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原料組成:麻布七20-40g,獨一味30-50g,牛馬藤20-40g,波緣楤木10-30g,野料豆10-30g,豨薟10-50g,滾山蟲10-20g,牛尾菜20-40g,金絲杜仲20-60g,果上葉20-30g,壯筋草10-30g,紅楓荷10-30g,走馬風20-30g,菝葜20-50g,豆豉姜10-20g,獨活10-60g,透骨草20-50g,牛膝20-50g,桂枝10-50g,當歸10-60g。諸藥配伍共奏補益肝腎、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除濕、軟堅散結的功效,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療效顯著,有效消除疼痛,無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
【專利說明】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膝骨性關節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骨關節病,以中老年人較常見,是以關節 軟骨進行性破壞、關節骨端反應性增生為病理基礎,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麻木、積液、 屈伸不利、蹲起困難,尤其是負重時明顯,休息后可緩解。查體可見關節腫脹,活動時有響聲 或摩擦音,畸形和功能障礙。X線片提示:關節間隙變窄,髕骨髁間嵴骨質增生,關節骨端出 現硬化或衰變現象。
[0003]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骨痹"范疇,因中老年人肝腎漸衰,氣血不足,筋骨失養,風 寒濕邪侵襲,痰凝瘀滯血脈,痹阻關節所致。其發病與肝、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病因主 要包括外感風寒濕邪內傷肝腎不足、氣血失和及跌仆損傷四個方面。邪瘀痹阻經絡,血脈凝 澀不得宣通為其關鍵病機。中醫認為骨關節病是本虛標實,故治療應內外兼顧、標本兼治。
[0004] 我們根據中醫"骨痹"理論研制了一種具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除 濕、軟堅散結的外用中藥,對膝骨性關節病內外兼顧、攻補適宜,消除癥狀、改善功能達到治 療目的。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療效確切顯著,無毒副作用的外用 中藥。
[0006]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 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20-40g,獨一味30-50g,牛馬藤20-40g,波緣惚木 10-30g,野料豆10-30g,豨薟10-50g,滾山蟲10-20g,牛尾菜20-40g,金絲杜仲20-60g,果上 葉20-30g,壯筋草10-30g,紅楓荷10-30g,走馬風20-30g,菝葜20-50g,豆豉姜10-20g,獨 活 10-60g,透骨草 20-50g,牛膝 20-50g,桂枝 10-50g,當歸 10-60g。
[0007] 優選的,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 30g,獨一味30g,牛馬藤40g,波緣惚木25g,野料豆15g,豨薟40g,滾山蟲15g,牛尾菜30g, 金絲杜仲30g,果上葉20g,壯筋草20g,紅楓荷20g,走馬風25g,菝葜30g,豆豉姜15g,獨活 40g,透骨草40g,牛膝40g,桂枝40g,當歸30g。
[0008] 本發明的外用中藥的用法如下:
[0009] 方法一制成外用洗劑:將各中藥原料加水煎煮兩次,每次3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 濃縮至2000毫升備用,另將兩條方巾折成條形備用。待藥液放冷至人體能承受溫度時,將 兩條方巾輪換置入藥液中浸透,然后拿出擰干,趁熱交替外敷患病關節,待藥液涼后再加溫 再敷。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劑藥可用3天,十五天為一療程。藥液應每日煮沸一次, 兩個療程間隔三天,連用四至六個療程。
[0010] 方法二制成外用敷藥:將各中藥原料充分干燥粉碎,過60目篩備用。用透氣性能 好的棉布,縫制成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藥袋,均勻的裝入上藥100克,為防藥物在 袋內上下左右走竄,藥袋中間小井字形縫制數趟。藥袋兩端可根據需要做一活動式固定束 帶,用以將藥袋固定在膝蓋上。用時取白酒和陳醋各20毫升,用噴壺均勻的噴灑在藥袋上, 待完金被藥袋內的藥粉吸收后即可著戴使用。每天使用8小時,連續使用15天,30天為一 療程。根據病情需要可連續使用4至6個療程。
[0011] 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0012] 麻布七,苦,辛,溫,歸心、肝、肺、脾經,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主風濕腰 腿痛;關節腫痛;跌打損傷;胃痛;胸腹脹滿;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腸炎;瘰疬;瘡癤。
[0013] 獨一味,味甘,苦,性平活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跌傷筋骨,閃腰挫氣,筋骨疼 痛,關節腫痛,關節積黃水。
[0014] 牛馬藤,甘,溫,歸肝、胃經,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疼 痛、麻木,通經,經閉。
[0015] 波緣惚木,味苦;辛;性涼,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祛風除濕。主跌打損傷;骨折;痞 塊;經閉;痛經;勞傷疼痛;風濕痛。
[0016] 野料豆,甘,涼,補益肝腎,祛風解毒。治陰虧目昏,腎虛腰痛,盜汗,筋骨疼痛,產后 風痙,小兒疳疾。《綱目拾遺》:"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益精。煮汁服,解烏、附毒。
[0017] 豨薟,苦,寒,歸肝、脾、腎經,祛風濕,利筋骨,降血壓。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 無力,瘧疾,急性肝炎,高血壓病,疔瘡腫毒,外傷出血。
[0018] 滾山蟲,味辛;咸;性溫,歸腎經,祛風通絡,散瘀止痛。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 打損傷;骨折腫痛。
[0019] 牛尾菜,甘,苦,平,歸肝、肺經,祛風濕;通經絡;祛痰止咳。主風濕痹證;勞傷腰 痛;跌打損傷;咳嗽氣喘。《陜西中草藥》:祛風濕,活血通絡,消炎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炎,筋 骨疼痛,高血壓所致之偏癱,骨髓炎,骨結核。
[0020] 金絲杜仲,微苦,澀,性溫,歸肝、腎經,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接骨止血。主風濕痹 痛;腰腿痛;跌打骨折;外傷出血。
[0021] 果上葉,甘,淡,涼,歸肺、肝、腎經,潤肺化痰;通絡止痛。主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 炎;慢性咽炎;疝氣疼痛;月經不調;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0022] 壯筋草,苦;微辛,平,歸肝、脾經,疏風解表;治血通絡。治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0023] 紅楓荷,甘,溫,祛風除濕,舒筋活血。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 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
[0024] 走馬風,辛、苦,溫,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用于風濕骨痛,頭痛,跌打腫痛,濕疹,毒 蛇咬傷。
[0025] 菝葜,甘,酸,性平,歸肝、腎經,祛風利濕;解毒消癰。主風濕痹痛;淋濁;帶下;泄 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
[0026] 豆豉姜,辛,溫,苦,歸肝、脾、胃經,祛風除濕;理氣止痛。主感冒;心胃冷痛;腹痛 吐瀉;腳氣;孕婦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腦血栓形成。《廣東中藥》:"祛風散寒,息肝 風,消腫。治風濕痹痛,筋骨無力,產后腳軟,痰濕腳氣。"
[0027] 獨活,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少陰伏風頭痛。
[0028] 透骨草,辛,性溫,歸肺、肝經,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治風濕痹痛,筋骨攣 縮,寒濕腳氣,瘡癬腫毒。
[0029] 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 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
[0030]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 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31]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 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0032]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相互配伍共奏補益肝腎、活血化瘀、 舒筋通絡、祛風除濕、軟堅散結的功效,內外兼顧、攻補適宜,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療效顯著, 有效消除疼痛,無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
【具體實施方式】
[0033]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明的 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 的保護范圍之內。
[0034] 實施例1
[0035] 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20g,獨 一味40g,牛馬藤35g,波緣惚木20g,野料豆20g,豨薟25g,滾山蟲10g,牛尾菜30g,金絲杜 仲20g,果上葉30g,壯筋草10g,紅楓荷20g,走馬風30g,菝葜20g,豆豉姜10g,獨活25g,透 骨草30g,牛膝50g,桂枝10g,當歸60g。
[0036] 實施例2
[0037] 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40g,獨 一味35g,牛馬藤20g,波緣惚木10g,野料豆30g,豨薟10g,滾山蟲20g,牛尾菜20g,金絲杜 仲60g,果上葉25g,壯筋草25g,紅楓荷30g,走馬風20g,菝葜50g,豆豉姜20g,獨活10g,透 骨草50g,牛膝20g,桂枝30g,當歸10g。
[0038] 實施例3
[0039] 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30g,獨 一味30g,牛馬藤40g,波緣惚木25g,野料豆15g,豨薟40g,滾山蟲15g,牛尾菜30g,金絲杜 仲30g,果上葉20g,壯筋草20g,紅楓荷20g,走馬風25g,菝葜30g,豆豉姜15g,獨活40g,透 骨草40g,牛膝40g,桂枝40g,當歸30g。
[0040] 實施例4
[0041] 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25g,獨 一味50g,牛馬藤30g,波緣惚木3g,野料豆10g,豨薟50g,滾山蟲15g,牛尾菜40g,金絲杜仲 50g,果上葉25g,壯筋草30g,紅楓荷10g,走馬風25g,菝葜40g,豆豉姜15g,獨活60g,透骨 草20g,牛膝30g,桂枝50g,當歸50g。
[0042] 用本發明的外用中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病患者200例,統計結果如下:
[0043] 一般資料: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A組:男41例,女59例,年齡 37-72歲,平均年齡58歲;B組:男43例,女57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9歲。
【權利要求】
1. 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 麻布七20-40g,獨一味30-50g,牛馬藤20-40g,波緣惚木10-30g,野料豆10-30g,豨薟 10_50g,滾山蟲10_20g,牛尾菜20-40g,金絲杜仲20-60g,果上葉20-30g,壯筋草10-30g,紅 楓荷10-30g,走馬風20-30g,菝葜20-50g,豆豉姜10-20g,獨活10-60g,透骨草20-50g,牛 膝 20-50g,桂枝 10-50g,當歸 10-60g。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 的中藥原料組成:麻布七30g,獨一味30g,牛馬藤40g,波緣惚木25g,野料豆15g,豨薟40g, 滾山蟲15g,牛尾菜30g,金絲杜仲30g,果上葉20g,壯筋草20g,紅楓荷20g,走馬風25g,菝 葜30g,豆豉姜15g,獨活40g,透骨草40g,牛膝40g,桂枝40g,當歸30g。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4116976SQ20141036749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孫桂霞, 鄭欣, 范曉燕, 楊桂霞 申請人:孫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