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屬于制藥器械【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包括罐體、罐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的腔內設置儲藥室,所述儲藥室頂部設置圍繞其開口外側面的翻板,所述翻板與設置在罐體內壁的環形托盤套接,在所述儲藥室腔內設置與提桿一端固定的壓塊,所述提桿穿過罐蓋的通孔,在所述罐體底部設置加熱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藥熬制工序繁瑣,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具有結構合理,熬藥工序簡易,熬制質量不受人為因素影響,能充分利用藥源,使用方便等優點,適用于各種中藥藥液的熬制成藥。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制藥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對制藥器械尤其是熬制中藥機器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公知技術中,現有的中藥煎熬藥機器是由傳統的熬藥鍋、桶等容器,配加燃煤爐、電加熱爐組成,煎熬是先猛火、再文火,熬到設定時間再倒出藥液部分、進行過濾等,受其結構所限,熬藥工序繁瑣,難度大,質量部穩定,所熬藥液受熬制操作者的認為因素限制,不同人煎熬出的藥質有區別,且藥渣中所剩藥份多,浪費藥源,使用非常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熬藥工序簡易,質量穩定,熬制質量不受認為因素影響,能充分利用藥源,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藥熬藥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思路表現為: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包括罐體、罐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的腔內設置儲藥室,所述儲藥室頂部設置圍繞其開口外側面的翻板,所述翻板與設置在罐體內壁的環形托盤套接,在所述儲藥室腔內設置與提桿一端固定的壓塊,所述提桿穿過罐蓋的通孔,在所述罐體底部設置加熱器;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熬制藥液時,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根據所要熬制的中藥材預先處理,如清洗、浸泡、破碎等后,將罐蓋與提桿一并拿出罐體,向所述儲藥室內放置已經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蓋上罐蓋并密封好,利用提桿一端的壓塊將待熬制的中藥材擠壓在儲藥室底部,根據要熬制藥液的濃度,從注水口向罐體內加定量的水,將插頭與電源連接,進行中藥熬制,待熬制到設定的時間后,停止加熱,首先提取罐蓋和提桿,再取出儲藥室,清出藥渣另用,再加中藥和水進行下一批藥的熬制,從儲藥罐的取藥口定量地取出已經熬制好的藥。
[0005]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包括罐體、罐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的腔內設置儲藥室,所述儲藥室頂部設置圍繞其開口外側面的翻板,所述翻板與設置在罐體內壁的環形托盤套接,在所述儲藥室腔內設置與提桿一端固定的壓塊,所述提桿穿過罐蓋的通孔,在所述罐體底部設置加熱器。
[0006]所述儲藥室為圓筒的網狀結構,所述儲藥室的底部為密封的。
[0007]在所述罐體底部一側設有與所述加熱器導線連接的插頭。
[0008]在所述罐體底部一側面設置出藥口,所述出藥口處設置過濾器,所述出藥口高出所述加熱器,且與儲藥罐連通。
[0009]在所述提桿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套管套接構成,在所述提桿頂端設有能將所述罐蓋的通孔覆蓋的蓋板。
[0010]在所述罐體頂部側面設置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與輸水管連通,在所述輸水管上設置控制閥。
[0011]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根據所要熬制的中藥材預先處理,如清洗、浸泡、破碎等后,將罐蓋與提桿一并拿出罐體,向所述儲藥室內放置已經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蓋上罐蓋并密封好,利用提桿一端的壓塊將待熬制的中藥材擠壓在儲藥室底部,根據要熬制藥液的濃度,從注水口向罐體內加定量的水,將插頭與電源連接,進行中藥熬制,待熬制到設定的時間后,停止加熱,首先提取罐蓋和提桿,再取出儲藥室,清出藥渣另用,再加中藥和水進行下一批藥的熬制,從儲藥罐的取藥口定量地取出已經熬制好的藥。
[0012]通過試驗,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藥熬制工序繁瑣,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具有結構合理,熬藥工序簡易,熬制質量不受人為因素影響,能充分利用藥源,使用方便等優點,適用于各種中藥藥液的熬制成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其中,附圖標記為:1、罐體;2、儲藥室;3、翻板;4、環形托盤;5、
[0015]壓塊;6、通孔;7、加熱器;8、插頭;9、出藥口 ;10、儲藥罐;11、蓋
[0016]板;12、罐蓋;13、注水口 ;14、過濾器;15、提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當然,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8]實施例1
[0019]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包括罐體1、罐蓋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I的腔內設置儲藥室2,所述儲藥室2頂部設置圍繞其開口外側面的翻板3,所述翻板3與設置在罐體I內壁的環形托盤4套接,在所述儲藥室3腔內設置與提桿15 —端固定的壓塊5,所述提桿15穿過罐蓋12的通孔6,在所述罐體I底部設置加熱器7。
[0020]所述儲藥室2為圓筒的網狀結構,所述儲藥室的底部為密封的。
[0021]在所述罐體I底部一側設有與所述加熱器7導線連接的插頭8。
[0022]在所述罐體I底部一側面設置出藥口 9,所述出藥口 9處設置過濾器14,所述出藥口 9高出所述加熱器7,且與儲藥罐10連通。
[0023]在所述提桿15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套管套接構成,在所述提桿15頂端設有能將所述罐蓋12的通孔6覆蓋的蓋板11。
[0024]在所述罐體I頂部側面設置注水口 13,所述注水口 13與輸水管連通,在所述輸水管上設置控制閥。
[0025]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根據所要熬制的中藥材預先處理,如清洗、浸泡、破碎等后,將罐蓋12與提桿15 —并拿出罐體1,向所述儲藥室2內放置已經備好需要熬制的藥材,蓋上罐蓋12并密封好,利用提桿15 —端的壓塊5將待熬制的中藥材擠壓在儲藥室2底部,根據要熬制藥液的濃度,從注水口 13向罐體I內加定量的水,將插頭8與電源連接,進行中藥熬制,待熬制到設定的時間后,停止加熱,首先提取罐蓋12和提桿15,再取出儲藥室2,清出藥渣另用,再加中藥和水進行下一批藥的熬制,從儲藥罐10的取藥口定量地取出已經熬制好的藥。
[0026]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包括罐體、罐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的腔內設置儲藥室,所述儲藥室頂部設置圍繞其開口外側面的翻板,所述翻板與設置在所述罐體內壁的環形托盤套接,在所述儲藥室腔內設置與提桿一端固定的壓塊,所述提桿穿過罐蓋的通孔,在所述罐體底部設置加熱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室為圓筒的網狀結構,所述儲藥室的底部為密封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底部一側設有與所述加熱器導線連接的插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底部一側面設置出藥口,所述出藥口處設置過濾器,所述出藥口高出所述加熱器,且與儲藥罐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桿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為套管套接構成,在所述提桿頂端設有能將所述罐蓋的通孔覆蓋的蓋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中藥熬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體頂部側面設置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與輸水管連通,在所述輸水管上設置控制閥。
【文檔編號】A61J3/00GK203694128SQ201420046041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4日
【發明者】段妤 申請人:段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