效果優于間斷氣道濕化。間斷氣管內滴注濕化不再是主流。持續氣道濕化時去掉輸液器頭皮針針頭將前端軟管插入人工氣道內,用輸液貼固定軟管于套管ロ邊緣,持續泵入濕化液。有研究表明此法只能在同一位置濕化,而導管內其他位置仍有可能形成粘痰或痰痂,另外有可能把上呼吸道污物沖至下呼吸道的危險,并且具體什么程度痰液應用什么速度的濕化液也沒有做出更深一歩的研究。
[0003]持續氧氣霧化濕化刺激性小舒適度好,病人容易接受。沒有持續氣管內滴注濕化的危險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
管插管。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包括管體和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管是呈“Y”形雙頭的內置雙管并于遠端處相通,側管近端“ Y”形雙頭穿過管壁開ロ設置在管壁外上方,側管遠端開ロ于管體內側壁中下端1/4處。
[0007]所述“Y”形雙頭的兩個管ロ,一個管ロ連接濕化液,另ー個管ロ連接氧氣。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第一,濕化時不用拔開呼吸機,操作方便。
[0010]第二,無二次感染,輸入濕化液可連續操作。
[0011]第三,多用途,也可連接輸液管道、微量泵。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管結構示意圖。
[0014]其中,1-管體,2- “Y”形雙頭的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說明。
[0016]參見附圖,附圖1-2是本實施例描述的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包括管體I和側管2,側管2穿過管壁開ロ安裝設置在氣管管體I管壁外上方,遠端開ロ于管體內側壁中下端1/4處,側管2是呈“Y”形雙頭的內置雙管并于遠端處相通,是無菌管道,連接濕化液和氧氣,濕化液或治療用藥液用微量泵注入,調節濕化液微量泵的速度為5?IOml/h,氧流量為5L/min,利用氧流造成的負壓直接將液滴撞擊成微小顆粒,使滅菌用水濕化液或治療用藥液,霧化并推動霧化顆粒隨著患者呼吸緩慢均勻地“吹”入呼吸道深部。霧化后氣體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很小,避免刺激性咳嗽,同時保持呼吸道處于近似生理濕化狀態,滿意的氣道濕化使得痰液粘稠度下降、稀薄易于排出,保證了氣道通暢,減少了吸痰次數,又避免因痰液粘稠,使吸痰負壓大、次數多、時間長而引起呼吸道粘膜的損傷。本發明解決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患者霧化吸入治療時,可能需停用呼吸機而造成的危險,霧化用液體或藥物只需配制微量泵注入即可使霧化的醫療操作程序得到了極大地簡化。而且本發明的濕化裝置處于密閉狀態,減少了醫源性感染的機會。
[0017]使用本實用新型吋,“Y”形雙頭ー頭連接裝好的霧化液的輸液裝置,如輸液泵、微量泵、輸液器,另ー頭連接氧氣,調整液體速度和氧氣流量霧化氣體即可連續霧化呼吸道。
[0018]實現了患者在氣管插管條件下持續霧化呼吸道的操作。
【權利要求】
1.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包括管體和側管,其特征在干,所述側管是呈“Y”形雙頭的內置雙管并于遠端處相通,側管近端“ Y”形雙頭穿過管壁開ロ設置在管壁外上方,側管遠端開ロ于管體內側壁中下端1/4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可持續呼吸道霧化的氣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雙頭的兩個管ロ,ー個管ロ連接濕化液,另ー個管ロ連接氧氣。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3425345SQ201320478506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7日
【發明者】王彥軍 申請人:王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