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及其制備方法,由主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由紫菀、陳皮、天南星、金銀花、連翹、玉米須、白菜根、半夏和川貝母制成,副藥劑由枇杷葉、銀杏葉、無花果和杏仁制成。本發(fā)明通過選用對止咳化痰有療效的多種中藥材,并通過選用恰當?shù)母彼幬飶亩鴮λ幮нM行調(diào)理增效,從而大大提高了藥物發(fā)揮的治療效果,而且選用的藥材比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簡易,普遍適用于各種人群。經(jīng)臨床實驗證明,對痰多咳嗽的治療效果達到90%以上,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到疾病治療領(lǐng)域用到的藥物,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及 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痰熱咳嗽為邪犯氣道、肺失宣肅而致痰熱蘊肺證患者,若表邪未解可兼見表癥。 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黃稠、咯吐不爽,鼻塞流濁涕,咽痛聲啞,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膩,脈滑 數(shù);西醫(yī)診斷為支氣管炎,多有受涼感染或接觸史,肺部聽診可聞及干、濕性羅音。患者 不停的咳嗽發(fā)出異聲,不僅自身難受異常,而且也嚴重影響周圍人的生活。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為了消除痰熱咳嗽患者的病痛,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及其制備 方法,按照療程服用該藥丸,不僅可以快速有效緩解癥狀、治愈患者,而且也具有防止復(fù)發(fā) 的功效。
[0004]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由主 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紫菀7-8份、陳皮4-5 份、天南星8_9份、金銀花3_5份、連翅2_3份、玉米須5_7份、白菜根8_9份、半夏6_8份和 川貝母3-4份,副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枇杷葉9-10份、銀杏葉12-13份、無花 果8_9份和杏仁7_9份。
[0005] 所述主藥劑的組成原料還包括葵花盤4-5份和桔梗2-3份;所述副藥劑的組成原 料還包括絲瓜藤5-6份、荷葉3-5份和桑葉3-4份。
[0006] 所述藥丸中還加入有甜味劑,該甜味劑為4-8份的蜂蜜。
[0007]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主藥劑的藥材,將白菜根烘干后與其它的藥材混 合,然后磨成細度為80-120目的細粉,備用; 2) 采用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對步驟a中的藥材細粉進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 液,減壓濃縮后得到膏狀提取物,備用; 其中,回流提取時乙醇的加入量為藥材細粉重量的10-20倍,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 小時; 3)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副藥劑的藥材,然后將其放入到煎藥容器中,向其 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進行熬煮,直至煎藥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量變?yōu)樗幉闹亓康?-3 倍,過濾掉藥渣得到的濾液作為藥液,備用; 4) 將步驟2)得到的膏狀提取物和步驟3)得到的藥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狀物后團成 丸狀,并在40-50°C的溫度下干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08] 本發(fā)明步驟4)中的減壓濃縮是在0. 2-0. 4個標準大氣壓、溫度為80_95°C的條件 下加熱濃縮, 本發(fā)明中,在熬煮制取副藥劑時,可以在副藥劑的藥材中加入1-2份的葡萄籽,同時熬 煮時加入藥材重量1-2%的食醋。
[0009] 本發(fā)明中,各藥材的藥理藥效如下: 紫萱:辛、甘、苦,性溫;歸肺經(jīng);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咳嗽、肺虛勞嗽、 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性溫,味辛、苦,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理氣健脾、調(diào)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 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天南星: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祛風(fēng)止痙、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 用于頑痰咳嗽、風(fēng)痰眩暈、中風(fēng)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fēng)和破傷風(fēng); 金銀花:甘、微苦、清香,性辛、寒;歸肺、胃、心、大腸經(jīng);既能宣散風(fēng)熱,還善清解血毒, 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fā)疹、發(fā)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均效果顯著; 連翹: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主治熱病初起、風(fēng)熱感冒、發(fā)熱、 心煩、咽喉腫痛、斑疹、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和熱淋等癥; 玉米須:甘,平,歸膀胱、肝、膽經(jīng);具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之功效,主治腎炎水腫, 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jié)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白菜根: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熱淋; 半夏:辛,溫,有毒;入脾、胃經(jīng);用于痰多咳嗽、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 川貝母: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 血; 枇杷葉: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和噦逆等癥; 銀杏葉:甘、苦、澀,平;歸心、肺經(jīng);具有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肺虛 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抗凝固,有一定概率提高記憶力; 無花果:味甘、微辛,性平,有小毒;具有潤肺止咳、清熱潤腸之功效,用于咳喘、咽喉腫 痛、便秘、痔瘡;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治療肺病、咳嗽等疾; 葵花盤:向日葵秋收后脫掉葵花籽的花盤; 桔梗:歸肺經(jīng);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yǎng)氣之功效;主治 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小便癃閉等癥; 絲瓜藤: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莖,植物形態(tài)像〃絲瓜〃條,夏、秋季采取;苦, 微寒,小毒,入心、脾、腎三經(jīng);具有舒筋、活血、健脾、殺蟲的功效,用于治療腰膝四肢麻木、 月經(jīng)不調(diào)、水腫、齒露、鼻淵、牙宣;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6至7月花未開放時采收,除去葉柄,曬至七八成干,對折 成半圓形,曬干,夏季亦用鮮葉或初生嫩葉;性味苦澀、平;入心、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暑、 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 桑葉:味苦、甘;性寒,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具有清肝養(yǎng)肝、疏散風(fēng)熱、清肺、明目之功效;主治 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溫初起、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fēng)、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fēng)熱及肝 陽上擾、目赤腫痛等癥;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選用對止咳化痰有療效的多種中藥材,并通過選用恰當?shù)母彼?物從而對藥效進行調(diào)理增效,從而大大提高了藥物發(fā)揮的治療效果,而且選用的藥材比較 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簡易,普遍適用于各種人群。經(jīng)臨床實驗證明,對痰多咳嗽 的治療效果達到90%以上,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闡述。本發(fā)明所用到的中草藥組分均可 以從各中草藥店獲得。
[0011]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由主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 的原料制成:紫菀7份、陳皮4份、天南星8份、金銀花3份、連翹2份、玉米須5份、白菜根8 份、半夏6份和川貝母3份,副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枇杷葉9份、銀杏葉12份、 無花果8份和杏仁7份。
[0012]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主藥劑的藥材,將白菜根烘干后與其它的藥材混 合,然后磨成細度為80目的細粉,備用; 2) 采用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對步驟a中的藥材細粉進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 液,減壓濃縮后得到膏狀提取物,備用; 其中,回流提取時乙醇的加入量為藥材細粉重量的10倍,回流提取4次,每次3小時; 3)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副藥劑的藥材,然后將其放入到煎藥容器中,向其 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進行熬煮,直至煎藥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量變?yōu)樗幉闹亓康?-3 倍,過濾掉藥渣得到的濾液作為藥液,備用; 4) 將步驟2)得到的膏狀提取物和步驟3)得到的藥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狀物后團成 丸狀,并在40-50°C的溫度下干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13] 以上為本發(fā)明的基本實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礎(chǔ)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藥劑的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葵花盤4份和桔梗2份;在上述副藥劑的 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絲瓜藤5份、荷葉3份和桑葉3份; 為了提高口感,可以在口服液中加入有甜味劑,該甜味劑為4份的蜂蜜,蜂蜜的加入是 在步驟4)中膏狀提取物和藥液混合均勻后加入蜂蜜,并攪拌均勻后在30-35°C的溫度下干 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14]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由主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 的原料制成:紫菀8份、陳皮5份、天南星9份、金銀花5份、連翹3份、玉米須7份、白菜根 9份、半夏8份和川貝母4份,副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枇杷葉10份、銀杏葉13 份、無花果9份和杏仁9份。
[0015]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主藥劑的藥材,將白菜根烘干后與其它的藥材混 合,然后磨成細度為120目的細粉,備用; 2) 采用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對步驟a中的藥材細粉進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 液,減壓濃縮后得到膏狀提取物,備用; 其中,回流提取時乙醇的加入量為藥材細粉重量的20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5小時; 3)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副藥劑的藥材,然后將其放入到煎藥容器中,向其 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進行熬煮,直至煎藥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量變?yōu)樗幉闹亓康?-3 倍,過濾掉藥渣得到的濾液作為藥液,備用; 4) 將步驟2)得到的膏狀提取物和步驟3)得到的藥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狀物后團成 丸狀,并在40-50°C的溫度下干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16] 以上為本發(fā)明的基本實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礎(chǔ)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藥劑的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葵花盤5份和桔梗3份;在上述副藥劑的 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絲瓜藤6份、荷葉5份和桑葉4份; 為了提高口感,可以在口服液中加入有甜味劑,該甜味劑為8份的蜂蜜,蜂蜜的加入是 在步驟4)中膏狀提取物和藥液混合均勻后加入蜂蜜,并攪拌均勻后在30-35°C的溫度下干 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17]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由主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 的原料制成:紫菀7. 5份、陳皮4. 5份、天南星8. 5份、金銀花4份、連翹2. 5份、玉米須6份、 白菜根8. 5份、半夏7份和川貝母3. 5份,副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枇杷葉9. 5 份、銀杏葉12. 5份、無花果8. 5份和杏仁8份。
[0018]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主藥劑的藥材,將白菜根烘干后與其它的藥材混 合,然后磨成細度為100目的細粉,備用; 2) 采用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對步驟a中的藥材細粉進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 液,減壓濃縮后得到膏狀提取物,備用; 其中,回流提取時乙醇的加入量為藥材細粉重量的15倍,回流提取3次,每次4小時; 3) 按照上述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副藥劑的藥材,然后將其放入到煎藥容器中,向其 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進行熬煮,直至煎藥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量變?yōu)樗幉闹亓康?-3 倍,過濾掉藥渣得到的濾液作為藥液,備用; 4) 將步驟2)得到的膏狀提取物和步驟3)得到的藥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狀物后團成 丸狀,并在40-50°C的溫度下干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19] 以上為本發(fā)明的基本實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礎(chǔ)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藥劑的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葵花盤4. 5份和桔梗2. 5份;在上述副藥 劑的組成原料基礎(chǔ)上再添加絲瓜藤5. 5份、荷葉4份和桑葉3. 5份; 為了提高口感,可以在口服液中加入有甜味劑,該甜味劑為6份的蜂蜜,蜂蜜的加入是 在步驟4)中膏狀提取物和藥液混合均勻后加入蜂蜜,并攪拌均勻后在30-35°C的溫度下干 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0020] 試驗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將本產(chǎn)品作為實驗樣品,在5個月內(nèi)對117名患者進行治療。
[0021] 治療方法:每天服用三次,每次20ml,每三天為一個療程; 效果標準: 痊愈:五個療程內(nèi)病癥完全消失,且停藥兩個月內(nèi)無復(fù)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其特征在于:由主藥劑和副藥劑混合而成,其中,主藥劑 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紫菀7-8份、陳皮4-5份、天南星8-9份、金銀花3-5份、連翹 2- 3份、玉米須5-7份、白菜根8-9份、半夏6-8份和川貝母3-4份,副藥劑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 的原料制成:枇杷葉9-10份、銀杏葉12-13份、無花果8-9份和杏仁7-9份。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藥劑的組成 原料還包括葵花盤4-5份和桔梗2-3份;所述副藥劑的組成原料還包括絲瓜藤5-6份、荷葉 3- 5份和桑葉3-4份。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藥丸中還 加入有甜味劑,該甜味劑為4-8份的蜂蜜。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止咳化痰的藥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驟: 1) 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主藥劑的藥材,將白菜根烘干后與其它 的藥材混合,然后磨成細度為80-120目的細粉,備用; 2) 采用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對步驟a中的藥材細粉進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 液,減壓濃縮后得到膏狀提取物,備用; 其中,回流提取時乙醇的加入量為藥材細粉重量的10-20倍,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 小時; 3) 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要求選用并稱量制取副藥劑的藥材,然后將其放入到煎藥容 器中,向其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進行熬煮,直至煎藥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總重量變?yōu)樗幉闹?量的2-3倍,過濾掉藥渣得到的濾液作為藥液,備用; 4) 將步驟2)得到的膏狀提取物和步驟3)得到的藥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狀物后團成 丸狀,并在40-50°C的溫度下干燥至含水率為8-10%后,真空包裝即制得產(chǎn)品。
【文檔編號】A61P11/10GK104107358SQ201410346732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孫祥麗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