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開頜保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頜保持器,包括上前牙基托、下前牙基托以及頜間鉤、主鋼絲、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位于前牙基托表層內部埋入一段弧形的內置鋼絲,每個前牙基托的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內置鋼絲與主鋼絲相接;位于前牙基托的每個內置鋼絲兩端分別形成一個S形固位絲,與該內置鋼絲相接的主鋼絲端部增設一個固位鋼絲圈,S形固位絲穿入固位鋼絲圈內形成牙齒垂直向固定結構;所述主鋼絲后段上固定套有一個頜間鉤并且此頜間鉤與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相接;每個前牙基托外表面中心增設兩個牽引鉤,牽引鉤上套入橡皮圈。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改進了傳統保持器就位的方向、角度,可扣式自行取戴,進一步確保開頜正畸治療后保持的遠期穩定性。
【專利說明】一種開頜保持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牙頜畸形矯治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種開頜保持器。
【背景技術】
[0002] 開頜是指前牙或后牙在垂直方向上不能咬合,在安氏三種類型的錯頜中都可能出 現開頜,最常見的是下頜后縮,伴以安氏II類錯頜,開頜在臨床上較少見,可見于乳牙期、 替牙期和恒牙期,但多見于恒牙期。牙頜畸形矯治完成后一般采用固定矯治器,如方絲弓、 細絲弓矯治器,進行上下頜間垂直牽引,以升高前牙牙槽高度;有時也可壓低后牙牙槽高 度,保持器是為了鞏固牙頜畸形矯治完成后的療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觀及功能位置而 采取的措施;而此時戴用的稱為保持器,在矯正完牙齒,取下矯治器后,因為牙齒在新的位 置上還不穩定,往往還要戴上保持器,來保持牙齒在牙槽骨上的新的位置,等待牙槽骨的改 建。目前,在開頜矯治后缺少更加有效的保持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因垂直向無法控制復發, 所以開頜患者矯治的反彈與復發機率很高;或者,很多產品只有在口內固定矯治器未去除 時用橡皮圈牽引維持,保持較長的時間,但患者配合程度差、不利于清潔衛生、效果欠佳。因 此,針對以上方面,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合理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針對以上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能防止開頜患者的反彈復發、可在 垂直向控制牙齒的回縮、有利于提高穩定程度的開頜保持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 -種開頜保持器,包括上前牙基托、下前牙基托以及頜間鉤、主鋼絲、腭舌側部位 樹脂基托,位于上前牙基托、下前牙基托表層內部埋入一段弧形的內置鋼絲,此內置鋼絲橫 向貫穿于對應前牙基托的左、右兩端,每個前牙基托的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內置鋼絲與主 鋼絲相接;
[0006] 位于前牙基托的每個內置鋼絲兩端分別向上彎曲并且形成一個S形固位絲,與該 內置鋼絲相接的主鋼絲端部增設一個固位鋼絲圈,其中的S形固位絲上端穿入對應的固位 鋼絲圈內部,從而形成一個牙齒垂直向的固定結構;
[0007] 相應地,所述主鋼絲后段上固定套有一個頜間鉤并且此頜間鉤與腭舌側部位樹脂 基托相接;每個前牙基托外表面中心處固定增設兩個牽引鉤,牽引鉤上套入橡皮圈。
[0008] 對于本案,還具備以下特征:
[0009] 所述上前牙基托固定在上緣至冠中部1/2位置處,所述下前牙基托固定在下緣至 齦緣下部3-8mm處并且前牙基托可活動;
[0010] 所述S形固位絲5長度為長約3-5mm,主鋼絲8直徑為0· 8-1. 0mm,頜間鉤7越過 咬頜面;
[0011] 所述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固定位置為,上緣止于牙齒的外形高點,下緣止于齦 緣下4-8_,后緣止于第一或第二磨牙遠中,形成U形基托。
[0012]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頜保持器的有益效果為:
[0013] (1)通過設置由主鋼絲、頜間鉤、唇側前牙段基托、舌側基托組成,唇側前牙段基托 可活動,與主鋼絲邊扣相連,其就位的方向、角度為水平就位,并在唇側前牙段基托上粘有 牽引鉤,可隨時進行頜間牽引,因而,本案改進了傳統保持器就位的方向、角度,可扣式自行 取戴,夜間戴用;
[0014] (2)可讓前牙基托進入倒凹區,加上前方四顆二上的牽引裝置使前牙在垂直向上 得于控制,解除反彈復發的現象,可讓牙槽骨與牙周韌帶與牙間韌帶適應新的位置改建;
[0015] (3)不僅防止牙齒的舌腭向、前牙唇向及牙列扭轉復發的作用,更是增加了牙齒垂 直向反彈復發的預防控制,進一步確保開頜正畸治療后保持的遠期穩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7]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開頜保持器的應用狀態下半部示意圖;
[0018]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開頜保持器的應用狀態正面示意圖;
[0019]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開頜保持器的應用狀態側面示意圖;
[0020] 圖4是傳統開頜保持器的示意圖。
[0021] 圖中:
[0022] 1、上前牙基托;2、下前牙基托;3、牽引鉤;4、橡皮圈;5、S形固位絲;6、固位鋼絲 圈;7、頜間鉤;8、主鋼絲;9、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10、前牙區域;11、水平錯位式傳統保持 器;12、U形加力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包括上前牙基托1、下前牙 基托2以及頜間鉤7、主鋼絲8、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所述上前牙基托1、下前牙基托2依 次分別固定設置于前牙區域10,具體位置是:上前牙基托1固定在上緣至冠中部1/2位置 處、下前牙基托2固定在下緣至齦緣下部3-4mm處并且前牙基托可活動,位于每個前牙基托 內表層內部埋入一段弧形的內置鋼絲(如圖中的剖面線部分),此內置鋼絲呈一定彎度并 且橫向貫穿于對應前牙基托的左、右兩端,每個前牙基托的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內置鋼絲 與主鋼絲8相接,對于相接處結構如下:
[0024] 位于前牙基托的每個內置鋼絲兩端分別向上彎曲并且形成一個長度為長約4_5mm 的S形固位絲5,與該內置鋼絲相接的主鋼絲8端部增設一個水平向的固位鋼絲圈6,其中 的S形固位絲5上端穿入對應的固位鋼絲圈6內部,從而該結構形成了一個牙齒垂直向的 固定,可防止反彈復發,其中的主鋼絲8直徑為0. 9_ ;
[0025] 相應地,所述主鋼絲8后段上固定套有一個頜間鉤7并且此頜間鉤7與位于腭舌 側的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相接,此頜間鉤7越過咬頜面,加強主鋼絲的穩定性;其中的腭 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固定位置為:上緣止于牙齒的外形高點,下緣止于齦緣下4-8_(讓開 唇舌系帶),后緣止于第一或第二磨牙遠中,形成U形基托。
[0026] 相應地,每個前牙基托外表面中心處固定增設兩個牽引鉤3從而構成四個牽引鉤 3,四個牽引鉤3上套入橡皮圈4以便于可隨時進行頜間牽引調整。
[0027] 如圖4所示,以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開頜保持器,與傳統簡易的水平錯位 式傳統保持器11對比,傳統的保持器沒能對垂直向開頜進行保持,只對水平錯位起保持作 用,水平鋼絲保持牙不出現扭轉、擁擠、傾斜與不齊,采用U形加力部12為前段加力固位。
[0028] 上述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了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應用本 案技術,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輕易對這些實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 般原理應用到其它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實施例,本領 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案的揭示,對于本案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開頜保持器,包括上前牙基托(1)、下前牙基托(2)以及頜間鉤(7)、主鋼絲 (8)、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前牙基托(1)、下前牙基托(2)表層內部埋入一段弧形的內置鋼絲,此內置鋼絲 橫向貫穿于對應前牙基托的左、右兩端,每個前牙基托的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內置鋼絲與 主鋼絲⑶相接; 位于前牙基托的每個內置鋼絲兩端分別向上彎曲并且形成一個S形固位絲(5),與該 內置鋼絲相接的主鋼絲(8)端部增設一個固位鋼絲圈(6),其中的S形固位絲(5)上端穿入 對應的固位鋼絲圈(6)內部,從而形成一個牙齒垂直向的固定結構; 相應地,所述主鋼絲(8)后段上固定套有一個頜間鉤(7)并且此頜間鉤(7)與腭舌側 部位樹脂基托(9)相接;每個前牙基托外表面中心處固定增設兩個牽引鉤(3),牽引鉤(3) 上套入橡皮圈(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牙基托(1)固定在上緣 至冠中部1/2位置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前牙基托(2)固定在下緣 至齦緣下部3-8_處并且前牙基托可活動。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固位絲(5)長度為長約 3-5mm〇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鋼絲(8)直徑為 0· 8-1. Omm〇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頜間鉤(7)越過咬頜面。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腭舌側部位樹脂基托(9)固 定位置為,上緣止于牙齒的外形高點,下緣止于齦緣下4-8_,后緣止于第一或第二磨牙遠 中,形成U形基托。
【文檔編號】A61C7/08GK203885643SQ201420256937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0日
【發明者】洪寶, 洪光, 武廣增, 周權 申請人:洪寶