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包括兩端開口的用于引流的外管,外管的頂端與用于和引流瓶連接的連接器相連通,外管內套裝有兩端開口的用于給胸腔給藥的內管,內管的底部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內管的上部從外管上部的管壁上穿出,且內管的頂端設有用于和給藥器械相連的接頭,接頭上裝有可拆卸的密封帽。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胸腔積氣積液通過外管流出,通過內管給藥,能降低逆行感染的風險。內管底部從外管底端伸出,因此可調節給藥部位和引流部位,能通過外管控制藥物的作用時間、提高療效。不給藥時密封帽能避免空氣進入病人胸腔,降低氣胸風險。穿刺時,內、外管同時插入,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影響引流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
【背景技術】
[0002]胸部手術或外傷后的患者需要胸腔需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使引流液經胸腔閉式引流管流出體外。但目前所使用的胸腔閉式引流管僅為一根軟管,其一端插在病人胸腔內,另一端位于病人體外,并通過連接頭與閉式引流瓶相連,形成封閉結構。當需要對病人胸腔內進行給藥時,一種方法為:醫護人員拔掉連接頭,將藥物直接灌入軟管內,使藥物沿軟管流入病人胸腔,并且在給藥時為了防止空氣進入軟管從而造成病人氣胸,醫護人員在將藥物灌入軟管時要適時的捏住軟管的不同部位,操作難度較大,常需要多人協同完成操作?’另外使用同一根通道同時作為引流液的流出管和給藥管,使病人逆行感染的風險增大;其次給藥的部位和藥物的停留時間都不能準確的得到控制,影響藥效。另一種方法是對病人另行穿刺,穿入另外一根軟管進行給藥,這種方法雖然降低了逆行感染的風險,但重新穿刺會大大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兩次穿刺的位置需要嚴格控制,若經同一穿刺孔置管,空氣有可能從兩個軟管間形成的縫隙進入病人胸腔,從而導致病人氣胸。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使用該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能夠方便的對病人進行胸腔內給藥,降低操作難度,減少逆行感染和氣胸的風險,同時不會增加病人的痛苦。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包括兩端開口的用于胸腔閉式引流的外管,外管的頂端與用于和引流瓶連接的連接器相連通,外管內套裝有兩端開口的用于給胸腔給藥的內管,內管的底部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內管的上部從外管上部的管壁上穿出,且內管的頂端設有用于和給藥器械相連的接頭,接頭上裝有可拆卸的密封帽。
[0006]所述的外管的長度為40~45cm,外徑為10~12mm,內徑為8~10mm。
[0007]所述的內管的外徑為2~3mm,內管伸出外管底端的部分的長度為10~15cm,內管穿出外管管壁的部分的長度為I~2cm。
[0008]所述的外管被內管穿出的部分上設有用于防止氣體進入外管的密封結構;
[0009]所述的密封結構距離外管頂端的長度為10~15cm。
[0010]所述的外管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刻有刻度。
[0011]所述的刻度的長度為30~35cm。
[0012]所述的外管底部開設有側孔。
[0013]所述的側孔的個數為2~3個。
[0014]所述的外管由硅膠材料制成;外管的底端設有倒角。
[0015]所述的連接器上設有控制引流液的流出速度的控制閥。[0016]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套裝在其中的內管,將該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插入病人胸腔后,病人胸腔中的積氣積液通過外管流出,醫護人員通過內管向病人胸腔內給藥,這樣將出、入的流體分隔開,能夠降低病人逆行感染的風險,并能夠降低向病人胸腔內給藥的操作難度。而且由于內管的底部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因此將內、外管插入病人胸腔后,給藥部位和引流部位不同,可以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提高療效,并且能夠通過控制外管的插入深度來較為精確的控制內管的給藥位置。還由于內管是套裝在外管內的,在插入外管時同時也插入了內管,不需要進行二次穿刺,不會增加病人痛苦,不影響引流效果。另外,在不需要給藥時,將密封帽安裝在內管頂端的接頭上,能夠避免空氣通過內管進入病人胸腔內,降低病人氣胸的風險。因此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實用性強且多功能的胸腔閉式引流管。
[0018]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中的外管被內管穿出的部分上設有用于防止氣體進入外管的密封結構,能夠避免空氣通過外管進入病人胸腔內,降低病人氣胸的風險。而且外管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刻有刻度,能夠使醫生方便、精確的掌握外管插在病人胸腔內的深度。并且外管底部開設有側孔,能夠使得引流液更容易流進外管內進而排出。外管的底端設有倒角,能夠便于外管的插入。外管由硅膠材料制成,使其具有彈性和柔韌性。另外連接器上設有控制閥,能夠控制病人胸腔內的引流液、藥物或引流液與藥物的混合液的流出速度,從而控制藥物在病人胸腔內的停留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 I為連接器,2為密封結構,3為密封帽,4為接頭,5為外管,6為側孔,7為刻度,8為內管,9為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2]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兩端開口的用于胸腔閉式引流的外管5,外管5由硅膠材料制成,外管5底部開設有2~3個側孔6,外管5的底端設有倒角,外管5的頂端與用于和引流瓶連接且具有調節作用的連接器I相連通。連接器I上設有控制引流液的流出速度的控制閥9。外管5內套裝有兩端開口的用于給胸腔給藥的內管8,內管8的底部從外管5的底端伸出,內管8的上部從外管5上部的管壁上穿出,外管5被內管8穿出的部分上設有用于防止氣體進入外管5的密封結構2。內管8的頂端設有用于和給藥器械相連的接頭4,接頭4上裝有可拆卸的密封帽3。其中:外管5的長度為40~45cm,外徑為10~12mm,內徑為8~IOmm,密封結構2距離外管5頂端的長度為10~15cm,內管8的外徑為2~3mm,內管8伸出外管5底端的部分的長度為10~15cm,內管8穿出外管5管壁的部分的長度為I~2cm。外管5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還刻有長度為30~35cm的刻度7。
[0023]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外管5的底部插入病人胸腔,內管8套裝在外管5內,其底部伸出外管5的外部并位于病人胸腔內,其上部從外管5的上部穿出并位于病人體外,將接頭4上的密封帽3擰緊。醫生根據外管5上的刻度7調整外管5的插在病人胸腔內的深度,將連接器1與閉式引流瓶相連,病人胸腔內的積氣積液通過外管5的底端和側孔6流入外管5中,再進入閉式引流瓶中。當需要給病人胸腔給藥時,將密封帽3擰掉,將灌注有藥物的針管裝在接頭4上,推動針管的推桿將藥物通過內管8送進病人胸腔內,通過控制推藥速度能夠控制給藥速度;或者將用于灌注藥物的給藥器械與接頭4連接,設定給藥器械自行控制其給藥速度。通過控制連接器1上的控制閥能夠控制病人胸腔內的引流液、藥物或引流液與藥物的混合液的流出速度,從而控制藥物在病人胸腔內的作用時間。給藥完畢后拔掉接頭4上的針管或給藥器械,將密封帽3擰緊即可。本實用新型使用完畢后,將其從病人胸腔中取出,作為醫療垃圾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端開口的用于胸腔閉式引流的外管(5),外管(5)的頂端與用于和引流瓶連接的連接器(I)相連通,外管(5)內套裝有兩端開口的用于給胸腔給藥的內管(8),內管(8)的底部從外管(5)的底端伸出,內管(8)的上部從外管(5)上部的管壁上穿出,且內管(8)的頂端設有用于和給藥器械相連的接頭(4),接頭(4)上裝有可拆卸的密封帽(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5)的長度為40~45cm,外徑為10~12mm,內徑為8~10_。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8)的外徑為2~3mm,內管(8)伸出外管(5)底端的部分的長度為10~15cm,內管(8)穿出外管(5)管壁的部分的長度為I~2cm。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5)在內管(8)穿出的部分上設有用于防止氣體進入外管(5)的密封結構(2); 所述的密封結構(2)距離外管(5)頂端的長度為10~15cm。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5)中部至底端部分的管壁上刻有刻度(J)。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度(7)的長度為30~35cm。
7.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5)底部開設有側孔(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孔(6)的個數為2~3個。
9.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5)由硅膠材料制成;外管(5)的底端設有倒角。
10.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次性嵌套式胸腔閉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器(I)上設有控制引流液的流出速度的控制閥(9)。
【文檔編號】A61M25/14GK203620057SQ20132079309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葛冠群, 黨誠學, 郝楠, 李曉軍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