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大葉青根20-40重量份、大葉桉40-60重量份、瓦松20-40重量份、金銀花10-30重量份、野菊花10-30重量份、白英40-60重量份、雄黃15-35重量份、薄荷20-40重量份、生地榆20-40重量份、麻油120-140重量份、鮮杠板歸40-60重量份、虎杖根20-40重量份、明礬25-45重量份、蓖麻子5-25重量份和羊蹄根20-40重量份為原料藥制成的中藥組合物在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見效快,費用低,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皮膚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濕疹病因復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是復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0003]急性濕疹,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布。濕疹病因復雜,治療好轉后仍易反復發作,難根治。因臨床形態和部位各有特點,故用藥因人而異。內用療法,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外用療法,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生理鹽水、3%硼酸或1:2000~1 :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亞急性、慢性濕疹應用合適的糖皮質激素霜劑、焦油類制劑或免疫調節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匹美莫司軟膏。繼發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劑,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慢性濕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胭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經久不愈。
[0004]皰疹,中醫稱為熱瘡,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分為生殖器皰疹、單純皰疹、汗皰疹、帶狀皰疹。皰疹的病因如下,(I)棘層松解,由于表皮細胞間橋(橋粒及張力細絲等)的變性,細胞間失去了緊密的聯系而成松解狀態,因此形成表皮內的裂隙、水瘡或大抱。導致棘層松解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因素,如天皰疹。遺傳因素引起的棘層松解見于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癌瘡、毛囊角化病;(2)基底細胞液化及基底膜病變,基底細胞液化是指表皮基底細胞發生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細胞層消失,棘細胞直接與真皮接觸,免疫、遺傳及藥物過敏常是導致基底細胞液化的原因,見于遺傳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形性紅斑、藥疹、大瘡性扁平苔薛。基底膜病變是指在基底膜有自身抗體沉積或先天性病理缺陷,原因為自身免疫及遺傳,由于基底膜病變引起的水痢疾病有大癌性類天皰疹、妊娠皰疹、原痕性類天皰疹、皰疹樣皮炎、線狀k人大抱病、獲得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癥、先天性大病性表皮松解癥、色素失禁癥;(3)氣球變性及網狀變性,由于細胞內水腫,表皮細胞體積增大,形成氣球狀,細胞膨脹破裂、鄰近殘留的胞膜聯成多數網狀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水瘡,多見于病毒感染性皮膚病;(4)海綿水腫,由于細胞間液體增加使細胞間隙增寬而形成水瘡,見于濕疹,接觸性皮炎、汗皰疹等;(5)血管炎,多屬免疫復合物型變態反應所致,由于組織發生炎癥壞死而形成水瘡如變應性血管炎、白塞病、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等;(6)表皮顆粒狀變性,又稱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見于魚鱗病;(7)表皮壞死剝脫,由于藥物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使表皮壞死松解,表皮剝脫,見于大癌性表皮松解性藥疹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綜合征。
【發明內容】
[0005]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大葉青根20-40重量份、大葉桉40-60重量份、瓦松20-40重量份、金銀花10-30重量份、野菊花10-30重量份、白英40-60重量份、雄黃15-35重量份、薄荷20-40重量份、生地榆20-40重量份、麻油120-140重量份、鮮杠板歸40-60重量份、虎杖根20-40重量份、明帆25_45重量份、蓖麻子5_25重量份和羊蹄根20-40重量份。
[0007]所述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大葉青根30重量份、大葉桉50重量份、瓦松30重量份、金銀花20重量份、野菊花20重量份、白英50重量份、雄黃25重量份、薄荷30重量份、生地榆30重量份、麻油130重量份、鮮杠板歸50重量份、虎杖根30重量份、明帆35重量份、蓖麻子15重量份和羊蹄根30重量份。
[0008]所述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外用制劑。
[000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上述的藥物組合物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備得到的外用制劑。
[0010]所述外用制劑包括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001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備所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2](a)按照選定的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分別粉碎成細粉后混合或混合后粉碎成細粉,過篩備用;
[0013](b)取上述細粉,加入選定重量份數的麻油,然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001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備上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5](a)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加水煎煮,濾過并合并濾液,取上清液濃縮浸膏;
[0016](b)取所述浸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0017]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備上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8]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粉碎,加乙醇提取得醇提液,減壓濃縮除醇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0019]本發明由上述的方法制備得到中藥組合物。
[0020]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藥物中的應用。
[0021]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通過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帆、蓖麻子和羊蹄根為原料藥制成的中藥組合物在治療皮膚濕疹皰疹方面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見效快,費用低,使用方便,臨床治愈率高達98.3%。
[0022]實驗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臨床觀察
[0023]1、資料與方法
[0024]臨床資料:本發明對120例患有皮膚濕疹皰疹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
[0025]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為:
[0026](I)臨床治愈:原有癥狀消失;
[0027](2)顯效:原有癥狀部分消失;
[0028]( 3 )好轉:原有病情有所減輕;
[0029]( 4 )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
[0030]給藥方法:分別取實施例1制備的噴劑和實施例3制備的糊劑適量噴于或涂覆于患者的患病處,每15天一療程,每天2次。
[0031]2、治療結果
[0032]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治療2-3個療程后,觀察60例患者的皮膚濕疹皰疹的治療結果,其中治愈59例,顯效I例,好轉O例,無效O例,治愈率為98.3%。
[0033]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治療2-3個療程后,觀察60例患者的皮膚濕疹皰疹的治療結果,其中治愈57例,顯效2例,好轉I例,無效O例,治愈率為95%。
[0034]毒副作用:在治療結束后,復查血尿常規、大便、心、肝和腎功能未發現異常改變。3個月后對上述病例進行回訪,無復發患者。
[0035]3、結論
[0036](I)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其治愈率可達98.3%,療程短,見效快,且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實施例1噴劑劑型
[0038]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39]大葉青根20g、大葉桉60g、瓦松20g、金銀花30g、野菊花10g、白英60g、雄黃15g、薄荷40g、生地榆20g、麻油140g、鮮杠板歸40g、虎杖根40g、明礬25g、蓖麻子25g和羊蹄根20g。
[0040]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噴劑:
[0041](a)按照選定的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分別粉碎成細粉后混合或混合后粉碎成細粉,過40目篩備用;
[0042](b)取上述細粉,加入選定重量份數的麻油,然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
[0043]實施例2搽劑劑型[0044]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45]大葉青根40g、大葉桉40g、瓦松40g、金銀花10g、野菊花30g、白英40g、雄黃35g、薄荷20g、生地榆40g、麻油120g、鮮杠板歸60g、虎杖根20g、明礬45g、蓖麻子5g和羊蹄根40g。
[0046]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搽劑:
[0047](a)按照選定的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分別粉碎成細粉后混合或混合后粉碎成細粉,過400目篩備用;
[0048](b)取上述細粉,加入選定重量份數的麻油,然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搽劑。
[0049]實施例3糊劑劑型
[0050]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51]大葉青根30g、大葉桉50g、瓦松30g、金銀花20g、野菊花20g、白英50g、雄黃25g、薄荷30g、生地榆30g、麻油130g、鮮杠板歸50g、虎杖根30g、明礬35g、蓖麻子15g和羊蹄根30go
[0052]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糊劑:
[0053](a)按照選定的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分別粉碎成細粉后混合或混合后粉碎成細粉,過200目篩備用;
[0054](b)取上述細粉,加入選定重量份數的麻油,然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糊劑。
[0055]實施例4膏劑劑型
[0056]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57]大葉青根25g、大葉桉55g、瓦松25g、金銀花25g、野菊花15g、白英55g、雄黃20g、薄荷35g、生地榆25g、麻油135g、鮮杠板歸45g、虎杖根35g、明礬30g、蓖麻子20g和羊蹄根25g。
[0058]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膏劑:
[0059](a)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一枝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藥物重量的水,煎煮2.5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過夜,取上清液濃縮至60°C相對密度為1.2-1.25的浸膏;[0060](b)取所述浸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膏劑。
[0061]實施例5貼劑劑型
[0062]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63]大葉青根35g、大葉桉45g、瓦松35g、金銀花15g、野菊花25g、白英45g、雄黃30g、薄荷25g、生地榆35g、麻油125g、鮮杠板歸55g、虎杖根25g、明礬40g、蓖麻子IOg和羊蹄根35g。
[0064]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貼劑:
[0065](a)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2倍藥物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過夜,取上清液濃縮至60°C相對密度為1.2-1.25的浸膏;
[0066](b)取所述浸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貼劑。
[0067]實施例6噴劑劑型
[0068]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69]大葉青根20g、大葉桉40g、瓦松20g、金銀花10g、野菊花10g、白英40g、雄黃15g、薄荷20g、生地榆20g、麻油120g、鮮杠板歸40g、虎杖根20g、明礬25g、蓖麻子5g和羊蹄根20g。
[0070]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噴劑:
[0071]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粉碎,加4倍藥物重量的55-75%乙醇,浸潰48小時后,對藥液加熱保持藥液溫度為30°C~40°C,強制循環3_4小時,過濾,得醇提液,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
[0072]實施例7洗劑劑型
[0073]本實施例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配方如下:
[0074]大葉青根40g、大葉桉60g、瓦松40g、金銀花30g、野菊花30g、白英60g、雄黃35g、薄荷40g、生地榆40g、麻油140g、鮮杠板歸60g、虎杖根40g、明礬45g、蓖麻子25g和羊蹄根40g。
[0075]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步驟制備成洗劑:
[0076]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粉碎,加12倍藥物重量的55-75%乙醇,浸潰12小時后,對藥液加熱保持藥液溫度為30°C~40°C,強制循環3_4小時,過濾,得醇提液,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洗劑。
[0077]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大葉青根20-40重量份、大葉桉40-60重量份、瓦松20-40重量份、金銀花10-30重量份、野菊花10-30重量份、白英40-60重量份、雄黃15-35重量份、薄荷20-40重量份、生地榆20-40重量份、麻油120-140重量份、鮮杠板歸40-60重量份、虎杖根20-40重量份、明礬25-45重量份、蓖麻子5_25重量份和羊蹄根20-40重量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大葉青根30重量份、大葉桉50重量份、瓦松30重量份、金銀花20重量份、野菊花20重量份、白英50重量份、雄黃25重量份、薄荷30重量份、生地榆30重量份、麻油130重量份、鮮杠板歸50重量份、虎杖根30重量份、明帆35重量份、蓖麻子15重量份和羊蹄根30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外用制劑。
4.采用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備得到的外用制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劑包括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6.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按照選定的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鮮杠板歸、 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分別粉碎成細粉后混合或混合后粉碎成細粉,過篩備用; (b)取上述細粉,加入選定重量份數的麻油,然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7.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加水煎煮,濾過并合并濾液,取上清液濃縮浸膏; (b)取所述浸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8.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按照選定重量份數取大葉青根、大葉桉、瓦松、金銀花、野菊花、白英、雄黃、薄荷、生地榆、麻油、鮮杠板歸、虎杖根、明礬、蓖麻子和羊蹄根混合粉碎,加乙醇提取得醇提液,減壓濃縮除醇后,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噴劑、搽劑、膏劑、糊劑、洗劑或貼劑。
9.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中藥組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3或9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皮膚濕疹皰疹的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3893376SQ20141015367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李國宣 申請人:李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