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15~20份、當歸10~15份、牛膝2~5份、土茯苓5~10份、生地黃5~10份、苦參2~5份、木香1~2份、白鮮皮5~10份、黃芪10~15份、防風2~5份、陳皮2~5份和蒼術5~10份。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安全可靠。諸藥相和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去除瘙癢和風團的功效,治療蕁麻疹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等特點。
【專利說明】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蕁麻疹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俗稱風疹塊,中醫亦稱癮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表現為時隱時現、伴有劇烈瘙癢性的風團。蕁麻疹主要是由于過敏變態反應所致,常好發于有過敏素質的小孩,他們常常在食用了魚、蝦、蟹、蛋、牛肉等過敏食物后發生蕁麻疹,生活中的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也可以成為過敏源原,食品的添加劑如調味品、色素、防腐劑等也可以導致過敏。
[0003]少數病人還與用藥有關,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類制劑等,更有部分病人和體內鏈球菌、結核菌、肝炎病毒的感染,或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血管炎、腫瘤等釋放某些因子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
[0004]蕁麻疹的臨床表現為: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少數 可延長至數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并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0005]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研制而成的,本發明治療蕁麻疹具有療效可靠、見效快、無副作用等特點。
[0007]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15~20份、地膚子10~15份、當歸10~15份、桃仁2~5份、凌霄花I~2份、土茯苓5~10份、生地黃5~10份、苦參2~5份、木香I~2份、白鮮皮5~10份、黃芪10~15份、紫草2~5份、陳皮2~5份和蒼術5~10份。
[0008]本發明的優選方案為: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20份、地膚子10份、當歸15份、桃仁5份、凌霄花1份、土茯苓5份、生地黃10份、苦參5份、木香1份、白鮮皮5份、黃芪10份、紫草2份、陳皮3份和蒼術5份。
[0009]服用前,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大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小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大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小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混合即可。服用時,每次300ml,一日兩次。
[0010]藥理分析:[0011]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0012]地膚子:性寒,味辛、苦。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0013]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0014]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0015]凌霄花:具有行氣去瘀,涼血祛風之功能,主治婦女癥瘕經閉,產后瘀作痛,血熱生風,風痛身癢風瘀發紅,痤瘡功能。
[0016]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主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療疔瘡,癰腫,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0017]生地黃: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性味:甘苦,涼。
[0018]苦參: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0019]木香: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胞脅脹滿足;脘腹脹痛;噯吐泄瀉;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中氣不??;突發耳聾;蛇蟲咬傷;牙痛。
[0020]白鮮皮: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0021]黃芪: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肝、脾、肺、腎經。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0022]紫草:功能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疹,熱病癍疹,濕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還有惡蟲咬傷。
[0023]陳皮:味辛而微苦,溫,入脾、肺經。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或濕濁中阻所致胸悶、納呆、便溏,但陰津虧損,內有實熱者慎用。
[0024]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風寒濕痹,腳膝腫痛,痿軟無力,雀目夜盲。
[0025]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安全可靠。諸藥相和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去除瘙癢和風團的功效,治療蕁麻疹具有療效確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副作用等特點。
[0026]療效判斷(戴慎等主編《中醫病癥診療標準語方劑選用》2001年版第859頁):
[0027]治愈:風團消退,臨床體征消失,不再發作。
[0028]好轉:風團消退30%或消退后復發間隔時間延長,瘙癢等癥狀減輕。
[0029]未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著,或消退不足30%。
[0030]以下為臨床試驗總結:治療蕁麻疹100例,患者服用本發明制劑,每日兩次,每次300ml。經過20~30天治療,痊愈 72例,占72%,好轉22例,占22%,未愈6例,占6%,總有效率94%。通過治療所示,對病人無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規化驗及肝腎功能檢查未發現異常現象。
[0031]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病例:
[0032]病例1:蔣某某,男,32歲。下肢及腰部出現黃豆般大小疙瘩,初始淡粉色,無痛但有瘙癢,尤其是夜間瘙癢程度加重,經診斷為蕁麻疹。服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日兩次,每次300ml,服用15天后完全康復,蕁麻疫完全消失且無癥痕,隨訪半年無復發。
[0033]病例2:趙某某,女28歲。全身起風團,風團周圍紅暈且手撓后顏色加深,瘙癢程度嚴重,診斷為急性風團性蕁麻疹。曾采用西醫、中醫治療,但均不見好轉。服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日兩次,每次300ml,服用30天后完全康復,蕁麻疹完全消失且無疤痕,隨訪半年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35]實施例1:
[0036]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20份、地膚子10份、當歸15份、桃仁5份、凌霄花1份、土茯苓5份、生地黃10份、苦參5份、木香1份、白鮮皮5份、黃芪10份、紫草2份、陳皮3份和蒼術5份。
[0037]服用前,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5厘米,用大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小火煎煮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5厘米,用大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小火煎煮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混合即可。服用時,每次300ml, —日兩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15~20份、地膚子10~15份、當歸10~15份、桃仁2~5份、凌霄花I~2份、土茯苓5~10份、生地黃5~10份、苦參2~5份、木香I~2份、白鮮皮5~10份、黃芪.10~15份、紫草2~5份、陳皮2~5份和蒼術5~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金錢草20份、地膚子10份、當歸15份、桃仁5份、凌霄花1份、土茯苓5份、生地黃10份、苦參5份、木香1份、白鮮皮5份、黃芪10份、紫草2份、陳皮3份和蒼術5份。
【文檔編號】A61K36/896GK103908605SQ201410136246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4日
【發明者】張華 , 于洪菊, 金延春 申請人: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