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椎牽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領域,尤其涉及頸腰椎牽引器。它的固定下端主要在骨盆及腰部,而上端在頸部下頜,而牽引主要在牽引脊柱的同時,治療頸椎病為好,因為頭部的重量較輕,牽引維持平衡時,達到頸部牽引時的力量的同時,而胸、腰椎及后背部肌肉,肌腱等均可進行牽引,但力量較小。可用于頸部的力量較大,且容易控制。治療頸椎病的同時治療,胸腰椎及胸腰后肌肉等病變也可進行治療。而且攜帶方便,操作簡單,重量較,可在行走,活動,座位,仰臥體位下進行,感覺舒服,不壓迫周圍血管及神經。
【專利說明】頸腰椎牽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領域,尤其涉及頸腰椎牽引器。
【背景技術】
[0002]脊柱是人體支持與軀體相連的樞紐,它是人體軀干的中軸,它是由24塊椎骨、一塊骶骨、一塊尾骨、以及期間的骨連結共同構成,由肌肉、肌腱、豐富的血管神經,關節面等相連,脊柱孔內有脊髓神經,通過分支分布于支休及軀干等。脊柱活動頻繁,它具有前屈,后伸、左彎、右彎等功能,組成結構復雜特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脊柱在不停的活動,超負荷的運動,隨著人年齡增大,骨質角度血管神經等的變化,外傷、姿勢不對,長期的超負荷,則發生頸背部肌肉勞損綜合癥,骨質疏松,骨增生,脊柱生理彎曲變形,椎骨面脫位,壓縮性骨折,頸椎及腰椎間盤病變,韌帶鈣化,血管神經受壓,表現為頭昏,記憶力下降,肢體麻木,后背部肌肉酸疼、活動不適,不能行走活動,睡覺時只能仰臥,等病癥。而脊柱病變分頸部、胸部,腰部為三部分。治療頸椎病的有藥物治療:頸復康、尼莫地平、抗骨增生丸,藥物副作用較大、療效不顯著。在臨床上用于治療頸椎的牽引器械有牽引袋、牽引支架、牽引袋為橡膠型充氣袋,它雖可將頸部拉長,但牽引時沒有固定頸椎的作用,充氣袋在下頜及肩架部接觸皮膚表面積多,在承受壓力時影響血液循環回流,并有說話困難,頭部和面部充血發紅,患者難于忍受,且治療效果差。牽引支架患者由專職醫護人員陪同治療,并需隨時增加重量,由上牽引的力,托及下頜后頸部向上牽引,不能起到固定頸椎的作用,一天只能牽引半小時,患者不能說話難于忍受,且費用較高。臨床上治療腰椎及胸椎的理療器械有腰椎牽袋,需要患者抑臥于床上,通過兩側的重力牽引,但患者長期不能下床活動,而牽引床需要患者來院治療,但費用較大,病情易復發。治療脊椎病的方法有藥物,理療,針灸,按摩等,但收效很小,而手術風險大,不易為患者結受。目前在臨床上治療脊柱病的牽引器是還是傳統幾十年的牽引器械,還沒有一種治療便攜式氣液壓型頸腰椎牽引器的效果較好的理療器械,而我研制的便攜式牽引理療器,主要治療頸椎病的同時,還可以治療腰肌勞損,增生等脊柱病變。患者不需要仰臥于床上,可隨身攜帶進行牽引治療的牽引理療器械。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治療效果好、患者不需要抑臥于床上、可隨身攜帶牽引治療的便攜式頸胸腰椎牽引器。
[0004]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上下伸縮部件,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方有頸托,所述頸托為圈狀部件,所述圈狀部件能夠開啟和閉合,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為臀部固定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圈狀部件包含前頸托和后頸托,二者插接。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伸縮部件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氣缸。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還包含以氣缸相連的打氣部件,所述打氣部件為手動打氣裝置,為氣筒,氣筒上方有手柄,所述手柄下方連接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氣筒內部。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臀部固定裝置為類腰帶結構,其包含帶狀結構,所述帶狀結構上有帶狀結構固定裝置,所述帶狀結構和上下伸縮部件固連或者可拆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氣筒上伸出的軟管連接伸縮桿,所述軟管上還有單向閥。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后頸托通過豎向分布的后頸托柄連接上下伸縮部件的活塞桿。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后頸托上有后頸托槽,前頸托柄5能插入其中并被螺栓固定。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圈狀部件內側設置有海綿墊。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安裝有肩部固定部件,所述肩部固定部件為固定肩帶。
[0015]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微型打氣筒或手搖液壓泵或電動壓泵,給缸筒提供壓力,在治療時頸胸腰椎病變時,將后頸托固定的后頸部,并同時將下固定帶固定在后背部圓弧彎曲圓弧板放在后背正中,或骶尾骨、后腰部,將皮帶繞過骨盆于臍周隨人腹圍大小的不同,可用褲帶鏟束緊固定前面束緊,將前頸托插入后頸托槽內或固定胸、腰椎、胸腰后背部軟組織,增加了血液循環、增加了軟組織的病變情況的,,使患者的頭昏、頭痛、上下肢體麻木、后背部肌肉酸疼、活動不適等病癥、明顯減輕、對于牽引開的脊柱有固定的作用。
[0016]本實用新型,經臨床試驗對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骨質疏松、骨增生、頸椎生理彎曲變形、頸部血管狹窄、大腦供血不足等治療效果很好。并可治療胸腰椎病變、腰肌勞損等病癥。牽引時舒適,重量輕、使用安全、治療效果好、結構簡單、操作容易、產品質量可靠,可在行走、活動、痤、抑臥體位下使用,可在學習、寫字、玩電腦、看電視、休息時應用。并可隨身攜帶牽引治療的一種新型牽引器。并在臨床上反復大量試驗患者。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0018]圖1為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頸托結構俯視圖;
[0020]圖3為頸托結構立體圖;
[0021]圖4為實用新型的帶肩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如頸托;2.肩部固定裝置;3.螺檢;4.后頸托槽;5.如頸托柄;6.后頸托;7.固定螺絲;8.上固定螺栓;9.后頸托柄;10.出氣口;11.汽缸壁;12.升降活塞;13.氣缸;14.進氣口 ;15.軟管;16.單向閥;17.手柄;18.活塞;19.氣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4]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上下伸縮部件,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方有頸托,所述頸托為圈狀部件,所述圈狀部件能夠開啟和閉合,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為臀部固定裝置。本處能起到的技術效果是,在上下伸縮部件上升的過程中,由于臀部被固定,因此能在腰椎和頸椎的區段上產生拉伸力,進而起到康復的作用。
[0025]所述圈狀部件包含前頸托1和后頸托6,二者插接。該種結構所起的技術效果是實現可拆連接,使得脖子能被卡進去。另外本處的可拆連接并非只有這一種方式,比如還可以通過前頸托1和后頸托6的一側鉸接,另一側可以扣合的方式實現。
[0026]所述伸縮部件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氣缸。本處的氣缸也是優選的實現方式,是指上,通過自動電機實現上下運動也是可行的,具體的實現方式是,在伸縮桿下方安置小型電機并和蓄電池連接,電機的動力輸出軸端部有傘齒輪實現動力轉向,將動力傳遞給伸縮桿中的螺桿,進而實現升降,而手握電機控制裝置即可。
[0027]當然,本處的動力傳遞同樣可以通過手搖裝置實現,S卩,采用手搖的方式對動力軸進行動力輸入,然后采用變向的方式使得螺桿升降。
[0028]還包含以氣缸相連的打氣部件,所述打氣部件為手動打氣裝置,為氣筒19,氣筒19上方有手柄17,所述手柄17下方連接活塞18,所述活塞18位于氣筒19內部。本處實現的效果是通過手柄可以打氣,進而調整上下伸縮桿的升降,當然本處可以被一個小型的自行車打氣筒代替。
[0029]所述臀部固定裝置2為類腰帶結構,其包含帶狀結構,所述帶狀結構上有帶狀結構固定裝置,所述帶狀結構和上下伸縮部件固連或者可拆連接。本處的帶狀結構固定裝置可以是插接式也可以是卡和式,具體可以參考皮帶的固定方式。
[0030]所述氣筒上伸出的軟管15連接伸縮桿,所述軟管上還有單向閥。本處的結構是可以順利實現充氣。
[0031]所述后頸托6通過豎向分布的后頸托柄9連接上下伸縮部件的活塞桿。很明顯,活塞桿的升降會帶動頸托的升降,升降的原理是伸縮部件下方的充氣腔不斷有氣體充入,進而推動活塞桿的上升。
[0032]所述后頸托6上有后頸托槽4,前頸托柄5能插入其中并被螺栓3固定。本種結構的連接穩定,能夠有效卡固且不會造成頸托的滑動。
[0033]所述圈狀部件內側設置有海綿墊。本處的海綿墊使得人的頸部安全舒適,不會造成硬性損傷,讓人樂于使用本新型。
[0034]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安裝有肩部固定部件,所述肩部固定部件為固定肩帶。單個的固定裝置效果還不一定好,加上肩部固定部件后固定效果更好,穩固性更好。
[0035]以下通過幾個實施例來對本新型進行具體說明:
[0036]實施例1
[0037]打氣筒手柄及氣筒可以為塑料型或金屬類制成,打氣筒側壁設置一軟管口,雙向閥門與兩端的軟管連接,軟管15與進氣口 14連接,活升降活塞12在氣缸13內在氣壓的作用下可上下活動。
[0038]圓弧型硬的彎曲的板狀物與氣缸13下端連接,板狀物上設置小孔,可固定于尼龍帶或皮帶或縫扎。下固定帶即所述的臀部固定裝置與板狀物連接,在皮帶外有一褲帶鏟,在工作時皮帶繞臍隨人腹圍大小的不同,可用褲帶鏟束緊固定,后頸托柄9中間設置有后頸托柄槽長2——4cm,寬8——10mm。蝶形螺母固定后頸托柄9,并可前后調節后頸托柄9,后頸托柄9與后頸托6連接。后頸托前兩端設置后頸托槽4,前頸托柄5的兩端在工作時可直接插入后頸托兩端的槽內,并隨人體下頜的不同自行調節到合適的位置。
[0039]前頸托1后設置前頸托柄5。
[0040]在整體工作時,用手握微型打氣手柄上下反復在氣筒內打氣,氣體經過關閉的雙向閥門,并通過軟管進入氣缸的缸筒,在氣壓的作用下,活塞桿緩緩上升,帶動頸托上升,而下固定帶在活塞桿上升時產生同樣的向下力,能牽引胸椎,腰椎,而頭部的重量較輕,在維持平衡時,達到頸部牽引時的力量,而胸、腰椎及后背部肌肉,肌腱等進行牽引,但力量較小,可用于頸部的力量且很大。所以在治療頸椎病的同時治療,胸腰椎及胸腰后肌肉等病變也可治療。 [0041]實施例2
[0042]在本實施例中,下固定的板狀物為彎曲的鋼板,為圓弧形,半經為135cm,其它零部件的連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
[0043]實施例3
[0044]在本實施例中,前頸托為半徑為35~65mm曲面體,后頸托為半徑為180~280mm的曲面體,前頸托與后頸托的兩端連為一體成雙圓弧曲面板,前頸托與后頸托的指向的幾何圓心在同一點,在雙圓弧曲面板的下端連為一體有內側半徑為55~85_的托板。
[0045]本實用新型的后頸托柄與后頸托外側面中間固定,而后頸托柄與后頸托成角度為90-120度。后頸托柄中間的槽長5…15cm,,寬為8~15mm。固定螺母呈蝶形,固定可調節的后頸托柄。前頸托與后頸托有向外形成的夾角,結合圖3可知其為傾斜形狀。前頸托柄的兩端在工作時可直接插入后頸托兩端的后頸托槽4內,并隨人體下頜的不同自行調節到合適的位置。
[004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上下伸縮部件,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方有頸托,所述頸托為圈狀部件,所述圈狀部件能夠開啟和閉合,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為臀部固定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狀部件包含前頸托(1)和后頸托(6),二者插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部件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氣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以氣缸相連的打氣部件,所述打氣部件為手動打氣裝置,為氣筒(19),氣筒(19)上方有手柄(17),所述手柄(17)下方連接活塞(18),所述活塞(18)位于氣筒(19)內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固定裝置(2)為類腰帶結構,其包含帶狀結構,所述帶狀結構上有帶狀結構固定裝置,所述帶狀結構和上下伸縮部件固連或者可拆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筒上伸出的軟管(15)連接伸縮桿,所述軟管上還有單向閥。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頸托(6)通過豎向分布的后頸托柄(9)連接上下伸縮部件的活塞桿。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頸托(6)上有后頸托槽(4),前頸托柄(5)能插入其中并被螺栓(3)固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狀部件內側設置有海綿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腰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伸縮部件上還安裝有肩部固定部件,所述肩部固定部件為固定肩帶。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3506948SQ20132063232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4日
【發明者】馬文孝, 綏葉 申請人:馬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