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蒲公英25-35、大血藤25-35、生鱉甲25-35、紫花地丁25-35、山藥25-35、金銀花10-20、連翹10-20、益母草10-20、大青葉10-15、茵陳10-15、當歸10-15、升麻8-12、生蒲黃8-12、椿皮8-12、桔梗8-12、烏藥8-12、香附8-12、肉桂2-5、琥珀粉2-4。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7%。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
【背景技術】
[0002]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生在性活躍期婦女中。其臨床癥狀表現:慢性盆腔疼痛,下腹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勞累、長時間站立,性交后及月經前后上述癥狀加重,并伴有白帶增多、月經紊亂、經血量多或痛經,嚴重者影響受孕。其病因與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發生變化;性衛生不良導致細菌感染;急性期未徹底治療遷延成慢性病急性發作,或反復感染反復發作等。在治療上,急性期以西藥治療效果明顯,慢性發作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以中藥對全身機能進行調理療效較好。針對此病特點,發明人對用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進行了長期研究總結,優選出一種療效顯著的中藥。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中藥所用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蒲公英25-35(30)、大血藤25-35 (30)、生鱉甲 25-35 (30)、紫花地丁 25-35 (30)、山藥 25-35 (30)、金銀花 10-20 (15)、連翹 10-20 (15)、益母草 10-20 (15)、大青葉 10-15 (12)、茵陳 10-15 (12)、當歸 10-15 (12)、升麻8-12 (10)、生蒲黃8-12 (10)、椿皮8-12 (10)、桔梗8-12 (10)、烏藥8-12 (10)、香附8-12 (10)、肉桂2-5 (4)、琥珀粉2-4(3)。
[0004]本發明中藥最佳組方重量為括號內數字。
[0005]本發明所用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如下:蒲公英一清熱解毒,利濕。治:熱毒癰腫,瘡瘍,肺癰,胸痛,濕熱黃疸及小便淋浙澀痛。大血藤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腸癰腹痛,乳癰瘡毒,活血化瘀,止痛。鱉甲一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治:熱病傷陰,虛風內動,陰虛發熱,盜汗,經閉等。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治:疔瘡癰腫,瘰癘,瘡毒,毒蛇咬傷。山藥-補脾肺,益腎,養氣益陰。治:脾虛泄瀉,久痢,遺精,帶下,消渴等。金銀花一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治:溫病發熱,斑疹,咽喉腫痛,痢疾便血,瘡癰腫毒等。連翹一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治:熱病煩躁口渴,發熱頭痛,瘡癰腫毒,瘰癘等。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治:月經不調,經行脹痛,產后瘀血不盡,瘀血作痛,小便不利,水腫等。大青葉一清熱解毒,涼血。治:時行溫毒,斑疹丹毒,咽喉腫痛。茵陳一清濕熱,退黃膽。治:濕熱,黃疸,胸脅脹痛,小便赤黃。當歸一補血,活血止痛,潤腸。治:血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跌打損傷,腸燥便秘。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治:斑疹不易透發,咽喉腫痛,瘡瘍丹毒,子宮下墜等。蒲黃-止血,活血,治:咯血,吐血,鼻血,尿血,瘀血疼痛,心腹疼痛,產后瘀痛,痛經等。椿皮-燥濕清熱,澀腸止帶。治:白帶,月經過多等。桔梗一宣肺祛痰,排膿。治:痰多,痰吐不爽,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等。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治:胸悶脅痛,胸脘脹痛,反胃嘔吐,疝氣腹痛,小便頻數。香附一理氣解郁,調經止痛。治:胃痛腹痛,胸脅脹滿,月經不調,痛經,癰腫瘡瘍等。肉桂-補火溫陽,祛寒止痛,溫通經脈。治:腎陽虛衰,腰膝冷痛,肢冷,腹痛久瀉,痛經,陰疽等。琥珀一安神,化痰,利尿。治:失眠多夢,驚悸,尿血,血滯經閉,腹痛,瘡瘍,小便不利等。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多數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養血斂陰功能,對治療慢性盆腔炎針對性很強,部分藥物有和中益氣,調和藥性,解毒作用,縱觀整體處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種藥材可以發揮最大效率,用藥取疊加方式,可增強藥物的療效。該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
[0006]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按上述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鱉甲先入鍋煎20分鐘后加入其他藥材,生蒲黃用紗布包好勿使散落,琥珀粉勿煎溫水沖服),用砂鍋煎,加適量水,煎一遍復一遍,兩遍合一煎成混合藥液500毫升,為I齊Li。
[0007]本發明的服法用量:每日I劑,早、晚飯后溫熱各服250毫升,7天I療程。
[0008]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 %,治愈率87 %。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0010]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下同)配比為:蒲公英25、大血藤25、生鱉甲25、紫花地丁25、山藥25、金銀花10、連翹10、益母草10、大青葉10、茵陳10、當歸10、升麻8、生蒲黃8、椿皮8、桔梗8、烏藥8、香附8、肉桂2、琥珀粉2。
[0011]2、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按上述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鱉甲先入鍋煎20分鐘后加入其他藥材,生蒲黃用紗布包好勿使散落,琥珀粉勿煎溫水沖服),用砂鍋煎,加適量水,煎一遍復一遍,兩遍合一煎成混合藥液500毫升,為I齊Li。
[0012]3、本發明的服法用量:每日I劑,早、晚飯后溫熱各服250毫升,7天I療程。
[0013]實施例2
[0014]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蒲公英30、大血藤30、生鱉甲30、紫花地丁 30、山藥30、金銀花15、連翹15、益母草15、大青葉12、茵陳12、當歸12、升麻10、生蒲黃10、椿皮10、桔梗10、烏藥10、香附10、肉桂4、琥珀粉3。
[0015]2、本發明的制備服法用量,同實施例1。
[0016]實施例3
[0017]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蒲公英35、大血藤35、生鱉甲35、紫花地丁 35、山藥35、金銀花20、連翹20、益母草20、大青葉15、茵陳15、當歸15、升麻12、生蒲黃12、椿皮12、桔梗12、烏藥12、香附12、肉桂5、琥珀粉4。
[0018]2、本發明的制備服法用量,同實施例1。
[0019]慢性盆腔炎診斷、治療標準和本發明中藥療效總結:
[0020]1、診斷標準:慢性盆腔疼痛,下腹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勞累、長時間站立,性交后及月經前后上述癥狀加重,伴有白帶增多、月經紊亂、經血量多或痛經,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
[0021]2、治療標準:有效一癥狀減輕。治愈一諸癥消失。
[0022]3,2011年至2013年,有23名患者服用本發明中藥,治愈20人,病癥減輕者3人。
[0023]4、本發明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服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7%。
[0024]病例介紹:
[0025]以下病例處方用藥重量按實施例2標準使用。
[0026]1、韓XX,女,27歲,2011年4月就診。半年前患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愈遷延成慢性盆腔炎,病情時輕時重反復發作。服本發明中藥I療程癥狀減輕,共服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發。
[0027]2、李XX,女,33歲,2012年3月就診。患慢性盆腔炎3月余,下腹墜脹、疼痛腰酸痛,白帶增多、月經紊亂。服用本發明中藥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發。
[0028]3、楊XX,女,40歲,2013年11月就診。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近日復發。服用本發明中藥3療程治愈。隨訪,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蒲公英25-35、大血藤25-35、生鱉甲25-35、紫花地丁 25-35、山藥25-35、金銀花10-20、連翹10-20、益母草10-20、大青葉10-15、茵陳10-15、當歸10-15、升麻8-12、生蒲黃8-12、椿皮8-12、桔梗8-12、烏藥8-12、香附8_12、肉桂2_5、琥珀粉2_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慢性盆腔炎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蒲公英30、大血藤30、生鱉甲30、紫花地丁 30、山藥30、金銀花15、連翹15、益母草15、大青葉12、茵陳12、當歸12、升麻10、生蒲黃10、椿皮10、桔梗10、烏藥10、香附.1 0、肉桂4、琥珀粉3。
【文檔編號】A61K36/8945GK103989885SQ201410248231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孫喜范, 劉鵬 申請人:孫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