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包括纖維編織而成的繩纜和固定釘,所述的繩纜設有固定帶,所述的固定帶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環,所述的固定釘插入在固定環中,固定釘是空心的,設有中空的軸向的通道,釘帽與釘體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大于釘體與釘帽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本發明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是一種新型的生長引導類內固定裝置,其具有鋼板所不具有的柔韌性,可適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具有更低的切跡和更高的生物力學強度,并且使得螺釘的置入更方便,有效解決了目前8字鋼板經常出現的螺釘拔出、斷裂、置入和取出過程繁瑣等問題。
【專利說明】—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兒童骨骼的正常生長依賴基因、激素和生物力學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這些因素共同調節或調控骺板生長,保持兒童期間骨骼的持續生長,并在不同年齡階段形成與兒童年齡相適應的正常解剖軸線和機械力線。然而,在相當漫長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下肢骨骼的生長往往面臨著創傷、感染,以及一些代謝疾病的威脅或侵擾,可能產生短縮、成角、旋轉畸形,從而改變了下肢解剖軸線和機械力線,抑或雙下肢不等長,導致步態異常、關節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患者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
[0003]為了恢復兒童下肢正常生長,早期20世紀30年代Phemister首先開始嘗試骺板阻滯方法,矯正下肢解剖軸線、機械力線異常和雙下肢不等長。然而,Stevens經過多年臨床研究,于2007年首次提出“引導性生長”(Guided growth)的新概念,對前人骺板阻滯方法也進行了實質性改進。Stevens引導性生長技術與理論以工程學中張力帶原理與技術為基礎,設計8字形2孔鋼板和跨越骺板固定的操作技術,將8字形2孔鋼板跨越張力側骺板固定之后,隨著一定時間的生長,在8字形2孔鋼板一側骺板必然產生一定的張力,從而發揮張力帶的效應,由于對8字鋼板下骺板形成一定的壓力,因此能抑制該側骺板的生長,同時能減輕對側(張力側)骺板的壓力,間接的提高對側骺板的生長速率。又因其支點位于骺板之外的側方,增加了杠桿力臂長度,有助于快速的恢復線性生長,從而實現引導性生長的最終目標。
[0004]中國專利文獻CN 201010507540.0,
【公開日】2011.02.09,公開了一種骨骺阻滯內置8字鋼板及其應用,所述的8字鋼板包括兩個單側孔板,所述的單側孔板上分別設有鉸接孔,由樞軸通過鉸接孔連接兩個單側孔板,所述的兩個單側孔板可組裝成對稱8字鋼板。
[0005]但是目前8字鋼板臨床使用中經常出現鋼板形狀與骨骺外形不貼合、引發螺釘拔出或斷裂、置入及取出過程繁瑣等問題,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的用于兒童骨科臨床的生長引導類內固定裝置。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包括繩纜和固定釘,所述的繩纜設有固定帶,所述的固定帶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環,所述的固定釘插入在固定環中。
[0008]所述的繩纜是由纖維編織而成。
[0009]所述的繩纜由單根Dyneema Purity纖維采用針織的方法編織而成。
[0010]所述的固定釘是空心的,設有中空的軸向的通道。
[0011]所述的固定釘由上至下依次設有釘帽、釘體和釘尖,所述的釘帽與釘體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大于釘體與釘帽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
[0012]所述的釘帽與釘體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是釘體與釘帽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的2倍。
[0013]所述的釘帽的上端為臺柱狀,下端為圓柱形,釘帽上設有釘槽,所述的釘槽為正六邊形;所述的釘體為圓柱形,表面設有螺紋;所述的釘尖為圓錐形。
[0014]所述的釘帽高度為2.7mm,釘帽下端的直徑為7_8mm,釘槽的對角線長度為4mm ;所述的釘體長度為20,22,24,26,28或30mm,直徑為3.5_4mm ;所述的釘尖高度為2.4mm,上端直徑為3.5mm,下端直徑為1.04mm。
[0015]所述的固定帶為長方形,長6_12mm,寬8_14mm ;所述的固定環周長為14_18mm ;所述的繩纜厚度l_3mm。
[0016]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發明采用纖維編織而成的繩纜來固定骨骺,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可適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切跡低;另一方面,具備良好的抗疲勞特性,能減少因疲勞引起的內固定失敗;再一方面,其具備高于或與鋼板相當的生物力學強度,能有效防止斷裂,低延展率能保證阻滯的效果;又一方面,纖維編織繩纜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當阻滯治療結束時,可以經皮將繩纜切斷,即可解除該裝置的阻滯作用,簡化了內固定裝置取出的復雜操作。
[0017]2、繩纜上設有兩個固定孔,可以與固定釘配合使用,達到將繩纜固定在骨骺側方的目的,且固定孔設有中空的通道,置入更方便。
[0018]3、固定釘的形狀設計合理,能保證釘體套入繩纜的固定孔后不會滑脫出來。
[0019]4、繩纜和固定釘的規格范圍符合臨床需求,設計合理,用于骨骺阻滯手術能達到操作簡便、創傷小、療效好和并發癥少的目的。
[0020]總的來說,本發明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是一種新型的用于兒童骨科臨床的生長引導類內固定裝置,解決了原8字鋼板臨床使用中經常出現的鋼板形狀與骨骺外形不貼合及其引發的螺釘拔出、斷裂、置入和取出過程繁瑣等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附圖1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繩纜的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2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固定釘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3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使用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5]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繩纜11.固定帶 12.固定環 13.固定孔
2.固定釘21.釘帽 211.釘槽 22.釘體 23.釘尖 24.通道 25.螺紋31.骨骺
32.干飯端 33.飯板
4.克氏針實施例1
本發明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包括繩纜I和固定釘2。
[0026]請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繩纜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繩纜I設有固定帶11和兩個固定環12,所述的固定帶11為長方形,所述的固定環12分別連接在固定帶11的兩條短邊上,固定環12為環狀,中間設有固定孔13。所述的繩纜I由纖維材料編織而成,即所述的固定帶11和兩個固定環12是由單根纖維通過針織的方法編織而成。
[0027]所述的繩纜I的規格為:所述的固定帶11長(即兩個固定環12之間的距離)6-12mm,寬8_14_ ;所述的固定環12的周長為14_18_ ;所述的繩纜I整體的厚度l_3mm。
[0028]請參照圖2,圖2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固定釘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固定釘2內部中空,形成軸向的通道24。固定釘2由上至下依次設有釘帽21、釘體22和釘尖23;所述的釘帽21上端為臺柱狀,下端為圓柱形,設有釘槽211,所述的釘槽211為正六邊形槽;所述的釘體22為圓柱形,表面設有螺紋25 ;所述的釘尖23為圓錐形。釘帽21與釘體22連接端的端面面積大于釘體22與釘帽21連接端的端面面積。
[0029]所述的固定釘2的規格為:所述的釘帽21高度為2.7mm,下端直徑為7_8mm,釘槽211對角線的長度為4mm ;所述的釘體22分20,22,24,26,28,30mm幾個高度規格,直徑為
3.5-4mm ;所述的釘尖23高度為2.4mm,上端直徑為3.5mm,下端直徑為1.04mm。
[0030]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固定帶11跨骺板固定,其使用纖維材料制成,一方面具備良好的柔韌性,可適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以任意形狀和骨面緊密完美貼合,切跡低,另一方面具備良好的抗疲勞特性,顯著優于金屬鋼板,可以減少因疲勞引起的內固定失敗。所述的繩纜I優選使用Dyneema Purity纖維,Dyneema Purity纖維是一種超高分子質量聚乙烯纖維,生物力學強度高于或與鋼板接近;所述的繩纜I采用單根纖維以常規針織的方法編成即可。所述的固定釘2用于將繩纜I固定在骨骺上,其與固定環12、固定孔13配合使用即可將固定釘2與繩纜I聯系為一體;釘帽21與釘體22連接端的端面面積設計成大于釘體22與釘帽21連接端的端面面積,其目的是在釘體22和釘帽21之間形成明顯階梯,利用較大的釘帽21確保釘體22套入繩纜的固定孔13后不會滑脫出來,優選地,將釘帽21與釘體22連接端的端面面積設計為釘體22與釘帽21連接端的端面面積的2倍左右。所述的釘帽21的上端還可設計成其它形狀,如半球形,保證無凸棱,減少對人體組織的損傷。所述的通道24利于定位和預鉆釘道。所述的繩纜I和固定釘2的規格不僅限于本實施例,但是優選本實施例的規格,該規格為本申請發明人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和試驗得出,不應視為本領域的常規技術手段。
[0031]請參照圖3,圖3是本發明繩纜式內固定裝置的使用過程示意圖。手術時,首先確定本發明內固定裝置的放置部位(置于成角畸形的下肢長骨的最凸側),通過克氏針4探查該部位骺板33所在位置,沿骨長軸方向,分別在骺板33位置上方的骨骺31、骺板33位置下方的干骺端32插入克氏針4以確定置釘位置,要求克氏針4盡量平行于骺板33不損傷骺板為佳,C臂機透視滿意后,使用量尺測量骨骺31側方與干骺端32側方的兩根克氏針4進針點之間的距離,確定需使用的繩纜I的長度,沿克氏針4方向用絲錐擴孔,在孔壁上切削出內螺紋,選擇長度合適的固定釘2 (長度應小于骺板寬度的1/2),接著將固定釘2按照從釘尖23到釘體22的順序插入到繩纜I的固定孔13中,兩個固定孔13分別套入一枚固定釘2,兩枚固定釘2沿克氏針4標定方向擰入,交替擰緊固定釘2,直至其壓住固定纜繩的固定環12,檢查繩纜固定可靠,取出克氏針4,手術即完成。一個骺板阻滯手術需要使用一根繩纜I和兩枚固定釘2。
[0032]本發明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是一種新型的生長引導類內固定裝置,其具有鋼板所不具有的柔韌性,可適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骨骺,具有切跡低、力學強度高和組織相容性好等特性,并且螺釘的置入更方便,有效解決了目前8字鋼板容易出現的螺釘拔出、斷裂、置入和取出過程繁瑣等問題。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骨科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繩纜和固定釘,所述的繩纜設有固定帶,所述的固定帶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環,所述的固定釘插入在固定環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繩纜是由纖維編織--?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繩纜由單根DyneemaPurity纖維采用針織的方法編織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釘是空心的,設有中空的軸向的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釘由上至下依次設有釘帽、釘體和釘尖,所述的釘帽與釘體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大于釘體與釘帽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釘帽與釘體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是釘體與釘帽的連接端的端面面積的2倍。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釘帽的上端為臺柱狀,下端為圓柱形,釘帽上設有釘槽,所述的釘槽為正六邊形;所述的釘體為圓柱形,表面設有螺紋;所述的釘尖為圓錐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釘帽高度為2.7mm,釘帽下端的直徑為7-8mm,釘槽的對角線長度為4mm ;所述的釘體長度為20,22,24,26,28或30mm,直徑為3.5-4mm ;所述的釘尖高度為2.4mm,上端直徑為3.5mm,下端直徑為1.04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纜式內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帶為長方形,長6-12mm,寬8_14_ ;所述的固定環周長為14_18_ ;所述的繩纜厚度l_3mm。
【文檔編號】A61B17/68GK104127226SQ201410365007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趙黎, 李海, 吳振凱, 蔣秋冉, 邱夷平, 景步碧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