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給藥四通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醫用給藥四通閥,其圓柱形殼體內設置有上圓柱內芯和下圓柱內芯,上圓柱內芯內水平制有三叉通道,三叉通道由一條貫穿上圓柱內芯中心的主路和位于主路兩側且與主路連通的輔路Ⅰ、輔路Ⅱ組成;圓柱形殼體的一側對應具有主路接口、輔路Ⅰ接口、輔路Ⅱ接口;上圓柱內芯內制有豎直通道Ⅰ,下圓柱內芯內制有豎直通道Ⅱ和與豎直通道Ⅱ下端連通的水平通道,并使豎直通道Ⅰ的上端與主路連通,下端與豎直通道Ⅱ接通;圓柱形殼體的另一側具有接頭,且接頭內具有的連接通道與水平通道接通;上圓柱內芯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旋鈕開關,下圓柱內芯固定在圓柱形殼體的底面上。本實用新型可達到原有兩個醫用三通聯接使用的效果,操作更加方便、靈活、安全。
【專利說明】醫用給藥四通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給藥四通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的臨床給藥操作中,醫用三通閥被普遍使用,且多被用于手術室和重癥監護室。由于手術室和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復雜,發展難以預測,醫師根據病情會下臨時醫囑,及時增加藥物的供給(尤其是通過微量泵供給),特別是在已有醫用三通兩條通路都已被占用的情況下,護理工作者往往不得不再聯接不止一個醫用三通實現及時給藥的目的,存在緊急用藥搶救的風險(尤其是在手術室麻醉的情況下)。患者病情穩定后,由于臨時醫囑已執行完畢,增加聯接的醫用三通已無必要繼續使用,往往被再次去除,造成了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如今高血壓、心臟病已成為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患者如遇到需緊急從靜脈給藥來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或實現搶救,再臨時建立第二條經脈通路或者再聯接一個醫用三通的方法再行給藥,已不能完全保證患者及時獲得安全治療的目的。目前臨床普遍使用多個醫用三通相聯接從而實現多種藥物的同時供給,造成醫療資源被動浪費現象嚴重,加重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醫用給藥四通閥,解決已有醫用三通在實際臨床使用中,由于接口少,導致如需再緊急用藥時需再聯接一個醫用三通而帶來的操作不便和醫療風險,保證患者方便及時用藥,確保生命安全。同時為操作帶來方便,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減輕病患經濟負擔。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醫用給藥四通閥,包括圓柱形殼體,所述圓柱形殼體內設置有上圓柱內芯和下圓柱內芯,且上圓柱內芯和下圓柱內芯外壁與圓柱形殼體內壁之間密封;所述上圓柱內芯內水平制有三叉通道,所述三叉通道由一條貫穿上圓柱內芯中心的主路和位于主路兩側且與主路連通的輔路1、輔路II組成;所述圓柱形殼體的一側對應具有主路接口、輔路I接口、輔路II接口,且當主路接口與主路對應接通時,輔路I接口、輔路II接口分別與輔路1、輔路II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內制有豎直通道I,下圓柱內芯內制有豎直通道II和與豎直通道II下端連通的水平通道,且豎直通道I和豎直通道II位于同一中心線上,并使豎直通道I的上端與主路連通,下端與豎直通道II的上端對應接通;所述圓柱形殼體的另一側具有接頭,且接頭內具有的連接通道內端與水平通道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旋鈕開關,下圓柱內芯通過下端面固定在圓柱形殼體的底面上。
[0005]所述輔路1、輔路II的內端均在上圓柱內芯中心處與主路貫通,且輔路1、輔路II對稱位于主路兩側。
[0006]所述輔路1、輔路II與主路的夾角均為60度。
[0007]所述旋鈕開關上具有與主路、輔路I及輔路II 一一對應的四個手把。[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效果:
[0009]1、本實用新型沿用原有醫用三通使用的習慣,在其體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新增加一個接口,可達到原有兩個醫用三通聯接使用的效果,操作更加方便、靈活、安全。
[0010]2、本實用新型節約了醫療資源,減輕了病患經濟負擔,同時也降低了醫療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1、2、3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0015]一種醫用給藥四通閥,包括圓柱形殼體1,所述圓柱形殼體I內設置有上圓柱內芯2和下圓柱內芯3,且上圓柱內芯2和下圓柱內芯3外壁與圓柱形殼體I內壁之間密封;所述上圓柱內芯2內水平制有三叉通道,所述三叉通道由一條貫穿上圓柱內芯2中心的主路4和位于主路兩側且與主路連通的輔路I 5、輔路II 6組成;所述圓柱形殼體I的一側對應具有主路接口 7、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 9,且當主路接口 7與主路4對應接通時,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 9分別與輔路I 5、輔路II 6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2內制有豎直通道I 10,下圓柱內芯3內制有豎直通道II 11和與豎直通道II下端連通的水平通道12,且豎直通道I 10和豎直通道II 11位于同一中心線上,并使豎直通道I 10的上端與主路4連通,下端與豎直通道II 11的上端對應接通;所述圓柱形殼體I的另一側具有接頭13,且接頭13內具有的連接通道14內端與水平通道12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旋鈕開關15,下圓柱內芯3通過下端面固定在圓柱形殼體I的底面上。
[0016]所述輔路I 5、輔路II 6的內端均在上圓柱內芯2中心處與主路4貫通,且輔路I 5、輔路II 6對稱位于主路4兩側。所述輔路I 5、輔路II 6與主路4的夾角均為60度。所述旋鈕開關15上具有與主路4、輔路I 5及輔路II 6—一對應的四個手把16。
[0017]工作原理:當旋鈕開關15處于圖3所示初始狀態時,主路接口 7與主路4 一端對應接通,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 9分別與輔路I 5、輔路II 6的外端對應接通;當旋鈕開關15順時針轉動60°時,主路接口 7與輔路I 5的外端對應接通,輔路I接口 8關閉,輔路II接口 9與主路4 一端對應接通;當旋鈕開關15順時針轉動120°時,主路接口 7關閉、輔路I接口 8與主路4另一端對應接通,輔路II接口 9與輔路I 5的外端對應接通;當旋鈕開關15順時針轉動180°時,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 9均關閉,主路4另一端與主路接口 7對應接通。當然旋鈕開關15也可逆時針轉動60°、120°、180°,分別實現主路接口 7、輔路I接口 8均接通,輔路II接口 9關閉;主路接口 7關閉,輔路II接口 9、輔路I接口 8均接通;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均關閉,主路接口 7接通。
[0018]本實用新型旋鈕開關15上具有與主路4、輔路I 5及輔路II 6—一對應的四個手把16,因此通過四個手把16的位置分別與主路接口 7、輔路I接口 8、輔路II接口 9是否重合即可顯示那一路接通,使用非常方便。本實用新型圓柱形殼體I的另一側具有接頭13,可與其他醫療器械聯接使用。[0019]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給藥四通閥,包括圓柱形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形殼體(I)內設置有上圓柱內芯(2)和下圓柱內芯(3),且上圓柱內芯(2)和下圓柱內芯(3)外壁與圓柱形殼體(I)內壁之間密封;所述上圓柱內芯(2)內水平制有三叉通道,所述三叉通道由一條貫穿上圓柱內芯(2)中心的主路(4)和位于主路兩側且與主路連通的輔路I (5)、輔路II (6)組成;所述圓柱形殼體(I)的一側對應具有主路接口( 7 )、輔路I接口( 8 )、輔路II接口( 9 ),且當主路接口(7)與主路(4)對應接通時,輔路I接口(8)、輔路II接口(9)分別與輔路I(5)、輔路II (6)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2)內制有豎直通道I (10),下圓柱內芯(3)內制有豎直通道II(11)和與豎直通道II下端連通的水平通道(12),且豎直通道I (10)和豎直通道II (11)位于同一中心線上,并使豎直通道I (10)的上端與主路(4)連通,下端與豎直通道II (11)的上端對應接通;所述圓柱形殼體(I)的另一側具有接頭(13),且接頭(13)內具有的連接通道(14)內端與水平通道(12)的外端對應接通;所述上圓柱內芯(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旋鈕開關(15),下圓柱內芯(3)通過下端面固定在圓柱形殼體(I)的底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給藥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輔路I(5)、輔路II (6)的內端均在上圓柱內芯(2)中心處與主路(4)貫通,且輔路I (5)、輔路II (6)對稱位于主路(4)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給藥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輔路I(5)、輔路II (6)與主路(4)的夾角均為60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醫用給藥四通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鈕開關(15)上具有與主路(4)、輔路1(5)及輔路II (6)——對應的四個手把(16)。
【文檔編號】A61M39/22GK203620075SQ20132073658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符飛彪, 謝虹, 朱寧寧 申請人:符飛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