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包含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及注射用水性溶劑。所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粒徑均勻,作為脂束制劑能降低伊立替康的毒性、具有長循環效果、能增強腫瘤靶向富集作用和增加病人順應性;所述制備方法工藝簡單、具高重復性且可工業化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物納米脂束制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I), 1998年獲FDA批準用于標準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腸直腸癌的復發和惡化,是40多年來美國FDA繼五氟尿嘧啶(5-FU)以后再次批準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治療的化療藥。它是喜樹堿的衍生物,選擇性地結合抑制拓撲異構酶I,與Topo-DNA復合物共價結合形成穩定Topo-藥物-DNA復合物,從而抑制DNA重連步驟,以致導致DNA鏈的斷裂,出現細胞凋亡。對拓撲異構酶I高表達的小細胞肺癌、百小細胞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具有更高的療效。同其它有效抗腫瘤藥物一樣,CPT-1l具有明顯的毒性,在抑制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亦有影響。目前市場上提供的劑型為鹽酸伊立替康靜脈滴注射濃縮液,藥物名稱為開普拓(Campto)。主要用于晚期大腸癌患者的治療,作為單一用藥,治療經含5-氟尿嘧啶化療方案治療失敗的患者。同時,伊立替康應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的多種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就已得出的階段性觀察結果來看,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值得密切關注。但其靜脈滴注濃縮液給藥存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如:遲發性腹瀉、惡心與嘔吐、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合并發熱、外周血小板減少癥、結膜炎、鼻炎、低血壓、 血管舒張、出汗、寒戰、全身不適、頭暈、視力障礙、瞳孔縮小、流淚、呼吸困難、肌肉收縮、痙攣及感覺異常等。為了降低藥物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嚴重腹宵)以及肝腎毒性等毒副作用,研究人員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合成藥物的衍生物;二是建立新的給藥途徑。第一種方法從開始到應用于臨床周期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二種方法則大大縮短了進入臨床的周期,節省了人力、物力。因此選用適當的藥物載體來達到高效低毒即降低毒性的目的就顯得十分重要。
[0003]納米尺寸的藥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療藥物的靶向性并大幅度地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與目前的其它抗腫瘤藥物劑型相比,納米藥物具有獨特的優點。動物實驗表明,納米尺寸的藥物,經靜脈注射后在某些腫瘤中的藥物濃度高于鄰近正常組織。這為擴大抗腫瘤藥物的應用提供了一條良好的途徑。納米脂束,粒徑在IOOnm左右,可以將藥物包封于脂束內部形成超微型球狀載體。納米脂束具有以下優點:①靶向性:靜脈注射給藥后集中于網狀內皮系統,80%-90%集中于肝、脾必緩釋性:減少腎排泄和體內的代謝,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③降低藥物的毒性:由于納米藥物主要集中于內皮網狀內皮細胞豐富的器官如肝臟中,而在心臟、腎、骨髓的藥物的濃度低,因此減少了藥物對其它器官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穩定性:脂束的分子層保護藥物,提高穩定性。將伊立替康包載于納米尺寸的脂束是降低其毒副作用重要選擇之一。目前市場上沒有伊立替康納米脂束的報道和產品應用,其研究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0004]脂束在血液循環中的穩定性是發揮藥物載體作用的關鍵。普通磷脂組成的脂質體在體內的半衰期僅為十幾分鐘。原因很多: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是破壞脂質體的主要成分;由于能激活補體系統,脂質體易于被滲透和裂解;磷脂酶能夠降解磷脂;血清白蛋白能夠與磷脂結合形成復合物,從而降低磷脂組成納米組裝體的穩定性。研究發現表面聚乙二醇(PEG)化能延長納米組裝體的體內循環時間。原因在于PEG化能夠實現立體阻礙和提高膜表面的親水性。PEG表面化的納米脂束能夠兼具長循環、隱形和立體穩定的特點,對減少巨唾細胞吞噬、提高藥物靶向性、阻礙血液蛋白成分與磷脂的結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傳統的磷脂和FDA批準的新型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Solutol HS15)實現伊立替康的包載和納米化,對于滿足臨床應用的各種需求,造福于廣大的癌癥患者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粒徑均勻,作為脂束制劑能降低伊立替康的毒性、具有長循環效果、能增強腫瘤靶向富集作用和增加病人順應性;所述制備方法工藝簡單、具高重復性且可工業化生產。
[0006]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在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包含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及注射用水性溶劑。
[0008]本發明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中,注射用水性溶劑是主要基質為水的含溶質或不含溶質的能夠用于注射的溶劑,不作特別地限定。
[0009]作為本發明的優 選,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選自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0]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制劑包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和I~4重量份伊立替康。
[0011]具體實施中,所述制劑中磷脂的含量可以是5重量份、6重量份或7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甘油的含量可以是7重量份、9重量份、11重量份或13重量份;乙醇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伊立替康的含量可以是1.5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或
3.5重量份。
[0012]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的體積是所述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總體積的5-100倍,例如6倍、8倍、10倍、15倍、20倍、30倍、50倍、70倍、80倍或90倍,優選5_80倍,更優選10-20倍。
[0013]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制劑配方中可增加主動靶向材料。所述主動靶向材料能夠增強所述制劑在腫瘤中的富集作用。優選地,所述主動靶向材料為X-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X-PEG-DSPE),其中X可以是葉酸、五肽CRGDK (其中C表示半胱氨酸、R表示精氨酸、G表示甘氨酸、D表示天冬氨酸、K表示賴氨酸)或膽酸中的一種或多種,PEG表示聚乙二醇,DSPE表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需要說明的是:所述主動靶向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幾種,任何能夠增強所述制劑在腫瘤中的富集作用并且藥學上可以接受的主動靶向材料均可用于本發明。
[0014]優選地,所述制劑中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的含量為0.01_2重量份,例如0.02重量份、0.05重量份、0.1重量份、0.4重量份、0.5重量份、0.8重量份、1.2重量份、1.5重量份或1.8重量份,更優選0.1-1重量份,最優選0.1-0.4重量份。
[0015]本發明示出一個典型的含有主動靶向材料的制劑例子如下: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I~4重量份伊立替康和0.1-0.4重量份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其中X表示葉酸、五肽CRGDK或膽酸;以及相當于上述原料總體積的10-20倍的注射用水性溶劑。
[001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制劑配方中可增加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其中所述防凍劑選自丙二醇和山梨糖醇等;所述PH調節劑選自檸檬酸、乳酸、Na2CO3^ NaOH, NH4Cl,NaHCO3 和 Ca(OH)2 等。
[0017]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伊利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可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常規給藥方式給藥。 [0018]在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制備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方法,包括:
[0019](I)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配成澄清透明溶液;
[0020](2)用注射用水性溶劑稀釋所述澄清透明溶液,自乳化得到所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
[0021]本發明利用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的成膠束功能和對伊立替康的增溶功能,以及磷脂對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膠束的尺寸調節作用,經自乳化過程后,實現伊立替康納米脂束的制備。
[0022]本發明制備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方法中,步驟(1)配制澄清透明溶液的方法有多種,可以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混合在一起,借助磁力攪拌、機械攪拌、超聲、加熱、勻漿器勻漿或其組合等外力作用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具體實施中,可以將上述配方中的成分一次性全部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處理,也可以先加一部分配方中的物質,攪拌均勻后,再加另一部分并混合處理得到澄清透明溶液。本發明優選的兩種配制澄清透明溶液的方法如下:
[0023]第一種方法具體為:
[0024]( Ia)將磷脂與乙醇混合溶解,配成第一溶液;
[0025](Ib)將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溶解,配成第二溶液;
[0026](Ic)將所述第一溶液與所述第二溶液混合,攪拌混勻得到所述澄清透明溶液。
[0027]第二種方法具體為:
[0028]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攪拌混勻配成澄清透明溶液。
[0029]本發明中,澄清透明溶液是一般意義上的概念,即肉眼不可見顆粒物或析出物的存在,激光照射下,沒有丁達爾現象的發生,紫外吸收光譜中不會有源于顆粒散射所導致的消光。
[0030]本發明配制的澄清透明溶液即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前體,可以在氮氣保護條件下密封保存。如果配制的澄清透明溶液馬上進行自乳化也可以不密封保存。
[0031]本發明中,步驟(2)的自乳化過程,根據需要可借助外力,比如輕柔或劇烈震蕩均可。
[0032]本發明制備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方法中,注射用水性溶劑是主要基質為水的含溶質或不含溶質的能夠用于注射的溶劑,不作特別地限定。
[0033]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選自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中的一種或多種。
[0034]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澄清透明溶液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和I~4重量份伊立替康。
[0035]具體實施中,所述澄清透明溶液中磷脂的含量可以是5重量份、6重量份或7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甘油的含量可以是7重量份、9重量份、11重量份或13重量份;乙醇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伊立替康的含量可以是1.5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或3.5重量份。
[003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澄清透明溶液還含0.01-2重量份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其中X表示葉酸 、五肽CRGDK或膽酸中的一種或多種。
[0037]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澄清透明溶液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I~4重量份伊立替康和0.1-0.4重量份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其中X表示葉酸、五肽CRGDK或膽酸。
[0038]具體實施中,所述澄清透明溶液中磷脂的含量可以是5重量份、6重量份或7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甘油的含量可以是7重量份、9重量份、11重量份或13重量份;乙醇的含量可以是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伊立替康的含量可以是1.5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或3.5重量份;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的含量可以是0.02重量份、0.05重量份、
0.1重量份、0.4重量份、0.5重量份、0.8重量份、1.2重量份、1.5重量份或1.8重量份。
[0039]需要說明,本發明述及“重量份”的地方一般是指除注射用水性溶劑以外的其它原料的重量比例關系。
[0040]本發明中,“任選的”的含義是指“包含或不包含”其所指的對象,例如“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意指“包含或不包含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意指“包含或不包含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
[0041]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的體積是所述澄清透明溶液的5-100倍,例如6倍、8倍、10倍、15倍、20倍、30倍、50倍、70倍、80倍或90倍,優選5-80倍,更優選10-20倍。
[0042]注射用水性溶劑的溫度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經驗確定的,一般室溫即可,本發明所用的注射用水性溶劑的溫度可以是0-80°C范圍內的任意溫度,優選0-40°C范圍內的任意溫度。
[0043]在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所述制劑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給藥。
[0044]為儲存的方便,本發明制備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可以選擇凍干等再加工工藝進行后續處理,并不影響納米脂束藥物的再分散和使用,所涉及工藝可產業化生產,并直接應用于大批量藥物生產開發。
[004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利用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的成膠束功能和對伊立替康的增溶功能,以及磷脂對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膠束的尺寸調節作用,結合簡單的脂束前體制備工藝,配制出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前體(即澄清透明溶液);經自乳化過程后,實現伊立替康納米脂束的制備;本發明制備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的粒徑分布均勻,作為脂束制劑能降低伊立替康的毒性、具有長循環效果、能增強腫瘤靶向富集作用和增加病人順應性;本發明填補了伊立替康納米脂束藥物的空白,所發展的配方工藝簡單、具高重復性可直接應用于伊立替康納米藥物的產業化生產。此外,在本發明的制劑加入主動靶向材料能夠顯著增強其在腫瘤中的富集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6]圖1為本發明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前體的制備及經自乳化過程后得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過程示意圖。
[004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得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前體的光學照片,顯示其為澄清透明溶液。
[0048]圖3從左到右依次為經生理鹽水、注射用水、葡萄糖注射液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光學照片,顯示其為乳狀液。
[004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經生理鹽水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動態光散射結果,顯示其粒徑均勻。
[005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經生理鹽水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
[0051]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9經注射用水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動態光散射結果,顯示其粒徑均勻。
[0052]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9經注射用水自乳化過程后凍干,再稀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
[0053]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10經葡萄糖注射液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動態光散射結果,顯示其粒徑均勻。
[0054]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10經葡萄糖注射液自乳化過程后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
[0055]圖10為表面CRGDK靶向脂束藥物在腫瘤部位的聚集情況,小動物成像顯示與游離藥物(熒光分子模擬(上))比較,脂束藥物(實施例1制備)在腫瘤部位有明顯的聚集(中間),比較顯示,CRGDK靶向脂束藥物(實施例17制備)具有更加明顯的腫瘤富集作用(下)。
[0056]圖11為表面葉酸靶向脂束藥物在的腫瘤藥效學研究,光學照片顯示,經30天治療后,實施例18制備的葉酸靶向的脂束藥物(右)治療組的腫瘤與實施例1制備的脂束藥物組(中)和游離藥物組(左)相比最小,這表明葉酸靶向能增強脂束藥物的治療效果,原因在于葉酸靶向脂束藥物具有更加增強的腫瘤富集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因而不應視為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用的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自常規生化試劑廠商購買得到的。
[0058]本發明制備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工藝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將伊立替康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和乙醇(助劑)混合均勻配制成伊立替康納米脂束藥物前體,然后加入注射用水性溶劑進行自乳化得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
[0059]實施例1
[0060]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061]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062]2、稱取 0.5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1.8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063]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圖2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064]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0065]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圖3中左側試管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066]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067]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平均粒徑為103.3nm。圖4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粒徑分布均勻。
[0068]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如圖5所示,顯示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為粒徑均勻的納米顆粒。
[0069]實施例2
[0070]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071]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072]2、稱取 0.2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1.8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073]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074]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075]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076]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077]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078]實施例3
[0079]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080]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0081]2、稱取 0.8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1.8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082]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083]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084]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085]三、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的粒徑測定
[0086]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087]實施例4
[0088]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089]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090]2、稱取 0.5g 伊立替康、1.7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3.0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091]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092]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093]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094]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095]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096]實施例5
[0097]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098]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0.5g伊立替康、2.8g無水乙醇、3.0g SolutolHS15 (德國BASF公司)和1.8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099]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00]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01]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02]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103]實施例6
[0104]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05]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0.2g伊立替康、2.8g無水乙醇、3.0g SolutolHS15 (德國BASF公司)和1.8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0106]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07]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08]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09]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110]實施例7
[0111]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12]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0.8g伊立替康、2.8g無水乙醇、3.0g SolutolHS15 (德國BASF公司)和1.8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13]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14]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15]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16]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117]實施例8
[0118]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19]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0.5g伊立替康、1.7g無水乙醇、3.0g SolutolHS15 (德國BASF公司)和3.0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20]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21]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22]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23]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的粒徑。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的平均粒徑為105.9nm。結果與圖4類似。
[0124]實施例9
[0125]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26]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加入3.0g Solutol HS15(德國BASF公司),得到溶液A。
[0127]2、稱取0.5g伊立替康、2.5g乙醇、1.8g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28]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29]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30]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注射用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圖3中中間試管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31]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0132]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平均粒徑為107.0nm。圖6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粒徑分布均勻。
[0133]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如圖7所示,顯示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為粒徑均勻的納米顆粒。
[0134]實施例10
[0135]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36]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37]2、稱取 0.5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3.0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38]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39]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40]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圖3中右側試管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41]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42]用英國Malven儀器 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的粒徑。圖8顯示: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粒徑分布均勻。
[0143]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如圖9所示,顯示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為粒徑均勻的納米顆粒。
[0144]實施例11
[0145]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46]1、稱取I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5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47]2、稱取 0.25g 伊立替康、2g 乙醇、2.5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L 25g 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48]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49]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50]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1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51]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52]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4類似。
[0153]實施例12
[0154]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55]稱取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Ig伊立替康、5g無水乙醇、5g Solutol HS15(德國BASF公司)和3.75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56]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57]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80倍體積的注射用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中間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58]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59]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6類似。
[0160]實施例13
[0161]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62]稱取1.5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0.6g伊立替康、3.5g無水乙醇、3.5g SolutolHS15 (德國BASF 公司)和2.8g甘油,攪拌溶解,得到溶液澄清透明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63]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64]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5倍體積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得到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右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65]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66]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結果與圖8類似。
[0167]實施例14
[0168]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69]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70]2、稱取 0.5g伊立替康、2.5g 乙醇、丙二醇 1.8g,朽1 檬酸0.01g, 3.0g Solutol HS15(德國BASF公司)、1.8g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71]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72]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73]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74]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75]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平均粒徑為108nm。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粒徑分布均勻。
[0176]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結果與圖5類似,所制備的伊立替康藥物脂束制劑粒徑均勻。
[0177]實施例15
[0178]—、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79]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80]2、稱取 0.5g 伊立替康、2.5g 乙醇、丙二醇 1.8g, Na2CO30.01g, 3.0g Solutol HS15(德國BASF公司)、1.8g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81]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82]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83]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84]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測定
[0185]用英國Malven儀器公司的ZS90儀器檢測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粒徑。
[0186]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照片類似圖5所示,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為粒徑均勻的藥物顆粒。
[0187]實施例16
[0188]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89]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90]2、稱取 0.5g伊立替康、2.5g 乙醇、丙二醇 1.8g,乙二胺 0.01g, 3.0g Solutol HS15(德國BASF公司)、1.8g甘油,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91]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192]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193]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左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194]本實施例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透射電鏡結果與圖5類似,均為粒徑均勻的納米顆粒。
[0195]實施例17
[0196]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197]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198]2、稱取 0.5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1.8g 甘油,0.05g CRGDK-PEG-DSPE,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199]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200]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201]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右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202]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腫瘤靶向效果驗證
[0203]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被用于研究表面CRGDK-PEG-DSPE靶向的伊立替康脂束藥物在腫瘤部位的靶向聚集效果。具體實驗方法如下所示:
[0204]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不帶有CRGDK-PEG-DSPE靶向基團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配方中不含有CRGDK-PEG-DSPE),配方中加入DiR染料乙醇溶液,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注射劑B。
[0205]按照實施例17的方法制備的帶有CRGDK-PEG-DSPE靶向基團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配方中加入DiR染料乙醇溶液,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注射劑C。
[0206]伊立替康生理鹽水溶液為注射劑A,其中加入了 DiR染料的乙醇溶液。
[0207]上述注射劑A、B和C中DiR染料的濃度控制相同。
[0208]取三只皮下荷瘤小鼠, 分別注射等體積的注射劑A、B和C,24小時后取出實體瘤,用多光譜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CRI Maestro2)觀察腫瘤處藥物富集效果。圖10顯示了表面CRGDK-PEG-DSPE靶向脂束藥物在腫瘤部位的聚集情況,小動物成像顯示與游離藥物(注射劑A)比較,脂束藥物(注射劑B)在腫瘤部位有明顯的聚集(中間),比較顯示,CRGDK-PEG-DSPE靶向脂束藥物(注射劑C)具有更加明顯的腫瘤富集作用(下)。圖10說明:CRGDK-PEG-DSPE靶向功能的伊立替康脂束藥物在腫瘤部位有更加明顯的聚集,從而能夠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0209]實施例18
[0210]一、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的制備 [0211]1、稱取1.2g磷脂(德國Lipoid公司)和0.3g乙醇,溶解,得到溶液A。
[0212]2、稱取 0.5g 伊立替康、2.5g 乙醇、3.0g Solutol HS15 (德國 BASF 公司)、1.8g 甘油,0.05g葉酸-PEG-DSPE,常溫溶解,得到溶液B。
[0213]3、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溫攪拌、混勻,得到澄清透明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氮氣保護,密封保存。結果類似圖2,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為澄清透明液體。
[0214]二、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制備
[0215]將步驟一制備的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前體用20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稀釋,得到伊立替康納米制劑。結果類似圖3中右側試管,伊立替康脂束制劑呈乳狀液。
[0216]三、伊立替康脂束制劑的腫瘤靶向效果驗證
[0217]藥效學研究顯示,葉酸-PEG-DSPE靶向的伊立替康脂束藥物具有更好地腫瘤抑制效果。圖11顯示了表面葉酸-PEG-DSPE靶向脂束藥物在的腫瘤藥效學研究,光學照片顯示,經30天治療后,實施例18制備的葉酸-PEG-DSPE靶向的脂束藥物(右)治療組的腫瘤與實施例I制備的脂束藥物組(中)和游離藥物組(左)相比最小,這表明葉酸-PEG-DSPE靶向能增強脂束藥物的治療效果,原因在于葉酸-PEG-DSPE靶向脂束藥物具有更加增強的腫瘤富集效果。圖11說明:同樣的時間治療后,具有葉酸-PEG-DSPE靶向功能的伊立替康脂束藥物能更好的的抑制腫瘤生長,即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0218]本發明通過上述實施例制備得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作為脂束制劑它能降低伊立替康的毒性、具有長循環效果、能增強腫瘤靶向富集作用和增加病人順應性。
[0219]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220]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221]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包含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及注射用水性溶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選自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包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和I~4重量份伊立替康; 優選地,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的體積是所述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總體積的5-100倍,進一步優選5-80倍,更進一步優選10-20倍。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還包含主動靶向材料; 優選地,所述主動靶向材料為X-PEG-DSPE,其中X表示葉酸、五肽CRGDK或膽酸中的一種或多種,PEG表示聚乙二醇,DSPE表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優選地,所述制劑中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的含量為0.01-2重量份,更優選0.1-1重量份,最優選0.1-0.4重量份; 優選地,所述制劑還包 含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其中所述防凍劑選自丙二醇和山梨糖醇;所述PH調節劑選自檸檬酸、乳酸、Na2CO3^ NaOH, NH4C1、NaHCO3和Ca(0H)2。
5.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的方法,包括: (1)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配成澄清透明溶液; (2)用注射用水性溶劑稀釋所述澄清透明溶液,自乳化得到所述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為: (Ia)將磷脂與乙醇混合溶解,配成第一溶液; (Ib)將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溶解,配成第二溶液; (Ic)將所述第一溶液與所述第二溶液混合,攪拌混勻得到所述澄清透明溶液。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為: 將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甘油、乙醇和伊立替康以及任選的主動靶向材料、任選的防凍劑和/或PH調節劑混合,攪拌混勻配成澄清透明溶液。
8.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選自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中的一種或多種。
9.根據權利要求5-8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透明溶液含4~8重量份磷脂、10~20重量份聚乙二醇-十二羥基硬脂酸酯、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乙醇和I~4重量份伊立替康; 優選地,所述澄清透明溶液還含0.01-2重量份主動靶向材料X-PEG-DSPE,其中X表示葉酸、五肽CRGDK或膽酸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注射用水性溶劑的體積是所述澄清透明溶液的5-100倍,優選5-80倍,更優選10-20倍。
10.一種根據權利要求5-9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伊立替康納米脂束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給藥。
【文檔編號】A61K31/4745GK103735504SQ201410014128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梁興杰, 趙元元, 柳娟, 李盛亮, 薛向東, 陳飛, 金叔賓, 張吉梅, 李鴻基, 甘雅玲, 姜永剛 申請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