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位操作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復位操作鉗,它包括一手柄,該手柄末端連接一鉗體;該鉗體呈倒U型,兩個U型支臂末端分別設有若干掛鉤;該鉗體上部設有壓緊螺栓。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手術,定位快速,組裝方便簡捷,是骨科外固定的重要部件。
【專利說明】一種復位操作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骨科外固定支架手術用的復位操作鉗。
【背景技術】
[0002]骨科外固定手術中,由于需要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矯形,但是通常在使用固定架固定骨折部位后,使用現有手術工具,無法對外固定架進行復位和矯形。現有的外固定手術工具應用范圍過于狹窄,造成了手術中的多種不便。另外,由于手術工具功能單一,大大延長了手術時的時間,增大了手術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位操作鉗,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輕松實現外固定架的矯正和復位。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復位操作鉗,它包括一手柄,該手柄末端連接一鉗體;該鉗體呈倒U型,兩個U型支臂末端分別設有若干掛鉤;該鉗體上部設有壓緊螺栓。
[0006]進一步的,所述掛鉤呈L型,優選為3個。
[0007]進一步的,所述壓緊螺栓底端設有環槽,該環槽內設有阻尼圈。
[0008]進一步的,所述手柄設有若干用于防滑的圓弧環槽。
[0009]進一步的,所述手柄中部設有相互垂直的減重槽孔。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配合外固定架可實現骨折部位的復位和矯形,而且0 5、(66骨針在其鉗體的L型鉤槽中不會發生打滑現象,并且具有較強的夾緊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復位操作鉗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鉗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可能的實施態樣,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欲保護的范疇,先予敘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位操作鉗,配合外固定架使用。本實用新型復位操作鉗包括一手柄1,該手柄I末端連接一鉗體2,可以通過焊接、螺接等方式,本實用新型采用螺紋配合連接后,并用銷釘再次固定。結合圖2,該鉗體2呈倒U型,兩個U型支臂末端分別設有若干掛鉤3。該掛鉤3呈L型,用于鉤掛骨針。本實用新型的掛鉤優選為3個。
[0016]如圖1所示,該鉗體2上部設有壓緊螺栓4。該壓緊螺栓4底端設有環槽41,該環槽內設有阻尼圈5,用于防止壓緊螺栓4松脫掉落。
[0017]如圖3所示,該手柄I設有若干用于防滑的圓弧環槽11,中部設有相互垂直的減重槽孔12。
[0018]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骨針置入掛鉤內,并將外固定架的骨針夾塊放到鉗體的U型支臂之間,擰緊壓緊螺栓固定好,即完成骨折部位一側的固定,另一側采用相同的方法和裝置固定好以后,雙手操作可以進行矯形和復位。
[0019]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手術,定位快速,組裝方便簡捷,是骨科外固定的重要部件。
[0020]本實用新型是以所述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但基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做出種種顯然的變化或改動,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精神和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手柄,該手柄末端連接一鉗體;該鉗體呈倒U型,兩個U型支臂末端分別設有若干掛鉤;該鉗體上部設有壓緊螺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呈L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螺栓底端設有環槽,該環槽內設有阻尼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設有若干用于防滑的圓弧環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中部設有相互垂直的減重槽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位操作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數目為3個。
【文檔編號】A61B17/28GK203458440SQ20132055043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5日
【發明者】郭謙 申請人:北京理貝爾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