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它包括膠布(1)、不干膠I(2)和不干膠II(3),不干膠I(2)和不干膠II(3)均垂直于膠布(1)設置在膠布(1)底部,膠布(1)頂部設置有藥棉層(4),所述的藥棉層(4)頂部覆蓋有藥層(5),藥棉層(4)呈長條形狀。不干膠I(2)和不干膠II(3)均設置在膠布(1)的中間部分。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包扎牢固、包扎時間短、包扎完后整體上美觀。
【專利說明】—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傷口包扎【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創傷的包扎,傳統的方式是先在創傷處敷藥,然后覆蓋棉紗,再用膠布固定,對于輕微創傷,工序則有些復雜。后來人們對此進行了改進,因此藥具柜臺上也就出現了人們常用的創可貼,由于它使用特別方便,現在它已成為人們家庭藥箱中的常用藥具。
[0003]創可貼又名“止血膏藥”,具有止血的功能,護創作用。由于創可貼的結構限制,創可貼只能用于小塊的創傷應急治療,從而起到暫時的止血的作用。
[0004]如圖1所示,傳統的創可貼的整體形狀為“一”字形,它由一條長方形的膠布,中間附以小塊涂有藥物的紗布構成。這種結構的創可貼對于肢體絕大部分傷口均有良好的療效,但是呈直線狀且很長的傷口若出現在手腕上,不僅需要很多這種創可貼才能將傷口貼完,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將手腕上的長直傷口包扎完畢。這些創可貼交叉重疊的貼在手指上,整體上看十分難看,而且這些創可貼容易掉落。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包扎牢固、包扎時間短的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它包括膠布、不干膠I和不干膠II,不干膠I和不干膠II均垂直于膠布設置在膠布底部,膠布頂部設置有藥棉層,所述的藥棉層頂部覆蓋有藥層,藥棉層呈長條形狀。
[0007]所述的不干膠I和不干膠II均設置在膠布的中間部分。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的膠布兩端分別設置有不干膠I和不干膠II,不干膠I和不干膠II均能纏繞手腕一圈,從而使藥層緊貼傷口,使創可貼不易掉落,具有包扎牢固的特點。(2)設置在膠布頂部的藥棉層呈長條形狀,藥棉層頂部的藥層可以一次性將長直傷口覆蓋在藥層下,無需采用多個創可貼包扎,這樣節約了包扎時間,整體上看也美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為現有技術的創可貼;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1]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0012]圖中,1-膠布,2-不干膠I,3-不干膠II,4-藥棉層,5_藥層。
【具體實施方式】[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4]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它包括膠布1、不干膠12和不干膠113,不干膠12和不干膠113均垂直于膠布I設置在膠布I底部,膠布I頂部設置有藥棉層4,所述的藥棉層4頂部覆蓋有藥層5,藥棉層4呈長條形狀;不干膠12和不干膠Π3均設置在膠布I的中間部分。
[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先將帶有長直傷口的手腕伸出,找到該傷口后將本創可貼的藥層5緊貼覆蓋在傷口上,然后將不干膠12和不干膠113分別纏繞在該手腕上,不干膠12和不干膠113均能纏繞手腕一圈,從而使藥層緊貼傷口,使創可貼不易掉落,從而完成對傷口的包扎。無需采用多個創可貼包扎,這樣節約了包扎時間,整體上看也美觀。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膠布(I)、不干膠1(2)和不干膠II (3),不干膠I (2)和不干膠II (3)均垂直于膠布(I)設置在膠布(I)底部,膠布(I)頂部設置有藥棉層(4),所述的藥棉層(4)頂部覆蓋有藥層(5),藥棉層(4)呈長條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包扎手腕上長直傷口的創可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干膠I (2)和不干膠II (3)均設置在膠布(I)的中間部分。
【文檔編號】A61F13/10GK203576747SQ20132077058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曾丹, 朱德其, 馮璐 申請人: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