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包括:設于內部的碳纖維發熱絲層(5)和分別設于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兩側的銅片層(3),且銅片層(3)連接有導線(4),并且,在所述銅片層(3)的外側又向外依次設有無防布層(2)和襯布層(1)。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具有遠紅外功能,且該設備安全,具有較好的醫療保健效果。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遠紅外功能的醫療器械用品及家用保健用品,進一步涉 及一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 一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
【背景技術】
[0002] 人體發射的遠紅線波長在9.6微米左右,所以,遠紅外線理療產生的遠紅外線的 波長在814微米,和人體表面峰值正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并可轉化為人體的內能, 極為密切影響到人類生命的起源、發生和發展,所以我們又稱這一波長范圍的遠紅外線為 "生命之光"。
[0003] 遠紅外線的功效:
[0004]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遠紅外的溫熱效應加速血液循環,改善腦組織微循環狀 況,使腦細胞得以充分的氧氣及養料供給,加強新陳代謝,使大腦皮層失衡狀況得以改變, 加深抑制過程,起到鎮靜、安眠作用。
[0005] 對大循環的調節:人體吸收大量遠紅外后的熱效應一方面使皮膚溫度升高,刺激 了皮內熱感應器,通過丘腦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引起血管 活性物質的釋放,血管張力降低,使小動脈、毛細動脈及毛細靜脈擴張,促使血流加快,從而 帶動人體大循環的加快。
[0006] 對微循環的調節:由于血流加快,使大量遠紅外能量被帶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作 用到微循環系統,調節了微循環血管的收縮功能。一方面使纖細的管徑變粗,加強血液流 動,另一方面使瘀滯擴張的血管變滯流為線流,這就是遠紅外對微循環血管的雙向調節。 實用新型內容
[0007]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捷的遠紅外加熱方式,且能產生對人體和生物有效波長: 8-14微米的遠紅外線碳纖維發熱片。
[0008]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9] -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包括:設于內部的碳纖維發熱絲層(5)和分別設于所 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兩側的銅片層(3),且銅片層(3)連接有導線(4),并且,在所述銅片 層(3 )的外側又向外依次設有無防布層(2 )和襯布層(1)。
[0010]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的工作電壓為3V-36V。
[0011]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為網狀的碳纖維發熱絲。
[0012]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無紡布層(2)包括住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
[0013]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襯布層(1)通過高溫熱壓粘合在所述無紡布層(2)上。
[0014]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銅片層(3)分別由兩段編織銅帶構成,且分別與所述碳 纖維發熱絲層(5)完全連接,并在其中一銅片層(3)的兩端焊接正負極連接線。
[0015] 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具有遠紅外功能,且該設備安全,具有較好的醫 療保健效果。
[0016]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 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而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 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優點更加 明確。
[0018] 圖1是本實用新型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9] _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說明。
[0021]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電壓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工作電壓在3V-36V,取決于選 用的碳纖維發熱線的內阻及發熱線的面積。包括碳纖維絲,導電銅片,導電編織銅帶,帶膠 無仿布,帶膠襯布,正負級導線組成。
[0022] 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其主要包括:
[0023] 設于內部的碳纖維發熱絲層5和分別設于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兩側的銅片層3, 且銅片層3連接有導線4,并且,在所述銅片層3的外側又向外依次設有無防布層2和襯布 層1。
[0024]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的工作電壓為3V-36V。
[0025]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為網狀的碳纖維發熱絲。
[0026]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無紡布層2包括住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
[0027]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襯布層1通過高溫熱壓粘合在所述無紡布層2上。
[0028] 進一步地,優選的是,所述銅片層3分別由兩段編織銅帶構成,且分別與所述碳纖 維發熱絲層5完全連接,并在其中一銅片層3的兩端焊接正負極連接線。
[0029] 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具有遠紅外功能,且該設備安全,具有較好的醫 療保健效果。
[0030] 其主要制作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驟:
[0031] 將碳纖維發熱絲在模具上饒成有規則網狀,在碳纖維網狀兩段上下貼編織銅帶及 銅片,然后將帶膠的無仿布講碳纖維網狀兩面包住,在用帶膠襯布裹住無仿布兩面,經過高 溫將整個發熱片壓合,使得襯布全部粘合在整個發熱片上,接著將兩段編織銅帶上面用縫 紉機車線,將編織銅帶與網狀碳纖維完全連接。最后在編織銅帶兩段焊接正負級連接線接 通電源。
[0032] 所述發熱片由內部纏繞的碳纖維發熱絲,然后碳纖維發熱絲兩端設置銅片,進一 步在兩面粘貼過膠無防布,最后兩面通過熱壓襯布封裝。
[0033]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 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 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內部的碳纖維發熱絲層(5)和分 別設于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兩側的銅片層(3),且銅片層(3)連接有導線(4),并且,在 所述銅片層(3 )的外側又向外依次設有無紡布層(2 )和襯布層(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 片的工作電壓為3V-36V。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 (5)為網狀的碳纖維發熱絲。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紡布層(2)包 括住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 )。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布層(1)通過 高溫熱壓粘合在所述無紡布層(2)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片層(3)分別 由兩段編織銅帶構成,且分別與所述碳纖維發熱絲層(5)完全連接,并在其中一銅片層(3) 的兩端焊接正負極連接線。
【文檔編號】A61N5/06GK203861782SQ201420233532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覃瓊國 申請人:覃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