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為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本實用新型包括床板、支撐框架以及可使下肢活動的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所述床板后端通過軸與支撐框架鉸連,所述床板與支撐框架之間設置有驅動床板俯仰運動的液壓裝置,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設置在床板一端,所述床板另一端設置有靠背板。本實用新型用機械代替人工手法牽伸對患者實施下肢牽伸治療,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本實用新型利用液壓裝置進行起落,使患者能在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下進行牽伸,既可延長牽伸時間,又能對身體進行全方位牽伸,可顯著提高患者康復效果。通過傳感測力計對腿部拉力進行測量即可作為治療前后下肢肌張力的量化測評工具,為各種治療手段提供效果評估。
【專利說明】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為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
【背景技術】
[0002]腦癱患兒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剪刀步態與尖足步態,其成因是雙下肢內收肌和小腿三頭肌張力過高,進而使患兒下肢外展、足背伸受限。對于這類問題的治療手段除了藥物和必要的手術治療之外,主要通過運動訓練、物理因子刺激以及牽伸技術等康復手段改善患兒的疫攣程度,康復評估則沿用改良的Ashworth分級法,該方法屬于定性評估,目前缺乏定量評估手段。
[0003]本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有治療作用同時兼具評估作用的腦癱牽引治療床。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床板、支撐框架以及可使下肢活動的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所述床板后端通過軸與支撐框架鉸連,所述床板與支撐框架之間設置有驅動床板俯仰運動的液壓裝置,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設置在床板一端,所述床板另一端設置有靠背板。
[0006]所述支撐框架包括設置有擋板的前橫板、與前擋板平行的后橫板和與前橫板垂直的兩塊長板,所述長板通過緊定螺釘與前橫板和后橫板兩端連接,所述軸通過角接觸球軸承和端蓋安裝在所述長板上。
[0007]所述液壓裝置包括設置在長板內側的第一液壓缸和設置在擋板上的第二液壓缸。
[0008]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包括設置有彈性帶的旋轉板、傳感測力計、步進電機和齒輪,所述傳感測力計通過細繩安裝在彈性帶上,所述齒輪通過鍵和螺母安裝在旋轉板底部的轉軸上,所述步進電機輸出端與齒輪嚙合。
[0009]所述旋轉板并排設置2個,所述彈性帶均勻分布在兩塊旋轉板上。
[0010]所述旋轉板上設置有用于矢狀面運動的立柱和踏板,所述踏板與立柱之間通過長螺栓連接。
[0011]所述床板和靠背板通過合頁鉸鏈。
[0012]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用機械代替人工手法牽伸對患者實施下肢牽伸治療,減輕了人工操作負擔且機械用力均勻穩定,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本實用新型利用液壓裝置進行起落,使患者能在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下進行牽伸,既可延長牽伸時間,又能對身體進行全方位牽伸,可顯著提高患者康復效果。通過傳感測力計對腿部拉力進行測量即可作為治療前后下肢肌張力的量化測評工具,為各種治療手段提供效果評估。
[001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床板半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旋轉板與齒輪連接示意圖;[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站位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坐位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臥位結構示意圖;
[0020]在圖中:1床板、2靠背板、3軸、4合頁、5-1第一液壓缸、5-2第二液壓缸、6擋板、7支撐框架、7-1前橫板、7-2后橫板、7-3長板、8角接觸球軸承、9端蓋、10緊定螺釘、11彈性帶、12傳感測力計、13步進電機、14旋轉板、15齒輪、16鍵、17螺母、18立柱、19踏板、20長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床板1、支撐框架7以及可使下肢活動的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所述床板I后端通過軸3與支撐框架7鉸連,所述床板I與支撐框架7之間設置有驅動床板俯仰運動的液壓裝置,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設置在床板I 一端,所述床板I另一端設置有靠背板2。所述支撐框架7包括設置有擋板6的前橫板7-1、與前擋板7-1平行的后橫板7-2和與前橫板7-1垂直的兩塊長板7-3,所述長板7-3通過緊定螺釘10與前橫板7-1和后橫板7-2兩端連接,所述軸3通過角接觸球軸承8和端蓋9安裝在所述長板7-3上。所述液壓裝置包括設置在長板7-3內側的第一液壓缸5和設置在擋板6上的第二液壓缸5-2。
[0022]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包括設置有彈性帶11的旋轉板14、傳感測力計12、步進電機13和齒輪15,所述傳感測力計12通過細繩安裝在彈性帶11上,所述齒輪15通過鍵16和螺母17安裝在旋轉板14底部的轉軸上,所述步進電機13輸出端與齒輪15嚙合。所述旋轉板14并排設置2個,所述彈性帶11均勻分布在兩塊旋轉板14上。所述旋轉板14上設置有用于矢狀面運動的立柱18和踏板19,所述踏板19與立柱18之間通過長螺栓20連接。所述床板I和靠背板2通過合頁4鉸鏈。
[0023]如圖4、5、6所不,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當長板7-3處設置的第一液壓缸5_1未啟動時進行腳踝部位康復鍛煉,患者躺在床板I上,雙腿通過彈性帶11固定在旋轉板14上,腳踝部位可以和踏板19 一同繞長螺栓20運動。
[0024]當腳踝部位運動完畢后,啟動長板7-3處設置的第一液壓缸5-1,頂起床板I至垂直地面位置,通過步進電機13驅動完成站位狀態小幅度下肢牽伸,牽伸角度控制在30°以內。
[0025]當長板7-3處設置的第一液壓缸5-1關閉,床板I處于水平狀態時,通過步進電機13驅動完成臥位狀態大幅度下肢牽伸,牽伸角度控制在160°以內。
[0026]當長板7-3處設置的液壓缸5-1關閉,床板I處于水平狀態時,啟動設置在擋板6處的第二液壓缸5-2頂起靠背板2,通過步進電機13驅動完成坐位狀態大幅度下肢牽伸,牽伸角度控制在160°以內。
[0027]當長板7-3處設置的第一液壓缸5-1關閉,床板I處于水平狀態時,患者俯趴在床板I上,通過步進電機13驅動完成俯臥位踝關節牽伸,牽伸角度控制在160°以內。
[0028]由于患者雙腿與彈性帶11接觸,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彈性帶11能反映出患者下肢的抵抗張力,通過傳感測力計12記錄患者處于不同狀態時下肢張力的數據,作為測評依據,整個過程達到治療和測評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板(I)、支撐框架(7)以及可使下肢活動的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所述床板(I)后端通過軸(3 )與支撐框架(7 )鉸連,所述床板(I)與支撐框架(7)之間設置有驅動床板俯仰運動的液壓裝置,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設置在床板(I) 一端,所述床板(I)另一端設置有靠背板(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7)包括設置有擋板(6 )的前橫板(7-1)、與前擋板(7-1)平行的后橫板(7-2 )和與前橫板(7-1)垂直的兩塊長板(7-3),所述長板(7-3)通過緊定螺釘(10)與前橫板(7-1)和后橫板(7-2)兩端連接,所述軸(3)通過角接觸球軸承(8)和端蓋(9)安裝在所述長板(7-3)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裝置包括設置在長板(7-3)內側的第一液壓缸(5)和設置在擋板(6)上的第二液壓缸(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冠狀面旋轉機構包括設置有彈性帶(11)的旋轉板(14)、傳感測力計(12)、步進電機(13)和齒輪(15),所述傳感測力計(12 )通過細繩安裝在彈性帶(11)上,所述齒輪(15 )通過鍵(16 )和螺母(17 )安裝在旋轉板(14)底部的轉軸上,所述步進電機(13)輸出端與齒輪(15)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板(14)并排設置2個,所述彈性帶(11)均勻分布在兩塊旋轉板(14)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板(14)上設置有用于矢狀面運動的立柱(18)和踏板(19),所述踏板(19)與立柱(18)之間通過長螺栓(20)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腦癱牽引治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I)和靠背板(2)通過合頁(4)鉸鏈。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3468814SQ20132052510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周璐瑤, 李陸浩, 白國芳, 張瀟逸, 張瑞, 劉照明 申請人:石家莊怡健園康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