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包括耳機本體、用于播放<1Hz音頻的音樂盒和無線發射接收裝置,耳機本體的兩側分別設有磁體,耳機本體與音樂盒采用無線傳輸方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地磁、磁場對人體產生的良性作用以及人體的生物磁通過磁場感應、共振等物理現象,結合低頻率聲波治療失眠、焦慮、抑郁等神經精神性疾病,本實用新型采用有益于人體的磁場和人體所固有的生物磁有機結合,再配以舒緩的音樂,使人身心愉悅,在享受樂曲的過程中誘導機體進入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的狀態,從而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安全可靠、治療效果好、無不良刺激、無副作用,容易被人接受,臨床應用潛力巨大。
【專利說明】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睡眠治療儀,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 儀,屬于醫療保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失眠在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長時間的失眠會導致神經衰弱,而神經衰弱又會加 重失眠從而引發身體和心理上的多種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0003] 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療法控制失眠,但現有藥物在使用初期效果較好,使用一段 時間后可引起藥物耐受性、依賴性與戒斷癥狀,效果不理想。
[0004] 基于藥物治療失眠不佳,失眠治療儀應運而生,但現有的失眠治療儀都存在一 些難以避免的缺點,例如目前廣泛使用的"失眠治療儀"(中國專利CN1087019、中國專利 CN1269250)所采用的技術是利用電子元件組合物產生低頻脈沖,低頻脈沖對大腦或穴位產 生刺激,從而起到抑制興奮誘導催眠的作用,該治療技術具有一定的催眠效果,但由于催眠 信號較為單一,長期使用會使人體對該催眠信號產生適應,降低催眠效果。
[0005] 中國專利CN101134126和中國專利CN2643913是利用負離子治療失眠的保健器 械,其技術特點是利用交變場能、負電場能等物理方法產生負離子,負離子能夠興奮副交感 神經,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起到鎮靜催眠的作用,但是如果長期處于人工空氣負離 子的環境中,周圍物體會積累負電荷,形成較高的靜電電壓,當使用者接觸這些物體,特別 是金屬物體時,有觸電感覺,另外,研究表明負離子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受負離子濃度的影 響,正常范圍內能給人以舒適感,若負離子濃度超過1〇 6個/cm3時,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0006] 此外,近年有人利用經顱電治療和經顱磁治療失眠,經顱電治療是將電流直接作 用于人的頭部相關部位,以頭部表面電極來引入微電流,以刺激顱內中樞神經;經顱磁治療 是通過在放置于體表上方的線圈中通入脈沖電流,進而在線圈周圍產生脈沖磁場,由脈沖 磁場在體內產生感應電流,引起跨膜電壓的變化,從而影響組織或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和 大腦的活動狀態,達到刺激目的,但將電流和脈沖磁場直接經過大腦,可能會對腦組織和記 憶力產生目前未知的損害和不良后果,易于引起使用者的不安。
[0007] 另有部分儀器是通過刺激遠端的某些穴位及配以鎮靜安神的中草藥,以達到促進 睡眠的作用,也有人利用光療法治療失眠等等,但療效均不甚滿意。
[0008] 研究顯示:低頻1Hz)的生物電磁波作用在人體頭部不僅能夠抑制大腦皮層 的興奮性,而且對深部腦組織如基底節、紋狀體、海馬、丘腦、小腦及邊緣葉等也有作用,可 引起腦內神經遞質改變,影響腦內單胺類遞質水平,促進5-HT和氨基丁酸(GABA)的釋 放;而5-HT是引起睡眠的重要神經遞質,GABA又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內重要的抑制性 神經遞質,低頻生物電磁波還能影響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時調節5-HT、NA和 ACh的濃度,對維持機體正常睡眠覺醒周期和生理功能具有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9]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 療儀,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治療效果差的缺陷,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治療儀后,具有治療效果 好、且安全無副作用的優點。
[0010]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 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儀包括耳機本體、用于播放催眠樂曲及< 1Hz低頻信號的音樂盒 和無線發射接收裝置;
[0011] 所述耳機本體的兩側分別設有磁體。
[0012] 一種優化方案,所述耳機本體包括一對聽筒,兩個聽筒之間連接有頭帶。
[0013] 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磁體設置在頭帶與聽筒的連接處。
[0014] 再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音樂盒包括用于存儲樂曲的存儲芯片,存儲芯片電連接有 低頻信號發生器。
[0015] 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無線發射接收裝置包括無線發射器和無線接收器。
[0016] 再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無線發射器設置在音樂盒內。
[0017] 更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無線接收器設置在耳機本體上。
[0018] 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磁體為稀土永磁材料制成的磁體。
[0019] 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磁體的磁場強度為1000高斯。
[0020]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耳機本體的 兩側設有磁體,音樂盒內設有低頻信號發生器,耳機本體與音樂盒采用無線傳輸方式,結構 簡單,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地磁、磁場對人體產生的良性作用以及人體的生物磁通過磁場感 應、共振等物理現象,結合低頻率聲波治療失眠、焦慮、抑郁等神經精神性疾病,本實用新型 采用有益于人體的磁場和人體所固有的生物磁有機結合,再配以舒緩的音樂,使人身心愉 悅,在享受樂曲的過程中誘導機體進入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的狀態,從而達到治療失眠的 目的,安全可靠、治療效果好、無不良刺激、無副作用,容易被人接受,臨床應用潛力巨大。
[0021] 本實用新型利用外在磁場和人體的生物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感應磁場,配合低頻 率催眠音樂,使低頻聲波和生物電磁波產生共振,將聲、頻、電、磁等多種因素同步立體疊加 共同作用,迅速與腦波產生共振,以誘導出腦內 α (8 - 13Ηζ)、Θ (4 - 7Ηζ)、δ (1 - 3Hz)波,逐步實現快速催眠的效果。
[0022]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治療儀的結構示意圖;
[0024]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治療儀的原理示意圖;
[0025] 圖中,
[0026] 1-耳機本體,2_首樂盒,11-聽筒,12_頭帶,13_磁體,21_存儲芯片,22_低頻/[目號 發生器,3-無線發射器,4-無線接收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實施例,如圖1所示,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包括耳機本體1、音樂盒2以及 無線發射接收裝置,所述耳機本體1為頭戴式寬邊耳機,包括一對聽筒11,兩個聽筒11之間 連接有頭帶12,所述頭帶12呈U型,頭帶12與聽筒11的連接處設有磁體13,用于形成恒 定磁場,所述磁體13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制成,所述磁體13的磁場強度為1000高斯。
[0028] 如圖2所示,所述音樂盒2包括存儲芯片21,存儲芯片21電連接有低頻信號發生 器22,存儲芯片21用于存儲小夜曲、夜曲、搖籃曲等多種催眠樂曲,所述低頻信號發生器22 用于生成< 1Hz的低頻信號。
[0029] 所述無線發射接收裝置包括相匹配的無線發射器3和無線接收器4,所述無線發 射器3設置在音樂盒2內,用于發射低頻音樂信號,所述無線接收器4設置在聽筒11上,用 于接收無線發射器3發出的低頻音樂信號并進行播放。
[0030] 使用時,治療者帶上耳機本體1,打開音樂盒2的開關,音樂盒2播放催眠樂曲及 < 1Hz低頻信號的,所述低頻音樂經無線發射器3發送,設置在聽筒11上的無線接收器4 接收無線發射器3發出的信號并播放低頻音樂,耳機本體1兩側的磁體13與人體頭部的生 物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感應磁場,當所述感應磁場和人體生物電共同作用時,產生生物電磁 波,生物電磁波與低頻音樂產生共振,聲、頻、電、磁波共同作用,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將人 體頭腦深部的腦電波誘導出來,促進睡眠。
[0031]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 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儀包括耳機本體(1)、用于播放 催眠樂曲及< 1Hz低頻信號的音樂盒(2)和無線發射接收裝置; 所述耳機本體(1)的兩側分別設有磁體(13); 所述音樂盒(2)包括用于存儲樂曲的存儲芯片(21),存儲芯片(21)電連接有低頻信號 發生器(22)。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本體(1)包 括一對聽筒(11 ),兩個聽筒(11)之間連接有頭帶(12)。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體(13)設置 在頭帶(12)與聽筒(11)的連接處。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發射接收 裝置包括無線發射器(3)和無線接收器(4)。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發射器(3) 設置在音樂盒(2)內。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接收器(4) 設置在耳機本體(1)上。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體(13)為稀 土永磁材料制成的磁體。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磁低頻音樂睡眠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體(13)的磁 場強度為1000高斯。
【文檔編號】A61M21/02GK203874253SQ201320850272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3日
【發明者】陶恩學 申請人:濰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