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涉及醫(yī)藥【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提供的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由以下原料組成:葶藶子、玄參、桔梗、大黃、威靈仙、黃芩、滑石、焦麥芽、炒蒼術。本發(fā)明藥物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具有很好的療效,且療效快、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可以作為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一線用藥。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咳嗽性哮喘又稱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惟一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癥狀,無明顯喘息,但有氣道高反應性,主要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夜間咳嗽尤為嚴重。目前研究認為本病主要是由多種炎癥介質(zhì)、細胞因子、炎癥細胞相互作用所致。此外還包括神經(jīng)因素、感染因素及遺傳因素等多方因素。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肺為嬌臟,若肺為外邪侵襲,則不能正常的宣發(fā)和肅降,氣逆而上,臨床上表現(xiàn)為咳嗽,肺氣上逆,且風性攣急,其特點多引起氣道攣急,相當于西醫(yī)學的支氣管痙攣改變。本病病機當屬外感失治,邪郁于肺,導致肺氣失宣,肺管不利,氣道攣急?;蛟诩膊〕跗冢^用寒涼、或大劑量抗菌素致寒邪郁遏于肺,宣散無門,肺亦不耐寒熱,只能接受本臟之氣,不能接受外來的客氣,邪氣郁肺,其宣發(fā)肅降功能失調(diào),肺管的組織形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導致氣管痙攣。
[0003]CVA屬于中醫(yī)“咳嗽”、“哮證”、“喘證”等范疇,常在春季及秋冬交替時節(jié)發(fā)病。多因外感失治,邪氣干肺,風動氣逆,氣急痰阻而致。本病具有反復發(fā)作、起病急、發(fā)病快等特點,本病發(fā)作前多有噴嚏、鼻咽氣道發(fā)癢、流涕、胸悶等先兆癥狀,與風為陽邪、其性開泄的特點相符。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或夾寒,或夾熱,或夾燥,或夾痰,其中兼夾發(fā)病者居多??芍L邪是本病證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兼夾之邪只是其中一個觸發(fā)因素而非內(nèi)在因素。
[0004]目前針對小兒CVA患者,幾乎沒有市售的中藥,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然西藥對小兒又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副作用,且效果多不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選用葶藶子、玄參、桔梗、大黃、威靈仙、黃芩、滑石、焦麥芽、炒蒼術組方,該組方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
[0007]方解:葶藶子:辛、苦,大寒。歸肺、膀胱經(jīng)。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水腫。玄參:甘、苦、咸,微寒。歸肺、胃、腎 經(jīng)。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桔梗:苦、辛,平。歸肺經(jīng)。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威靈仙:辛、咸,溫。歸膀胱經(jīng)。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黃芩: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紐,癰腫瘡毒,胎動不安。滑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jīng)。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焦麥芽:甘,平。歸脾、胃經(jīng)。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炒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jīng)。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本發(fā)明組方宣肺溫通、祛風利咽、行氣消食、祛痰健脾、消痞散結、鎮(zhèn)咳平喘。諸藥合用,共奏溫肺化痰、宣肺平喘止咳之功。
[0008]具體地。本發(fā)明用于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葶藶子8-20 玄參4-12 桔梗8-20 大黃1_4 威靈仙18-40 黃芩2-6 滑石2-6 焦麥芽8-20 炒蒼術8-20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葶藶子14 玄參6 桔梗14 大黃I 威靈仙24 黃芩2 滑石2 焦麥芽14 炒蒼術14
本發(fā)明可以采用常規(guī)的水煎取汁服用,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制劑工藝制備成常用的劑型,例如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或糖漿劑。
[0009]為了使用方便,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按配比稱取中藥材原料,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80-2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8-12倍量,煎煮時間為l_3h,第二次加水量為5-8倍量,煎煮時間為l_2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2-4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蔗糖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
[0010]本發(fā)明藥物經(jīng)過臨床驗證證實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具有很好的療效,且療效快、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這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種修改或改進,但是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nèi)。
[0012]實施例1
1)稱取葶藶子Hg、玄參6g、桔梗14g、大黃lg、威靈仙24g、黃芩2g、滑石2g、焦麥芽Hg、炒蒼術14g,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1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藥粉總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水量為5倍量,煎煮時間為l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3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蔗糖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100ml。
[0013]實施例2
1)稱取葶藶子20g、玄參12g、桔梗18g、大黃2g、威靈仙36g、黃芩2g、滑石2g、焦麥芽Hg、炒蒼術14g,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1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藥粉總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水量為5倍量,煎煮時間為l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3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蔗糖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100ml。
[0014]實施例3
1)稱取葶藶子Sg、玄參4g、桔梗Sg、大黃lg、威靈仙18g、黃芩2g、滑石2g、焦麥芽Sg、炒蒼術Sg,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1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藥粉總重量12倍量的水,煎煮3h,第二次加水量為5倍量,煎煮時間為2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2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蔗糖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100ml。
[0015]實施例4
1)稱取葶藶子12g、玄參12g、桔梗12g、大黃lg、威靈仙20g、黃芩4g、滑石4g、焦麥芽20g、炒蒼術20g,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1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藥粉總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水量為8倍量,煎煮時間為2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2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蔗糖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100ml。
[0016]臨床實驗資料
1.一般資料將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份來我院就診的180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100例和對照組80例。治療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2~8歲,平均5.4歲;病程4-6周。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2~8歲,平均5.3個月;病程4-6周。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具有可比性。
[0017]2.納入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2002年《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寒飲伏肺證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氣喘,喉間痰鳴,痰白而黏、或稀薄多沫,遇冷則甚,面色淡白,舌質(zhì)淡紅苔白滑,脈浮滑。
[0018]3.排除標準
雙肺呼吸音粗,或聞及干啰音;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支氣管擴張劑有效;具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氣道高反應性特征;已明確其他致病因素者。
[0019]4.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得的糖漿劑,每日早晚各I次,每次IOml ;
對照組:用孟魯司特納咀嚼片,2~5歲I日4mg 口服,6~14歲I日5mg 口服;
兩組均治療14天。
[0020]5.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治愈:偶有輕咳,但不需給藥可緩解,或偶有輕咳,臨床癥狀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咳嗽仍有定時發(fā)作,但次數(shù)顯著減少。有效:咳嗽定時發(fā)作,但次數(shù)相對減少。無效:咳嗽發(fā)作次數(shù)或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0021]6.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
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0022]7.治療結果,參見表1
表1CVA患兒療效比較(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葶藶子、玄參、桔梗、大黃、威靈仙、黃芩、滑石、焦麥芽和炒蒼術制備而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葶藶子8-20 玄參4-12 桔梗8-20 大黃1_4 威靈仙18-40 黃芩2-6 滑石2-6 焦麥芽8-20 炒蒼術8-2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葶藶子14 玄參6 桔梗14 大黃I 威靈仙24 黃芩2 滑石2 焦麥芽14 炒蒼術14。
4.如權利要求1-3所 述的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或糖漿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衆(zhòng)劑制備步驟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中藥材原料,然后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后過80-200目篩,混合各粉碎后的藥材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然后將步驟I)制備的藥物細粉加入煎煮鍋,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8-12倍量,煎煮時間為l_3h,第二次加水量為5-8倍量,煎煮時間為l_2h,合并煎煮液,過濾; 3)減壓濃縮濾液,濃縮成60°C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加入無水乙醇,無水乙醇加入量為清膏體積的2-4倍,攪拌均勻后,靜置24h,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再加入糖漿,攪拌均勻得本發(fā)明糖漿劑。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3990025SQ201410269410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劉青振 申請人:劉青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