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距測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瞳距測量裝置,解決了現有瞳距測量裝置使用與存放不便的問題。包括框架、調節旋鈕、指針,其技術要點是:所述框架包括組裝在一起的之間設有間隔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限位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的輸入端上設有調節旋鈕,傳動機構的輸出端上設有轉接件,轉接件末端鉸接有指針。其結構設計巧妙,具有制造成本低,設計合理,操作容易等優點。
【專利說明】瞳距測量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瞳距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專利CN201469256U公開了一種“瞳距測量儀”包括瞳距左右調節鈕、瞳距指針、數字顯示窗口、瞳距測量儀上框、瞳距測量儀底板框,所述瞳距左右調節鈕與瞳距指針相連,其特征是:所述瞳距左右調節鈕位于瞳距測量儀上框的上方,所述瞳距測量儀上框內部設有數字顯示電路板,所述數字顯示電路板與數字顯示窗口相連,所述數字顯示窗口位于瞳距測量儀上框前側,所述瞳距測量儀上框后側與數字顯示電路板對應處設有電池室,所述數字顯示窗口左側設有右眼瞳距按鈕,所述數字顯示窗口右側設有左眼瞳距按鈕,所述瞳距測量儀底板框中間設有護鼻墊。顯而易見的,其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操作方法繁瑣,因此需要一種簡單易用的瞳距測量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瞳距測量裝置,解決了現有瞳距測量裝置使用與存放不便的問題。其結構設計巧妙,具有制造成本低,設計合理,操作容易等優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瞳距測量裝置包括框架、調節旋鈕、指針,其技術要點是:所述框架包括組裝在一起的之間設有間隔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限位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的輸入端上設有調節旋鈕,傳動機構的輸出端上設有轉接件,轉接件末端鉸接有指針。
[0005]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動輪、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中間輪、兩個齒條,主動輪分別和中間輪以及第一從動輪哨合,中間輪與第二從動輪哨合,第一從動輪與其中一個齒條的一端哨合,第二從動輪與另一個齒條的一端哨合。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及積極的技術效果是:框架包括組裝在一起的之間設有間隔的前端板和后端板,使得外形更簡潔美觀。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限位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作為整個裝置的控制部分。傳動機構的輸入端上設有調節旋鈕,僅通過操作一個調節旋鈕即可完成測量,操作極為方便快捷。傳動機構的輸出端上設有轉接件,轉接件隨齒條旋轉,從而帶動指針運動。轉接件末端鉸接有指針,通過重力作用可使指針垂直于水平面,便于測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巧妙,具有制造成本低,設計合理,操作容易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圖。
[0010]圖中序號說明:1齒條、2后端板、3前端板、4刻度線、5指針、6轉接件、7限位部、8調節旋鈕、9限位柱、10滑槽、11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主動輪、14中間輪。【具體實施方式】
[0011]根據圖f 2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該瞳距測量裝置包括框架、調節旋鈕8、指針5等部件。其中,框架包括組裝在一起的之間設有間隔的前端板3和后端板2,前端板3上設有若干限位柱9。前端板3和后端板2的中間均設有限位部7,后端板2的兩側設有支架(圖中未示出,即眼鏡的眼鏡腿),前端板3上設有刻度線4。前端板3和后端板2之間限位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包括主動輪13、第一從動輪11、第二從動輪12、中間輪14、兩個齒條1,主動輪13上設有調節旋鈕8。主動輪13分別和中間輪14以及第一從動輪11嚙合,中間輪14與第二從動輪12嚙合,第一從動輪11與其中一個齒條的一端嚙合,第二從動輪12與另一個齒條的一端嚙合。齒條I上設有滑槽10,滑槽10限位在限位柱9上。兩個齒條I的末端分別嚙合一個轉接件6,轉接件6末端鉸接有指針5。
[0012]工作原理:當需要測量時,通過限位部7將整個裝置限位在被測量者的鼻梁上,并保持水平,指針5垂直于水平面。然后旋轉調節旋鈕,調節旋鈕驅動主動輪,主動輪驅動兩個齒條沿滑槽水平運動,齒條帶動轉接件反方向旋轉,旋轉過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指針保持垂直于水平面。將指針調節到通孔所在位置,然后通過前端板上的刻度線讀出數值。整個裝置完全采用機械結構,因此相較于電子產品,制造成本更低。僅需旋轉一個旋鈕即可完成測量,使用方法簡單。
【權利要求】
1.一種瞳距測量裝置,包括框架、調節旋鈕、指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組裝在一起的之間設有間隔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間限位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的輸入端上設有調節旋鈕,傳動機構的輸出端上設有轉接件,轉接件末端鉸接有指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動輪、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中間輪、兩個齒條,主動輪分別和中間輪以及第一從動輪嚙合,中間輪與第二從動輪嚙合,第一從動輪與其中一個齒條的一端嚙合,第二從動輪與另一個齒條的一端哨合。
【文檔編號】A61B3/11GK203424923SQ20132057490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黃海東, 尹祿, 李泓甫, 張欣 申請人:黃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