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包括兩片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鉗夾,兩片鉗夾的末端互相活動連接;兩片鉗夾的前端均設置有卡鉤,兩片鉗夾的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卡齒并互相對稱;兩片鉗夾夾緊時,卡鉤互相夾緊吻合,卡齒互相對接形成一列卡槽。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能有效地將體內器官夾緊并進行拉接,不會脫落,也不會損壞器官,提高手術效率。
【專利說明】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腹腔鏡手術的鉗夾裝置,特別是一種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專用于人體內部器官的拉接,屬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人體內的手術過程中,人體病灶切除手術后,體內器官需要拉接縫合,現有技術一般是用普通手術鉗進行拉接縫合,其缺陷是在人體體內進行氣腹,使手術有一定的空間,普通手術鉗進行拉接縫合,夾緊不牢固,易滑落,影響手術效率,滿足不了理想的手術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有效地對人體內組織器官進行夾緊拉接的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
夾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甜夾裝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片大小、形狀完全相冋的甜夾,兩片甜夾的末端互相活動連接;兩片鉗夾的前端均設置有卡鉤,兩片鉗夾的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卡齒并互相對稱;兩片鉗夾夾緊時,卡鉤互相夾緊吻合,卡齒互相對接形成一列卡槽。卡鉤和卡齒能有效地夾緊體內器官,卡槽可以防止器官被夾得過緊而受損。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兩片鉗夾的末端設置有連接銷,兩片鉗夾均套入連接銷中,兩片鉗夾以連接銷為軸轉動。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兩片鉗夾的末端均設置有連接頭和連接板,連接頭的一端與鉗夾固定,另一端與連接板連接,兩塊連接板的另一端互相連接。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頭與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銷活動連接,兩塊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銷活動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結構設計合理,能有效地將體內器官夾緊并進行拉接,不會脫落,也不會損壞器官,提高手術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鉗夾張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鉗夾閉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實施例:
[0013]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包括兩片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鉗夾1,兩片鉗夾I的末端互相活動連接;兩片鉗夾I的前端均設置有卡鉤2,兩片鉗夾I的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卡齒3并互相對稱;兩片鉗夾I夾緊時,卡鉤2互相夾緊吻合,卡齒3互相對接形成一列卡槽
4。卡鉤2和卡齒3能有效地夾緊體內器官,卡槽4可以防止器官被夾得過緊而受損。
[0014]本實施例中,兩片鉗夾I的末端設置有連接銷5,兩片鉗夾I均套入連接銷5中,兩片鉗夾I以連接銷5為軸轉動。
[0015]本實施例中,兩片鉗夾I的末端均設置有連接頭6和連接板7,連接頭6的一端與鉗夾I固定,另一端與連接板7連接,兩塊連接板7的另一端互相連接。
[0016]本實施例中,連接頭6與連接板7之間通過連接銷5活動連接,兩塊連接板7之間通過連接銷5活動連接。
[0017]使用時,將兩塊連接板7互相連接的一端與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體8連接,通過鉗體8控制兩片鉗夾I的開合。手術時,卡鉤2能有效地對體內器官進行拉接,卡齒3將器官夾緊,同時卡槽4又可以防止卡齒3夾得太緊密而損傷器官,使手術順利進行。
[0018]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說明具體形狀和尺寸的,則該零件可以為與其結構相適應的任何形狀和尺寸;同時,零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片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鉗夾,兩片鉗夾的末端互相活動連接;兩片鉗夾的前端均設置有卡鉤,兩片鉗夾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卡齒并互相對稱;兩片鉗夾夾緊時,卡鉤互相夾緊吻合,卡齒互相對接形成一列卡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片鉗夾的末端設置有連接銷,兩片鉗夾均套入連接銷中,兩片鉗夾以連接銷為軸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片鉗夾的末端均設置有連接頭和連接板,連接頭的一端與鉗夾固定,另一端與連接板連接,兩塊連接板的另一端互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鏡手術鉤形抓鉗的鉗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頭與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銷活動連接,兩塊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銷活動連接。
【文檔編號】A61B17/94GK203763171SQ201320741966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徐生源 申請人:杭州桐廬時空候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