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吻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醫用吻合器,包括擊發組件、釘砧座、釘砧組件以及釘倉組件,擊發組件包括釘倉推桿,擊發組件用于驅動釘倉組件從釘砧座的近端向遠端運動,釘倉推桿內還設置有一制動銷,釘砧座內樞軸連接有一可與制動銷配合的保險塊,保險塊上設有一卡槽;其中,當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保險塊與制動銷互不接觸;當釘倉組件在擊發狀態時,制動銷抵持于保險塊的遠端和卡槽之間;當釘倉組件在擊發完成狀態時,制動銷卡持于卡槽內,保險塊在醫用吻合器的自近端向遠端方向上對制動銷進行限位。這三種狀態共同涵蓋了釘倉組件的一次完整擊發過程,保證了在一次擊發過程后,釘倉推桿不會被二次的擊發,確保了手術的安全。
【專利說明】醫用吻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吻合器。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地,吻合器在完成縫切動作后,醫生需要按壓釋放鈕將器械打開,使釘倉和切刀回復到初始位置,從而便于將器械從手術部位取出。
[0003]然而,由于一些粗心的醫生或者經驗不足的醫生,可能會在完成一次擊發后,再次握動把手造成誤擊發,或者是在進行下一次的縫切手術時,錯拿已經擊發過的器械進行縫切操作,這樣會導致醫療事故的產生。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吻合器,其可以防止已經擊發過的器械被二次擊發。
[0005]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醫用吻合器,包括擊發組件、釘砧座、釘砧組件以及釘倉組件,所述擊發組件包括釘倉推桿,所述擊發組件用于驅動所述釘倉組件從所述釘砧座的近端向遠端運動,所述釘倉推桿內還設置有一制動銷,所述釘砧座內樞軸連接有一可與所述制動銷配合的保險塊,所述保險塊上設有一卡槽;其中,當所述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所述保險塊與所述制動銷互不接觸;當所述釘倉組件在擊發狀態時,所述制動銷抵持于所述保險塊的遠端和所述卡槽之間;當所述釘倉組件在擊發完成狀態時,所述制動銷卡持于所述卡槽內,所述保險塊在所述醫用吻合器的近端向遠端方向上對所述制動銷進行限位。
[0006]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釘倉組件內設置有推釘片,所述推釘片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制動銷的遠端,所述保險塊的遠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部,當所述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所述保險塊上的第二抵持部與所述推釘片上第一抵持部彼此干涉。
[0007]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險塊包括保險塊本體以及自所述保險塊本體凸伸出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與所述保險塊本體共同限定出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醫用吻合器近端。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卡持部面向所述保險塊本體遠端的一側形成有導向脊,所述導向脊與所述保險塊本體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脊與所述保險塊本體連接處設為圓弧過渡。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險塊樞軸連接于所述釘砧座,所述保險塊與所述釘砧座間連接有彈性元件。
[0011]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元件始終給所述保險塊一樞軸旋轉力,作用所述保險塊遠端靠近所述吻合器近端。
[0012]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釘砧座內還設置有可拆卸的保險塊座,所述保險塊座與所述釘砧座相對固定,所述保險塊座樞軸連接于所述釘砧座,所述保險塊座上形成有安裝部,所述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保險塊和所述安裝部。
[0013]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險塊座包括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保險塊的至少部分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之間。
[0014]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保險塊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上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醫用吻合器還包括一樞轉軸,所述樞轉軸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并在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的軸向上固定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的相對位置。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醫用吻合器通過設置的保險塊與釘倉推桿內的制動銷的不同配合狀態,實現器械的防二次擊發功能,使用時,釘倉組件首先被安裝至初始狀態,保險塊上與釘倉推桿內的制動銷互不接觸,擊發組件可以對釘倉組件施力進行擊發;當釘倉組件處于擊發狀態時,釘倉推桿內的制動銷抵持于保險塊的遠端和卡槽之間;當一次切割縫合工作完成后,釘倉組件再次被拉回至釘砧座的近端,也即處于擊發完成狀態,在回復到此狀態的過程中,保險塊上的卡槽逐漸與制動銷卡持,阻止釘倉推桿被再次擊發的可能,保證了手術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釘倉組件和釘砧組件配合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的部分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釘倉組件在擊發狀態時的部分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釘倉組件在擊發完成狀態時的部分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保險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又一實施方式中保險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醫用吻合器一實施方式中保險塊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8]本發明內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為參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為近端,遠離操作者的一端為遠端。
[0019]常用的醫用吻合器大體有圓管型吻合器、直線型吻合器、弧形吻合器等,在本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各項改進特別優選地應用于弧形吻合器中,以下也將以弧形吻合器為主對本發明的結構及其改進做具體的闡述。
[0020]參圖1至圖3,醫用吻合器100用于將多個縫合釘(圖未示)施加到人體的生理組織上,在本實施方式中,被進一步優選地,同時對相應的生理組織實施切割。該吻合器100包括擊發組件40、釘站座11、釘站組件13以及釘倉組件12,擊發組件40中包括與釘倉組件12驅動連接的釘倉推桿31,釘倉組件12可拆卸地安裝于釘倉推桿31的遠端。
[0021]釘砧座11、釘砧組件13以及釘倉組件12被整體構造為弓形,以在更小的可操作空間內對更大目標的生理組織進行操作。釘砧組件13可以是通過二次裝配或一體成型的方式與釘站座11實施連接,釘倉組件12被擊發組件40通過釘倉推桿31驅動沿釘站座11限定的方向從釘砧座11的近端向遠端運動,實現釘倉組件12的閉合操作。
[0022]釘倉組件12具有釘倉121,該釘倉121包括一釘倉面126及一行或多行以交錯方式排列的多個縫合釘容納槽127,釘倉121內還設置有可將縫合釘自縫合釘容納槽127中推出的推釘片122以及一安裝在刀架123上的切刀124,釘倉面126及推釘片122上分別設有與該切刀124適配的狹縫(未標示),以支持切刀124的擊發操作。優選地,上述的縫合釘容納槽127位于切刀124的兩側,如此,在對例如腸道組織的切割縫合過程中,可以將離斷的腸道兩斷端進行同時縫合。
[0023]在一次切割縫合過程結束后,通過按壓釋放鈕打開器械,從而將器械從手術部位取出。當然,針對同一病人,手術中若需要再次使用該類器械進行其他部位的切割縫合,可以置換新的釘倉組件12,從而進行下次的切割縫合。一優選的釘倉組件12實施例中,釘倉組件12中配置有一釘倉罩125用于對釘倉121內的縫合釘和切刀124起阻隔作用,防止漏釘和誤擊發。并且,釘倉組件12的遠端還被優選地連接有釘砧組件13和刀砧組件14,在將釘倉組件12安裝到釘倉推桿31遠端的同時,該釘砧組件13和刀砧組件14可被配合安裝在釘砧座的安裝架112上,如此,一次切割縫合過程完成后,釘倉組件12內的縫合釘、切刀124、與縫合釘和切刀124分別對應的釘砧組件13和刀砧組件14被設置為可及時更替的整體組件。
[0024]釘砧座11的支撐結構20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左側及右側支架21、22,左側及右側支架21、22上分別設置有可與釘砧座11上的銷孔及其上預設的凸起111配合的安裝孔211、221,以實現釘砧座11與支撐結構20的彼此固定。該支撐結構20的另一端連接到手柄60,適應地,該手柄60包括`左側及右側殼體61、62以分別對應連接左側及右側支架21、22。
[0025]擊發組件40的部分樞軸連接于支撐結構20的近端,具體地,擊發組件40包括把手41、前連桿42、后連桿43、以及釘倉推桿31。前連桿42的遠端與釘倉推桿31連接,近端與后連桿43樞軸相連,后連桿43的另一端連接至支撐結構20上。初始狀態時,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彼此夾呈一小于180度的夾角設置,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連接部位抵持于把手41上的一支撐部411。在將人體生理組織固定于釘砧組件13與釘倉121的釘倉面126間的過程中,將把手41樞軸地朝向手柄60轉動,支撐部411抵持作用于前連桿42和后連桿43的連接部位,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受迫地朝趨向增大兩者間夾角的狀態運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優選地可被最多作用至夾呈略大于180度角的相對穩定的配合狀態,即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運動至二者夾呈180°后再繼續運動,并最終抵持在支撐結構20的抵持部213上,在此過程中,前連桿42的遠端與后連桿43的近端之間限定的距離逐漸增加至最大距離后再略有減小,由于后連桿43的一端被固定于支撐結構20上,前連桿42的遠端實現驅動釘倉推桿31朝遠端運動,釘倉推桿31作用于釘倉組件12上的驅動力使得釘倉組件12受迫地向釘砧組件13靠近,實現生理組織的夾緊固定。
[0026]吻合器100還包括一個防溢針組件,該防溢針組件包括一個位于手柄頂面的鞍形防溢針推桿51,該鞍形防溢針推桿51配合連接于轉動曲柄44。轉動曲柄44樞軸連接于支架20,同時活動連接于釘倉推桿31。操作鞍形防溢針推桿51將導致推桿52向遠端運動,該推桿52與穿設于釘倉組件12中的防溢針53連接。推桿52向遠端運動或向近端縮回將導致防溢針53的相應運動。
[0027]擊發組件40還包括一推釘桿32,其被可滑動地配合在釘倉推桿31內,推釘桿32與刀架123作用的表面被制作為彼此適配的形狀,本實施方式中,適應地呈弓形。把手41上連接有一楔形片412,該楔形片412可被至少部分地裝配于釘倉推桿31內以實現與推釘桿32的相互作用。在完成上述對人體生理組織的固定操作后,把手41在把手復位簧(圖未示)的帶動下朝遠離手柄的方向旋轉實現把手的自動復位,在此過程中,把手41上的楔形片412被觸發抵持于推釘桿32上,此時,再通過將把手41朝向手柄60的方向樞軸旋轉,楔形片412將推動推釘桿32向遠端運動,實現對切刀124和推釘片122的冋時擊發,推釘片122推動縫合釘容納槽127內的縫合釘釘緊于人體組織之上,同時切刀124對相應的人體組織進行切割。推釘桿32的近端具有延伸出釘倉推桿31外部的一扣持部321,一彈簧45被連接在該扣持部321和支撐結構20之間,在推釘桿32被擊發的過程中,該彈簧45處于拉伸狀態,而當擊發完成后,彈簧45在自身拉力的作用下將推釘桿32拉回,同時也將設置有切刀124的刀架123拉回,如此,完成器械的整個擊發過程。
[0028]一次切割縫合動作完成后,可以通過釋放鈕46的致動實現釘倉組件12的收回。具體地,釋放鈕46通過一釋放鈕銷47活動連接于支撐結構20上,并且,后連桿43的近端也可以通過與該釋放鈕銷47的連接實現與支撐結構20的相對固定。釋放鈕46的遠端具有可與后連桿43作用的抵持端461,按壓釋放鈕46時,該抵持端461會驅動前連桿42和后連桿43朝形成小于180度夾角的狀態運動,破壞前連桿42與后連桿43的相對穩定的配合狀態,進而將釘倉推桿31和釘倉組件12拉回至相對近端,操作者此時便可將器械取出手術部位。
[0029]然而,不可避免地,在手術過程中,會由于操作者的失誤,導致釘倉組件12在未被意識到未更換的情形下再次擊發,此時已被擊發過的釘倉組件12中只有相應的切刀124可以實施對生理組織的切割,但缺少相應的縫合釘,進而引發手術事故。為此,本發明提及的吻合器100中,相應設置了保險機構以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
[0030]參圖4至圖6,釘倉推桿31內設置有一制動銷128,釘砧座11內活動連接有一可與制動銷128配合的保險塊71,保險塊71上設有卡槽713。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時(圖4狀態),保險塊71與制動銷128互不接觸,當釘倉組件在擊發狀態時(圖5狀態),制動銷128抵持于保險塊71的遠端和卡槽713之間(標號712所示部分),當釘倉組件在擊發完成狀態時(圖6狀態),制動銷128卡持于卡槽713內,保險塊71在醫用吻合器100的近端向遠端方向對制動銷128進行限位,從而限制釘倉推桿31的運動,起到防二次擊發作用。
[0031]參圖4,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時,保險塊71與制動銷128互不接觸,卡槽713與制動銷128分離,釘倉推桿31的運動不受到保險塊71的限制,釘倉組件12可以在釘倉推桿31和推釘桿32的驅動下被無阻礙地擊發。與此適應地,釘倉組件12內的推釘片122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1221,該第一抵持部1221位于制動銷128的遠端,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時,保險塊71的遠端與第一抵持部1221彼此干涉,以限制保險塊71的旋轉,優選地,保險塊71的遠端形成有凸起的第二抵持部711,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時,第一抵持部1221可與保險塊71上的第二抵持部711彼此干涉。
[0032]參圖5,當釘倉組件12處于擊發狀態時,保險塊71失去推釘片122上第一抵持部1221對其的干涉作用,保險塊71進而做樞軸的旋轉運動,直至制動銷128與保險塊71遠端和卡槽713之間的部分干涉,防止保險塊71的進一步轉動。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擊發狀態”包括了自釘倉組件12被從釘砧座11的近端擊發至釘倉組件12內的切刀124和刀架123被拉回至釘倉組件12近端間的整個過程。
[0033]參圖6,在釘倉組件12擊發完成狀態中,按壓釋放鈕46,釘倉組件12在釘倉推桿31的帶動下自釘砧座11的遠端朝近端運動時,推釘片122在釘倉121內不會產生相對的位移,也即,當釘倉組件12處于擊發完成狀態時,推釘片122上的第一抵持部1221不會回復至可對保險塊71的遠端產生干涉的位置,而釘倉推桿31內的制動銷128被致動地朝向保險塊71的近端運動,直至與保險塊71上的卡槽713彼此卡持。在此過程中,保險塊71繼續轉動,以保證卡槽713與制動銷128的配合充分可靠。
[0034]配合參照圖7,為了保證上述動作的順利實施,保險塊71包括保險塊本體714以及自保險塊本體714凸伸出的卡持部716,該卡持部716與保險塊本體714共同限定上述的卡槽713,優選地,該卡槽713的槽口朝向醫用吻合器100近端。卡持部716面向保險塊本體714遠端的一側形成有導向脊717,該導向脊717與保險塊本體714之間的夾角為鈍角。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鈍角”是為說明導向脊717與保險塊本體714之間具有一大于垂直角的擴張角度,而并非限制了導向脊717與保險塊本體714之間的連接處是尖銳的,相反,導向脊717與保險塊本體714連接處設為圓弧過渡,以較佳地引導制動銷128貼著導向脊717配合至卡槽713內。
[0035]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擊發狀態及擊發完成狀態間切換時,保險塊71作為動作的一主動件,尤其地,以被驅動地旋轉的方式,實現與釘倉組件12和釘倉推桿31在上述幾種狀態中配合的差異。`
[0036]保險塊71樞軸地連接于釘砧座11上,具體地,保險塊71上具有第一安裝孔715,釘砧座11內設置有與該第一安裝孔715配合的樞轉軸113,保險塊71通過第一安裝孔715可旋轉地安裝在該樞轉軸113上。為了實現上述保險塊71的旋轉運動,可以是例如在樞轉軸113上設置可致動保險塊71的扭簧,替換且優選地,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保險塊71與釘砧座11之間連接彈性元件72實現,該彈性元件72始終給予保險塊71 一樞軸旋轉力,作用保險塊71遠端靠近吻合器100的近端。該彈性元件72連接于保險塊71的近端,第一安裝孔715位于保險塊71的近端和遠端之間,當釘倉組件12在初始狀態時,彈性元件72處于拉伸形變狀態。這里所說的“彈性元件72”為可被拉伸的彈性拉伸元件,相對于扭簧,這種彈性拉伸元件的致動更為可靠。
[0037]參圖8,特別介紹保險塊71a的又一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保險塊71a具有保險塊本體714a,該保險塊本體714a形成有與上一實施方式類似的卡槽713a,與上一實施方式不同的是,保險塊本體714a的遠端未形成有凸出的抵持部,卡槽713a與保險塊本體遠端之間為平整的直線設置,此種設計同樣可以滿足實際的應用需求。
[0038]參圖9,特別優選地,釘砧座11內還設置有可拆卸的保險塊座114,該保險塊座114與釘砧座11相對固定,且保險塊座114樞軸連接該釘砧座11。保險塊座114上形成有安裝部1144,彈性元件72的兩端分別連接至保險塊71的近端和安裝部1144。由于保險塊座114可拆卸設置,使得保險塊71的整體安裝變的更加容易,并且,可以方便地進行相應部件的更換。保險塊座114包括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板1141和第二安裝板1142,保險塊71的至少部分配合于第一安裝板1141和第二安裝板1142之間。第一安裝板1141和第二安裝板1142上分別形成有可與樞轉軸113配合的第二安裝孔1143,樞轉軸113分別穿過第一安裝孔715和第二安裝孔1143并在第一安裝孔715和第二安裝孔1143的軸向上固定第一安裝孔715和第二安裝孔1143的相對位置。
[0039]在本發明醫用吻合器100的使用過程中,釘倉組件12首先被安裝至初始狀態(圖4所示狀態),釘倉組件12內的第一抵持部1221與保險塊71的遠端干涉作用,保險塊71與釘倉推桿31內的制動銷128互不接觸,擊發組件40可以對釘倉組件12施力進行擊發;釘倉組件12自開始被擊發至被擊發后的過程中,釘倉組件12處于擊發狀態(圖5所示狀態),釘倉組件12內的第一抵持部1221與保險塊71分離,同時,在彈性元件72的拉伸作用下,保險塊71旋轉運動,以致釘倉推桿31內的制動銷128抵持于保險塊71的遠端和卡槽713之間;當一次切割縫合工作完成后,釘倉組件12再次被拉回至釘砧座11的近端,也即處于擊發完成狀態(圖6所示狀態),在回復到此狀態的過程中,彈性元件72繼續帶動保險塊71旋轉,使得其上的卡槽713逐漸與制動銷128卡持,阻止釘倉推桿31被再次擊發的可能,保證了手術的安全。
[0040]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41]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吻合器,包括擊發組件、釘砧座、釘砧組件以及釘倉組件,所述擊發組件包括釘倉推桿,所述擊發組件用于驅動所述釘倉組件從所述釘砧座的近端向遠端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釘倉推桿內還設置有一制動銷,所述釘砧座內樞軸連接有一可與所述制動銷配合的保險塊,所述保險塊上設有一卡槽;其中,當所述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所述保險塊與所述制動銷互不接觸;當所述釘倉組件在擊發狀態時,所述制動銷抵持于所述保險塊的遠端和所述卡槽之間;當所述釘倉組件在擊發完成狀態時,所述制動銷卡持于所述卡槽內,所述保險塊在所述醫用吻合器的近端向遠端方向上對所述制動銷進行限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釘倉組件內設置有推釘片,所述推釘片上形成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制動銷的遠端,所述保險塊的遠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部,當所述釘倉組件在初始狀態時,所述保險塊上的第二抵持部與所述推釘片上第一抵持部彼此干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塊包括保險塊本體以及自所述保險塊本體凸伸出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與所述保險塊本體共同限定出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醫用吻合器近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面向所述保險塊本體遠端的一側形成有導向脊,所述導向脊與所述保險塊本體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脊與所述保險塊本體連接處設為圓弧過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塊樞軸連接于所述釘砧座,所述保險塊與所述釘砧座間連接有彈性元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始終給所述保險塊一樞軸旋轉力,作用所述保險塊遠端靠近所述吻合器近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釘砧座內還設置有可拆卸的保險塊座,所述保險塊座與所述釘砧座相對固定,所述保險塊座樞軸連接于所述釘砧座,所述保險塊座上形成有安裝部,所述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保險塊和所述安裝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塊座包括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保險塊的至少部分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醫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險塊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上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醫用吻合器還包括一樞轉軸,所述樞轉軸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并在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的軸向上固定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的相對位置。
【文檔編號】A61B17/072GK103860230SQ201410135296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4日
【發明者】陳望東, 丁水澄 申請人: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