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包括針頭,針頭末端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上連接有外筒,連接塊安裝在外筒的一端,外筒內中部設有橡膠塊,橡膠塊被針頭穿過,外筒的另一端設有齒桿,齒桿上安裝有推板,推板中心設有圓孔,齒桿由圓孔穿過推板,并通過推板上設的卡條與推板連接,與卡條相對面的推板上,通過連接桿連接有擋板,齒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軟管,外筒外壁上設有抽氣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采用長針頭結構與滑動擋板的配合,可使刺針適用于任何體質的病人,且針頭插入人體后不易晃動,解決了內臟被晃動的針頭劃破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三通式抽氣管,使抽氣效率更快,使病人更快脫離痛苦。
【專利說明】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醫(yī)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種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治療氣胸液胸主要通過兩種方法,第一就是閉式引流,這種方法的時間較長,需病人長時間帶著針頭,十分痛苦,還有就是費用高,第二種是通過針頭插入胸腔,再用注射器將胸腔內的氣體或液體抽出,這種方法雖然時間較短,但是需多次將針頭插入胸腔,若醫(yī)生不夠專業(yè),就會造成胸壁多處穿孔,由于胸腔內是負壓,很容易進入更多的氣體或液體,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另外就是,現在市面上的針頭長度不可調,對較胖的病人可能存在針頭長度不夠的情況,而且針頭插入人體后不能固定,如果針頭晃動,可能導致體內的針頭劃破內臟,非常危險。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可固定且成本低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包括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頭末端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上連接有外筒,連接塊安裝在外筒的一端,外筒內中部設置有一個橡膠塊,橡膠塊被針頭穿過,外筒的另一端設置有齒桿,齒桿為空心圓柱體結構,齒桿上安裝有推板,推板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由圓孔穿過推板,并通過推板上設置的卡條與推板連接,與卡條相對面的推板上,通過連接桿連接有一個擋板,擋板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也由圓孔穿過擋板,齒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軟管,所述的外筒與齒桿連接處的外筒外壁上設置有抽氣管,所述的針頭貫穿軟管、齒桿、外筒。
[0005]所述的連接塊上設置有把手。
[0006]所述的卡條表面設置有凸棱,凸棱的橫截圖為直角三角形。
[0007]所述的卡條的數量為四個,且相鄰兩個卡條之間的距離相同。
[0008]所述的抽氣管末端設置有閥,閥上連接有一個三通管,三通管的兩個末端均設置有連接槽。
[0009]所述的連接槽的內壁設置有一層密封層。
[0010]所述的連接桿的長度與齒桿的長度相同。
[001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采用長針頭結構與滑動擋板的配合,可使刺針適用于任何體質的病人,且針頭插入人體后不易晃動,解決了內臟被晃動的針頭劃破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三通式抽氣管,使抽氣效率更快,使病人更快脫離痛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包括針頭1,針頭I末端設置有連接塊6,連接塊6上連接有外筒15,連接塊6安裝在外筒15的一端,外筒15內中部設置有一個橡膠塊7,橡膠塊7被針頭I穿過,外筒15的另一端設置有齒桿16,齒桿16為空心圓柱體結構,齒桿16上安裝有推板2,推板2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16由圓孔穿過推板2,并通過推板2上設置的卡條3與推板2連接,與卡條3相對面的推板2上,通過連接桿4連接有一個擋板5,擋板5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16也由圓孔穿過擋板5,齒桿16的另一端連接有軟管17,所述的外筒15與齒桿16連接處的外筒15外壁上設置有抽氣管9,所述的針頭I貫穿軟管17、齒桿16、外筒15,連接塊6上設置有把手8,卡條3表面設置有凸棱11,凸棱11的橫截圖為直角三角形,卡條3的數量為四個,且相鄰兩個卡條3之間的距離相同,抽氣管9末端設置有閥12,閥12上連接有一個三通管10,三通管10的兩個末端均設置有連接槽13,連接槽13的內壁設置有一層密封層14,連接桿4的長度與齒桿16的長度相同,手持把手8將針頭I插入病人的胸腔,至適當位置后,推動推板2,使擋板5正好與皮膚接觸,由于卡條3與凸棱11的配合,刺針不會晃動,之后拔出針頭1,因橡膠塊7彈性較大,所以針頭I穿過橡膠塊7的縫隙因其自身彈性閉緊,然后將注射器置入連接槽13,密封層14可保證注射器與連接槽13不漏氣,并可連接兩個注射器,以加快抽氣體或抽液體的速度,接著打開閥12,抽動注射器活塞,將病人胸前內的氣體或液體抽出,當注射器活塞拉出至極限位置時,將閥
12關閉,拔出注射器,并將注射器活塞推入,再與連接槽13連接好后,打開閥12,繼續(xù)抽取。
[001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采用長針頭結構與滑動擋板的配合,可使刺針適用于任何體質的病人,且針頭插入人體后不易晃動,解決了內臟被晃動的針頭劃破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三通式抽氣管,使抽氣效率更快,使病人更快脫離痛苦。
【權利要求】
1.一種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包括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頭末端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上連接有外筒,連接塊安裝在外筒的一端,外筒內中部設置有一個橡膠塊,橡膠塊被針頭穿過,外筒的另一端設置有齒桿,齒桿為空心圓柱體結構,齒桿上安裝有推板,推板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由圓孔穿過推板,并通過推板上設置的卡條與推板連接,與卡條相對面的推板上,通過連接桿連接有一個擋板,擋板中心設置有圓孔,齒桿也由圓孔穿過擋板,齒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軟管,所述的外筒與齒桿連接處的外筒外壁上設置有抽氣管,所述的針頭貫穿軟管、齒桿、外筒。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塊上設置有把手。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條表面設置有凸棱,凸棱的橫截圖為直角三角形。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條的數量為四個,且相鄰兩個卡條之間的距離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氣管末端設置有閥,閥上連接有一個三通管,三通管的兩個末端均設置有連接槽。
6.根據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槽的內壁設置有一層密封層。
7.根據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CT導引醫(yī)用抽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的長度與齒桿的長度相同。
【文檔編號】A61B17/34GK203436376SQ201320546693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fā)明者】陳勇, 駱殿存, 李波, 薛鵬, 弓莉, 周杰, 張濤 申請人:鄭州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