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尿管導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有活動瓣體的輸尿管導管,包括導管體和導管頭,所述導管頭分割有至少一塊活動瓣體,所述活動瓣體相互緊配并閉合導管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輸尿管導管的導管頭分設有至少一塊活動瓣體,導絲穿入導管體并到達導管頭時,只要繼續向活動瓣體施加一定的力,活動瓣體便會打開,導絲即可穿過導管頭到達預定位置,此時輸尿管導管便可以方便地拔出體內,后面便可以沿著導絲把雙J管植入體內預定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以在現有的輸尿管導管中普及。
【專利說明】一種輸尿管導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有活動瓣體的輸尿管導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進行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腎積水、腎移植、腎及輸尿管良性腫瘤等上尿路手術以及碎石機碎石、輸尿管狹窄的擴張等治療過程中,一般會向膀胱和輸尿管植入雙J管,使輸尿管能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輸尿管狹窄和粘連堵塞的重要作用,而植入雙J管的方法有多種,例如先將輸尿管導管引入輸尿管,再利用輸尿管鏡沿輸尿管導管進入并在輸尿管導管的側邊開口將雙J管植入,但是在手術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輸尿管問題段”,即輸尿管中狹窄扭曲的輸尿管部分,遇到此種情況使得輸尿管鏡便無法通過去,也就是說,在這些特殊病例身上,由于尿道的感染腫脹等特殊情況,輸尿管鏡不能進入就如再也找不著“道”了一樣,因此就無法放置雙J管,對手術造成極大的困難。
[0003]如果能在拔出輸尿管導管前,通過輸尿管導管放置一根導絲,這樣沿導絲退出輸尿管導管,再沿導絲置入雙J管,問題就解決了,但是現有的輸尿管導管頭端是圓鈍閉合,開口在側邊,使導絲無法穿過導管頭,直接影響后面雙J管的植入,對手術工作造成不便。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導管頭上設有活動瓣體的輸尿管導管,通過活動瓣體的打開,導絲能穿過輸尿管導管的導管頭,以輔助雙J管植入體內。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輸尿管導管,包括導管體和導管頭,所述導管頭分割有至少一塊活動瓣體,所述活動瓣體相互緊配并閉合導管體,導絲穿入導管體并到達導管頭時,只要繼續向活動瓣體施加一定的力,活動瓣體便會打開,導絲即可穿過導管頭到達預定位置,此時輸尿管導管便可以方便地拔出體內,后面便可以沿著導絲把雙J管植入體內預定的位置。
[0006]優選地,當活動瓣體為一塊時活動瓣體與導管頭之間相互緊配,或當互動瓣體為若干塊時,所述活動瓣體之間相互緊配,目的是閉合導管體,以避免輸尿管導管在進入輸尿管至膀胱的過程中,尿液直接從導管頭流入導管體,影響手術工作。
[0007]優選地,所述導管頭為圓鈍狀,避免輸尿管導管在進入或離開人體內的過程中刮傷軟組織。
[0008]進一步地,所述活動瓣體均勻分設在導管頭上,方便輸尿管導管的生產制造。
[0009]進一步地,所述活動瓣體頂端交匯于導管頭中部,以使各塊活動瓣體末端的阻力均等,能更好地控制穿過導管頭的導絲在人體內活動。
[0010]可選地,所述活動瓣體底部開設有凹槽,令活動瓣體更具靈活性,降低對導絲的阻力,使活動瓣體更容易被導絲打開。
[0011 ] 可選地,所述導管體側邊設有開口,使輸尿管導管可以進一步輔助導絲或輸尿管鏡通過開口進行手術工作。[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輸尿管導管的導管頭分設有至少一塊活動瓣體,導絲穿入導管體并到達導管頭時,只要繼續向活動瓣體施加一定的力,活動瓣體便會打開,導絲即可穿過導管頭到達預定位置,此時輸尿管導管便可以方便地拔出體內,后面便可以沿著導絲把雙了管植入體內預定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以在現有的輸尿管導管中普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導管頭分割有三塊活動瓣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管頭分割有三塊活動瓣體的局部放大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管頭分割有四塊活動瓣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管頭分割有一塊活動瓣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8]如圖廣2所示,一種輸尿管導管,包括導管體1和導管頭2,輸尿導管一般為軟性材料,可在人體的輸尿管內靈活進出,導管頭2呈圓鈍狀,導管頭2從頂端至側邊被分割成三部分,成為三塊可活動的瓣體21,活動瓣體21均勻分設在導管頭2上,并且各活動瓣體21的頂端交匯于導管頭中部,活動瓣體21的底部開設有凹槽22,只要導絲(圖中未畫出)從導管體1內部向活動瓣體21頂端施力,三塊瓣體21便回自動打開讓導絲穿過,當導絲離開后,三塊瓣體21由于回彈力自動復位,并相互緊配閉合導管體1,以使導管頭2保持圓鈍狀,防止輸尿管導管在進入或離開人體的過程中刮傷軟組織。
[0019]手術時,先將輸尿管導管插入人體輸尿管,導管頭2引領導管體1沿輸尿管進入膀胱,或者可以到達膀胱口等其它預定位置,即需要植入雙了管(圖中未畫出)的位置,然后在輸尿管導管位于人體外的一端插入導絲,導絲沿輸尿管導管逐漸向膀胱方向進入,到達導管頭2,此時,由于導管頭2分設有三塊可打開的活動瓣體21,導絲頂開活動瓣體21穿過導管頭2繼續前進,導絲到達預定位置后,導絲暫時停留在體內,輸尿管導管沿著導絲逐漸向外撤離人體,待輸尿管導管完全撤出后,拉直雙了管前端的彎曲部分并套在導絲上,然后把雙了管沿著導絲進入人體內直至到達預設位置,待雙了管成功到達后,最后將導絲逐漸拉出人體,由于導絲離開了雙了管,雙了管前端部分重新復位卷曲,以使支撐膀胱口或者輸尿管的堵塞部分,起到引流的目的。
[0020]另外,為了同時便于輸尿管鏡(圖中未畫出)或導絲伸進輸尿管導管后在人體內展開其它手術工作,例如切除軟組織或者輸液等,因此在雙了管的側邊設有開口 3,提高輸尿管導管的實用性。
[0021]同理,如圖3、4所示,輸尿導管的導管頭還可以分割為四塊或一塊活動瓣體,可根據制造難度或實際使用上的需要進行選擇。
[0022]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尤其是活動瓣體在導管頭上的數量,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輸尿管導管,包括導管體(1)和導管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頭(2)分割有至少一塊活動瓣體(21),所述活動瓣體(21)之間或活動瓣體(21)與導管頭(2)之間相互緊配并閉合導管體(1),所述導管頭(2)為圓鈍狀,所述活動瓣體(21)均勻分設在導管頭(2)上,所述活動瓣體(21)頂端交匯于導管頭(2)中部,所述活動瓣體(21)底部開設有凹槽(22),所述導管體(1)側邊設有開口(3)0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3620038SQ201320720998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劉波, 潘鐵軍, 周道裕, 劉偉, 鄒倩, 錢衛紅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