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所述輸液袋的前部設有液管,所述輸液袋的后部設有灌液口,設所述輸液袋的前部為上方、后部為下方,設所述輸液袋前部邊緣所在直線為水平線,設所述輸液袋前部的壓合部分中位于所述液管兩側的部分為肩部,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5~20°。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大輸液袋肩部中位于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即增大輸液袋肩部的傾斜角度,既能滿足生產需求,保證產品質量,又能使輸液袋內的液體在倒掛輸液時能完全排出,有效解決了傳統輸液袋排液不盡的問題,提高了輸液液體的利用率,減少了浪費,節約了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液袋,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
【背景技術】
[0002]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即為采用聚丙烯多層共擠膜制作的輸液袋,聚丙烯多層共擠膜即為以聚丙烯為原料、采用共擠工藝生產、不用粘合劑形成的2層以上的膜。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因具有堅韌透明、重量輕、熱阻高、耐高溫、氣透/水頭性低的優點而越來越受到重視。
[0003]傳統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大多沿用了早期的袋型設計模式,隨著部分袋型的加寬,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藥液排液不盡的現象,屢遭用戶的投訴,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及企業美譽度。本發明人通過對市場存在排液不盡的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產品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袋型寬度越寬的,排液不盡問題就越突出,且液體都集中在袋體肩部,又經比對發現,這些輸液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肩部傾斜幅度較小,幾乎沒有幅度,經試驗得出,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袋型肩部幅度較小,是影響排液不盡的主要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完全排液的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的前部設有液管,所述輸液袋的后部設有灌液口,設所述輸液袋的前部為上方、后部為下方,設所述輸液袋前部邊緣所在直線為水平線,設所述輸液袋前部的壓合部分中位于所述液管兩側的部分為肩部,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5?20°。
[0007]作為優選,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8?15° ;更優選為12°。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大輸液袋肩部中位于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即增大輸液袋肩部的傾斜角度,既能滿足生產需求,保證產品質量,又能使輸液袋內的液體在倒掛輸液時能完全排出,有效解決了傳統輸液袋排液不盡的問題,提高了輸液液體的利用率,減少了浪費,節約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的主視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應用時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5的前部2設有液管1,輸液袋5的后部8設有灌液口 7,設輸液袋5的前部2為上方、后部8為下方,設輸液袋5的前部2的邊緣所在直線為水平線,設輸液袋5的前部2的壓合部分中位于液管I兩側的部分為肩部3,肩部3中位于輸液袋5的內腔的下邊緣4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A為5?20°,優選為8?15°,更優選為12°。
[0014]如圖1所示,圖中的灌液口 7為輸液袋5的尾部灌液口,具有灌液后便于密封封裝的優點,液管I主要用于輸液時的出液口,也可作為前部灌液口。圖1中還示出了輸液時用的掛孔6。
[0015]如圖2所示,在使用時,輸液袋5通過掛孔6倒掛安裝在掛鉤(圖中未示出)上,輸液袋5的內腔內的液體通過液管I排出。在快要排完時,由于肩部3中位于輸液袋5的內腔的下邊緣4為傾斜設置的,所以液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流向液管I的內口,直到液體完全排出為止。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所述輸液袋的前部設有液管,所述輸液袋的后部設有灌液口,其特征在于:設所述輸液袋的前部為上方、后部為下方,設所述輸液袋前部邊緣所在直線為水平線,設所述輸液袋前部的壓合部分中位于所述液管兩側的部分為肩部,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5?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8?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聚丙烯多層共擠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中位于所述輸液袋內腔的下邊緣與所述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12°。
【文檔編號】A61J1/10GK203425250SQ201320573610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6日
【發明者】鄧茂林, 譚鴻波, 劉文軍, 羅成鑫, 杜友軍, 程勇, 何穎 申請人: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