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以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2-28份、熟地12-28份、當歸10-20份、白術10-20份、白芍6-14份、三七6-14份、甘草4-8份為活性成分,克服現有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藥物的不足,提供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效果較好的藥物組合物。
【專利說明】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慢性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頭暈、頭悶痛、嗅覺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學習、生活。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局部致病菌感染、機體變態反應性增高、微循環障礙口鼻道復合體畸形及全身免疫力低下等,導致鼻粘膜水腫、增厚及息肉樣變、囊性改變,或纖維組織增生、血管阻塞,腺體萎縮,粘膜萎縮。治療上西醫主要為對癥治療如:局部滴藥(常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改善鼻腔通氣)和引流;在正規的保守治療無效后方可采用鼻腔病變手術以解除中鼻道及其附近區域的阻塞,改善鼻竇引流和通氣,促進鼻竇炎癥的消退,如中鼻甲、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等。
[0003]鼻竇內窺鏡手術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病因的多樣性和病理生理學轉歸的復雜性,鼻內鏡手術后,術腔內存在不良因素如術腔感染、操作部位出現肉芽、囊泡、粘膜水腫、粘膜纖毛清除系統功能受損、分泌物潴留等,影響了創面及黏膜的恢復,為了創面及黏膜的恢復,術后隨訪和綜合治療是重要一環。目前臨床上,術后多采用生理鹽水、慶大霉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沖洗術腔,具有鼻腔存留時間短、藥液易蒸發、鼻腔較干 燥及長期激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的應用易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等缺點,且使用后仍有較多患者術后發生黏膜水腫、囊泡、肉芽、息肉再生及鼻腔粘連等病變,導致手術失敗。鼻內鏡手術后除了鼻腔清潔換藥外,常規應用鼻內激素、抗生素和抗組胺藥等治療,但價格較貴,且長時間用藥給患者帶來并發癥和副作用。選用合適的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將有助于提高術腔清理和沖洗的效率,促進黏膜上皮化和功能恢復,縮短術腔愈合的時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的不足,提供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
[0005]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各組分的用量是發明人經過大量實踐總結得出的,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06]黨參12-28份、熟地12-28份、當歸10-20份、白術10-20份、白芍6_14份、三七6-14份、甘草4_8份。
[0007]優選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
[0008]黨參16-24份、熟地16-24份、當歸12-18份、白術12-18份、白芍8_12份、三七8-12份、甘草5-7份。
[0009]更優選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0010]黨參20份、熟地20份、當歸15份、白術15份、白芍10份、三七10份、甘草6份。
[0011]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劑型可以是膠囊、片劑、噴劑、湯劑等醫學上可接受的劑型,它們的制備方法、輔料用量按現有常規工藝進行。
[0012]本發明還包括上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中的應用。
[0013]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組方中:
[0014]黨參,別名:上黨人參、防風黨參、黃參、防黨參、上黨參、獅頭參、中靈草,為桔梗科植物黨參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參 C.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黨參C.tangshen Oliv.的根。成份:含阜式、微量生物堿、鹿糖、葡萄糖、菊糖、淀粉、粘液及樹脂等。川黨參根含揮發油、黃芩素萄萄糖甙、微量生物堿、多糖、菊糖、皂甙。功能主治: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主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灣,脫肛。
[0015]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Gdertn) Iibosch.ex Fisch.etMey.)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成份:主要含梓醇、核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多種糖類、多種氨基酸、磷酸等。功能主治: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
[0016]當歸,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云歸,西當歸,眠當歸。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成份:當歸中含β -菔烯、α -菔烯、莰烯等中性油成分。含對-甲基苯甲醇、5-甲氧基-2,3-二甲苯酚等酸性油成分、有機酸;糖類;維生素;氨基酸等。功能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于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痛證;腸燥便秘;久咳氣喘。
[0017]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白術多年生草本,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0018] 白芍,別名:金芍藥(《安期生服煉法》),白芍(《藥品化》),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成份:根含芍藥甙、牡丹酚、芍藥花甙,苯甲酸約1.07%、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淀粉、粘液質、蛋白質、β_谷留醇和三萜類,另四川產者含一種酸性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花含黃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沒食子鞣質(10%以上)、除蟲菊素0.13%、13_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葉含鞣質。功能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①《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②《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治)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③《藥性論》:“治肺邪氣,腹中痔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華子本草》:“治風補癆,主女人一切病,并產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治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⑥《醫學啟源》安脾經,治腹痛,收胃氣,止瀉利,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氣,治脾虛中滿,心下痞,脅下痛,善噫,肺急脹逆喘咳,太陽鼽紐,目澀,肝血不足,陽維病苦寒熱,帶脈病苦腹痛滿,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瀉脾熱,止腹疼,止水瀉,收肝氣逆疼,調養心肝脾經血,舒經降氣,止肝氣疼痛。”
[0019]三七,又名參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味甘;微苦;性溫。歸經:歸肝經;胃經。功能:止血;散血;定痛,散瘀止血,清淤化栓止血,降血壓,消腫止痛。
[0020]甘草,又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粉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lOOcm,直徑0.6-3.5cm。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性味:甘,平。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胃經。功能: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主治:主治脾氣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食物中毒;緩和藥物烈性、毒性。
[0021]從中醫的角度,慢性鼻竇炎屬于中醫學慢性鼻淵范疇,多由外邪侵犯,引起肺脾胃膽之病變而發病;或因肺脾臟氣虛損,邪氣久羈,滯留鼻竅,以致病情纏綿難愈,發病率較高。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雖然可切除病變組織,但是可損傷正常組織,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不但耗傷氣血,氣血兩虛,而且易致氣血凝聚,氣滯血瘀;手術創傷及抗生素、激素和抗組胺藥物應用,更易損脾胃,致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竅失養,加之脾虛不能升清化濁,濕濁內生,困聚鼻竅致鼻黏膜水腫、囊泡、分泌物多。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按以下中醫辨證分型:術后第I周以氣血兩虛證為主;術后第2周以氣滯血瘀證為主、脾胃濕熱證為輔; 術后3-10周以脾胃濕熱證為主、肺經濕熱證為輔;術后10-12周后以脾氣虛弱證為主、肺氣虛寒證為輔。
[0022]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后的治療,以補氣血為主,方中黨參補中益氣、熟地補血滋陰,共為君藥;白術補氣健脾,當歸補血活血,為臣藥;佐用白芍養血和營、三七活血行氣,以使補而不滯;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4]實施例1
[0025]黨參120g、熟地280g、當歸100g、白術200g、白芍60g、三七140g、甘草40g。
[0026]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兩倍量的水,每次煎煮一個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
[0027]實施例2
[0028]黨參280g、熟地120g、當歸200g、白術100g、白芍140g、三七60g、甘草80g。
[0029]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干燥、粉碎,過80目篩,用50度米酒40kg浸泡2個月,過濾去渣,取上清液加入常規用量的的滲透劑和防腐劑搖均勻即成噴劑。
[0030]實施例3
[0031]黨參160g、熟地240g、當歸120g、白術180g、白芍80g、三七120g、甘草50g。[0032]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70°C時測)的浸膏,加入常規用量的蔗糖粉,混勻制成顆粒。
[0033]實施例4
[0034]黨參240g、熟地160g、當歸180g、白術120g、白芍120g、三七80g、甘草70g。
[0035]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70°C時測)的浸膏,加入常規用量的硬脂酸鎂輔料,按常規工藝成片劑,規格0.5g/片。
[0036]實施例5
[0037]黨參200g、熟地200g、當歸150g、白術150g、白芍100g、三七100g、甘草60g。
[0038]按配比量稱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70°C時測)的浸膏,加入常規用量的糊精輔料,按常規工藝,制成膠囊,0.5g/粒。
[0039]實驗例: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后的臨床療效
[0040]實驗材料:本發明實施例5制備的藥物組合物。
[0041]實驗地點:廣西浦北當地醫院。
[0042]1、一般資料:2009年-2014年03月以來,在患者自愿的情況下,收治門診術后患者180例,其中年齡最小18歲,最大78歲,病程最短I年,最長20年;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病程、病情無顯著差異。
[0043]2、診斷標準:術后3個月按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委會制定的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
[0044]3、治療方法:
[0045]對照組:80例,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采用生理鹽水、地塞米松及慶大霉素液沖洗術腔,每日I次,4周為I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0046]治療組:100例,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5,膠囊,每日2次,每次2粒,口服;4周為I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0047]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0048]治愈:癥狀消失,鼻內鏡檢查竇口開放良好,竇腔黏膜上皮化,無膿性分泌物;
[0049]好轉:癥狀明顯改善,鼻內鏡檢查見竇腔黏膜部分區域水腫、肥厚或肉芽組織形成,有少量膿性分泌物;
[0050]無效:癥狀改善,鼻內鏡檢查見術腔粘連、竇口狹窄或閉鎖、息肉形成,有膿性分泌物。
[0051]5、臨床結果
[0052]
【權利要求】
1.一種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黨參12-28份、熟地12-28份、當歸10-20份、白術10-20份、白芍6_14份、三七6_14份、甘草4-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黨參16-24份、熟地16-24份、當歸12-18份、白術12-18份、白芍8_12份、三七8_12份、甘草5-7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黨參20份、熟地20份、當歸15份、白術15份、白芍10份、三七10份、甘草6份。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的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3989805SQ20141020011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吳任枝, 黃業武 申請人:吳任枝, 黃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