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包括定位板和設置在定位板兩側的門字形支架,所述門字形支架通過其兩側的豎桿與所述定位板兩側滑動連接,所述門字形支架的橫桿上設置有沿所述橫桿滑動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轉的垂桿,所述垂桿下端設置有刻度盤和穿刺導管,所述穿刺導管通過轉軸與所述垂桿活動連接,所述穿刺導管包括螺紋連接的內管和外管。通過設置定位板、門字形支架和垂桿,從而有效地實現了穿刺導管的三維空間定位,并且通過刻度盤和轉軸,有效地實現了穿刺角度的調節,進一步實現穿刺導管的定向和穿刺點的準確定位,便于調整到最佳的穿刺角度,方便穿刺。
【專利說明】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
【背景技術】
[0002]隨著CT技術在臨床醫療活動中的廣泛應用,CT導向穿刺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這種穿刺術的關鍵在于選準穿刺點及穿刺方向和深度,主要用于對患者體內的腫瘤進行取檢化驗或者對體內的積液積氣進行排液放氣等。目前大部分醫院根據經驗徒手操作完成,由于穿刺針的進針角度是三維立體空間角度,單純的經驗操作一次成功率較低,需要反復的調整穿刺針角度并CT掃描確認,不但延長了手術時間,同時給病人增加了痛苦及手術風險。針對這個問題,國內外均有一些激光定位系統的面市,常用的就是Marconi MedicalSystem開發的pinpoint系統,國內同類型的有北京易亨同基科技《TJ-3DD-A數控立體定位儀》,都是通過CT掃描數據設計出三維穿刺針道,再通過電腦控制激光燈,從而虛擬一條進針路線,穿刺過程中按照激光燈所提供的虛擬路線進針即可,因此穿刺的準確率有所提高,但是這些系統仍然面對著價格昂貴、體積大及操作繁瑣等不足,并且僅依靠激光燈進行穿刺,容易出現偏差,增加了進針次數,給病人帶來了痛苦,增加了并發癥的可能性。對于一些病人,這種失誤可能是致命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微調功能,能夠準確定出穿刺點及穿刺角度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
[0004]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包括定位板和設置在定位板兩側的門字形支架,所述門字形支架通過其兩側的豎桿與所述定位板兩側滑動連接,所述門字形支架的橫桿上設置有沿所述橫桿滑動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轉的垂桿,所述垂桿下端設置有刻度盤和穿刺導管,所述穿刺導管通過轉軸與所述垂桿活動連接,所述穿刺導管包括螺紋連接的內管和外管。
[0005]所述定位板兩側設置有滑軌,所述門字形支架兩側的豎桿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滑軌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設置有鎖緊機構。
[0006]所述鎖緊機構為穿過所述滑槽一側與所述滑槽螺紋連接的旋轉螺栓。
[0007]所述定位板兩側和所述橫桿上設置刻度線。
[0008]所述穿刺導管上設置定位中心線。
[0009]所述橫桿上設置有沿橫桿方向的凹槽,所述垂桿通過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橫桿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穿置于所述橫桿上的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行走輪,所述行走輪設置在所述凹槽內。
[0010]所述殼體內設置行走電機和旋轉電機,所述行走輪通過設置于行走輪中心的轉軸與所述行走電機的轉子連接,所述垂桿頂端通過轉軸與所述旋轉電機的轉子連接。
[0011]所述垂桿下端設置有通過轉軸與所述穿刺導管連接的旋轉電機。
[0012]所述行走電機和所述旋轉電機均采用步進電機。
[0013]本實用新型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通過設置定位板、門字形支架和垂桿,從而有效地實現了穿刺導管的三維空間定位,并且通過刻度盤和轉軸,有效地實現了穿刺角度的調節,進一步實現穿刺導管的定向和穿刺點的準確定位,便于調整到最佳的穿刺角度,方便穿刺;更進一步地,穿刺導管采用螺紋連接的內管和外管結構,極大地方便了穿刺深度的微調,使穿刺準確到位,極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準確性。定位板兩側和橫桿上設置刻度線,使定位更加準確、便捷,可控度更高;穿刺導管上設置定位中心線,提高穿刺導管與刻度盤間的角度可控性,使角度調整更加準確、精確;通過行走電機和旋轉電機實現定位和角度調整,可以通過電腦實現自動化控制,簡便快捷、準確性更高,并且采用步進電機,可控性更強,極大地提高了定位穿刺點及穿刺角度精準度和功能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垂桿、刻度盤、旋轉電機和穿刺導管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刻度盤和穿刺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門字形支架與定位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橫桿與垂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行走機構的沿橫桿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行走機構的垂直于橫桿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例一
[0023]如圖1-5所示: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包括定位板I和設置在定位板I兩側的門字形支架,所述門字形支架通過其兩側的豎桿2下端的滑槽21與所述定位板I兩側的滑軌22滑動連接,實現水平縱向移動,所述滑槽21 —側設置有與所述滑槽21螺紋連接的旋轉螺23壓緊所述滑軌22。所述門字形支架的橫桿3上設置有沿所述橫桿3滑動的伸縮式垂桿5,所述垂桿5下端設置有刻度盤6和穿刺導管7,所述穿刺導管7通過轉軸與所述垂桿5活動連接,所述穿刺導管7包括螺紋連接的內管9和外管10。所述垂桿5包括外套管14和設置在所述外套管14內的滑動內桿15,所述內桿15與所述外套管14間設置橡膠襯套,所述內桿15與所述外套管14間可以伸縮滑動且可相互旋轉,實現豎直縱向移動且水平調整方向。所述外套管14頂端設置有套于橫桿3上的套環12,套環12在橫桿3上滑動,實現水平橫向移動。所述定位板I兩側的滑軌22上、所述橫桿3上和所述內桿15上均設置有刻度線。所述穿刺導管7上設置定位中心線。
[0024]實施例二
[0025]如圖1、圖2、圖3、圖4、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之處在于:所述橫桿3上設置有沿橫桿方向的凹槽18,所述垂桿5通過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橫桿3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穿置于所述橫桿3上的殼體16和設置在所述殼體16內的行走輪17,所述行走輪17設置在所述凹槽18內。所述殼體16內設置行走電機20和旋轉電機19,所述行走輪17通過設置于行走輪17中心的轉軸與所述行走電機20的轉子連接,所述垂桿5頂端通過轉軸與所述旋轉電機19的轉子連接。所述垂桿5下端設置有通過轉軸與所述穿刺導管7連接的旋轉電機8。所述行走電機20和所述旋轉電機19、8均采用步進電機。
【權利要求】
1.一種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板和設置在定位板兩側的門字形支架,所述門字形支架通過其兩側的豎桿與所述定位板兩側滑動連接,所述門字形支架的橫桿上設置有沿所述橫桿滑動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轉的垂桿,所述垂桿下端設置有刻度盤和穿刺導管,所述穿刺導管通過轉軸與所述垂桿活動連接,所述穿刺導管包括螺紋連接的內管和外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兩側設置有滑軌,所述門字形支架兩側的豎桿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滑軌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設置有鎖緊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為穿過所述滑槽一側與所述滑槽螺紋連接的旋轉螺栓。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兩側和所述橫桿上設置刻度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導管上設置定位中心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上設置有沿橫桿方向的凹槽,所述垂桿通過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橫桿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穿置于所述橫桿上的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行走輪,所述行走輪設置在所述凹槽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設置行走電機和旋轉電機,所述行走輪通過設置于行走輪中心的轉軸與所述行走電機的轉子連接,所述垂桿頂端通過轉軸與所述旋轉電機的轉子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桿下端設置有通過轉軸與所述穿刺導管連接的旋轉電機。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CT穿刺導向定位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電機和所述旋轉電機均采用步進電機。
【文檔編號】A61B10/02GK204033487SQ20142023685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0日
【發明者】馮玉生 申請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