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內窺鏡的目鏡裝置以及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92640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內窺鏡的目鏡裝置以及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內窺鏡1的目鏡裝置(10)具有:透鏡單元(40),其保持目鏡系統(41),具有第1凸輪銷(44);第1圓筒凸輪(50),其與攝影裝置的安裝操作聯動地轉動,具有引導第1凸輪銷(44)的第1凸輪槽(58),使透鏡單元(40)移位至光軸(0)方向的攝像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第2圓筒凸輪(60),其具有引導第1凸輪銷(44)的第2凸輪槽(61),能夠使透鏡單元在光軸(0)方向上的位置變化而自由調整視度值;以及切換機構,其在通過第2圓筒凸輪(60)調整的規定的視度范圍內,與第1圓筒凸輪(50)的轉動聯動地,將第1凸輪'銷(44)從與第2凸輪槽(61)抵接切換為與第1!凸輪槽(58)抵接。
【專利說明】內窺鏡的目鏡裝置以及內窺鏡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能夠進行目鏡部的調整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以及具有該目鏡裝置的 內窺鏡。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在有些內窺鏡中設有可供用戶進行裸眼觀察的目鏡裝置。這種內窺鏡的目鏡 裝置能夠安裝攝像裝置以進行視頻觀察(e r才観察)。
[0003] 例如,在JP實公平05-22901號公報記載的現有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能夠將裸眼 觀察時的目鏡系統結合用戶的眼睛折射異常,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視度調整。
[0004] 在該現有的目鏡裝置中,未具體公開攝影裝置的焦點的基準位置,但是,通過攝影 裝置的安裝使得凸輪筒轉動,從而通過形成于該凸輪筒上的凸輪孔使得透鏡保持器與凸輪 銷一起上升,透鏡保持器移動至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
[0005] 即,現有的目鏡裝置設有調整機構,在安裝了攝像裝置時,該調整機構自動調整為 自動與攝像裝置對應的焦點的基準位置,使得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
[0006] 另外,近年來用戶的眼睛折射異常(近視、遠視、散光等)的視力障礙變得多樣化, 要求能夠根據用戶而將目鏡裝置的視度范圍調整為較寬。
[0007] 然而,若構成為能夠將視度范圍調整為較寬的新型目鏡裝置,則存在向用戶擁有 的攝影裝置的焦點對準的基準位置的自動調整變得不適合的問題。因此,用戶必須重新購 入適合于能夠較寬地調整視度范圍的新型目鏡裝置的攝影裝置,出現使用戶的成本負擔增 加的問題。
[0008] 于是,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窺鏡的目鏡裝 置以及具有該目鏡裝置的內窺鏡,在安裝現有的攝影裝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適合于該攝影 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減輕對于用戶的成本負擔,相比以往能夠更大幅度調整視度范圍。


【發明內容】

[0009]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能夠自由安裝攝影裝置,其具有:透鏡單 元,其被配設為保持目鏡系統且能夠在會聚的光學像的光軸方向上自由進退,具有第1凸 輪銷;第1圓筒凸輪,其與所述攝影裝置的安裝操作聯動地轉動,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 的第1凸輪槽,使所述透鏡單元移位至所述光軸方向的所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第2 圓筒凸輪,其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的第2凸輪槽,通過進行轉動操作使所述透鏡單元在 所述光軸方向上的位置變化,在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調整視度值;以及切換機構,其在通過所 述第2圓筒凸輪調整的規定的視度范圍內,與所述第1圓筒凸輪的轉動聯動地,將所述第1 凸輪銷從與第2凸輪槽抵接切換為與所述第1凸輪槽抵接。
[0011]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內窺鏡具有目鏡裝置,該目鏡裝置是能夠自由安裝攝影裝置 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該目鏡裝置具有:透鏡單元,其保持目鏡系統且被配設為能夠在會聚 的光學像的光軸方向上自由進退,具有第1凸輪銷;第1圓筒凸輪,其與所述攝影裝置的安 裝操作聯動地轉動,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的第1凸輪槽,使所述透鏡單元移位至所述光 軸方向的所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第2圓筒凸輪,其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的第 2凸輪槽,通過進行轉動操作使所述透鏡單元的所述光軸方向的位置移位,能夠在規定的范 圍內自由調整視度值;以及切換機構,其在通過所述第2圓筒凸輪調整的規定的視度范圍 內,與所述第1圓筒凸輪的轉動聯動地,將所述第1凸輪銷從與第2凸輪槽抵接切換為與所 述第1凸輪槽抵接。
[0012] 通過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內窺鏡的目鏡裝置以及具有該目鏡裝置的內窺鏡,在 安裝現有的攝影裝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適合于該攝影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減輕對于用戶 的成本負擔,相比以往能夠更大幅度調整視度范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的立體圖。
[0014] 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的截面圖。
[0015] 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0016] 圖4是本實施方式的沿著圖2的IV-IV線的目鏡裝置的截面圖。
[0017] 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第2滑動筒的平面圖。
[0018] 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0019] 圖7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從圖6的位置移位至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 時的動作說明圖。
[0020] 圖8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后的狀態的 目鏡裝置的截面圖。
[0021] 圖9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中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0022] 圖10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從圖9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23] 圖11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向負側的最大視度值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24] 圖12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從圖11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25] 圖13是本實施方式的被調整為負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 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
[0026] 圖14是本實施方式的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后的狀態的第1滑動 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
[0027] 圖15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0028] 圖16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向圖15的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 動作說明圖。
[0029] 圖17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向正側的最大視度值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30] 圖18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從圖17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31] 圖19是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0032] 圖20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向圖19的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 動作說明圖。
[0033] 圖21是本實施方式的被調整為正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 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
[0034] 圖22是本實施方式的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后的狀態的第1滑動 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
[0035] 圖23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被調整為正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的動作說明 圖。
[0036] 圖24是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從圖23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下面,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38] 附圖涉及本發明,圖1是內窺鏡的立體圖,圖2是目鏡裝置的截面圖,圖3是目鏡 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4是沿著圖2的IV-IV線的目鏡裝置的截面圖,圖5是第2滑動筒的 平面圖,圖6是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7是透鏡單元從圖6的位置向攝影裝 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圖8是透鏡單元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 位置移位的狀態的目鏡裝置的截面圖,圖9是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0是 透鏡單元從圖9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圖11是透鏡 單元移位至負側的最大視度值時的動作說明圖,圖12是透鏡單元從圖11的位置向攝影裝 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圖13是被調整為負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 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圖14是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的狀態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圖,圖15是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動 作說明圖,圖16是透鏡單元向圖15的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圖17是透鏡單元移位至正側的最大視度值時的動作說明圖,圖18是透鏡單元從圖17的位 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圖19是目鏡裝置的透鏡單元的 動作說明圖,圖20是透鏡單元向圖19的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 圖,圖21是被調整為正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面的展開 圖,圖22是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的狀態的第1滑動筒和第2滑動筒的外周 面的展開圖,圖23是透鏡單元被調整為正側的最大視度值的狀態的動作說明圖,圖24是透 鏡單元從圖23的位置向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時的動作說明圖。
[0039]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基于實施方式的附圖僅為示意性的內容,應該注意到各部 分的厚度與寬度的關系、各部分的厚度的比率等與現實情況不同,在各附圖之間有時包含 彼此的尺寸關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0040] 如圖1所示,內窺鏡1是所謂的光纖鏡(fiber scope),其主要部分構成為具有插入 到被檢體內的長型的插入部2、設置于插入部2的基端的操作部3、從操作部3的側部延伸 出去的通用線纜12、設置于操作部3的基端的作為目鏡部的目鏡裝置10、設置于通用線纜 12的延出端的內窺鏡連接器11。
[0041] 另外,該內窺鏡1能夠經由內窺鏡連接器11與光源裝置等外部裝置(未圖示)連 接。此外,在內窺鏡1的目鏡裝置10上可自由安裝攝像裝置(未圖示),除了能進行裸眼觀 察之外,還能夠進行視頻觀察。
[0042] 插入部2構成為主要部分具有位于前端側的前端硬質部6、與前端硬質部6的基端 連續設置的彎曲部5、與彎曲部5的基端連續設置的具有撓性的撓性管部4。
[0043] 另外,在前端硬質部6內設有未圖示的觀察用透鏡、照明用透鏡等。此外,通過對 設置于操作部3的彎曲桿7進行轉動操作,例如能夠使彎曲部5向上下的2個方向自由彎 曲。
[0044] 此外,在操作部3設有處置器具插入口 8。該處置器具插入口 8與在插入部2內 貫穿插入的處置器具貫穿插入用通道(未圖示)的基端側連通。由此,插入處置器具插入 口 8中的處置器具經由處置器具貫穿插入用通道被引導至插入部2的前端側,能夠從形成 于前端硬質部6的前端面的開口向被檢體內突出。
[0045] 另外,在操作部3中配設有用于進行作為內窺鏡功能的送氣送水操作或吸引操作 的2個接頭9。這些接頭9中,其中一個安裝用于送氣送水操作的送氣送水按鈕,另一個安 裝吸引閥(均未圖示)。
[0046] 這里,在插入部2和操作部3內,除了處置器具貫穿插入用通道之外,還貫穿插入 有向上述照明用透鏡傳遞照明光的光導、將被上述觀察用透鏡會聚的被檢體內的光學像傳 遞給目鏡裝置10的后述的圖像引導、用于與彎曲桿7的轉動操作聯動地使彎曲部5進行彎 曲動作的角度線(angle wire)等(均未圖示)。另外,光導還貫穿插入在通用線纜12和內 丟見鏡連接器11內。
[0047] 接著,以下根據圖2至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內窺鏡1的目鏡裝置10。另外,關于 目鏡裝置10的結構要素,對于公知的內容,除與本申請發明的主要結構要素有關的內容以 外進行省略或簡單說明。
[0048] 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如圖2所示,具有自由安裝攝像裝置(未圖示)的安裝 器主體15。
[0049] 在該目鏡裝置10中,圖像引導單元30固定于目鏡筒20的內部。在該圖像引導單 元30中,圖像引導31貫穿插入于在插入部2和操作部3內貫穿插入的保護筒部32內,構 成為主要具有安裝連接器33,該安裝連接器33固定保護筒部32,且設有透明罩34。
[0050] 而且,在目鏡裝置10的目鏡筒20的內部設有透鏡單元40,該透鏡單元40配設為 在相對于圖像引導單元30沿著目鏡裝置10的中心軸0(通過后述的目鏡組41會聚的光學 像的光軸,在以下的說明中都記作中心軸〇)被直行導向的狀態下可自由進退。
[0051] 該透鏡單元40具有保持作為目鏡系統的目鏡組41的透鏡框42。此外,透鏡框42 被第1施力彈簧43施力,透鏡單元40處于向圖像引導單元30側被施力的狀態。
[0052] 在透鏡框42上螺合安裝第1凸輪銷44 (參照圖2和圖4)。該第1凸輪銷44在形 成于目鏡筒20的通孔21中貫穿插入并向目鏡筒20的外方直立設置。
[0053] 在目鏡筒20的外周部上配設有通過固定螺釘75固定的分隔筒71 (參照圖2至圖 4)。在目鏡筒20與分隔筒71之間,以保持于分隔筒71的方式將第1滑動筒50配設為能 夠繞目鏡筒20和透鏡單元40自由轉動。該第1滑動筒50具有大徑部51和小徑部52。
[0054] 在第1滑動筒50的大徑部51上形成供螺合安裝于攝影環56的聯動銷55的端部 卡合的槽部53。該聯動銷55用于在攝像裝置(未圖示)被安裝于目鏡裝置10時,與攝像 裝置的安裝動作聯動地,使第1滑動筒50移位至規定的轉動位置(后述的攝影裝置的對焦 點的基準位置)。
[0055] 在第1滑動筒50的小徑部52上以向外方直立設置的方式螺合安裝第2凸輪銷 54。此外,在小徑部52上形成第1凸輪槽58,該第1凸輪槽58與設置于透鏡框42的第1 凸輪銷44抵接并使透鏡單元40沿著中心軸0移位至規定的位置。
[0056] 即,第1滑動筒50構成圓筒凸輪,在攝像裝置(未圖示)安裝于目鏡裝置10時進 行轉動,由此,凸輪槽58與第1凸輪銷44抵接,使透鏡單元40移位至攝影裝置的對焦點的 基準位置。
[0057] 另外,第1凸輪槽58和第2凸輪銷54設置于以第1滑動筒50的中心軸0穿過的 轉動中心0C為基準點的大致點對稱的位置(參照圖4)。進而,在第1滑動筒50的小徑部 52形成旋轉限制槽57,該旋轉限制槽57收容以直立設置的方式螺合安裝于目鏡筒20的外 周部的銷77,限制第1滑動筒50的轉動范圍(參照圖3和圖4)。
[0058] 在分隔筒71上形成分別供第1凸輪銷44和第2凸輪銷54貫穿插入的2個通孔 72、73(參照圖2和圖4)。
[0059] 其中,供第1凸輪銷44貫穿插入的通孔72成為以在透鏡單元40的移動范圍內不 會與第1凸輪銷44干涉的方式在軸向上貫穿設置的長孔,以不會妨礙透鏡單元40沿著中 心軸〇的移位。
[0060] 另一方面,供第2凸輪銷54貫穿插入的通孔73成為以在第1滑動筒50的轉動范 圍內不會與第2凸輪銷54干涉的方式在周向上貫穿設置的長孔(參照圖4),不會妨礙第1 滑動筒50的轉動。
[0061] 另外,在上述第1滑動筒50的轉動限制范圍內,在攝像裝置(未圖示)的安裝動 作時第1滑動筒50聯動地移位至規定的旋轉位置時,第2凸輪銷54移動至以轉動中心0C 為基準點與第1凸輪銷44大致點對稱的位置(參照圖8)。
[0062] 在分隔筒71的外周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配設第2滑動筒60。該第2滑動筒60通 過第2施力彈簧68的作用力朝向與由第1施力彈簧43對透鏡單元40的施力方向(內窺 鏡1和目鏡裝置10的前端方向)的相反側的方向(內窺鏡1和目鏡裝置10的基端方向) 被施力。
[0063] 在第2滑動筒60上的規定的范圍內形成有:視度調整用的第2凸輪槽61,其與第 1凸輪銷44抵接,使透鏡單元40沿著中心軸0移位;第3凸輪槽62,其與第2凸輪銷54抵 接,使第2滑動筒60的姿態繞軸X轉動、相對于中心軸0傾斜規定的角度(參照圖4和圖 5)。
[0064] 另外,第2凸輪槽61是切取第2滑動筒60的基端側的周端面而形成的凹部狀的 槽。另一方面,第3凸輪槽62是以挖空第2滑動筒60的周部的方式形成的長孔狀的槽。 艮P,第2滑動筒60構成沿著透鏡單元40的中心軸0移位的圓筒凸輪。
[0065] 這些第2凸輪槽61和第3凸輪槽62設置于以第2滑動筒60的轉動中心0C為基 準點的大致點對稱的位置(參照圖4)。
[0066] 進而,在第2滑動筒60上,以在其姿態繞軸X轉動而相對于中心軸0傾斜了規定 的角度時不與第1滑動筒50的小徑部52抵接并發生干涉的方式,在形成第2凸輪槽61的 一個周端面側形成有沿著第3凸輪槽62的凹部66 (參照圖5)。
[0067] 此外,第2滑動筒60具有供螺合安裝于視度調整環65的聯動銷76的端部卡入的 卡合槽69 (參照圖3)。即,通過聯動銷76的端部與卡合槽69的側壁抵接,第2滑動筒60 與視度調整環65的轉動聯動地沿著分隔筒71的外周轉動。
[0068] 另外,視度調整環65的卡合槽69是為了使第2滑動筒60能夠傾斜而在與視度調 整環65和第2滑動筒60的轉動方向垂直的方向(與中心軸0平行的軸向)上延伸設置的 長槽,第2滑動筒60能夠相對于視度調整環65和聯動銷76在與中心軸0平行的軸向上自 由移動。
[0069] 以下說明如上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的動作。
[0070] 首先,以下說明在目鏡裝置10上安裝了攝像裝置(未圖示)時透鏡單元40向作 為攝像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的動作。
[0071] 另外,此處的目鏡裝置10處于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在第2滑動筒60的 周向的第2凸輪槽61的大致中央位置處抵接的狀態,作為一例,說明透鏡單元40以相比于 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diopter))成為負側的視度值的方式移 位至前端側的狀態下安裝攝像裝置的狀態。
[0072] 另外,目鏡裝置10在未安裝攝像裝置的狀態下,成為第1凸輪銷44未與第1滑動 筒50的第1凸輪槽58抵接的狀態。
[0073] 在目鏡裝置10上安裝了攝像裝置時,聯動銷55隨著該攝像裝置的安裝動作而移 位,與該聯動銷55聯動的第1滑動筒50進行轉動,從圖6所示的狀態變為圖7所示的狀態。
[0074] 具體而言,與第2滑動筒60的第2凸輪槽61抵接的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 通過第1滑動筒50的轉動,從圖6所示的狀態變為圖7所示的狀態,與第1凸輪槽58抵接, 從而被引導至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
[0075] 此時,第1凸輪銷44通過第1凸輪槽58的引導,從抵接的第2凸輪槽61向作為 面對附圖觀察時的上方側的基端側離開。
[0076] 與之對應地,透鏡單元40與第1凸輪銷44成為一體,因而該第1凸輪銷44隨著 通過第1凸輪槽58的引導而向基端側移動的動作,抵抗施力彈簧43的作用力,沿著中心軸 〇向基端側移動。
[0077] 這樣,目鏡裝置10被如下設定,被第1凸輪槽58引導的第1凸輪銷44被引導移 動至與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抵接的位置,從而使透鏡單元40向作為攝像裝置(未 圖示)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
[0078]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被自動調整為所安裝的攝像裝置(未圖示)的焦 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0079] 另外,此時,設置于第1滑動筒50的第2凸輪銷54如圖8所示,移動至以轉動中 心0C為基準點相對于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大致點對稱的位置。
[0080] 此外,第2凸輪銷54隨著第1滑動筒50的轉動,從圖9所示的狀態向圖10所示 的狀態移動,但是不會與第3凸輪槽62抵接(產生作用),不會被第3凸輪槽62引導。
[0081] 即,第3凸輪槽62被設定了如下的形狀和凸輪曲線,即使在第1凸輪銷44在第2 凸輪槽61的大致中央位置抵接的狀態下的第2滑動筒60的轉動位置處,在目鏡裝置10安 裝了攝像裝置(未圖示)且第1滑動筒50轉動,第3凸輪槽62也不對第2凸輪銷54進行 作用。
[0082] 接著,以下說明在未安裝裸眼觀察的攝像裝置的狀態下對視度調整環65進行轉 動操作從而調整為目鏡裝置10的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的動作。
[0083]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中,通過對視度調整環65按照朝前端側觀察時 的順時針進行轉動操作,能夠將視度調整為負側。
[0084] 在目鏡裝置10中,在對視度調整環65順時針進行轉動操作時,第2滑動筒60與 視度調整環65聯動地也順時針轉動。
[0085] 此時,與第2滑動筒60的第2凸輪槽61抵接的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通 過第2滑動筒60的轉動而被第2凸輪槽61引導,如圖11所示,被引導至第2凸輪槽61的 一個端部。
[0086] 與之對應地,設有第1凸輪銷44的透鏡單元40受到施力彈簧43的作用力,成為 沿著中心軸0向作為面對附圖觀察時的下方側的最前端側移動后的狀態。
[0087] 這樣,透鏡單元40沿著中心軸0向最前端側移位后的狀態成為目鏡裝置10的負 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另外,移位至該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的透鏡單 元40是相比作為上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的基準位置向前 端側移動了的狀態。
[0088] 接著,以下說明從如上的目鏡裝置10被調整為負側的最大視度值(-β屈光度) 的狀態起,在目鏡裝置10安裝攝像裝置(未圖示)時,透鏡單元40向作為攝像裝置的對焦 點的基準位置移位的動作。
[0089] 在目鏡裝置10安裝攝像裝置時,聯動銷55隨著該攝像裝置的安裝動作而聯動,第 1滑動筒50以從圖11所示的狀態變為圖12所示的狀態的方式轉動。
[0090] 具體如圖13所示,與第2滑動筒60的第2凸輪槽61抵接的透鏡單元40的第1 凸輪銷44通過第1滑動筒50的轉動而與第1凸輪槽58抵接,從而如圖14所示,被引導至 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
[0091] 此時,第1凸輪銷44通過第1凸輪槽58的引導,從抵接的第2凸輪槽61向作為 面對附圖觀察時的上方側的基端側離開。即,第2凸輪槽61不再作用于第1凸輪銷44上。
[0092] 與之對應地,透鏡單元40如圖12所示,隨著被引導至第1凸輪槽58的第1凸輪 銷44的移動,抵抗施力彈簧43的作用力,沿著中心軸0向作為面對附圖觀察時的上方側的 基端側移動。
[0093] 這樣,透鏡單元40與上述情況同樣地,第1凸輪銷44被引導至第1凸輪槽58且 移動至與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抵接的位置,向作為攝像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 位。
[0094]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在安裝了攝像裝置時,由負側的最大視度值(-β 屈光度)自動調整為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0095] 此處,第2凸輪銷54從圖15所示的狀態移動至圖16所示的狀態,但不會與第3 凸輪槽62抵接,不會被第3凸輪槽62引導。即,第3凸輪槽62被設定為如下的形狀和凸 輪曲線,在被調整為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的第2滑動筒60的轉動位置處,即使 在目鏡裝置10上安裝了攝像裝置(未圖示)而使第1滑動筒50轉動,第3凸輪槽62也不 會對第2凸輪銷54進行作用。
[0096] 接著,以下說明在未安裝裸眼觀察的攝像裝置的狀態下,對視度調整環65進行轉 動操作,從而調整為目鏡裝置10的正側的最大視度值(+y屈光度)的動作。
[0097] 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通過對視度調整環65按照朝前端側觀察時的逆時針進 行轉動操作,可以將視度調整為正側,第2滑動筒60與該視度調整環65聯動地也向逆時針 轉動。
[0098] 此時,與第2滑動筒60的第2凸輪槽61抵接的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通 過第2滑動筒60的轉動,與第2凸輪槽61抵接而被引導,如圖17所示,被引導至與調整為 第2凸輪槽61的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的一個端部相反的一側的另一個端部。 [0099] 與之對應地,透鏡單元40抵抗施力彈簧43的作用力,成為沿著中心軸0向作為面 對附圖觀察時的上方側的最基端側移動后的狀態。
[0100] 這樣,透鏡單元40沿著中心軸0向最基端側移位后的狀態成為目鏡裝置10的正 側的最大視度值(+ Υ屈光度)。
[0101] 另外,該向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移位后的透鏡單元40成為相比作為 上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的基準位置向基端側移動了的狀 態。
[0102] 當然,向該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移位后的透鏡單元40是向相比作為 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的位置向基端側移動了的狀態。
[0103] 即,目鏡裝置10通過轉動視度調整環65而能夠自由調整從負側的最大視度值 (_β屈光度)到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的視度,在從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 光度)到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的視度調整范圍內設定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 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_ β < a < + Υ )。
[0104] 以下說明在目鏡裝置10安裝了攝像裝置時,從目鏡裝置10被調整為負側的最大 視度值(_β屈光度)的狀態起,透鏡單元40向作為攝像裝置的對焦點的基準位置移位的 動作。
[0105] 在目鏡裝置10安裝了攝像裝置時,聯動銷55隨著該攝像裝置的安裝動作而聯動, 第1滑動筒50以從圖17所示的狀態變為圖18所示的狀態的方式轉動。
[0106] 具體如圖17和圖21所示,與第2滑動筒60的第2凸輪槽61抵接的透鏡單元40 的第1凸輪銷44通過第1滑動筒50的轉動與第1凸輪槽58抵接,從而如圖18和圖22所 示,被引導至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
[0107] 另一方面,第1滑動筒50的第2凸輪銷54以從圖19和圖21所示的狀態變為圖 20和圖22所示的狀態的方式,隨著第1滑動筒50的轉動在第2滑動筒60的第3凸輪槽 62內移動。
[0108] 而且,在第2凸輪銷54靠近第3凸輪槽62的傾斜面62a時,從該傾斜面62a的中 途部分起開始抵接,移動至與第3凸輪槽62的抵接面62b抵接的狀態。
[0109] 此時,第2凸輪銷54通過與抵接面62b的抵接,以向作為面對附圖觀察時的上方 側的基端側推壓第2滑動筒60的方式引導第2滑動筒60。
[0110] 第2滑動筒60在被第2凸輪銷54向基端側推壓時,以從圖23所示的狀態變為圖 24所示的狀態的方式,并且以第3凸輪槽62側向基端側移動、第2凸輪槽61側向前端側移 動的方式進行移位。
[0111] 即,第2滑動筒60通過與第3凸輪槽62抵接的第2凸輪銷54的引導,如上所述, 其姿態繞圖5所示的軸X轉動,如圖24所示傾斜。
[0112] 另外,在第1滑動筒50的轉動過程中,由于第2滑動筒60傾斜,使抵接的第2凸 輪槽61相比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向前端側移動,因此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 向比基準面58a靠前端側進行一次移位。
[0113] 而且,在第1滑動筒50轉動到最后時,第1凸輪銷44與第1凸輪槽58抵接并被 引導。此時,第1凸輪銷44離開第2凸輪槽61。即,第2凸輪槽61不再作用于第1凸輪銷 44。
[0114] 與之對應地,如圖18所示,透鏡單元40隨著被第1凸輪槽58引導的第1凸輪銷 44的移動,抵抗施力彈簧43的作用力,沿著中心軸0向基端側移動。
[0115] 這樣,透鏡單元40與上述情況同樣地,第1凸輪銷44被第1凸輪槽58引導且移 動至與第1凸輪槽58的基準面58a抵接的位置,向作為攝像裝置(未圖示)的對焦點的基 準位置移位。
[0116]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在安裝了攝像裝置時,從正側的最大視度值(+Y 屈光度)自動調整為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0117] 基于以上的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構成為,通過在與設置于透鏡單元40 中的第1凸輪銷44抵接的第2滑動筒60上形成的第2凸輪槽61,隨著第2滑動筒60的轉 動而被引導,從而能夠在規定的范圍、即從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光度)到正側的最大 視度值(+Υ屈光度)的視度調整范圍內進行調整。
[0118] 而且,目鏡裝置10設有切換機構,該切換機構伴隨攝像裝置的安裝動作,將第1凸 輪銷44從與第2凸輪槽61抵接切換為與形成于第1滑動筒50的第1凸輪槽58抵接。通 過該切換機構,在安裝了攝像裝置的目鏡裝置10中,被調整為規定的視度值的透鏡單元40 自動調整為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0119] 此外,關于切換機構,在透鏡單元40被調整為比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靠正 側的最大視度值(+ Υ屈光度)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在與形成于第2滑動筒60的第3凸 輪槽62抵接的設于第1滑動筒50上的第2凸輪銷54的引導,將第1凸輪銷44從與第2 凸輪槽61抵接切換為與形成于第1滑動筒50的第1凸輪槽58抵接。
[0120] 換言之,切換機構構成為,在透鏡單元40被調整為比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靠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的情況下,通過與第3凸輪槽62抵接的第2凸輪銷54 的引導,使第2滑動筒60的姿態傾斜,將第1凸輪銷44從與第2凸輪槽61抵接切換為與 形成于第1滑動筒50的第1凸輪槽58抵接。
[0121] 另外,目鏡裝置10通過變更對透鏡單元40的第1凸輪銷44進行引導的第2滑動 筒60的第2凸輪槽61的形狀(角度),從而能夠自由設定希望的從負側的最大視度值(-β 屈光度)到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的視度調整范圍。
[0122] 根據以上內容,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構成為,在從負側的最大視度值(_β屈 光度)到正側的最大視度值(+Υ屈光度)的任意的調整范圍內,在安裝了攝像裝置時,可 自動調整為該攝像裝置的焦點對準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
[0123]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目鏡裝置10中,能夠采用能夠比現有情況更寬范圍地調整 視度調整范圍的結構,即使拓寬了視度調整范圍,也能夠自動調整為適于現有的攝像裝置 的焦點基準位置的規定的視度值(α屈光度)。由此,用戶無需再次購入適于目鏡裝置10 的攝影裝置,具有能夠防止成本負擔的增加的優點。
[0124] 根據以上的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內窺鏡1的目鏡裝置10是如下結構,在安裝了現 有的攝影裝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適于該攝影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減輕對于用戶的成本負 擔,能夠相比現有情況較大范圍地調整視度范圍。
[0125] 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發明不限于該實施方式和變形例,在其他實施階段中不脫離 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實施各種變形。進而,上述實施方式包括各種階段的發明,通過所公開 的多個結構要件的適當組合,能夠提取出各種發明。
[0126] 例如,在從實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結構要件中刪除了某幾個結構要件的情況下,只 要能夠解決所述課題,獲得所述效果,則該刪除了結構要件的結構就能夠作為發明被提取 出來。
[0127] 本申請將2013年3月8日在日本申請的特愿2013-47111號作為優先權主張的基 礎提出申請,上述內容引用于日本特愿2013-47111號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和附圖。
【權利要求】
1. 一種內窺鏡的目鏡裝置,其能夠自由安裝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內窺鏡的目鏡裝 置具有: 透鏡單元,其被配設為保持目鏡系統且能夠在會聚的光學像的光軸方向上自由進退, 具有第1凸輪銷; 第1圓筒凸輪,其與所述攝影裝置的安裝操作聯動地轉動,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的 第1凸輪槽,使所述透鏡單元移位至所述光軸方向上的所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 第2圓筒凸輪,其具有引導所述第1凸輪銷的第2凸輪槽,通過進行轉動操作使所述透 鏡單元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的位置變化,在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調整視度值;以及 切換機構,其在通過所述第2圓筒凸輪調整的規定的視度范圍內,與所述第1圓筒凸輪 的轉動聯動地,將所述第1凸輪銷從與第2凸輪槽抵接切換為與所述第1凸輪槽抵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換機構具有: 第2凸輪銷,其設置于所述第1圓筒凸輪上;以及 第3凸輪槽,其形成于所述第2圓筒凸輪上,形成為在所述規定的視度范圍內與所述第 2凸輪銷抵接,使所述第2圓筒凸輪移位,以使所述第1凸輪銷與所述第1凸輪槽抵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安裝所述攝影裝置時,所述第3凸輪槽被與所述第1圓筒凸輪的轉動聯動的所述第 2凸輪銷推壓,使所述第2滑動筒傾斜并移位。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輪槽和所述第3凸輪槽形成于關于所述光軸大致點對稱的位置。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內窺鏡的目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規定的視度范圍與所述攝像裝置的焦點基準位置的視度值相比靠正側。
6. -種具有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目鏡裝置的內窺鏡。
【文檔編號】A61B1/00GK104219991SQ201380018794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大寄至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天峨县| 阳西县| 祁阳县| 福贡县| 湖北省| 基隆市| 安顺市| 讷河市| 双流县| 静安区| 黄陵县| 周宁县| 保德县| 蓝山县| 巫溪县| 邢台县| 武夷山市| 衡阳市| 武清区| 内黄县| 策勒县| 宝应县| 云南省| 清苑县| 沙河市| 托里县| 新民市| 旌德县| 柞水县| 张北县| 铁岭市| 玉环县| 霞浦县| 呼伦贝尔市| 临桂县| 宝鸡市| 治多县| 报价| 德惠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