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防護套以及四肢防護套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肢防護套以及四肢防護套裝,其中所涉及的下肢防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覆蓋和防護患者的腳趾尖端的趾端防護片;與趾端防護片連接的腳部防護片;與腳部防護片連接的腿部的腿部防護片。其中,腳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一固定單元,兩個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卸連接。腿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二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為病人穿戴時初始狀態呈單片狀,容易放入患者沉重的腿部之下,之后將固定單元相互結合即可將患者的下肢包裹保護起來,操作方便,僅需一名護士即可完成。與傳統的圓筒形的防護套相比,加快了穿著的速度,節省了手術室中的人力。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下肢防護套,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四肢防護套裝,屬于醫療器械領 域。 下肢防護套以及四肢防護套裝
【背景技術】
[0002] 在手術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在一些需要患者暴露腹腔或者會陰 部的手術中,需要下半身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在手術過程中患者不能穿著病服褲,而一些手 術常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手術室中的溫度較低。或者在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電刀,而下肢支 撐架多為金屬結構,如果使用電刀時患者的皮膚直接接觸金屬,會造成皮膚灼傷。這兩種情 況下均需要為患者穿著下肢防護套,以幫助患者保溫,并防止在使用電刀時發生皮膚灼傷。 傳統的下肢防護套為圓筒狀結構,外層為棉布,內層充有棉花,比較厚重。患者麻醉后下肢 失去知覺,十分沉重,此時需要一名護士抬起患者的腿部另一名護士為患者腿部套上傳統 防護套,由于傳統防護套較厚重,因此穿著費時費力。同時,由于傳統防護套在腳趾一端沒 有開口,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觀察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環情況以及令患者配合活動腳 趾以觀察麻醉情況時,操作無法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4] 〈結構一〉
[0005]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肢防護套,用于在手術時對患者的下肢進行防護,其特征 在于,包括:覆蓋和防護患者的腳趾尖端的趾端防護片;與趾端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患者 的腳部的腳部防護片;與腳部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患者的腿部的腿部防護片。其中,腳部 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一固定單元,兩個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卸連接。腿部 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二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0006]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趾端防護片從腳 趾尖端向著患者的腳背的方向進行覆蓋。
[0007]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兩個第一固定單 元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亦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
[0008]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腳部防護片與腿 部防護片的連接處與患者的腳踝前端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踝前彎折口。
[0009]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趾端防護片、腳部 防護片以及腿部防護片均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棉布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0010] 〈結構二〉
[0011]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具有:兩個下肢防護套和兩個上肢 防護套。其中,下肢防護套包括:覆蓋和防護患者的腳趾尖端的趾端防護片;與趾端防護片 連接,能夠包繞患者的腳部的腳部防護片;與腳部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患者的腿部的腿部 防護片。腳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一固定單元,兩個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 卸連接。腿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二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 卸連接。上肢防護套包括:能夠包繞患者上肢的上肢防護套本體和位于該上肢防護套本體 兩側的結合單元。
[0012]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趾端防護片從 腳趾尖端向著患者的腳背的方向進行覆蓋。
[0013]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兩個第一固定 單元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亦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
[0014]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腳部防護片與腿部防 護片相互連接處的兩側各具有一個彎折口,兩個彎折口能夠在患者的腳踝前側相互結合形 成踝前彎折口。
[0015]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趾端防護片、腳部防 護片以及腿部防護片均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棉布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0016] 實用新型作用與效果
[0017]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由于腳部防護片和腿部防護片的兩側分別具有可 拆卸連接的第一固定單元和可拆卸連接的第二固定單元,因此在為下肢麻醉的病人穿戴時 初始狀態呈單片狀,容易放入患者沉重的腿部之下,之后將固定單元相互結合即可將患者 的下肢包裹保護起來,操作方便,僅需一名護士即可完成。與傳統的圓筒形的防護套相比, 加快了穿著的速度,同時節省了手術室中的人力。另外,由于在與腳趾尖端相應的部分采用 了單獨的趾端防護片,因此能夠在長時間的手術過程中監測患者末梢血液循環的情況,以 及在需要患者配合醫生運動腳趾以監測麻醉深度的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平面圖;
[0019]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第一使用狀態圖;
[0020]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第二使用狀態圖;以及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以下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 〈實施例一〉
[0024]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平面圖,如圖1所示,下肢防護套 100,包括趾端防護片101,腳部防護片102以及腿部防護片104。趾端防護片101的寬度小 于腳部防護片102的寬度。腳部防護片102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固定單元105,本實施例 中第一固定單元105采用尼龍粘扣,第一固定單元105由兩片尼龍粘扣組成,其中一片尼龍 粘扣位于腳部防護片102的左側背面的邊緣處,另一片尼龍粘扣位于腳部防護片102的右 側正面的邊緣處,這樣設置可以使得當兩片尼龍粘扣粘合時,腳部防護片102的邊緣不會 翹起。同時尼龍粘扣也不會接觸到患者的皮膚,防止患者在長時間麻醉的狀態下由于硬物 接觸血供不好的皮膚造成損傷。
[0025] 腿部防護片10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固定單元106,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 單元也采用尼龍粘扣,設置方式是一片設置于腿部防護片104右側的正面,另一片設置于 腿部防護片104左側的背面。此處的正面和背面是相對于圖1中所處的位置來說的。
[0026] 第一固定單元105和第二固定單元106的其中一片的寬度比另外一片的寬度大一 倍以上,以使得在使用腳部防護片102和腿部防護片104包裹患者的肢部和腿部時,能夠根 據患者的腳部和腿部的粗細進行調整。
[0027] 此外,在腳部防護片102和腿部防護片104連接處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缺口 103,如 圖2所示,當將下肢防護套100折疊成使用狀態時,這兩個缺口 103會在患者踝部前端的位 置形成一個踝前彎折口 107。由于人體在踝部前端具有彎折的結構,因此在此處設置一個踝 前彎折口 107,可以防止下肢防護套100的材料在此處彎折堆積,對患者的踝部前端造成壓 迫,由于患者處于麻醉狀態,長時間的壓迫會使得此處的皮膚和內部組織受損。
[0028] 趾端防護片101、腳部防護片102以及腿部防護片104均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棉 布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0029]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第一使用狀態圖,圖3是本實用 新型的下肢防護套在實施例一中的第二使用狀態圖。如圖2和圖3所示,下肢防護套100 能夠貼合人體下肢的形狀將其包裹起來。此時趾端防護片101由患者的趾端向腳背彎折, 并被腳部防護片102壓緊,此時趾端受到保護。當手術進行一段時間后,醫護人員需要對患 者的趾端進行觀察,此時可打開趾端防護片101,使患者的腳趾從此處露出,便于觀察末梢 的血液循環情況,或者令患者與醫生配合活動腳趾以觀察麻醉情況等。
[0030] 實施例一的作用與效果
[0031]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下肢防護套,由于腳部防護片和腿部防護片的兩 側分別具有可拆卸連接的第一固定單元和可拆卸連接的第二固定單元,因此在為下肢麻醉 的病人穿戴時初始狀態呈單片狀,容易放入患者沉重的腿部之下,之后將固定單元相互結 合即可將患者的下肢包裹保護起來,操作方便,僅需一名護士即可完成。與傳統的圓筒形的 防護套相比,加快了穿著的速度,同時節省了手術室中的人力。另外,由于在與腳趾尖端相 應的部分采用了單獨的趾端防護片,因此能夠在長時間的手術過程中監測患者末梢血液循 環的情況,以及在需要患者配合醫生運動腳趾以監測麻醉深度的情況。
[0032] 另一方面,由于在踝部前端的位置設置有踝前彎折口,避免了防護片材料在此處 擠壓對患者的踝部前端造成壓迫,防止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長時間的壓迫對此處的皮膚和內 部組織的損傷。
[0033] 另外,由于固定單元和整個下肢防護套均未采用金屬結構,因此避免了在使用電 刀的情況下由于患者的皮膚接觸金屬造成皮膚灼傷。
[0034] 〈實施例二〉
[0035] 在本實施例二中與實施一中相同的結構采用相同的編號并省略相同的說明。
[0036]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四肢防護套裝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四肢防護套裝200包括 兩個下肢防護套1〇〇和兩個上肢防護套300。下肢防護套100的結構與實施例1中相同。 上肢防護套300具有防護片301和設置于防護片301的左右兩側的第三固定單元302,在 本實施例中第三固定單元302采用尼龍粘扣,尼龍粘扣的一半位于防護片301右側的正面, 另一半位于防護片301左側的背面。防護片301可以通過第三固定單元302包裹患者的上 肢。防護片301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棉布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0037] 實施例作用與效果
[0038]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本實施例除了帶來實施例一中的技術效果之外,還 能夠對患者的上肢進行防護,進一步增強了防護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下肢防護套,用于在手術時對患者的下肢進行防護,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蓋和防護所述患者的腳趾尖端的趾端防護片; 與所述趾端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所述患者的腳部的腳部防護片; 與所述腳部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所述患者的腿部的腿部防護片, 其中, 所述腳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一固定單元,兩個所述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為 可拆卸連接, 所述腿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二固定單元,兩個所述第二固定單元之間為 可拆卸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防護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趾端防護片從所述腳趾尖端向著所述患者的腳背的方向進行所述覆蓋。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防護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兩個第一固定單元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所述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亦為 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防護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腳部防護片與所述腿部防護片的連接處與所述患者的腳踝前端相對應的位 置設置有踝前彎折口。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防護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趾端防護片、所述腳部防護片以及所述腿部防護片均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 棉布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6. -種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具有: 兩個下肢防護套和兩個上肢防護套, 其中,所述下肢防護套包括: 覆蓋和防護患者的腳趾尖端的趾端防護片; 與所述趾端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患者的腳部的腳部防護片; 與所述腳部防護片連接,能夠包繞患者的腿部的腿部防護片, 所述腳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一固定單元,兩個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 卸連接, 所述腿部防護片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個第二固定單元,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之間為可拆 卸連接, 所述上肢防護套包括: 能夠包繞患者上肢的上肢防護套本體和位于該上肢防護套本體兩側的結合單元。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趾端防護片從所述腳趾尖端向著所述患者的腳背的方向進行所述覆蓋。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兩個第一固定單元為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所述兩個第二固定單元亦為 可調節寬度的固定單元。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腳部防護片與所述腿部防護片相互連接處的兩側各具有一個彎折口,兩個所述彎 折口能夠在所述患者的腳踝前側相互結合形成踝前彎折口。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肢防護套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趾端防護片、所述腳部防護片以及所述腿部防護片均為夾層結構,包括消毒棉布 制成的外層和消毒棉絮制成的內層。
【文檔編號】A61F5/00GK203885676SQ201420166711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明者】丁瑞芳, 孫妹, 陸葉青, 龔熙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