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這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是以氧化石墨烯(GO)或者連接有PEG的氧化石墨烯(G-P)作為載體,小檗堿(Ber)通過π-π作用裝載在GO或者G-P上,分別形成納米級GO-Ber或者G-P-Ber結合物。制備的結合物載藥率高,有緩釋性能,累積釋放高,并具有PH依賴的特點。本發明在解決小檗堿口服吸收差靶向性差上有巨大的潛力,在抗腫瘤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專利說明】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及其制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材料負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背景技術】
[0002]石墨烯由單層碳原子排列組合而成,是世界上最薄的二維材料。近幾年,石墨烯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熱點,其結構、理化性質、制備方法和應用的研究文章紛紛見諸各學科的高端雜志,對于探究石墨烯的性質及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作為化學法制備石墨烯的前驅物——氧化石墨烯,由于表面及邊緣上大量含氧基團的引入,易于修飾與功能化,且化學穩定性高。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衍生物/復合物成為近年來科研工作者的熱點。
[0003]對石墨烯進行功能化,引入新的官能團之后,會賦予石墨烯新的性質,改善其分散性和水溶性,進而拓寬其應用領域。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親水性,被廣泛用來制備各種片劑、栓劑及滴眼液,和修飾藥物載體。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經聚7 二醇修飾,氧化石墨烯能穩定存在于生理環境,并可避免網狀內皮系統的攝取,從而發揮長循環作用,可攜帶藥物到達相應的組織和器官。
[0004]小檗堿又稱黃連素。一種常見的異喹啉生物堿,分子式C20H18N04。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治療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小檗堿在體內外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腫瘤活性。
[0005]氧化石墨烯和PEG修飾氧化石墨烯是一種成本低廉的納米載體材料,可以通過hummers法等方法制備。張帥等利用聚乙二醇修飾的石墨烯材料探究了該材料在細胞和動物體內的行為,如細胞毒性、動物體內血液循環及生物分布等,并利用該材料對小鼠腫瘤進行了熒光成像和光熱治療,見文獻(張帥,劉莊。石墨烯基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中的應用。[D]2012,蘇州大學)。程興英等將抗腫瘤藥物鹽酸多柔比星裝載到氧化石墨烯上,載藥率高,并有緩釋性能,見文獻(徐興英,程江峰。氧化石墨烯的制備及其對鹽酸多柔比星的高效裝載和緩釋性能[J]。2011,`32(5):472-477)。
【發明內容】
[0006]小檗堿作為一種季銨類化合物,由于口服吸收的阻礙,口服給藥血藥濃度無法達到有效濃度,因此將小檗堿進行必要的化學修飾并制成靶向制劑將可以解決血藥濃度問題,并且可以克服小檗堿對正常組織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0007]本發明制備了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用GO作為載體材料,鹽酸小檗堿主要通過J1-Ji作用裝載在GO上,形成納米級氧化石墨烯-小檗堿(GO-Ber)復合物。
[0008]這種新型的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也可用G-P作為載體材料,鹽酸小檗堿主要通過J1-Ji作用裝載在G-P上,形成納米級PEG修飾的氧化石墨烯-小檗堿(G-P-Ber)復合物。
[0009]GO-Ber制備方法如下:[0010]將配置好的含 5 % DMSO 的 0.1mg / ml GO 水溶液 3ml 與 5 % DMSO 的 0.8mg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IOO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
[0011 ] G-P-Ber制備方法如下:
[0012]將配置好的0.1mg / ml G-P水溶液3ml與0.8mg /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IOO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
[0013]制備得到的GO-Ber和G-P-Ber都是納米級,載藥率高。在體外釋藥實驗良好,并且有緩釋性能。并且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不同PH下的釋放有差別,這種PH依賴的特點對于腫瘤治療有重大意義,可以預見用這種新型的納米制劑,在成功解決小檗堿口服吸收差靶向性差上有巨大的潛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G-P、GO、Ber, GO-Ber和G-P-Ber的紫外可見光譜圖。
[0015]圖2是GO-Ber和G-P-Ber在不同PH下的累積釋放曲線圖。
[0016]圖3a和圖3b分別是GO-Ber和G-P-Ber的TEM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對G-P、GO、Ber、GO-Ber 和 G-P-Ber 在 200_800nm進行紫外分析,G-P 和 GO 在 350nm處吸收相對弱,而G-P-Ber、GO-Ber和Ber在350nm均有明顯吸收(如圖1),證明GO-Ber和G-P-Ber的形成。對GO-Ber和`G-P-Ber進行TEM分析,圖3a和3b明顯可見被氧化的GO邊緣褶皺,GO(GP)陰影表示負載在其上的Ber.[0018]實施例1
[0019]GO-Ber制備方法:將配置好的含5% DMSO的0.1mg / ml GO水溶液3ml與5%DMSO的0.8mg /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IOO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GO-Ber復合物。上清液定容至100mL測吸光度,得到游離Ber,進而求得載藥率92.9%,粒徑249.3±8.9nm。沉淀裝入半透膜中置于PH5.8和7.4的磷酸鹽緩沖液中釋放(如圖2),累積釋放分別為90.3%和37.7%。
[0020]實施例2
[0021]G-P-Ber制備方法:將配置好的0.1mg / ml G-P水溶液3ml與0.8mg /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100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G-P-Ber復合物。上清液定容至100mL測吸光度,得到游離Ber,進而求得載藥率60.9%,粒徑252.0±8.2nm。沉淀裝入半透膜中置于PH5.8和7.4的磷酸鹽緩沖液中釋放(如圖2),累積釋放分別為88.4%和54.4%。
【權利要求】
1.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GO)作為載體,小檗堿(Ber)通過-Ji作用及靜電作用裝載在GO上,形成納米級GO-Ber結合物。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為連接有PEG的氧化石墨烯(G-P),G-P作為載體,小檗堿(Ber)通過π - π作用及靜電作用裝載在G-P上,形成納米級G-P-Ber結合物。
3.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的方法: 將配置好的含5% DMSO的0.1mg / ml GO水溶液3ml與含5% DMSO的0.8mg /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IOO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
4.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小檗堿結合物的方法: 將配置好的0.1mg / ml G-P水溶液3ml與0.8mg / ml Ber的水溶液3ml混合均勻,置于搖床中(搖速:100rpm),于25°C恒溫條件下孵育24h,5000rpm離心lh,沉淀用少量去離子水洗后即得。`
【文檔編號】A61P31/04GK103861119SQ201410116563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余丹妮, 阮攀, 徐開俊, 周建平 申請人:中國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